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36|回复: 1

鲁迅的“收晒晾”祖父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1761

帖子

76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62
发表于 2023-1-28 16: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的“收晒晾”祖父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傅 茱   上虞新闻网    2021年11月16日

距今140年的1881年9月25日,绍兴府城的福彭桥周姓大户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成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当时孩子降生后是由辈分最高的家长取名的,在京做官的祖父得家书报告时,刚好一位张姓翰林来访,他就顺便给新生孙儿取乳名阿张,大名樟寿,字豫山,因被小孩谑为“雨伞”,鲁迅请求祖父改为豫才。树人、鲁迅则是后来上南京读书和发表《狂人日记》后的改名和笔名。过了三年多的1885年1月,鲁迅二弟出生,家人报告时,祖父正和一位魁姓官员喝茶,于是也顺势取孙儿名为“櫆寿”,后在南京求学时也由叔祖周椒生改为周作人,并以此名行世,后又以启明为号。


这一番取名看上去就是顺手可为的事,而这正可以和鲁迅祖父的另一番经历相印证。


鲁迅祖父周福清(字介孚),曾考取进士,当过三年多的翰林院庶吉士,因此在周家老台门门口悬挂过“翰林”的大匾额,匾上还特地刻上“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着实为周家显宗耀祖了一番,在族人和邻里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周氏兄弟出生时,周家已趋衰败,门楣不倒而内骨子不硬了。在有关鲁迅祖父的文字叙述中,我最有感触的是“收晒晾”三字。


据鲁迅族叔周冠五回忆,鲁迅祖父周介孚于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年(1837年)在东昌坊口周家新台门(周氏家族分居的三个台门之一)出生。当时新台门里住着十几户周氏本家,鲁迅祖父一派在他出生时已经衰落。介孚公幼年时虽“家贫好学”而“无资延师,经常就三台门族房书塾中,趁塾师讲解经义或教授时艺,辄往旁听。一塾一塾挨着听过去,其时各房族经济充裕者多,各延师设塾以课子弟,讲学时间特予参差先后,原意就是为使各塾就学子弟可相互听讲,以宏造就。介孚公也是乘机进修……收获最大,族中人誉之为‘收晒晾’(即乘便得利的意思)。”


“收晒晾”是地道的绍兴方言。绍兴南部为山区,盛产毛竹,以竹为原材料就有很多竹制品,比如竹篱笆、竹衣竿等。一般人家会将小件衣裳、器物,落水清洗后依次列排地搁放在竹篱笆、竹衣竿上,一阵日晒风吹后就能晾干收取。这就是“收晒晾”的情景。鲁迅祖父因家贫请不起私塾老师,而他又嗜学成命,就只好“依次前进”偷偷地、狠狠地听课,努力“获取”知识成果。


“收晒晾”寓含讥讽,鲁迅祖父当然心知肚明,但他以挺进姿势将别人的独享转化为主动分享,只奔着一个目的: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后来的介孚公也算争气,当年他中进士、点翰林的“京报”传到绍兴时,几乎“半城欢腾”。但介孚公的性格脾气也是出名的,主要是执拗、好批评人,而且一点不留面子,所以也得罪了不少人。这等脾气,很有可能是“收晒晾”的负面影响:被人轻视而过度自强,过于进取而看不得消极堕落,过于耿直而横加干涉指责,却换来一个不被人喜欢和敬重的局面。


他的好批评就表现为好骂人,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不成材的子侄辈,没有不被他骂过的。他在骂人中叹出自己郁结在胸的一口口闷气。


周介孚的一生是坎坷的。1875年被外放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知县时,为官清廉有点才干的他又鄙视同僚、得罪上司,只得于1879年回到北京,往访李慈铭、请求同乡帮助,一直候补到1888年,才被清廷任命为内阁中书。1893年,爱子心切的他为了儿子周用吉等几人能在“恩科乡试”中胜出,闹出了轰动一时的科场舞弊案,被判“斩监候”坐牢多年,直到1901年1月才被释放,2月回到绍兴老家,而介孚公的性格更是倔强、脾气更坏。以至于《鲁迅的故家》一书里留下了那一段话:“介孚公回家之后,还是一贯的作风,对于家人咬了指甲恶骂诅咒,鲁迅于戊戌离家,我也于辛丑秋天往南京,留在家里的几个人在这四年中间真是够受的了。介孚公于甲辰年夏天去世,年六十八岁。”


童年经历定是影响了介孚公的,但在“收晒晾”中养成的好学精进也是他性格中的可取一面。鲁迅父亲因病去世得早,在鲁迅兄弟的成长过程中,祖父一定程度上代行了父责,管得严而多。他在杭州监狱时写成的一卷治家格言《恒训》,鲁迅曾经手抄一本。介孚公还有较宽的视野,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当时上层社会里的人不很一般,如当时一般人都重男轻女,他却一贯重女。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上,他主张让儿童先学一点历史,以便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总的概念,然后再读《西游记》一类小说,以引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还认为学了历史之后,应该让孩子再读一些古典诗词。他允许孩子们看小说,周作人就说“小时候可以看小说,这一件事的好处我们确是承认,也是不能忘的”,于是,才有这样的一幕:“新年出城拜岁,来回总要一整天,船中枯坐无聊,只好看书消遣,那时放在‘帽盒’中带了去的大抵是《西游记》和《金石存》。”


 “收晒晾”还有一层意思是不浪费,而这何尝不是越人“节俭奋进”的性格之一。鲁迅家属会稽,他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身为越人,未忘斯义。”鲁迅是爱祖父的,他的童年少年的求学生涯都得到过祖父的殷切指导,如他在1898年4月27日写信给祖父,“欲往金陵,已说妥”,第四天他去南京报考江南水师学堂,不顾社会上的奚落和排斥,从此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祖父的硬骨头精神也刻进了他的血液,周建人都说“鲁迅是像他祖父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1761

帖子

76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6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16: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晒晾”,民间是指小偷。过去有一种小偷专门趁人不备,顺手牵羊,收人家门口晾竿上的衣物。这里是指鲁迅的祖父没有专门请先生教授,靠不花钱到处听课“偷”来的学问,这是民间的戏谑。


鲁迅祖父有写日记的爱好,曾留下一大捆毛笔书写的日记,应该是绍兴很有文史价值的资料。鲁迅在卖屋搬家时,把祖父的日记一把火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19 22:35 , Processed in 0.0522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