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808|回复: 14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根据录音整理)

[复制链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发表于 2018-11-27 1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 星期日 南怀瑾先生讲解

  有两个原因要讲这个课程。第一个原因,就是今天我们整个的世界,科学的发达同神秘主义、神秘的思想几乎已经到达了并驾齐驱了。不单只是我们这个地区——台湾,全世界各地的文化学术的没落,人们的好奇心,想追究物质世界之外的东西这个思想趋向,(也)越来越浓厚。因此各种宗教、各种修证的学识也越来越发达。比如像佛教来讲,在世界上现在最流行的两个宗派、两个方法:一个是禅、禅宗,一个是密宗,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在我们这里还不觉得啊,我们这里很乱的密宗不谈;在国外,像美国、欧美,对于这个所谓密宗的研究、爱好、趋向也越来越严重了。

  那么,使人们对于真正求证佛法、佛法的正见——正知正见,以及一个人求生命超越、求生命自己怎么样能够证得另一个超越这个物质思想世界的这个知见,也越来越分歧了。

  那么由于这个道理,我们看到佛法的正法实在是越来越衰落。如果说今天不是末法时代,那无法使我们觉得这一句话是正确的;换句话说,不正确的。怎么样说呢?实在到了末法时代了,正知正见几乎完全没落了。因此,我们对于法相中观学说的研究,不能够不作一个重新的提倡、重新的整理。

  过去,有很多人注重唯识法相这一门的学问。譬如在这个世纪中间,所谓从杨仁山居士以后,乃至于他的弟子欧阳竟无先生,乃至于说由欧阳竟无先生之下的,跟他老师两个相反、反对,后来变成冤家叛徒一样的熊十力;再由熊十力先生之下,目前也许有人认为是熊十力先生的弟子,年纪都是相当大了,我们都不便说了。因为熊十力先生乃至于他的老师欧阳先生,在我个人来讲都是朋友辈、忘年之交,当然他年龄跟我们都差得很大。但是因为我对这个走的路多一点、机缘深一点,这些老前辈们我都很熟。那么由这一类的,这一列系的唯识、中观的学问,在过去已经发现问题太多,到现在来更加是混乱了,更加错误了。因此,唯识、中观正见,我们是不能够不重新讨论。

  但是我们讨论这个法相唯识、中观正见这两门的学问,请诸位在座的同学乃至诸位先生女士们特别注意,这是佛法里头的一个真智慧的法门,不是只作普通的佛法或者三皈五戒吃素拜拜就能够了事的。这不能够只作信仰方面来听。真正摸到佛法的中心,绝对是要学问的,要思想的、要智慧的。如果光作信仰,光这样听,是没有用的。希望大家特别注意,必须要特别地注意!

  所以大家只当成情绪化的信仰,好像听经就有功德,这是我所反对的——听经不一定有功德,也许你听了迷信加重了。没有正知正见,同时,等于不带耳朵来听,没有用;带了耳朵,没有带脑筋,没有用;带了后脑,没有前脑,没有用——后脑管记忆,前脑管思想。

  所以这个课程,在我个人今天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课程?在我个人的观念,的确是基于一种悲天悯人,觉得这个人类的思想太混乱了,尤其佛教的正法太凋零、太没落了,因此,不得不讲。

  实际上在我个人讲这个课也很痛苦的,很吃力。比如像我现在昼夜给讲课的时间差不多占了大部分,一个礼拜都没有时间了,加上许多事务性,也就是可以说没有一点时间自己可以休息了。

  那么尤其这个份量非常重的课,是希望大家听了,以自己的修证,真能够求证到一点成果的。如果作为普通学术的演讲,我还不愿意讲。原因是什么?那觉得是浪费。

  一个人讲一门学问,对别人没有利益的,对自己是光造成自己的讲学上课的威望的,那是犯菩萨戒的,那是不该的。所以一种课程的说法讲出来,是希望别人能够得到利益的。因此我对这个课程看得非常严重!

  过去曾经为这个(目的)我们在这里自己开过《瑜伽师地论》(的课)。当然,《瑜伽师地论》的课程,要把它一百卷全部仔细研究完,而同自己修行、证果、证得菩提有准确路线的,恐怕照我们的研究的方法那么精细、那么的周到,恐怕要十年以上的课才讲得完。

  因此,《瑜伽师地论》我们去年为一般同学们开(讲)短短的一点,只提到小乘证果的主要的法门。但是我看同学们接受的程度、接受的能力非常差。在一个人等于说拿出大量的黄金珠宝要布施出来的时候,结果碰到一批乡下老百姓,他黄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珠宝对他没有用,这就丧失了那个价值,所以这个课程赶紧就又结束了。

  这个讲课在宗教的立场是“说法”,对象也很难——听众的对象很难,并不是讲课很难。当然要好的听众对象,像我们过去的经验也发现,真是实在很难。所以我们现在再来试验,试讲这个课,希望诸位自己不要浪费这个时间,希望我们这次研究不是白费的。这是第一点,为这个正知正见而说明这个原因。

  第二点我讲这个课的动机,为了今天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也是到了末劫了。今后的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科学的再进步,势必比现在、比今天还要严重的,还要进步,还要发展。因为物质文明的发达,科技的进步、工商的发展,文化、人类的精神文明一落千丈。不但我们国内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乃至说我下面年纪轻的一代、学生辈,现在都当了国外的教授,他们已经感觉到一代不如一代。而发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是非常需要的。

  例如在国外的各国,我们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在那里稍懂了一点打坐,稍懂一点太极拳,稍稍懂一点乱七八糟的阴阳八卦,在国外现在都是大师了。那么他们也知道自己不足以真正领导人、真正教化人,所以回到国内再向——我用商业的一个笑话(讲)——我说回来进货。这一类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这样,有两个看法:一个看法,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前途是看涨,但是中国文化的前途看涨——中国文化包含了三大系统的儒释道——我们佛法的正法是不是在世界文化的前途里头看涨呢?这我可不敢说了!问题不是佛法不好,佛法是绝对第一!只是我们研究佛法学佛法的人,不足以领导这个世界了。被世界所领导了,被社会所领导了。个个发愿本欲度众生,事实上变成反被众生度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这两个因素的刺激,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学术、人类文化的思潮。在未来,现在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了,1981年到1999是最后了,马上二十一世纪开始哦!我们如何迎接这个新的世纪的思潮,使科学文明、科学的思想如何归到哲学的路线?因为哲学是天然地给一切科学作结论。

  那么,哲学的最后,必须要走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最高处,全世界学术文化,据我所知,除了正知正见的佛法以外,更无第二法门。也许我所知的不对,但是在我今天的立场,告诉诸位,据我所知是如此。

  可是我们自己站在正统佛法的立场,把佛法真正的正知正见,如何弘扬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心去,如何告诉世界人类的人们:人,活着,全体应该如何走我们人生平安、安定、和谐的路线;死后或者是现生我们怎么样可以证到与天人合一,超越天人,证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形而上道的菩提正品。因此向你们——诸位大学毕业,或者是研究所拿到硕士甚至拿到博士的——(介绍)这个路线,是为了使你们有非常远大的前途。可是没有这个本钱呢?一样的没有前途。

  今天的学位是专家的一个代号,不是一个通才、更不是一个通达学问的一个名称。所以自己假使被目前教育制度的学位困住了,那是很可怜的一个愚痴人。那么今天的学位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学问来讲,(只是)沧海之一粟、九牛之一毛的知识,不值一提。

  又如我们在座的同学,我们平常有接触的,你们学各种的专长的,拿到学位也很多;为什么我们一讨论的时候,我一问到你哪一方面你就不知道了?其原因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根本智慧。

  所以佛法有个东西叫根本智,这就是“道”。得了根本智的人,无师而自通,而且一通而百通,这就是佛法的正知正见道。

  所以我们今天开始这个课程,为了大家配合现代的科学的思想,为了开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乃至使东方文化的真正的精神要建立起来,弘扬出去,必须要大家了解这一面的学问,而且不容许一般随便讲唯识,自己没有深入的、错误的观念掺进来。

  这是两个动机,所以要讲这个法相唯识、中观的道理。现在因为我有这两个动机,所以开这样严重的课。

  在我这几天,跟在座的几位同学、老同学谈,我说一边我想开这个课,一边(觉得)很没有意思!我说不知道大家听受的能力,真的研究的能力到什么程度是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讲课的经验,也许我这个是偏见,我每次都觉得是白费的,所以自己对自己很难过。

  现在我把这两点的动机给大家讲完了,我们现在回转来,讲佛法的修证(与)真正佛法的正法的衰落,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开始到末法的时候?因为佛法的中心、佛教的中心是修持、证果、证道,可是我们现在真正从事修持、从事证道的人多不多呢?不少!证得没有?很少!为什么?因为缺乏了正知正见。大部分所走的是偏差的路线。所谓偏差的路线,(是)我们用现在的名词;用古代来讲这就是学的邪魔外道,佛法的正知正见没有,所以证果的人自然就很少。那么何以没有(证果、)证果的少呢?——理不通。

  尤其从现在开始,乃至说我们在现代的教育的普及之下,科学文明发展、思想传播的快速,以及物质文明发达、科技的进步帮助我们了解形而上道的许多的方便,应该求道证果比古人要快,不会是慢的。我们不要轻易看不起科学文明,科学文明发展的确帮助了修持上许多的方便。可是因为今天世上的人没有真正的修持的正知正见,盲目地轻视了科学,也不晓得如何利用(科学,不晓得)科学对修持有那么大的帮助,就因为自己理不透、知见不够。

  现在我们转来讲到法相中观对于佛法正法的发展,有个历史需要知道。好像我看大家研究佛学的人,真正了解这一方面的,不太多。也有许多佛学概论的著作,也有许多印度哲学的著作,但是毕竟的,外行的多,内行的少。所谓内行,学得(一点皮毛),写佛学概论,写印度思想史概论;(但由于)自己没有证果,没有修证,碰到真正证的地方就不懂。

  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大家如果研究佛的传记,我常常说一般人写佛教史佛教概论都写些不相干的事——什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了,今天出东门、明天出南门、后天出西门,出了四门看了人家死、看了人家生病他才感觉到:哎呀,生老病死苦!——这个讲得这个青年人好糊涂哦!十九岁了,生老病死随便提一句都懂嘛!他还非要到外面看了,看了肚子胀了、生孩子了,才晓得是苦,有那么笨吗?把佛描写得好笨!

  是,你说古代经典上是那么说。相距三百年(后),尤其在印度教育普及,那是说民间故事的时候说佛历史是那么说啊!

  你研究佛的传记,从他十六岁以前,一切世间的学问,文的武的都是啊,没得老师、全国没有一个老师可以教他了,他反是……[录音中断]大象可以甩到城外去,那个武功练得多高啊!知识到了多高的程度——结果十九岁还不懂事,看到棺材:“这是干什么的?哦,这是抬死人。”还问人家,“人怎么要死啊?”经人告诉说人生了就会死,“哦,那真没有意思。”——你说这个释迦牟尼佛给他描写得多笨!一般佛教史、佛学概论硬都是这样呆板地(写)。

  站在中国文化就是说,他的幼年少年时早就了解了,生老病死人生四大过程都有所考虑。(结果把)这些不相干的事拼命写。

  相干的,是因为他觉得即使到了当了帝王,使这个世界太平了;(但)根据历史的经验,一个太平的日子不会到三十年。你看人类的历史,没有说十几年没有战争的,没有说十几年不出变乱的。虽然不出大的,小的(不断),东处冒火、西处冒烟。所以他想,自己就是做一个统治世界的帝王,不足以为人类求得永远的永恒的福祉,不足以解决世界人类永恒、安乐、和祥,也更不足以解决人生生老病死的问题。因此,他走出世的路子,他追求这个。为了追求这个,释迦牟尼佛从十九岁出家,他遍学了印度所有的外道,都学完了,所以邪门左道他样样都学。

  我们要注意他,在家(的时候),他由幼年一直到少年,世间一切学问(都)成就了,第一流的数学家教他数学的时候最后(都)答复不出来他的问题。所有的学问都成就了。所谓婆罗门教的四典,婆罗门教的圣经哲学,他研究完了,各种各样的修持的方法;然后自己经过十二年苦修实证。学了各种外道以后,他并不是像我们大家哦,譬如传记上说他学无想定三年,他修成了。无想定,坐在那里打坐在那里什么思想都没有,脑筋停摆了——他修成功了,三年。

  无想定,你们注意啊,打坐修定,如果以为“什么思想都没有”就叫做定,是个大外道修法——无想定。但是虽然是大外道的修法,我们试试看,做得到吗?你坐在那里把脑子完全停止了思想,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你没有实验过,而且你也做不到。释迦牟尼佛是做到了、修到了。所以经典下面四个字就是:“知非即舍”,他认为这个不是道,抛掉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同我们现在讲的课有关的——因为你做到无想,是意识的境界、唯心的力量。第六意识加强了控制自己的思想的力量,第六意识加强了把自己进入到无记的状况。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

  所以有许多人因此研究错误的禅宗思想——六祖所讲的“不思善,不思恶,那(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一般人看《六祖坛经》看错了,认为不思善不思恶就是禅——那是死人!那是属于无记、无想。

  六祖当时接引惠明不是这样讲的。你们翻开《六祖坛经》看,《六祖坛经》是当时白话的记录,六祖教慧明:你现在起,不思善——不要想好的;不思恶——不要想坏的。好事不想、坏事不想,你把脑子心里扫荡干净一点。扫荡完了,好了,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那(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句话是问号。唐宋人说的“那(哪)个”,就是说“你这样,你的本来面目在(哪里)?”应该拿闽南语讲,我的闽南语不标准。“你(的本来面目)在哪里?”——是问他的。可是后世人看《六祖坛经》呢,说:“哎哟!不思善不思恶,六祖就说‘那一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完了!统统错了!这一错啊,把外婆家里都错到底了,完全一路错下去,把开天辟地的老祖母那里的本钱、那里的思想根源统统搞错了!

  所以,我们晓得无想定还是意识……,因此佛“知非即舍”,他实验过了,把它抛掉了。另外又去学——一切外道学完了他还学这些,做实验,去学“非想非非想处定”。非想非非想定,你说这个是什么想?非想,就不是思想;非非想,不是(不)思想的那个想。你说这是什么想?黄鱼鲞、白鱼鲞啊?这是什么东西?非想、非非想,不是不在想;还在想不在想呢?你想想看!我们大家光是读佛经看佛学就看过去了。“非想非非想”,非想是个名词,不是思想,中间这个“非”是动词——不是;非想——不是不是思想。那么换句话就是思想;可是又不是思想。这是个什么境界啊?你们去研究过没有?

  这是一种功夫,一种定的境界,最高的目标达到这样。到达了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那已经到达了欲界天、色界天以上的无色界天人的境界。拿现在的观念说:不是物质的,不是生理的,也不是精神的。那么现代人很会造些名词——“超”,什么超生理、超冥想、超直觉,反正给它来个超字就是了。“超”字将来用得讨厌用了,再来个“超超直觉”。

  这是个什么东西?

  可是他也去学了三年。修到了,“知非即舍”,抛掉了。他知道这个是错了,这不是道,因此走了。所以后来有雪山苦行六年。

  苦行里头就很多了,凡是我们今天你认为不吃饭、饿饭、拜佛、夜里不睡觉啊、不倒褡哪,这一切一切都在苦行以内,他都去实习了。最后六年下来、十二年,苦行非道!走掉了。但是要加一句,苦行虽然非道,可是苦行是助道品。换句话说你证得菩提以后,不但苦行是助道品,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都是助道品。没有证得菩提以前,你纵然学得大乘知见,还是外道思想,就有这样严重!因此唯识中观不能不了解。

  可是,释迦牟尼佛过世以后,他的弟子们在(他过世后)三五百年(内)出家弟子、在家的弟子证果的还有;四五百年以后就很难了。可是那个时候,我们晓得,唯识的道理,除了大乘经典一提。(但是)我们要想修持,尤其你们诸位出家的同学,舍利子所著的、佛的大弟子舍利弗所著的《阿毗达摩论》不能不研究。要想修禅定证果,《阿毗达摩论》不能不研究。可是我讲出这个经典的名字,恐怕许多同学是听成“阿鼻达摩”了——摸摸鼻子不知道,那真是阿鼻达摩了。那是舍利子著作的,舍利弗著作的听佛所讲的笔记,如何修持、如何解答。另外譬如大目连尊者,有神通第一——《阿毗达摩蕴诸论》不能不看。《阿毗达摩蕴诸论》,目连尊者所著的,不能不看。所以你看我们佛教佛法(多少的宝藏)!而这些经典,我们今天现代的青年僧,现在的法师僧、僧众们几个去摸啊?几个去看呢?甚至我们提到这种经典的名字都是茫然的,尤其你们在座的高级班的同学更要留意。

  那么,讲修行,唯识法相、中观正见同这些所谓小乘证道、证果的经典有关联没有?绝对的关联,基础就在那些地方。

  讲唯识中观,我们晓得小乘的经典(没有提到这些),不是说舍利弗、目连尊者反对大乘,不要搞错了。他们当时只讲小乘修证、证果的重要,大乘的道理没有加以新的发挥。所以,他们的弟子们对于大乘的经典是否认的。所以讲我们现在南传佛教,缅甸、泰国、南洋的所谓巴利文系统的佛教,根本不承认大乘佛学的思想,绝对不承认,认为是假的。那么他们自己巴利文南传佛教所保有的这些小乘经典,绝对靠得住吗?又是大问题。

  所以,我们晓得佛法在修证,在佛过世以后三四百年之间,除了禅宗单传一脉——一代只传一个人,正统只传一个人,其他虽然说了证果了也不能传正统的——单传一脉维系这个文化的命脉之外,就靠这些大乘菩萨的修证,同时也是禅宗的祖师。所以五百年后马鸣菩萨出来,著作了《大乘起信论》。所以《大乘起信论》是唯识宗五经十三论必定要研究的东西,也是净土宗三经五经一论的最重要的一论。那么有马鸣菩萨出来亲证,大乘的思想(于是)兴起。兴起以后,所谓唯识中观、真如自性、妄想真如这个道理建立。可是呢,这个时候佛教佛法的修持,已经走入了另外一个方向了。印度固有文化的婆罗门教、瑜伽术等等,风起云涌,使一般学佛的佛弟子尤其[似有断录]**他们,因此佛法的威势慢慢地受影响。

  所以,等马鸣菩萨以后——马鸣菩萨是禅宗第十一代祖师——跟着第十四代祖师龙树菩萨出来,建立了密宗。密宗这个系统,就是容纳了印度当时古今中外一切修持的方法,乃至包括正道邪道,都把它堆到一个炉子里炖了一下。这是建成般若中观的这个法门、方法,学理在这里。所有的密宗经过龙树菩萨的整理,那么密宗变成正统的佛法,使佛教重新博大振兴起来,而且扩大。

  不过,龙树菩萨以后不到两三百年,大乘的佛法还是抗不住时代的趋势。所以在修持的方法上,外道的修持方法超越了佛法正统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注意,大家上早晚课的时候,“无量法门誓愿学”,因为要负责挑起如来正法,而要弘扬如来正法的人,一切世间法的学问、一切魔道外道的三教九流不会,那你弘扬的方便就没有。我们看这些佛以及大菩萨、诸位祖师,他的确都通达。所以到了龙树菩萨以后又衰落了。

  那么,所谓弥勒菩萨的系统、法系,世亲、无著菩萨出来整顿这个佛法,建立中观、建立唯识的法门。所以无著菩萨经弥勒菩萨的教化,记录下来,(成为)《瑜伽师地论》。可是这一门学问在印度当时弘开也很难,因为佛教渐渐在衰落。再过四五百年以后碰到我们自己中国一位青年法师——玄奘法师(唐三藏法师,唐玄奘)到印度留学。

  那么,弥勒菩萨唯识法相这个系统,到了一位学者居士——胜军居士手里,所以亲传《瑜伽师地论》传给玄奘法师。那么龙树菩萨的中观正见呢,由戒贤律师——一位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自己快要死了,夜里梦到文殊菩萨托梦要他慢一点死,尽量拖拖。因为印度的法缘完了,他说正有震旦,就是China,东方中国有一位传佛的慧命的年轻和尚要来,你要把这个法门传完了你才能够死。他听文殊菩萨的正告,所以一百二十多岁修定硬拖住,玄奘法师一到他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他说我责任可以交出了。在这个时候,所以玄奘法师集中了这些回到中国。这已经距离释迦牟尼佛一千四五百年的时代,但是在中国的佛教正是开花、鼎盛的时候,黄金的时代,就是唐代的唐太宗这个时代。我们先休息一下,大家松松腿。

  现在我们关于这个课程的研究,再次采用固定的课本就是《楞伽经》与《成唯识论》。为什么这样的用这两本经典来研究呢?第一,也是针对现在世界各地所流行两个东西——禅宗与密宗的道理来。现在很少有真密宗,很少有真的密宗;假定有真的密宗,没有不通唯识的教理的。你们大家充满了神秘的思想,这也是密宗那也是密宗,现在密宗特别多。反正我不跟你讲,我要骗你一下我这个是密宗,嘿,就变成这样了,笑话了。一个真正修密宗的人,没有不通唯识教理的。就是说,《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如果没有通,没有办法学密宗。《华严经》一百卷,同法相中观的理论、这个理论配合不起来,你没有办法学密宗,那换句话你学的就是外道。这我可以大胆地负责地说这个话。

  此外,如果你说你是学禅、禅宗,(如果)唯识中观《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没有通,《楞伽》、《法华经》等等没有通,你不要随便谈禅宗了。我们知道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的时候,他是以《楞伽经》印心啊!《楞伽经》就是唯识宗的五经中重点的经典,第一部经。所以研究法相唯识不能不通《楞伽经》,换句话研究密宗不能不通《楞伽经》;那么,研究唯识的人更不能不通《楞伽经》了。因为现在我们这里有现成印的《楞伽经》,又加上我自己曾经简单明了地用白话把它翻了一下,前面又放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也使你们看起来方便,研究起来方便。

  第二点,我们晓得《成唯识论》是玄奘法师综合揉拢了——揉,所谓做汤圆,面粉白糖这样,桂花啦、什么芝麻啦,和在一起那么搓拢来一个东西——把世亲菩萨以下,月称、护法、印度的历代的大师的唯识的疑问同它高深的思想,都把它糅合成为一起了,所以玄奘法师著了《成唯识论》。

  那么你这两个了解了以后,你们以自修求证的人,应该对于修持之路认识得很清楚了。那么你去学禅也好,修净土念佛也好,或者学密也好,知见希望不会错了。至少这条路上在走,前面指示灯的亮灯方向是准确的。至于能不能走到那个目标目的地,那就看个人自己的努力;至少向目的地这条路上走,前面指示灯的亮灯不是暗的,头脑是清楚的。这样纵然这样这一生不证果,至少在佛法知见上种下很清楚的种子,他生来世再出世间作人,一闻正法,一闻千悟,不至于迷失了。

  因此,我对这一次的重新叫你们研究这个唯识法相中观正见,是好多种非常沉重的心情加拢来,希望你们诸位在这一方面努力地用功,不要敷衍自己。你们觉得敷衍了师长,实际上是自欺的事,都敷衍了自己,欺骗了自己。

  那么上一次我提到过,假使讲唯识中观以前,我问你们诸位住过研究院的同学们有没有上过《八识规矩颂》的课,你们有几位勉强地举手,好像上过了。我们这里是研究佛法,千万要打破什么面子啊、人情啊那个妄想,不要管。哪几位是上次举手的啊?好像现在都溜下十楼去听扩音器了。哦,坐在那里。(师问:)你还背得来吗,法承师?你们几位?背得来是不是上来先讲一下?你要晓得,你不要认为老师在整我,你错了!就是要你在大众前面——你讲对了非常大的欢喜,讲错了是应该——因为你在当学生。如果我对了我还来做学生呀?这个是当然的,没有关系。这是你最好的一个测验自己的机会,看能记得到多少。甚至于你照这个本子来讲,好不好?我跟你商量,不是命令,好不好?试试看!你到这里,我跟你俩分半座(众笑),试试看!好不好?因为麦克风拿不过去嘛。有没有拿得的?可以移动的?有没有?(下面有人答“没有”)那你就来吧,来试试看!你(先)想啊!我们顺便先提一下: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个总很好讲了,试试看。(这时南师又对下面的那位同学说:试试看,因为你……好不好?啊?你素来胆子大,来来来来!你素来很勇敢的,快来,来讲讲看!但是不勉强你啊。好不好来报告一下看?或者是别位同学?)

  这个道理啊,我是希望你们今天讲学问,你把唯识的道理学会了,在家居士们乃至在座法师们,了解了现代的心理学、医学的发展,你出去到世界上,决定保险你(成为)绝对吃香的一个大学者。现在国外非常需要,因为今天欧美各国觉得思想没有人领导,痛苦在这里。

  唯心哲学的思想搞了几千年,被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马克思唯物思想都没有打垮,所以吃瘪了。现在世界战争还是两个东西——唯心与唯物,思想的战争。可是现在唯物思想,因为欧美的经济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自然把唯物思想的看不起了;再加上科学发展下来,从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后一直到今天,唯物思想站不住了,没有基础了。但是你唯心思想也拿不出证据来啊!所以今天心、物两个思想不足以领导人类文化,一个新的哲学文明产生不了。你说:“我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我是唯识。”好!我听你的,你来讲。非常需要!

  可是你看今天世界上的人,欧洲、美国有一个敢讲不?站不出来啊!而人家非常需要。尤其在今天心理学的发展上极需要!

  今天心理学的进步,几乎同原子能的发展同样进步得快。你看现在心理学已经用到治病的方面去,已经用到政治方面的领导指挥,心理学用到这个范围去了;已经领导了工商业,打入它的中心去了。

  但是心理学依我们看起来并不高明,不及唯识的周详。可是你唯识学拿不出来,没有人,站不出来,还在老套的那个外衣里头转来转去。它无比的财富、知识学问的财富,而埋藏在最古老的草堆里头。我们特别注意!

  所以现在我要求大家的,你们认为最普通的做起,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一定要把它背来,就是希望你们背。《八识规矩颂》在我们的手边拿的《楞伽大义今释》这本书“自叙”之后,在“自叙”之下有个单独的一页,这一页《八识规矩颂》,这个整个的希望年轻同学要背。我们其他的居士们小姐,这些男居士女居士、善男子善女人诸位不在乎,你们自己肯用功更好,我更所希望。

  在我们这里,不管高年班的同学与硕研部的同学,千万注意!不是为我读书哦!

  我们说要讲八识,现在要解释。奇怪啊,世界上有唯心、唯物的哲学,只有佛家来一个唯识;而且更奇怪,佛经上提出三个东西——(心、意、识。)你看禅宗祖师经常讲,学禅叫你参话头:“离心、意、识,参!”这个要了命,对不对?你们虽然没有住过禅堂,没有听过祖师们说法,常常老前辈说:“参话头怎么参?离心、意、识,参!”

  这个不是活见鬼吗?!而且我心意识离得开了,我还参个什么呢?!那就不要参了撒!(注:四川口语)他还要你“参”。这个就是禅宗的教育法――离心、意、识,(参)!

  不过你要注意啊,你们看禅宗的语录把五个字连起来了,“离心意识参”,连起来变一句了。祖师们禅师们在禅堂里说法,那个威风大得很,眼睛一瞪,比那个古代大元帅大都督带部下要出兵以前的训话那个威风还要严,谁都不敢动一下,动一下就犯了军法立刻就处死,那样大的威风!他叫你们:“离心、意、识——”不说话了,停留半天,然后来一句:“参!”走了。他自己下座走了。是这样念的。

  所以语录之难读啊!那么现在你拿禅宗的语录,一来一研究,“离心意识参”,那等于念“南无阿弥陀”,这有什么关系啊?!他是当时在那里说法的时候:“你们不准妄想!离心、意、识!不准动!”然后来个“——参!”自己走了,你去参去。是这个东西。

  你说有一个人,假使我们从前,很调皮,学禅,我说老师你千万不要讲这个话!你说离心意识参,我站起来就走!我离心意识了还需要参个什么?叫做罢参了,我不要参了!就是因为心意识离不开,所以受你的骗,只好在这里参!我心意识都离开了以后,一切大解脱,我还在这里参个什么啊?叫做罢参,不参了。不参、罢参,不是说不信佛法哦——大彻大悟了嘛!心意识都离开了,立地成佛,我还参?!参个什么啊?你来搀我差不多,搀我慢慢走路了,我要做老太爷了,还是那个搀了!所以啊,你注意,现在为什么讲这个事?

  好!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心、意、识,这三个部分怎么样讲?

  现在我们晓得心,佛法讲一切唯心,什么是心?不是心脏,也不是脑神经,不是脑筋,更不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现在这个人,把他分开两部分:一个知觉,一个感受。

  知觉,譬如昨天一个朋友来讲,讲个现场的话,这次远东航空公司失事。“唉!”他说他是站惨了!我说我也晓得你忙。一个朋友,他的最好的朋友,大概你们有许多也认识他——曹开阶,七十多岁了,海军的老长官,港务局的局长也做过,死了。死了以后啊,他的大儿子才从美国回来;这个朋友也是他的把兄弟,也是老部下,也是海军老同事。几十个人的尸体摆在那里,他说老师啊,这一回我是三天呐,就在那里头转啊转,他说憋的不好(受),那个味道之难受!那个气味,人烧焦了的。他说,哎呀,老师啊!过去听你讲白骨观没有什么印象,我现在才晓得佛呀真聪明,怎么教人修白骨观。向这个里头一看,不是白骨啊,那个人烧的那个味道……唉!不能讲!他说老师有个怪了,可是每个人都变成罗汉了!我说怎么每个人都变成罗汉了?他说被烧的人每一个手都这样(注:老师做个动作),像那个木雕的木罗汉一样。你说是什么心理?你们学佛的(说说看),这是什么道理?这一次一共烧了一百多具尸体都是这样。他说那之难看!再说人那个肉啊,烤干了;烤了以后啊,他说你就看到纤维都穿了出来,人的肉一条一条像树叶子干了那个纤维,一片一片。啊,他说那个肠子,哎呀!黄的呀,五颜六色……唉,这就不能看了!

  第一个问题,你看,学佛的人,你们讲修道、学唯识,样样是问题,为什么这个人烧了会这样?你再到殡仪馆去看烧,烧了一个人,好好躺在棺材里,火一烧,烧了以后,坐起来了!大家讲迷信——哦,他起来打坐了!(众笑)

  什么道理啊?你们诸位同学都是高阶层的,你说是什么道理?我这个话告诉你们,注意哦!将来的时代出去当老师当法师尤其讲佛法,这种每一个问题你都要能够答复得了,不是乱答复的。这里是学识问题。这个学识怎么来呢?就要你心通了。

  他为什么是这样道理?那么殡仪馆烧的时候,为什么人又是坐起来而不是这样(师做动作)?什么道理呢?——心意识的关系。

  人在急难的时候,飞机向下掉下来,这里爆炸了;一个人在急难的时候啊,都想跳出来向上抓,定位这个时候,刹那之间烧死了。对不对?人在急难的时候都想那么抓起来,但是很快就死掉了,爆炸给火烧了,所以每个人变成罗汉,就这样。——都想抓一个东西。那,几秒钟……

  后来,他说怪了,他说老师啊,这一回真服了气了。他说他找了三天也找不出哪个尸体是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也分不开了。结果他说(后来)我们就叫:“哎!曹大哥啊,我们很辛苦啊!你儿子也回来了,你显个灵啊!你赶快显个灵啊!显个灵使我们找到你的尸体啊!”

  他说讲了以后——你想烧完了,人都烤焦了,那里有血呢?而且过了三天了——嘿!结果他鼻子流血出来了。可是流了血还不算,这个鼻子流了一点血,这个血哪里来的?都烤焦了嘛!而且他又过了三天。我们就祷告,他儿子也祷告:爸爸你要显个灵给我啊!我们分不出来哪个是你啊!

  没有办法,每个都翻。那么有人给他建议说:这个东西没有办法,谁都认不出;最好把嘴唇拉开看牙齿来认。我这个朋友讲,他说我的天哪!我平生第一次……只好去掰这个牙齿去。他说也没有办法。最后他说他(曹)流血了。

  这一流血旁边还有人讲个笑话,他说我们还没注意呢,这一会儿看到了——哎?哎?这个流血了,怎会出一点血呢?奇怪啊!那么旁边有个人就讲笑话、也是一起的了:嘿!曹局长说我们笨死了,他已经显灵给我们看了,是我们这些笨蛋都不认到。那么旁边人说:咦?那个流血的是不是啊?那么他儿子又跟他祷告:爸爸你再显一点灵给我看是不是你?——哎,结果这个鼻血又出来了!这下断定了,一定是!然后把衣服拉开看,噢,这个——因为有一点汗衫,这一件老汗衫,这个是!这个是!把这个撕毁了,然后取出来还有一张名片烧焦了,还有点影像的。就找到了。

  他说那才怪呢!他说真有这个事啊!真有灵哎!跟我讲了很多。

  现在我们讲唯识,这个问题就来了。我现在问你,那个是唯识所变、是唯心所造、是唯物所生?提出一个问题——话头。而且这个人在空中失事烧了、炸了,掉下来三天了。当然烤都烤干了的,哪里来一点血?结果还有血会挤出来。这些都是问题。

  这几个人的头脑都是不相信的,最后不相信只好求,很诚恳地求,求了以后有这样的事!

  这些问题在唯识学里头、在《瑜伽师地论》里头都很切实告诉你了。所以对生来死去、生命的来源、生死的关系都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提到(这个故事),你们诸位想想看,这个作用是心意识哪一种关系?不是心脏的关系,已经烧掉了,死掉了;更不是脑神经的关系。那么这个心就包括心物一元的,普通所谓讲灵魂。

  好了,灵魂。灵魂是心意识中的心呢,还是意或者识呢?这是问题来了。

  那么讲识,什么是识呢?在古文里边注解,只有一句话:分别的是识——分别心,有思想;不分别的是智,智慧的智——般若。我们有妄想分别这个就是识,唯识的识;不起分别妄想那个是智,就是般若、得道的智慧。但是这是明朝这位大师憨山大师讲的话:“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那么憨山大师讲这个话,(是)学理上的;在唯识的范围,你们注意啊,叫做什么?他讲的话叫“观待道理”。(师指点板书:观,观想的观。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待,对待的待。道理。)不是证成道理。(师指点板书:证果的证,成功的成,证成道理。)唯识要注意哦!唯识有些学问啊,是理论上的、逻辑的、哲学的。换句话说,止观、观待,智慧上要看清楚,分别得清楚的很,一点不能含糊的。有一点含糊,你所证果、证的道就不对。

  但是,有些人可以证果了。观待道理不清楚呢?证的果位低,他不能证入大乘菩萨,证个小果位。他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三。

  所以憨山大师讲“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我们可以说,这两句话在唯识学家也常常引用,认为是了不起的名言。——不然!不一定是了不起的名言。这只能属于观待道理的说法。证成道理的说法,还并不太承认这两句。

  好了,我们晓得《华严经》也经常提到心识的问题,譬如我们常常念的这四句话是《华严经》……[录音中断]

  如果是现在人所了解的心理的心;我承认你们现在前面都没有茶,你们现在眼睛闭起来打坐,心里想一杯茶,泡得好好的放在前面,想想看,想得出来吗?想不出来,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你造不出来嘛!你心想发财,偏偏蚀本;心想飞起来,偏偏爬不动;心想病好了,病偏偏加重;怎么叫一切唯心造啊?那么说佛法的哲学是骗人的喽?佛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骗人的!那么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什么心?这要搞清楚了,对不对?这个是实证问题啊!

  等于我当年年轻学佛,跟金陵大学一个心理系的系主任,叫倪清源,老一辈子都知道。我们两个谈,那个时候他也研究。他就谈——你说他反对佛学?不。他拼命在研究唯识,正在开始。后来他就(说),“证成道理”他说没有办法求证啊!他说我们现在讲——当然他是老牌的美国留学生了,他跟我们谈话在金陵大学里面,他就把桌子一边讲一边他就这样的,很实际,书啊什么都拿开了,桌面上光光的;他说:“哎,请你——你现在是学禅的,你给我坐在旁边打坐,想一个金的鸡,黄金的鸡,这个鸡的屁股啊生一个金蛋,一天给我生一个金蛋在这个桌子上。现在我桌子上空的,你无中——真空——可以妙有,你给我一切唯心造,造一个出来!”

  大家都没有法子!

  好嘛!科学就是这样求证啊!他说你一切唯心造,造出来嘛!你说哎呀我现在想一个事情,想想很伤心,所以我眼泪哭起来了,这也是一切唯心造——他说那是普通心理学作用啊,何必要你这个佛法呢!你说我痛的时候念起阿弥陀佛,开刀的时候不痛了,念佛念得专心,忘记了——他说那是精神统一了,忘记了时间的感受,心理学很容易解答嘛!他说何贵于你这个佛法呢?

  我们当年学佛法碰到这些都是打硬仗的呦!问题不是说“信就好”。

  是啊,我也要信哎!你信,你这个门里头关的是什么东西啊?你打开给我看看好不好?我不进去,你给我开一点门缝了,我知道有东西我就信啊!你不能乱讲啊!佛法是讲求证的呀!假使求证不到,那同普通看武侠小说一样:一道白光,嗬,就飞到那个山头去了,他的头就掉下来。那我都会想,那有什么用啊?!

  所以这个心是什么心?

  刚才也提了,这两天这个朋友找这个尸体,也是心意识的大问题啊!那么他有个问题你可以解答。他(曹先生)死了刚刚过三天,尤其是这个横死的,他中阴身没有离开;所以中阴身就具备了五通,尤其加上他儿子、朋友在旁边,藉这个真诚的、藉这个心物的力量,他就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他平常修养高一点,岂止尸体上可以流血,尸体上还可以起别的花样。这是中阴的道理。

  那么这个问题啊,将来唯识学里头都有的。现在我们又回转来,这个心是个什么心?意,我们晓得,现在我们思想的,现在所讲的心脏的、脑筋在想的、这个脑里头在想,知觉与感觉,这个统统是意识状态;这不是心,这是意识作用,第六意识作用。乃至我们身体内外,这个两手一举,身体,科学上晓得人体这个光圈,这个所达到电感光圈的范围,包括脑子的思想、心理的感觉知觉,统统是意识的范围,第六意识范围。所以现在心理学讲的下意识,不是第八阿赖耶识,是第六意识。

  你们特别注意啊!不要把心理学现在讲的下意识当成佛法的第八阿赖耶识,那你是错到外婆家里去了,大错而特错!我看有许多新的佛学文章就这么写法。那真是——哎呀,恐怕有三副牙齿都笑掉了!就完全不对了。这是意识范围。

  所谓心的范围呢?——第八阿赖耶识的范围。这个范围是包括三界宇宙、心物一元的,形而上一体。最难研究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了。但是我们这一次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深入。尤其你们想打坐学佛做功夫的,你们想念佛往生净土的,这个理透了以后,必定往生。

  这是心、意。

  识,是个什么呢?没有办法比了,这个识。我们只能作一个什么东西比呢?

  大家都晓得大海,大海我们看到过没有?明光法师你看过海没有?没有。我都没有看过,你还看过?我年纪比你大。学唯识就在这里,“因明”。我们是看到海面上这个水。海是个什么?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这许多咸水累积起来这个东西叫做“海”,海是个名称,这是个名;这个名代表这么一个相、一个现象。实际上我们说船走在上面,不过是在水的皮上走。叫它在海上走,在因明的观念是错了。在文学观念是可以,对不对?你懂了吧?(师问下边的同学:你们学科学的,应该懂了,对吧?)所以你说真的以逻辑因明来讲,你看过海没有?谁都没有看过海。看过有那么大一个地方用水堆积起来,说,我们人为地假定它有一个名词叫做海,是这么一个现象,这是个名相而已。

  对于海,好了,我们了解了这个名相。这个海,我们看到海上有浪,对不对?看到浪上面有浪花有水泡,对不对?这个都有,啊。你看到海动过没有?这话你不敢答了,我可以代表你答,因为你没有研究过海洋学。海水深部根本没有动,只是上面表层的波浪在动。海水深处也没有涨落。对不对?上面波浪在动。假使把这个波浪是当“意”,我们思想就是那个海水波浪的“意”。那么海水上面的、波浪上面的小浪花那个东西就叫做“识”。这是比方,这是因明里头是“宗因喻”这个“喻”的作用。我现在这个说法,学因明、学逻辑的就晓得这是个比喻,因为没有办法把这个话说明,只好拿比喻来说明这样叫做“识”,心意识(的识)。所以“唯心所造,唯识所生”啊!这个是识。

  但是,你说我们晓得,唯心可以造成这个物质境界,所以“境风吹识浪”,怎么会造成这个境界呢?(怎么会)造成物质?我们今天科学对我们有很多帮忙。你看一个海水的浪花,天然构成的,有一种石头,你们看到过没有?海边的人都看到过。海水上面,海上是浪,第一重,这个我们比喻它是“意”;浪的上面有浪花,还有细的浪花,(这个比喻为“识”。)

  (第1集完。妙音缘、hzb录入,玉树临风2011-04-28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2: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境风吹识浪”,能够成就一切东西。所以我们的业力构成,生命的根源、生死的构成,把心意识这个道理非要彻底研究通不可。

  比如我刚才叫这位同学出来讲,前五识的“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我们就要作实验。

  怎么叫“合三离二”?我们的眼睛看东西,看见东西,照唯识来讲九个因缘才能看见,缺一不可。有眼睛,有眼神经,有眼识,有光,再加上空间,要有距离――空间嘛,这样才能看见,要有个空。这个空是有相的虚空――空间。如果眼睛这样(师做动作)没得空间,眼睛就看不见。所以眼睛(看东西)要空。

  耳朵只要八个因缘,因为它不需要光,但是耳朵要空间。那么哪三样要合拢来才能起唯识作用?呼吸,鼻子,鼻识要呼吸,进来给鼻子来碰到、合拢来。鼻子需要合拢来,它不需要光,不需要空间,所以这个鼻子只要七个因缘。嘴巴要吃东西知道味道,也只要七个因缘。身体的感觉(也只要七个因缘),因为它不需要光,不需要空间,有了空间反是没有感觉了,必须要挨拢来才有感觉。身体譬如说,我们陈教授坐在这里,陈教授我说我揪你一下,因为我们两个有距离有空间他不会感觉。必须要揪到身上才晓得感觉。

  所谓“离二”,眼睛跟耳朵必须要空间的。鼻识,舌识(嘴巴)、身识要“合三”――这三样要合拢来。“合三离二观尘世”。你看世上的人们只晓得自己哎呀我会想我会感觉——愚者,他不懂。“愚者难分识与根。”唯识这个识在哪里?难道它是神经作用吗?既不是神经又不是细胞又不是什么,这个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感觉神经反应、细胞的反应,这是根源,这是六根六体上的根,不是识。识,它起作用是靠神经啊、靠细胞啊、靠生理的机能啊,靠那个东西的后面有个东西,叫做“净色根”。像是洪医师,我们大医师在这里给你们上医学的课,我从扩音器听到洪医师跟你们同学的论辩,再三告诉你净色根是什么东西。洪医师上一次告诉你们“净色根”是什么东西。这个“净色根”。

  “五识同依净色根”。“净色根”,说它是神经的细胞也不是了。这微妙的很呐!“五识”要靠这个东西起作用,我们讲到这里再讨论。那么,今天我们还没有进入正题。

  首先跟大家讲,我们这一次动机,为什么要研究唯识法相与中观?中观又是一个问题,求证的、修证的功夫,唯识是唯识、中观是中观。换句话说唯识法相的学问是世亲菩萨、无著菩萨、弥勒菩萨这个系统;中观般若是龙树菩萨这个系统。这两个综合起来才谈修持、修证。

  那么因讲了这个序论,说为什么这一次要研究这个,然后对于现代人类文化衰落,等于现在人,文化、整个的文化是个空白。我们怎么样对时代文化思想,挑起一个良心上的责任,如何自己来求证这个东西,尤其对于佛法的正知正见。那么第三,我们才顺便讨论到研究的方法,要把《楞伽经》,还有这两天我找我们那些管出版的同学在赶印,赶快来印这个《成唯识论》单行本的原文,大概下个礼拜可以印出来。我们大概这一次的方向是走这个路线。

  所以希望你们诸位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背来。前五识,它三首诗,这三个偈子。他把八识分为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他都是三首偈子,前面两首偈子是讲那个识的作用,后面一首是讲怎么样修证到这个识境界变成证道的境界。

  譬如我们前面前五识的颂三。前五识,就是我们眼睛、耳朵、鼻子、身体等。这首偈子: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请你们注意,大家修持,我们坐在这里打坐,为什么身体没有办法忘掉,丢不开?受这个肉体的限制。肉体的作用,前五识——眼、耳、鼻、舌、整个的身体,前五识。你要能够修持到变相,色身都转变了,整个把这个肉体能够修持变成空了——“唯后得”,要得到后得智的时候,菩萨到八地以上才能转。“果中犹自不诠真”,果位上的罗汉没有办法把身体变得了。但是这个人体不是另外的物质哦,心物是一元的哦。

  可见果位罗汉转了内在的意识以为“心”转了,实际上肉身没有转哪!还是没有转了整个的身、心,是“果中犹自不诠真”啊!他对于真如道理还不知道。

  如果是大菩萨的境界,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立刻把肉身就转了,前五识。“圆明初发成无漏”,证得无漏果。

  “三类分身”,然后这个肉体可以千百万亿化身出去,度众生。“三类分身息苦轮”,可以化身在地狱、化身变畜生、化身变饿鬼,才能够度一切众生。“三类分身息苦轮”。每第三个偈子都是讲那个识证果的境界,都告诉你了。

  只是我们大家一般现在讲唯识啊,因为学者讲唯识不敢碰后面这个偈子啊!韩老师讲,不要说没有修定,连打坐都不会打,打坐两条腿翘起来还可以顶住下巴的,他还敢讲“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所以唯识法相是求证的,不是空洞地讲理论,是佛法的中心。我们今天就到这。

  重要的序论向诸位要讨论,先报告的。不过后来经过再三的考虑研究,我们这次要讲唯识学的这个序论啊,在大家研究的这个熟悉、熟练的程度,好像很有困难。因此,我想放到中间或者放到后面我们来做讨论。

  现在发现,我们同学们,甚至于外来诸位居士们,关于唯识的《八识规矩颂》还不清楚,还不深入。那么,后来我们这一次的《成唯识论》的困难增加了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只好牺牲一两次的时间,把这个《八识规矩颂》再要讲一道,简单地讲一道。至于这里的住院的同学们,《八识规矩颂》这一次讲完了,希望(学得)非常仔细哦!不但将来口试随时能够答得出来,笔试都能够默写背得出来。不是为了学问,是为了自己修证的,有极需用的道理。

  总之关于这个唯识方面,有两个观念要认清楚。佛学里头之所以有唯识这一门学问,这是佛过世以后八九百年之间,等于我们中国历史的东晋时代、两晋这个时间,整个的完成同昌明;再加上几百年的修习研究,一千多年,就是中国历史唐代的初期、初唐,唐太宗唐高宗这个时代,经过玄奘法师的细心的翻译,把它构成了中国唯识宗的一个大系。这个也就是整个的佛法,显教、密宗,甚至于说各宗各派包括世间法,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学问。

  尤其是现在,现在文化整个没落了,甚至于说,中外各个宗教哲学都在破产的状况中。几乎人统统被唯物的思想——尽管不懂唯物思想,因为科学的发展,工商业、科技的发达,人自然迷惑在唯物的这个环境中。少数各方面讲精神玄学的,乃至精神科学的,如何脱离物质世界,而能够找到人的生命的本来的,都在摸索,但是非常混乱。

  所以不管在哪一方面,唯识的了解都非常重要。唯识里就有两个道理:我们晓得要研究唯识,第一个就要研究一部主要的论著,所谓《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这部书在佛学里头、佛经《论》部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课程,一般讲修持的同学,我希望都不要放过了。《瑜伽师地论》之中分十七地。瑜伽就是现在一般讲巴利文的后代的梵文翻译,在英文里叫yoga。所以经常说一般人以为学这个动作,打坐啊、练身体这个就是yoga。Yoga的意思、瑜伽(qié)的意思,那个是身yoga,作这些动作啊、打坐各种姿势啊,这叫做身yoga。还有念咒语是声yoga,修声音的瑜珈。印度本身的心瑜珈——心yoga没有了,所谓心的瑜珈——真正的瑜珈,都到中国来了,就在佛学里头,这部《瑜伽师地论》。

  讲到这个说明,我们要注意的,瑜珈我们为什么翻译成“yoga”?在古代的梵文里头,一般人修持,拿中国话来讲:修道的人。这个道不一定讲道家的道、佛家的道或者哪一家的道不管,这个道是个代名词。在印度来讲一般出世讲修持的人,都叫做修yoga,瑜珈(jia1)。拢总叫修道,就是瑜珈。那么真正一个人,专门修道有功夫的,这叫“瑜伽(qie2)师”,不叫yoga,叫瑜伽师。“师”是中文翻译它的意思,那就不叫瑜珈了,叫“瑜伽”。所以中国的佛经里头有“瑜珈(jiā)”、“瑜伽(qié)”两种念法。换句话说,“瑜珈(jiā)”就是yoga了。这是一个修道的统称、总称。一个是修持,有所成就的,那叫瑜伽。所以瑜伽师,就是说在修持有所成就的人。由一个普通人修持而到成佛,尤其佛法,他把整个的佛法,由人到天;由人天之际,到达如何证小乘罗汉的譬如声闻缘觉的果位,乃至大乘菩萨道的果位,如何成佛,他的著作里头分成了十七章的范围,所以叫作“瑜伽师地”,一地一地,就是一层一层,一个层次;这个“地”代表层次,所以是《瑜伽师地论》,一共有十七地。

  那么假使你学佛的观念不要搞错了,大乘菩萨分十地,为什么《瑜伽师地论》分十七地?不是的。他这一部的著作里头就是分十七个步骤,说明了由一个人如何到达修持成佛,要成就这个阶段分十七地。

  那么,所有唯识宗,《瑜伽师地论》是他基本的一部大论。把印度的佛学,由释迦牟尼佛起,显教、密宗各宗各派的修法的大原理以及方法统统拢装在内了。所以真正要研究佛学必须要研究这一部书。它是真正的佛学大纲,也就是真正的佛学概论。

  那么,所有的唯识的道理是《瑜伽师地论》的前面,“五地”,最重要的说明,是唯识。前面五地,分成哪个五地呢?前面第一地第一章,就是“五识身相应地”。就是人的五官,五官这个作用(五识身)相应地。“相应”就是yoga、瑜珈的意思。怎么样是相应、互相感通感应,这个是第一地。

  第二是意地,意识地,意地的在《瑜伽师地论》包括最多了。我们特别注意这句话。就是“意”,我们这个能够思想的意,就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第六意识地这个唯识所形成的,唯心唯识。

  那么后面三个地:“有寻有伺地”、“无寻有伺地”、“无寻无伺地”。这个“寻伺”的道理,这两个字古代的翻译(这个我们先报了,免得他等着写黑板),还有“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就是说证得涅槃的,如何“有余依”、“无余依”。那么这样合起来,这几地,它唯识讨论的,这五种最重要。至于说中间,所讲到“三摩呬多地”,如何真正得定;“非三摩呬多地”,一般人打坐走错了的,不是圣境,他以为是定。也有叙述,分析得很精详。“有心地”,怎么叫有心?“无心地”,禅宗经常说证到无心,怎么样是无心?所以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的道理在哪里?那么《瑜伽师地论》一共十七地的一百卷,好像古今以来研究唯识,很少有人把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不要说研究到滚瓜烂熟,把他好好看完的人就很少,几乎看得你会不懂了。第一文字的关系,文字的翻译特殊;第二太科学化了,逻辑的层次太严密了。

  尤其我们中国人的头脑不大喜欢搞逻辑,大致上是酱油跟醋俩差不多。所谓指头一举就开悟了,这个中国民族很欢迎;究竟悟了没有悟了不知道,反正当成悟了——“啊,这个很好!”所以那么分析的精详是不大欢迎的。不大欢迎的原因,第一,就是说这个民族缺乏逻辑科学的头脑,也就是刘教授前天也讲得缺乏,我们大家惯性,并不是我们没有。没有经过这个教育严格的训练,数学的头脑、科学头脑太缺乏。第二呢,我们的天生有一点马虎,所以很少有人研究完。但是你们要注意,真正讲修持,尤其对现在这个时代、未来的时代,《瑜伽师地论》是更重要。

  这个《瑜伽师地论》十七地一百卷,同华严经一样的多,比华严经还多,华严经只有八十卷。《华严经》的翻译有两种,一种叫六十卷的华严,先期的翻译;后期翻译完备的叫八十卷的华严。可是《瑜伽师地论》是一百卷,讲卷数,本书更多。

  那么《瑜伽师地论》这一部书道理、重点在哪里?讲修持。“修持”名词在唯识学叫做“证成道理”,我们上一次提到过。不过这些名词希望大家再记得,“证成道理”,(证明的“证”,成功的“成”)修证完成,这个道理——怎么样修道,能够证到这个道。不是观待道理,也连带着观待的道理。这都是唯识学的名词。

  什么叫观待道理?观,就是观察;待,就是相对的。换句话,证成道理是功夫,观待道理是思想。所以讲唯识学有些是观待道理,在逻辑上分别得非常清楚。但是照修持做起功夫来,这个观待道理配合这个证成道理,事跟理两个真合起来,这是非常难的,非常非常难!因此我们一般后世以来,研究唯识学多半落在讲观待道理上。所以能够把唯识学配合或者是念佛或者是学密宗、学禅、学什么,观待同证成道理配合起来的,几乎很少。

  譬如我们晓得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学禅。禅,都晓得基本上达摩祖师吩咐的是依《楞伽经》为印心根本。《楞伽经》就是唯识宗的主要一部经,也是禅宗的主要一部经。换句话,各宗各派都离不开的这一部经。那么,它重要的是在证成道理,修证完成。那么,同时密宗呢,学密宗的人对于《瑜伽师地论》、《楞伽》、《华严》等等都非要彻底了解不可,不然密宗学起来很危险,多半学成外道,学成魔道。学成外道是很客气的,走入魔道是很容易。

  为这些道理,所以我们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一定先弄清楚,这是初步的,等于说学唯识学,它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玄奘法师因为唯识学,讲唯识有那么的困难,所以他翻译了这些以后,以自己的心得、了解,再把唯识的大纲的纲要,简要——不是详细的——简单的要领,归纳又归纳,所以他作了这个《八识规矩颂》。我们想,《八识规矩颂》大家现在手边都有,就是这个《楞伽大义今释》上面有的。《八识规矩颂》有个《贯珠解》,这是几十年前一位研究唯识的居士范古农,稍加简单明了地注解,他这个注得比较更简单更要好。诸位假使没有书的,在座有书的可以跟他换一个位置,帮忙一下,没有书的找有书的旁边去坐一下。

  那么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他把八个识分成四个部分,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给它作三首偈子,分三部分。

  那么我们晓得,第一要了解玄奘法师为什么把八识分成四个部分来作偈子呢?这个就是学唯识首先要了解的。唯识学认为一个人、普通的人成佛,普通的人、凡夫的心,结果成佛;不像别的宗派说,把人——譬如说我们普通人都听到禅宗是空的,或者说学佛是空的,空了就成佛,这个观念很错误的。空了就成佛啊?是什么人的见解?是我们一般人自己下的注解,不是佛说的注解。佛经上很少找到说“空了就是佛”,没有这个话。这是一般人自己对佛学错误的见解相传。况且你还空不了,没有修空了的。

  那么怎么样能够空?这个空这个问题,依逻辑来讲,什么叫做空?空有很多种啊。譬如说这个虚空也是空的。譬如像我们现在拿唯物的思想来讲,一个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没有了就是空的;人死了,死了就死了,死了就没有这个人。那么这种这样叫做空吗?这个空在佛学叫做“断见”,断掉了,这个东西没有就没有了。所以空有很多种。拿般若经来讲,空,一直连下来有十八个空。你说“空了就是佛”,是哪一个空啊?拿我们来讲,空间也是个空。理性观念上对于这个东西没有了也是个空。没有了是绝对否定了;没有这东西就是没有了。

  那么拿我们意识境界闭起眼睛来,觉得脑子不大思想,清清净净地、迷迷糊糊地,那个自己认为也是空——这是你意识境界,是你第六意识的现状,并不能算是空。你如果认为这是空,你大错而特错!如果这样认为是空,打坐下去呢,越来脑子越白痴了,会糊涂了,将来什么东西也不会想了。所以依佛经(讲)的果报,坐起来迷迷糊糊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什么感受,坐在那里以为自己是空,坐久了,他生来世是变猪,变成头脑没有思想的东西。不要说他生来世,假使一个人在昏昏噩噩以为我自己这样空——住久了,三年以后,你文字都不会写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思想非常迟钝。这不是空。这是意识停留一个无记位,丧失了记忆力。你意识可以把自己丧失,造成丧失记忆力。所以偷懒的人、不肯用脑筋的人,往往智慧出不来。这个脑筋是越用越出来,它不用了以后,它慢慢就变成什么智慧也没有,一天就是这样,懒洋洋的,就会到这个程度。所以人到了自己整天脑子灵光出不来,慧力出不来,可以说前生你走这一类的顽空境界走惯了,所以脑子会笨,思想会笨。我讲脑子是借用的名词。

  所以佛法不承认这些乱讲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所以后来又批驳。

  所以唯识告诉你成佛是“转识成智”,只有这一转。是一个东西,把你转过来就成佛。凡夫也是人,佛、圣人也是人,转凡夫成圣人,只是这一转。所以转识成智,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在凡夫是识,在圣人得道叫做智,智就是般若,成所作智——前五识。第六识意识转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我执的这个作用,转成“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这叫“四智”,转八识为四智,这是凡夫成佛。转识成智,这是唯识的道理。所以成佛的了,不是功夫的了,是智慧的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智慧成就是转八识为四智,转识成智。

  所以玄奘法师以八识分成四智的四部分,每一部分写三首偈子,他所以写了《八识规矩颂》。颂就是佛教文学,非诗非词,又像诗、又像词,是印度的文学的韵文与中国文学诗词的韵文的参合拢来一种变体,所以在佛经里经常有颂、偈,这是印度文学、佛经文学与中国诗词文学参合的变体的一种作品。

  那么八识转四智呢,我们晓得,顺便也提到禅宗里头,说六祖到底是开悟的人,六祖就讲过,转八识为四智,转其名而不转其实。还是这个东西,转了,转其“名”,这个理上转了、名词上转了、现象上转了,这个实际本质的还是这个东西——转其名而不转其实。是这个道理。

  那么,现在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先把这个《八识规矩颂》了解一下。

  第一首,第一个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所以有些同学我要你们背啊,你觉得很痛苦,背是很痛苦,不要说是你,我认为背书的记忆力比你们都高明,当年我要背这个的时候也很花时间。因为它不是诗词,很拗口。但是一个方法,你必须要把它背来。这个背呢,不像诗词的背法,好的文章情感上背很容易就背来了。这个东西是理性上背,要分析地背,你就背来了。所以往往看到是四言八句,你也总想读诗一样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啊……”用感情去背,绝对背不来。

  现在我们提到前五识这个偈子,看下面注解——“性境现量通三性”。我们先讲这几个名词,我们先拿现量这个名词来讲,这个名词必须要讲一道,因为有许多新进的同学,好像又听过又没有听过,一看,听这个课很吃力的,所以……

  唯识学有三量,这个“量”有三量,这个名词必须要记得:现量、比量、非量,这三个量要记得。实际上还有个名称,在三量以外还有个“圣教量”。

  我们晓得,这个现量,“量”是什么东西?首先要搞清楚,量是一个逻辑上的观念。勉强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范围”,也可以说它内涵的意思,拿逻辑来比方,量是这么一个意思。[录音中断]

  ……这个是眼睛当时的现量。等于一个照相机对好了一个镜像的镜头,这个是现量,照相机就呈现出来,这个叫现量、现量境。呈现出来。好了,我们晓得现量是这样。

  那么现量在唯识学上的名词,用处最多是意识方面的比方。意识方面这个三量比方用处比较多。因为说我们这个意识的现量,意识就是我们譬如讲打坐吧,我们拿证成道理来讲,作功夫求证,一个人打坐坐起来,六根一摆,身体腿一盘,手一收,这个时候;也不要念佛、也不要修气功、也不要念咒,什么都没有,这一刹那一摆的时候,心里头什么都不去分别,这一刹那之间,就是六根的现量摆在这里。里头没有思想,可是都知道,这是意识清净的现量,意识境上的现量。

  所以像我们参禅的,或者修密宗的,或者是修净土的,譬如净土宗经常讲一句话: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念到阿弥陀佛都没有了,念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不是想不起来,没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了。可是你说我睡着了?——不是睡着,很清醒。那么心里有别的杂乱思想没有呢?——没有;杂乱思想都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了,他这个时候就是意识的现量。

  那么这种现量的境界,参禅的,修密宗的,乃至于说念佛,经常会呈现。实际上有时候人,普通一个人乃至一个写文章的文人,一个艺术家也经常碰到这个境界。一个文人,思考一个问题,想写文章,写写写……有时候下笔啊,笔拿着,呆住了,好像怎么没有思想了?可是说,前面一个人过来知不知道?——知道啊!街上有车子听见了?——听见啊!什么都知道。知道以后,可是呢,一下好像停顿了,也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很轻灵,心境很空灵。这个情况是意识的现量。

  所以一般学佛的人,乃至一般哲学家、心理学,把这个第六意识的现量到达了这里,加上自己意识的比量,比量就是比较性的,“哦!哎哟!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比量。怎么比量?比量都是你那个原有的知识比较性地、相对地来下注解。

  所以世界一切的学问、一切的理解都属于比量,没得现量。到现量来的时候没有比量。

  勉强拿逻辑来讲,这个心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那么现量的境界,就是第六意识这个现量境界,就是我们普通讲,六根大定,六根清净,不过是现量而已;“一念不生全体现”,意识的现量而已。乃至密宗所讲的,像西藏的密宗最高的无上瑜珈的大手印,这么一拍之下,万念皆空,认为这个大手印是道——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现量而已,没有什么。不过有许多人因为在这个地方悟到,认为就是悟了。这个时候的悟了,大家没有智慧的比方,他就错了。这个是现量中间你起了一个比量的念头了——“嗯!这一下是空的,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本来面目。”实际上,这个是比量的作用。

  所以现量在第六意识上用的最多。我们第六意识,平常我们所有的思想,任何的学问(都是属于比量。)[录音中断]……比量就是分别意识了,就是意识在分别。那么这个意识的分别,习惯性地,譬如我们一个学哲学的人,经常他讲话、他的动作,乃至于作人,我经常,因为我们也教哲学,经常我都笑那些哲学系的同学,你看那个一身的细胞都变成哲学了,那个样子都是哲学味,神里神经兮兮的样子。他那个比量的意识已经形成一个意识的形态了。就是说每一个思想,他构成一个习惯了,所以我们现在心理学一般的翻译,叫“意识形态”。这个习惯性的意识,这个比量的作用,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形态了。这是凡夫境界的心理,都属于比量。

  实际上,我们这个现量,第六意识,那么,我们加上——唯识都讲到这里,我们现在讲的唯识(是)我的唯识了,就是告诉大家,经典上所有,包括哪一个经啊……太麻烦了,简单明了告诉大家。一般人讲唯识都在观待道理上说到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况且还难到达。如果拿证成道理来讲,你这个现量也就是比量,这个意识的现量是比量。这个道理。

  所以你们这个,在我们住院的同学听唯识,要非常非常注意了啊!如果真好好地听,大概你们这个课程下来,你们的思想智慧要开了。不用心是没有办法的,这种地方处处(要用心)。所以要给你们开逻辑的课,就是训练这个思想的观待的这个头脑习惯。

  刚才因为我讲到这里,我说严格地讲起,意识的现量也属于比量,有一位同学坐在后面在点头,因为他已经领悟到了。那个当时一念清静,你只要晓得这一念清静,认为这就“是的!”,这个“是的!”这一念已经落于比量了。是的、非的,对待的道理出来了。(这是现量和比量的道理。)

  接着这个三量的讲解。

  至于“非量”呢?“非量”有几个解释了。我们普通的人,一般不管你学问多好,乃至于说拿唯识的道理,一般哲学家没有悟道、证道以前,你哲学家、逻辑学家、不管你什么高明,统统在比量的境界,没有得道。意识的现量都没有拿到。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西方有名的哲学家笛卡儿讲了一句话:“我思即我存”(我思故我在)——因为我有思想,所以我存在。这句话拿唯识道理(讲),他在比量上玩,意识的现量都没有看到。意识现量看到的时候,意识现量那个时候不起分别,无所谓我思了。所以有我在思想,这个思想——这个是意识作用,这个意识是比量境界,不是现量。那么至于这个乱七八糟的思想,乃至于说一般有精神病的、神经病的那一种思想,一个人或者是受情绪影响,思想想歪了的,一个人想到无缘无故情绪、生理情绪变化影响,受它的牵起走,或者是今天非常高兴、非常悲哀,乃至于想自杀,乃至于有时候高兴起来,“几度心狂欲上天,每回渴饮思吞海”,好像海水都煮上酒杯一样喝得下去;“几度心狂欲上天”。这一种境界——非量,非正常的思想。可以说是幻想。幻想的境界所呈现的属于“非量”。我们拿这个三量先作介绍,先来研究意识境界。

  所以这个三量,我们现在是讲唯识名词介绍,有个范围,啊。这个三量很重要。

  但是唯识学进一步讲呢?我们现在介绍的,拿第六意识做个目标,说明这个三量的作用。可是唯识所告诉我们呢,整个的这个世界,宇宙万有这个世界、物理世界,以至我们的身心,一切摆出来,这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这问题来了。

  这个整个的世界,这个宇宙万有,太阳月亮星星,山川人物草木,乃至云怎么样飞、风怎么样吹、水怎么样流,乃至我的身心怎么活着,这一切满眼万象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呈现的现量境。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先插进来一个问题。所以学唯识宗的批驳什么《楞严经》啊,批驳其他经典。那么其它经典也一样,《楞严经》上佛告诉阿难:“虚空生汝心中”,整个的虚空在你的心里头,“如片云点太清里”。整个的虚空、整个的宇宙、无边的宇宙在你的心体里头、在我们自己心性的本体里头,不过万里虚空当中的一点云那么……。你看他讲我们的心量有多大!——“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何况其他的世界、十方世界还依虚空所生呢!整个的十方世界还包含在虚空里头。就是说,这个文章反转来的:整个的譬如地球、星球、月亮、太阳,在这个虚空里头;但是,佛说整个的虚空在你的心性本体里头,不过是万里青天里头一点灰尘而已。就是说我们的心量有如此之大。

  那么,这样看来《楞严经》所提出来这个要点,唯识所讲的:这个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是同一道理。现量境。

  所以了解了这个现量境,我们晓得了。这是现在我补充出来给大家讨论。

  本来这个课程,像我们这样上,是要给佛学很有很有基础;不敢说很有很有基础,甚至我们扩大一点,相当有造诣的人可以讨论了。现在也许我这样讲大家有点吃力,大部分的听众希望多多留意,也许以后再听到的这个机会还有没有不知道啊!

  这个现量,山河大地是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呈现的现量。那么好了,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不要走小乘人的路线。这个物质并不讨厌啊!

  修小乘人的路线有两个路线:一个路线是讨厌世间,讨厌物质,要离开外物好像才证得内心的清净,才能得道。实际上都在玩弄意识!对不对?第二点呢,小乘的见解呢,把外物——外面的世界,同精神的“心”分成两个世界,等于柏拉图的西方哲学家的分类法——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分成两个世界。实际上非也!

  就是说,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心与物这两方面,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就是等于我们现在所讲心物一元是一体。

  既然了解了一体,小乘的修法,是空外界、空掉身、抛掉四大,而证得清净的这一面,认为是究竟涅槃——错了!所以是外道。

  我们翻开第八阿赖耶识的颂,结束的偈子:“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这些将来都会讲到的,现在只引用“受薰持种根身器”这一句来说明这个道理。

  根——就是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意——意识的思想。身——就是这个肉身、这个身体。身,特别加重提出了这个身。根、身。因为根呢,是生理上的机能,前五根。身呢,把机能包含进来,整个的身子,活的这个身子,乃至死了的这个身子;器,是物理世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呈现、所变出来的,这个现量。

  那么,我们晓得现量是这么一个东西。在一般的唯识讲,大家忘记了,把这个现量范围说得很少,都属于第六意识。

  那么现在有个问题来了,我们要进一步。

  所以我经常有个感叹,这一百年来,这个唯识学,乃至说明朝以后,都给他们搞得范围缩小了,一塌糊涂。你要注意哦!

  好了,我们人——凡夫为什么有思想?这个思想都是比量,这个比量也是阿赖耶识的现量。

  这是我特别提出来告诉你们,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假使有过去的唯识学家、前一辈欧阳竟无先生——我们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在这里,一定是听得胡子会起翘了,呵!他一定要跟我俩论辩。当年我跟马一浮先生也是忘年之交,他是蒋介石先生的舅舅,马一浮先生那个时候他已经胡子头发都……马一浮先生著作上有这样一句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是果位上的事。”我说:马先生啊,你讲过这个话?他看我这样一讲,“哎呀!”他说,“我现在很后悔著作,很想把它烧了!”我就不讲话了。前辈的谈话高明得很。晓得我这样一问,问题来了,他马上警觉到了:“哎呀!过去的著作我很想把它烧了!”因为我要问的:“灵光独耀”不一定是果位上的事;一切凡夫都有“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一面,圣凡不二。

  正要跟他辩这个问题,你看还没有等我开口提出来、我一字都没提,前辈的机锋好厉害,“哎呀!”他说,“这个这个……哎呀!我是很后悔当年轻易著作,想把这些著作都烧掉!”你看多高明!好,我们先休息。

  刚才说的,我最后一句告诉大家,我所提出来的,再加一个范围说明。一般讲的唯识,是以观待道理,就是用唯识学的原来的名词——观待道理(刚才黑板上写过的),拿现在讲叫逻辑思想辩别的范围,而说意识的现量、比量、非量这三量的差别。

  如果进一步,由阿赖耶识的道理讲,即使非量与比量,也都是阿赖耶识的现量。但是要加一个注解了,这个现量,是讲阿赖耶识呈现出来幻有的、幻有存在的这一刹那。这一刹那又要加注解了(所以以唯识的道理处处要用到逻辑),这一刹那,就是万古千秋也只是这一刹那。等于佛经说,你看每一本佛经只有“一时,佛在哪里……”万古千秋,无前后际,只有“一时”。这个道理要了解它。

  那么刚才刘教授刘老师、刘世纶老师也来谈论过,她一提她当然就懂了。那么后来有同学来问,我说你找刘老师讨论,我刚刚下来想休息一秒钟,你再问我,把我的休息现量打破了!(一笑)所以我不肯用比量,因为刘老师那里你可以去比量一番!后来跟着有一位我们的同学来问,他就问,他说老师啊,那么思想的思维意识,刚才据他所听的意思也是阿赖耶识的比量。我说:“你这个问题也去找刘老师。”他跟刘老师那边听了一下跑来跟我讲,刘老师所讲的同我的意思稍有差别。我说那你先挑出来,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讨论碰到;答复一个人也是答复,一千个人一万个人一起答(多好)。这就是佛经的办法。你看佛经上有许多人,你看他的记录,问题他是懂了,他怕别人不懂,(比如像)阿难或者文殊菩萨,他都要提出来再问。不是为他自己问;为别人问。所以问一个问题,学佛的精神:我一个人懂了,希望大家懂。这也是慈悲心。那么,我说你写来,写来一起答。结果他一写出来,我说你已经自己有了答案。

  他说:“思想思维也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比量,这个意思是否是由于我们的身心物质等等,都由于阿赖耶识所生起的这个道理、这个逻辑而来的?”对不对?好!我说你本身就是答案了,对了!那就不要我来解释了。不过我刚才念他所提的这一道,是这样讲的。但是要注意哦,闻者自负,言者、言语的责任、说话的责任自己负责,这是我说的,这样我要自己负责起来。

  不过又说回来,回到一般所讲唯识道理,多半把这个,譬如说现在前五识的这个,前五识说:“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鼻舌身是现量的境界,不属于比量,也不是非量,你注意哦!这是讲,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身体,这叫前五个识。你注意哦,我再说一道哦,我们的眼识,不是眼睛哦!眼睛是叫做眼根;耳识,不是耳朵,耳朵叫做耳根。佛学名词叫根;我们现在名词,眼睛是视的器官,看东西的器官;耳朵是听的器官,鼻子是呼吸器官,舌头嘴巴是吃的、尝味道的器官,身体是感觉器官。这是简单地说。拿现代观念还要加上,这个感觉的器官,拿现在医学你就要——现在思想懂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身体依医学的立场是九大系统:所谓骨骼的系统,这个身;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又有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就多了。所以今天研究佛学讲修证,非懂科学不可。当然我也不懂。但是你要非常留意现代科学常识,一定要有。我已经不懂,一看同学们这些基本常识都没有,今天谈修证讲科学,太可怕了!不可能。

  譬如说细胞是个系统,荷尔蒙又是个系统。比方学医学讲人体的内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所以医学分类、科学分得那么严密。哦,这是肠胃科主要医生,他最后专门研究消化系统去;这是一个肺病的专科医生,他先都学过了,最后是专研究到呼吸系统去。那么这许多的学问知识,在佛学唯识学里,都属于“身根”。

  所以今天你们青年同学要承先启后,弘扬佛法的文化,乃至古今中外的东西,希望比我要高明,我已经很差劲了。因为我还没有时间进去过科学去。我相信我有这个头脑,因为很多学科学的同学乃至到了大问题,他的专业解决不了,结果问我。我有这个经验,问我我说我不懂,我说你把你那一门给我上课讲;讲完了,你的关键在哪里,“这个地方我怎么样试验都进不去”,我说你这样一来……?哦!他进去了。他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说我也不晓得(一笑)。因为你告诉我,你懂嘛!我是跟你学的啊。

  这个地方就给你讲证明,一个思想、学识,我们人的生命里头的慧力、智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晓得去应用它。这是附带说到。

  现在,我们讲到这个三量的道理,刚才提出来这个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是属于现量境界。那么我们眼睛为什么——你看,因此告诉你们,像催眠术——现在我讲了就是传给你们法哦!照密宗就叫传法哦!那密宗就不得了了,这样每一个法,不晓得你要磕多少头拿多少钱。我现在都把它作科学道理。所以像密宗有许多修持,现在研究佛学,要想证得这个身心道理,的确的确可以设计物理的机械,帮助人,(使人)容易升华、超脱。

  譬如密宗、瑜珈(yoga)、后来的催眠术——世界上催眠术是yoga里头脱出来的一支;那么乃至于道家,中国的道家,很多是利用光来修持的方法。譬如人假使对着镜子对着光,眼睛再一定好,一对,自然空了,一刹那之间就空了。但是要明师指导哦,吩咐你一句话,不指导很危险的,也许你人就精神分裂了,也许就走了。这一刹那空了,他是利用什么?这个眼识现量,眼对着——你们大家可以试验哦!把眼闭起,突然张开对着前面,意识不加上分别,也不管它前面是个人也好、什么也好,这一刹那是眼识的现量。

  等于那个照相机,我们把它一架上,对到那个景象;照相机后面有个人,这个人不按(快门)下来,这照相机永远是对着那个东西。我们的眼根、眼睛是照相机,外面景象就是照相机所相对的现象。那么眼睛看到东西,马上我们晓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好看不好看”,那是第六意识加上的分别。第六意识不加上,眼睛就是这个现量。

  所以你说,好,现在告诉你,意识的现量,有许多人,禅宗的参话头、净土宗的念佛、密宗的修咒子啊,又结手印、又摇铃鼓、又观想,意识忙得很啊!修密宗,那意识忙极了的,又念咒子“轰隆轰隆”,又结手印,这个指头弯过来、那个指头弯过去,搞了半天,又要散掉;这是花了供养了,这是茶了给佛了……完了,忙得很,又铃子铃铃铃、咚咚咚,脑子要观想:几个头哦……忙活完了,那个意识累到极点,一下来以后啊,意识疲劳了,就摆出意识现量。意识现量一摆出,哦!呈现了。禅宗也**。那么一般人认为这个:“啊!悟了!空了。”

  实际上我们晓得,许多学禅修道,这里空了以后——所以清朝的雍正皇帝他是学禅的,他就讲,禅宗有三关,所谓破初关是第六意识的打破了。有道理,没有错。一般禅宗所谓破关哪,初步开悟了——参破了——是第六意识现量境界。这还要修,这不算数。所以初关破了没有什么稀奇嘛。

  那么我们现在讲,假如破初关,我过去的经验,随时要你破就破初关了,把你引到那个空的境界很容易。因此你们也懂一个道理了。比如说,我们这个身体上打坐以后,气脉发动,有个观念很重要,你们浙江有两个同学日记上都写出来,很严重的问题,什么任督二脉啊、奇经八脉打通了……你要晓得,任督二脉、奇经八脉通了没有什么稀奇,这不是道啊!换句话,这是身上面身根的现量而已!因为一般人觉得:哎哟!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打通了,得了道——不相干啊!你们是中了武侠小说的乱讲(的毒),就是拿武侠小说乱讲,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打通了他不死吗?还是要死;他不病吗?还是要病。不过少病、慢一点死。因为他气脉通流了,生理正常。生理上保持慢一点老化,有这个效果。所以气脉通流不过是身根与身识达到某一种现量的境界而已,不加意识破坏。

  譬如我们每一个人气脉都在通的呀!你们注意哦,每一个人任督二脉都通的哦!在座的人,凡是活人(都是通的),不通他就死了。那么你说我怎么没有一个东西在流动的感觉呢?那因为你的意识用在某一个追求观念非常紧的时候,影响了身识的神经也紧张起来,紧张起来自然感觉到有个东西在转动。这个东西一转动,反转来影响你的意识,“啊!这个东西好!”意识进入了另外一个现量境界上,是诱导性的进步。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不对,也是对。

  但是,你认为任督二脉都通了,或者奇经八脉通了,乃至于密宗讲三脉四轮通了就成功、就得道了——不是的!错了!这个将来给你们讲,讲到那一部分再详细告诉你们。

  所以,第六意识的现量是这样一个东西。

  因此,许多,我们看古人,不要说现在没有禅师,古代许多的禅师充其量是第六意识破了的悟,不算究竟。几乎历代的禅师没有几个大成就的。因为教理不通。唯识是非通不可,有这样严重!

  所以,现量的道理懂了哦。

  前五识,你看,玄奘法师在偈颂第一个,性境,前五识属于性境,它属于现量,不属于比量。因为比量、非量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前五识是现量。

  所以你假使一个人修持懂了这个理,不管你……,你坐起来就是傻拉瓜唧坐着都可以,你的意识不起比量、非量,不起分别的作用,你身体坐久了,这个现量自然起变化。但是你要注意哦,身体起变化,刚才譬如提到奇经八脉、任督二脉,乃至身体内部到了某一个气脉、到了某一步功夫,你坐在这里,身体内部是亮的哦,发各种彩色的祥光哦!在普通,你理不通呢,认为得道了!你这一观念错了,就属于外道。虽然不属于魔道,却不是真正的佛法。但是这个功夫呢,外道也好,佛法也好,一样,内部发亮。其实这个是什么境界呢?这是五蕴里头“受阴”境界。“受阴”是什么呢?就是感觉,还是感觉范围。这个感觉的东西哪里来?感觉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

  懂了吧?这样懂了吧?尤其明光(师呼人名)啊,你特别注意呦!你学科学的哦。所以这个课要很侧重,我希望你特别注意哦!要挑起这种担子来哦!

  这个都属于这个境界——这是受阴。那么这个五阴同唯识的关系太严重了,将来再说。现在我们暂时把现量的讨论到这里为止。所以说你要整理这个讲稿恐怕很难哦!尚德啊!整理要很逻辑啊!

  第二,关于性境。要注意哦,唯识有三境、三个境,哪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这三境。“三境三量”,唯识的名词,刚才上面“三量”先介绍了。

  这个三境的研究,境就是境界。现在我们用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明显地告诉你,直接告诉你,所谓直指人心,见性(一笑)。

  他说我们这个身体是性境,不是独影境,也不是带质境。性境是阿赖耶识所呈现的,阿赖耶识的功能所变出来的。换句话说,进一步,我们这个四大、所有的身体、前五识这个作用,是它的性境,本身自然的功能所呈现的。

  所以,我们要死以前,把这个好的眼睛捐掉的时候,这口气没有断,脑神经没有毁坏,赶紧就捐了。当然有一点点痛苦,这是菩萨道,牺牲了,给后面人用,这个好的眼睛挖出来马上冰冻。你说假使说已经死亡的人,这个眼睛,为什么接到好人上面还起作用?一个学科学的问你学佛的,这是什么道理?讲物理的,唯物哲学就是物理,因为他眼神经细胞在没有死亡以前先把它保留。那么请问,你所谓灵魂、心性、这个意识入于哪里去了?在哪里?马上要告诉你哦!

  这个禅宗、唯识学里头都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古人已经问过。一条蚯蚓、一个蛇,把它斩成三节或者两节,那个蚯蚓你把它一剁三节,它两头都在动,请问:本性在哪一头?

  一条蛇,把它剁成三节,它尾巴、中间、头都在滚,尤其是毒蛇,很灵的蛇,你把它剁成两节,那个头马上跑了,半节的蛇头它会去找药,把草药找来以后,这样接上,自己把身体兜拢来就好了。云南白药就是这样发现发明的。

  那个云南人到山上采药,因为割草把药割来,把一条蛇给割断了。结果他看到那半截的蛇就拼命跑,跑了以后嘴里含了草来,自己把自己这么一放一放,两个身体一兜,那条蛇等一下又走了。哟!他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啊?那个采药的人啊,他脑子一动,又去找到这个毒蛇,一刀就把它砍断,砍断了后那个头就又跑去找药,一找来他就把它(药)抢下来。所以发明云南白药是这样来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你譬如蛇、蚯蚓,我们讲这个道理。那么这个问题,唯识答复你很简单:这叫做“余命未断”。余命——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没有完全分开。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作用一样——余力未断。我们把电风扇的开关关了,可是电风扇还要转动好多圈它才停。一个东西旋转很厉害的时候、生命活动很厉害的时候,突然把它停掉的话,它生命还要旋转一下,最后才完全静止。这是“余力未断”,物理的道理,是“余力未断”。生命意识的道理是“余命未断”。所以人一死了,别的地方(还没有死),意识(先)死亡,我们要死的时候第一个——迷,脑子迷糊了、心里迷糊了,意识先死亡了。前五识性境还死得比较慢。尤其这个时候他的余识还在——他是性境,性境是阿赖耶识,说白了。阿赖耶识,我是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是这个阿赖耶识,他也是,万物共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它接上可以起作用啊!这是生命。

  当然这一段还要详细地分析哦!所以真正的佛学是个大科学。你们要注意,光是在那里办刊物,所以我反对办佛教刊物,一天十八界、十二根尘、六根六尘,倒来倒去的,就是那几桶水——不要再讲了,讲了几十年已经够烦了,听都懒得听了!现在要向科学里头证据,要懂得这个。

  所以前五识是性境,阿赖耶识呈现变化的。好!那么我们懂了是这个样子。普通显教讲四大皆空,一讲了四大皆空啊,我们下意识有个注解,这是很讨厌的,很讨厌的东西。对不对?那么再加上小乘的见解不净观、白骨观啊,把它看得一毛钱都不值。

  到了大乘的见解不同哦!所以大乘菩萨道自己把自己伤害,出了一点血,是犯菩萨戒的、犯杀戒的。因为你这个肉身就是菩萨身。假使你一旦悟道成佛,他就是个肉身菩萨,我就是个肉身菩萨,我自己出我的血也犯戒。所以学密宗的人,乃至自己洗澡洗下来那个洗澡水不能马上倒,自己还要喝了三口才倒掉。你们觉得很可笑,一点都不可笑!第一,是不垢不净;第二,你本身上下来的东西,它是坏的呀?也不是坏。为什么?它做肥料,会帮别的、他的生命又成长了。朽腐就是神奇,所以化朽腐为神奇;神奇也就是朽腐。

  所以大乘道的四大——四大不错啊!六尘也不恶啊!所以禅宗祖师讲,“六尘不恶,便同本觉。”(原文在三祖《信心铭》: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六尘六根有什么坏?用不着空了一面、取一面舍一面啊——不取不舍。“六尘不恶,尤同本觉。”还是自性所变的性境。所以依菩萨道来讲,等于中国的《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你看曾子著《孝经》,你看起来那么愚腐。

  换句话说,你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爱惜父母,也就是爱惜菩萨。它是性境所呈变,也是你生命功能的一部分。为什么四大皆空?这四大是不值钱的啊?!——非常值钱!

  所以他是报身佛啊!因此要修报身啊!

  好!性境。

  怎么是“独影境”呢?“独头意识”所发生的(境界)。“独影意识”里头有个“独头意识”,也叫“独影意识”,注意啊!这两个名词翻译不同,是一个东西。“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我们现在西方文化里头心理学研究到“下意识”,也翻译叫“潜意识”。现在的心理学只到这一步。实际上第八阿赖耶识和第七识他都没有懂。现在的心理学所讲的下意识、潜意识,不过是只懂得“独影(头)意识”而已。

  怎么叫独头、独影呢?它不靠前面五官,做梦的时候那个意识,那个梦就是“意识”的变化;但是梦的境界是叫“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为什么独一个头?只有意识在动。因为你眼睛没有动,这个眼睛还闭着睡觉,耳朵也听不见外面的东西。可是在梦中你也听见别的其他的声音——那是梦中的声音,那是梦中的看见、梦中的感受,梦中的吃东西味道也很好吃;梦中的前五识都在动,跟第六识配合起来,这个是叫“独影意识”。单独、第六意识单独放出来,不靠我们现在的前五根,也不靠前五识起作用,所以叫做独影、独头意识。我们在梦中——这个“独影意识”、“独头意识”你们注意哦!特别注意!

  (第2集完。2007-04-11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4三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2: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前五识的转,随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一起转的。这个道理,所以你们年轻啊,听了一点点……年轻的同学们提了问题,你们在日记上提,有时候我懒得答了,越是年轻、程度不够,问题越多。其实啊,给老人家看,这不是问题。像大人提的问题,像我们(就)很愿意答了,问题打到中心来了,好办。不是说你们问题不对;太多太啰嗦!等于一个幼稚园的学生向一个研究所的老教授提的问题,你说怎么办呢?只好摸摸他的头说:孩子啊,你乖,先吃糖,明天告诉你啊!只好如此嘛!怎么办呢?不然我一个礼拜看那么多日记、批那么多日记,你们有些问题,好几个卡片、好几个条子夹在里头,让我坐下来写文章答复你,我要写一个礼拜了,我不是要了老命了!所以你们年轻同学多注意多看看就懂了。

  现在我们简单答复我们年纪高一点的道友们的好几个重要问题。有一位道友提出来:所谓现量,是不是相当于现在心理学所称的直觉的境界?不是的!现量境——我们常常看到,现在有许多人把西方哲学里柏格森的“直觉”这个名称,解释禅宗的第一步开悟,认为悟道那个就是哲学家柏格森所说的直觉,这是错误的。

  那么同样的,现量境,条子上写的这个问题:所谓现量——我们现在讲因明、讲逻辑了——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我们先讨论这个提出来的问题本身。所以你们学了佛要懂得因明,思辨是非常细腻的。现在我们晓得,讲哪一种现量?先要下个范围。我们要改这个题,这个条子上的问题:“所谓意识现量,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那么答复还简单。假使照原来写的条子所讲:“所谓现量,是不是相当于心理学所称的直觉?”这个问题大了。刚才讲过,扩大来说,山河大地一切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那么,这个就不是心理学所讲的直觉了。这个懂了吧?就等于已经答复了。

  我补充一下,所以叫你们注意《华严经》,为什么说山河大地等等宇宙万有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所起的现量、是它的性境呢?好,我告诉你们。你们光看唯识学、《成唯识论》或者看一些……那,你死了!充其量你到了熊十力、欧阳竟无先生这个境界。当然杨仁山先生不走这个路子,他最后还是归之于净土,他修持得很高明;那你们完了!所以唯识宗第一本大经《华严经》,我提出《华严经》你们大概就可以懂了,悟进这个道理。不是禅宗的开悟,道理上悟。《华严经》重要的话,很多重要的话:“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皆从法界流出来,法界代表自性——自性真如——阿赖耶识的清净面(庵摩罗识)。“一切皆从法界流,一切还归于法界”,你就懂了,应该懂了。所以啊,光研究唯识的人,你看唯识学家都抛开了华严境界。华严境界你就懂了。

  那么现在我们回转来,这个条子所提的:大的现量——一切皆从(法界流)——宇宙万有都是自性的流露、天然的流露,但是可以加个名称——“如来”真性的流露。是凡夫自性的共业,如来真性的流露。好,这两句话要命了!现在我做的文章,[录音中断]……半天了。这就是要命。所以我不敢用古文写,我这样顺便就讲出来了,用现代话一大堆。我们有些学理高深的道友们已经懂了我这两句话了。

  所以啊,直觉(心理上的直觉)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第六意识的什么境界呢?你们注意唯识学,你翻开《瑜伽师地论》前五识里就有:率(suǒ)尔心。率,现在念“率(shuài)”。这个字是破音字,好几个读音。兜率(suǒ)天,有人念兜率(lǜ)天,不是兜率(lǜ)天,(而是)兜率(suǒ)天;汇率(lǜ)。这个字好几个读音,破音字。

  率尔心,第六意识率尔心,没有准备突然而来——这个直觉。乃至一般心理学所讲的第六感、灵感,都属于第六意识的范围,同第八阿赖耶识的影子都没有,不相干。所以啊,柏格森所谓的直觉,这是第六意识,唯识里头的率尔心而已,这个是直觉。那么你说它属不属于现量呢?当率尔心起的一刹那,不加分别的时候,它也是意识的现量;加分别了,不是现量,那叫分别心了,那叫分别了,意识的分别、分别境界。所以讲这个唯识啊,它的逻辑的范围严格得很!要懂了唯识,你的修行的路子不会错了,你才有资格去学密宗,有资格去学禅宗了。

  直觉是率尔心的一种。啊,这个问题答复了。还有更好的问题,精彩的都在后面。

  还有,有人提的问题:假使从第八阿赖耶识——就是有一个名词叫“种子识”——的相分来看,当然就有所谓现量、比量、非量、圣教量等等的名称,相分——就是现象来讲。如果从证分——就是悟道了、证得道,最后一著,这个用禅宗的话,从证分的最后一著来看,就是彻悟了、悟了道了;那么,无所谓现量、比量、非量、圣教量。那么,他的问题说,“此种理解”,他说我这种见解——“是否是恰当的?”要我答复。“祈示”,很客气呀!祈祷的祈,告示的示。那么很谦虚的讲。

  你所问的问题的习气、你的问题的习气、问题本身用的习惯,(是)禅宗的问法的习惯——“最后一著”了不可得,那(么)一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八识!十六识都不管。——这是禅宗的,叫“笼统真如,颟顸佛性”,拿学教理来讲。所以学禅宗的人就容易犯这个毛病,“笼统真如,颟顸佛性”,学密宗的大手印的人也有这个毛病,学密宗大手印方面也有这个毛病。这个道理,也就是佛教所谓:“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所以教也通、宗也通,这才叫禅悟。

  (师指点板书:)颟顸,闽南语有哦,广东话也有哦,这个小孩子乱搞就是颟顸,闽南语台湾话还有保持。所以啊,你要晓得,研究禅宗的语录,研究诗、研究词,要通广东话、要通闽南语,就对了。

  所以你这个问题本身是这样,“相分”来讲的。实际上,我们用正思维,当我们证得大彻大悟就证得菩提;证得菩提,大智慧的成就;大智慧成就了,一念之间,具备万法。那么,这个各种相,固然说证到了自己自性的时候,相分依然,能变所变同时俱具在。所以当他要发表(演)讲的时候,一样可以讲相分,而他当时的境界里头一样也有相分,何必说相分没有呢?懂了没有?这个道理就是如此。再拿禅宗道理明白告诉你:一念之间具备八万四千法门,难道相分不在八万四千法门以内吗?!懂了没有?好,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比较接近一个事实,说:第八阿赖耶识我们生命带来的种子识里头,各种量的呈现、显现,并不一定要在现在这一生,整个……这个文字我不讲了,照你这个文字写的,恐怕讲出来别人也不懂,因为你这个逻辑文字……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生命带来的有种子——前生带来的种性;学唯识要知道啊,我们的种性,譬如说天才儿童,不是他父母遗传,父母遗传是四个因素里头的一个因素;他本身带来、阿赖耶识前生带来的种性特别偏向于某一点的,那么这个种子发生现行。我们这一生所作的行为——现行,变成来生的种子。所以啊,种子起现行,现行生种子。所以三世因果就建立在这个地方。我们“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这一生的感受;若问来生事呢?我来生会变人、变狗呢?还是变猫、变老鼠呢?还是升天呢?还是成佛呢?“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的行为。这个就是种子识的道理。

  因为这位问的先生也是教授,他晓得这个道理。种子识的现量,我们带来这一生的生命,不要这一生的现行有了经验,它的种子识也会呈现。他提出一个事实——也就是每一个人啊,个个都有经验,个个不敢说。你要知道,研究佛法要破了一切的虚幻的层面,敢说出来。他说譬如青年的时候,男女都有哦,没有男女讲恋爱的经验,也没有犯过性犯罪的经验,不要说没有男女两个性关系;也没有犯过手淫,也没有遗精。他说,可是当第一次犯遗精做梦的时候,要梦遗,梦到有对象的,有女性的。而这一个女性啊,并不认识;那么而且这个时候,并没有后来真正的性行为,好像一接触一看见了,就有遗精的行为来了,就是第一次的遗精。而且平常在梦中这个女的经常出现,究竟看清楚没有?没有看清楚。譬如有一个同学告诉我说:奇怪了!老师,我始终梦中遗精,又不是我的爱人、又不是我的太太,梦得就奇怪,始终是一个穿黄衣服的女的,这个黄衣服的女的只要一看见,我就非遗精了不可了。他说也没有动欲念啊!(类似的问题)男性女性(都有)。

  还有人梦想第一次性的行为的经验,在梦里头大家有。这就是金圣叹批评的,这种事啊,人人都有,个个不肯说,表面上假装起来都是道德。如果研究佛法,这个地方就值得研究了。所以人学佛不能伪装,这就是妄语。伪装“我没有!我没有!”,已经打了(妄语),自己犯了(妄语),心理犯了妄语,对自己犯了妄语,照菩萨戒。不一定给别人知道,你心里却知道是假的,叫盖覆。把自己的心理上下意识的缺点拼命遮住,这个属于盖覆。盖覆的道理:就是犯的错误自己遮起来、就把它盖起来、掩饰起来,这是犯戒的。譬如我们讲这种心理行为大家有。

  还有,譬如很多人,假使我在外国我就做了,在外国我就发表;在中国我就不好意思,我也有点盖覆了。为什么呢?譬如许多人,梦中的性经验的对象,这同弗洛伊德所讲性心理学,牵涉到弗洛伊德也了解到意识的关系啊,但是他不懂第七识、第八识。但是弗洛伊德性心理学,在唯识学中有一部分、很小一部分道理他是对的,并没有错。可是他自己没有进一步啊,所以弗洛伊德最后自己也发疯了、神经了。他解决不了问题了。如果到东方来,一学佛,他就可以得救了。

  许多人梦遗的对象,梦中性交的对象是父母,差不多这种成分,如果做调查的话占了十分之六以上的。我所讲的,可以说我负责告诉你,经过调查的。因为许多同学碰到了这些问题,他跟我俩谈得很坦白。那么我就告诉他从哪个地方下手修行,把自己这个根本习气才能够转过来。但是这不是习气的问题,这是前生种子问题。所以这一位先生道友问的,他说这个经验,是不是我梦中第一次那个异性的对象,是我前生的业果的因缘种性,在种子里头?不错!是这样。这就是阿赖耶识业果的种子。

  所以佛经上说:“纵使经百劫”,一个人纵使经过一百劫,我们做了的行为、做了的事,“纵使经百劫”,第二句你还记得吧?“业果终不失”,是不是这样?这是戒律上的偈子。“因缘会遇时”,第三句;“果报还自受”。所以修行人一切起心动念一个行为之重要。纵使经过了一百劫呀,“纵使经百劫,业果终不失”,始终没有丢掉的,丢不开。你说我证到空了,你以为把业也空了?果报不空啊。“纵使经百劫,业果终不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有时候你遭遇的因缘,假使你上街,到街上过、到马路巷子里过,人家楼上一个洗马桶的水咚一倒,好,你淋了一身!你说这是什么因缘呢?为什么刚刚淋到你呢?“纵使经百劫,业果终不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有时候,像一个同学告诉我,为什么我梦中碰到梦遗了的那个异性的对象总是穿一件黄的衣服?我说我告诉你,那个面孔你想看仔细,一定看不仔细。他说:“对了,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在梦中的时候老师你是不是在神通看到我做梦啊?”呵呵,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也有人很清明地,梦中这个对象就是看得很清楚,乃至可以跟你俩说话,乃至把你害得病。那么你迷信啊,以为狐狸精了什么……你多生累劫以前,你以淫欲的事情害过人家死掉的,现在“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照样照受不误。所以梦中的因缘很多都是前生现行种子的。[此时引磬已响过两分多钟]这个糟糕了!只答复了两个,还有很精彩的问题,还有没有答复完的。这样一来,唯识不能……先答复问题。先休息一下再说。

  有道友提出来说,第一个问题:“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这三句话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接引惠明的时候,六祖叫惠明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于么”就是唐代的术语,客家话里头好像有这一句,这个还保存。闽南话有没有相(似的话?)就是这个时候,“于么”。“于么”这一句话,中原、湖北人还有这一句话——“么子”,你来做什么?有什么事啊?么子,就是“于么”这个么子。“于么时”,这个时候,“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个“那(哪)个”是问号。后来有许多人讲禅学的,把“于么时”、正是这个时候,不思善,“那个”变成肯定语了,他说这个就是本性,完全错了!这个禅学这样讲很危险了!

  现在这位道友提得很明白,就对了,他说: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这个时候,是哪一种“量”?是哪一种“境”?是现量呢?还是比量呢?还是非量呢?还是性境呢?还是独影境、带质境呢?“不思善、不思恶”是“无记性”呢?还是叫做“无念”呢?这个问题,所以,我告诉我们这个学员部、研究部的同学们,你注意,像提出的这种问题,我答复起来比较起劲一点了,提的问题也简单、扼要、明了,就要懂得逻辑了。啰啰嗦嗦写一大堆王大娘的裹脚布,我懒得开水龙管来洗了,裹脚布洗了半天,不知道。

  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你要晓得,如果有一般人认为这是得道的境界,刚才首先提过,是错误的。“不思善、不思恶”,你所问的问题的本身都有,怎么样都有呢?当我们不思善不思恶,你就要看自己;有时愣住了,也没有想好的、也没有想坏的,这是属于“无记性”。

  那么无记性你说是哪一种“量”呢?这就很难讲了。怎么很难讲呢?这个拿“三量”来讲,意识境界——不思善不思恶是意识停止作用一下;不是“停止作用”,这个话有语病,讲唯识讲因明就不可以乱下一个名词了。不思善不思恶,意识暂时,用三个字,唯识的——“流注住”。我们意识之流之流注,像一股流水在流。不思善不思恶,并没有两头切断,不是“三际托空”;这个时候啊,愣住了的境界是“无记性”。那么“无记”当然不是意识清明的现量。如果说这是意识糊涂的现量啊,这个现量可以用。但是“现量”几乎限制在清明。那么它不是属于意识的现量。那么这个时候,不思善不思恶,无记性不是无念,正是有念,这个“念”是什么?念在无记。

  所以啊,我们宋朝以前,有禅宗的大师到西藏来传禅宗的佛法。说禅宗以什么为宗?无念为宗。把六祖的无念拿到了一半。《六祖坛经》自己有解释,六祖他把这个名词分开了:“无”是无妄想、没有一切妄想,“念”是念真如,这个叫无念,《六祖坛经》自己有解释。那么一般人把无念当成什么都不想,不思善不思恶,那很糟!那是无记性。无记性当然不是“性境”。(也)可以说是性境,什么性境?糊涂的性境,就是糊涂性境,它不能算是“独影”,它也不能算是“带质”。

  所以啊,这个无念要注意,所以学佛、一般人的学佛,尤其大家学佛,以为打坐学佛,到达了无念什么都不知道是入定,很糟糕的!你们许多打坐学外道也好、学佛也好、学密宗也好、学显教也好,认为什么都不知道,目的也想达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感觉、没有知觉,以为(是)入定——你恰恰到了***,***无记性。你这样修持来生的果报走入畜生道,资格最高的是变猪,变成动物,吃饱了,头脑没得思想。

  不要说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本身的经验。我曾经修过无念定,修了半年以后,我所有的文字忘记了,拿起笔来不会写字,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马上可以做到。统统丢光了。马上自己警觉到这不是。所以宗喀巴大师也晓得,所以西藏人大批驳汉人没有佛法、没有(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在西藏,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无念怎么是佛法呢?无念是无记性、大昏沉。所以它是这个道理。

  那么六祖接引惠明禅师呢?看《六祖坛经》你要注意哦,他是一个教育的方法。他(惠明禅师)不是赶六祖吗?从那个山岭上大庾岭,江西朋友有好几位,蔡生就是江西人,大庾岭他晓得的,大庾岭头翻过去就到广东了,广东境界了。爬上那个大庾岭(气喘吁吁的),这样赶上去的。那么六祖没有办法了,已经赶到人,都看到啦。六祖所以把衣钵一丢,扔在那个石头上,人就躲到草里头了。那个惠明法师军人出身,是个将军,(实际上什么军人出身呢?唐代好几个军人出身的。)那么他出家了以后——他武功很高,所以他就赶到了;那么,很多的师兄弟还没有到。结果一看到衣钵啊,他一边喘气一边赶紧抢这个衣钵,衣钵拿不动了。这个里头就是问题了,一件衣服一个饭碗,他当过军人,武功也很高,大庾岭爬得那么快上来,一个衣服都拿不动了?难道手麻痹了?怎么样都拿不起来,他就叫了,叫六祖,说:能上座呀,我不是为衣钵来的啊!我不是抢衣钵,不是为传位来的呀!我是为求法来的啊!六祖才钻出来,“是真的呀?”“真的!”那么他要传法。那么,你想在那个气喘吁吁的,那个一身汗流,六祖趁这个时候,六祖的禅宗的教育方法来了!

  人疲劳劳累到极点,这个杂念思想自然少了。所以文人不运动,那个思想永远停不了,脑子越来越灵光,身体越来越差劲,一个个有病,眼睛的近视越来度数越高,就是缺乏运动嘛。他那个运动之下,那个上来,然后叫他,“唔,这个时候,你好好站着!”没有叫他打坐哦。想象(中)当然是站着,你看那个书上记载。“不思善不思恶”,你什么都不要想。

  那么一个那么讲,一个就听他的样子,就站在那里什么也不想。

  那么六祖讲:“于么时,”这个时候,问他了:“那(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这个“那(哪)个”是问号,提起来的参究、思维。(善恶)也不想,什么都不想,不想的时候,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虽然不思善不思恶,你知道自己不思的灵知之性还在啊!所以这个时候他“啊!”悟道了。

  不是说“不思善不思恶”就是禅哪!大错而且特错啊!那个是猪禅。拿闽南话叫“嘀唝禅”,那还叫禅啊?!

  所以啊,不思善不思恶……再进一步说,真达到无念境界,不是不思善不思恶。所谓禅宗的语录上经常有:“善恶路头相次绝”,这就对了。很多祖师讲,“相次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路头”,两条路、两头的路。相对的,相次的;绝。那么当中间的空灵、自性灵明现出来了。所以要注意哦!

  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唯识教了你,研究《成唯识论》的(知道),无想定就会做到这样。无想定不是正定——外道定,没有悟道的。所以无念、无想,特别注意。所以你看,通宗不通教,很严重。佛法教你三十七菩提道品,(从)四念处开始。四念处,“念”是中国的翻译,所以念佛也是念。这个念实际上代表了什么?你研究了唯识,念就是代表了心量,整个的心量的统称,心的量。这个叫做念。第一条我想答到这里差不多了,你们大概了解了。

  第二条,(师指字条:以后啊,这个原子笔要鲜明一点哦!老眼昏花,太淡了,尤其不带眼镜的,看起来……)第二个问题:“真带质境”与“性境”,那么怎么样分别、区分?

  好,“真带质境”与“性境”,这两个唯识学的名词,都是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撇开,对于第八阿赖耶识来讲的。第八阿赖耶识“真带质”。

  所谓带质,有两种:真带质、假带质。

  假带质上次给大家讲过。譬如我们黑夜走路,看到茶几当成狗,看到树影当成鬼,这是假带质。什么鬼影幢幢——没有鬼影幢幢。你学了唯识学以后你不会怕鬼了,什么鬼影幢幢?深山隘路里头没有什么鬼影的,也没有什么鬼声。众生的生命到了夜里出来活动的生命比我们人类不晓得多几千倍,昆虫细菌很多都喜欢夜里那个黑光的。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影子啊,都是那些东西。那么加上我们意识,“哎哟,有鬼!”它变成鬼了。没有鬼,是你意识境界变成鬼了,这是假带质。

  真带质可以说这个山河大地、我们这个肉体是第八阿赖耶识种子变来的、业报变来的,这个就是真带质;带这个肉体过来,业报变出来。所以真带质啊,是第八阿赖耶识的性境。所以带质,带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质来的;不是完全是带物质的解释哦,千万不要用“带到物质来的”这个解释这个文字哦!带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质来的,叫真带质。那么你可以解释,我们物质世界、物理世界乃至这个肉体也是第八阿赖耶识业力种子变现的,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带物质来的。这样加注解可以,不加注解这就在因明上逻辑上不许可,含糊了,这个注意啊。

  那么真带质与性境(有)什么区分呢?性境,等于说——我们借用一个名词,借用啊,这个名词不对的——“直觉”的呈现,这个是性境。这个性境就是说“能”变的本性,能变这个功能变出来的是性境。真带质啊,是“所”变出来的,带阿赖耶识本质的道理。能、所的差别

  搞清楚了吧?不晓得我讲得清楚了没有?我这个嘴巴很笨,辩才有碍,呵,所以表达不高明。你听不听得懂不是你们的错,是我讲得不好。不过你们也要努力一点,努力一点、慧力高一点,我讲得不好你也会懂了,慧力差一点就很难懂。

  第三个问题:观中——在观想的时候所现的境界,这一生从来也没有经过过的,有时候呈现了,这是现量还是非量?是性境还是独影意识境呢?

  观想境界,你正在打坐,如果你不带观想,打坐里头看到什么东西,这个两种;现在我给你们讲证成道理了,不是观待道理了。照唯识的道理,我们晓得定中所呈现的境界是独影境。因为独影境三种情况之下出现:心理错乱、神经病的时候出现;梦中出现;定中出现。这个是独影境,不是性境。从来没有经验过的境界,没有见过的人,在打坐的时候出现,这是什么呢?——阿赖耶识的种子的爆发。也可以说,这个里头有差别,我刚才限制是在定中,不是观想中;定中所呈现的境界、打坐里头的境界,等于梦中的境界差不多同一道理,你从来没有经验过的出现了,这个人看过了。

  譬如我告诉(你们)我的经验,像我年轻的时候,我没有见过的人、我没有经过的地方,我早就经过了,因为梦中我都看过了。所以我十几岁出门,坐车坐到前面,哎,我说那个地方转弯了,转弯了有一条桥,因为我梦中来过。所以我到了峨嵋山去闭关,那个庙子还没有到,等于这个庙子还在台大那一边,我已经到这里了;爬上山,一看到一个小土地庙,嘿,我说我知道了,前面是什么、什么、什么……到了庙子给当家的讲,我说这一边你们左边这里是山坡,那一边下去是悬崖,还有条小路。那个当家说,你怎么知道?我说你不管,有没有条小路?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师父你不管嘛,你告诉我有没有这条路?他说这条路我们封锁了一百多年了,从来没有……是停掉的,木栏杆钉掉的,你怎么知道?我说是这样啊,那我是幻想出来的嘛!我故意跟他讲。——我梦中来过。

  所以后来我叫他把木栏杆打开了,那条路我还自己下去走走。走到某一个山峰,我常常躺在那里玩,那很舒服。一条小路下去,两边都是悬崖,路是这样,掉下去没有命。可是脚踏在那个路上啊,那之舒服啊!走在沙发的床上面一样。几百年来那个树叶子、草烂了的,烂下来,就是沙发棉花,嘿,一脚踏下,软的、而且香的,路上是香的。很多的花香都埋在里头。然后过了这条路有个山峰的顶,下面尖的、上面一个莲花一样,人坐在上面、躺在上面,哎呀!大概天人看得见我啊,鬼是看不见我。那舒服得很!脱掉晒太阳,我把自己脱得光光的,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怕,四顾无人,除了空中的飞鸟,或者天人从上面过才看得见。

  比方,像这种境界——阿赖耶识种子的呈现。

  由这个题目连带讲到“梦”。所以梦分五种,一种是“病梦”,生病所做的梦。譬如说,我们梦到给鬼压到了,给人赶了,后来跑不动了——肠胃不好,或者有风湿、关节发炎,就会发生这个梦。譬如身上水多了、水大重了,觉得涨大水;某个地方发炎,觉得起火了;这个是病梦。一种是“想梦”,“日有所思”,白天想多了,“夜有所梦”,两种作用。一种是“思梦”(忆梦),思梦啊,你觉得没有想,对某一件事情你爱好得太厉害,比方说想钱,表面上不要钱,心里非常想钱,呈现钱财的梦。还有一种呢,“曾更梦”,你看每一个人几乎做的梦,你所看的东西、所经历过的东西,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都知道,你第六意识都有的。你总没有梦见一个东西,头是长在脚上的、手是长在头顶上的,你们看到过没有?那个名字叫“憨不楞登”,你这个梦你绝对没有做过,因为你这个意识里头没有这个东西嘛!所以梦多半都是“曾更”——曾经的经验来的,离不开意识的经验。

  但是不然,有一种是阿赖耶识种子爆发的——“引起梦”。就像我年轻时候的经验。未来的事情、未来的人还没有见过,哎,看到这个人,我心里晓得了——哦!这个人见过的。哪里见过的?一边跟他谈话一边在想,“哦!梦中见过。”所以这个人好与坏,对我怎么样我都晓得了。那么这个是引起梦。就是我们本性里头能知过去、能知未来的作用;这个本性的功能,阿赖耶识种子功能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定中的境界有许多是这个东西来的。

  但是你注意哦,有许多定中的境界——刚才讲了梦你就懂了——有时候境界的呈现,不是阿赖耶识种子,也不是独影意识,是你生理上的刺激变化来的,有病;同第六意识、独影意识上反映出来的,两个东西配合。譬如眼睛在定中容易看到东西,是你气脉通过这一部分(师比划指点),学过生理都知道;我们这里有几位大医生博士、西医,蔡登仁蔡博士,大医生,所以我要请他来上课的。气脉通过了这一……[录音中断]……梦中,梦境界,梦中独影意识作用。至于梦,为什么变成梦?那是另外一个逻辑,再说。也是个问题啊!梦分好多种。那是独影意识的作用,这个梦,独影意识在梦中呈现。

  还有呢,神经病、精神病的人,他说看到东西啊,看到什么、听到……真的!不是假的,他的独影意识起作用。他的明了意识、分别意识坏了。好的思想意识不坚强了,被独影意识所支配。所以独影意识就看到,“哎,有一个人跟我讲话”——真的!他的真的。所以我常说,到神经病院看病人,很多病人,你去看,到台大,哎哟好多呀,一进去都关着,我站在那里以后,我马上感觉到:究竟我是神经还是他是神经?搞不清了。因为那么多的神经看我这样一个人:这个家伙是神经!实在不正常——一个逻辑上讲。在我们认为他是神经,很难分辨。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本来世界上人谁是神经谁不是神经,是很难讲!

  独影意识两个地方(出现),梦中出现;第三种,入定的时候出现。嘿,所以你们有时候打坐看到什么,“哦!天眼通天耳通”——通你的鬼呀!那是通的弟弟、神通弟弟,叫神经。实际上(是)那个独影意识出现。

  但是那个独影意识你说有没有灵感作用?那又是一个问题了。真正学佛,问的范围要搞清楚。我并没有告诉你独影意识是不对的,对与不对我没有下结论,懂了吧?听唯识要处处用逻辑哦!而且你不能够把我的话也不能随便下一个结论。你们常常听了别人的话、看了佛经听了我的话,常常我经常(生)气、你们同学们(常乱讲:)“哎老师这么说的!”我说我几时说过啊?!我讲一句话,你们自己去下注解,然后认为就是我说的,结果倒霉的是我!传错了就说南老师那么说——我没那么说啊!你没有通逻辑头脑,听不清楚。所以我常常说有些同学问我问题,当我很难答复你,不愿意同意你,又不愿意跟你面子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说:好嘛好嘛,再说再说。有很多同学跑回去,老师说好嘛好嘛,已经答应了。我几时说答应?后面还有个再说再说哎!再说,不是说(同意你)——你现在不要给我讲,慢慢来啦!“好嘛好嘛”是客气话哦,不是说“对了对了、可以可以”呀!这就是逻辑头脑问题。

  那么,独影意思懂了,独影境。

  还有个叫“带质境”。什么是带质境?带质境分两种,有“真带质”与“假带质”。真带质是什么呢?

  依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山河大地、我们这个身体、宇宙万有的——真带质。

  什么是真带质?我们这个生命怎么来的?因为依业的果报,业力所生,带了我们四大这个身体。这是真带质。

  所以你说我这个身体生来怎么这么多病?我的脑筋怎么那么笨?你既然学佛,你要追究三世因果,你前生不肯去用心、不肯去参究。或者现在迟钝一点,慢慢开发了就懂了嘛!这是带质来的。所以每个业果不同,所带的四大的质就不同。

  第八阿赖耶识山河大地,像我们众生的共业,这个世界(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的共业所形成的,是我们的真带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同等愿力、同等修持的造成了西方极乐世界。药师如来的世界是药师佛的那一种同等愿力、同等的行愿所造成的那个共业的世界。这些就是真带质。

  真带质,阿赖耶识作用、种子,种子造成了那个现行,种子造现行。要注意哦!这个名词:种子造这个现行,现在的现象、这个行为。

  所以我们人生的个性、一切的遭遇,那么种子变成现行这个业报。现在这一生的作为,带给来生的现行、变未来的种子。所以种子变现行,现行变种子。

  还有个假带质是个什么?意识境界,带质。唯识上讲——意识境界。譬如我们走夜路,或者黑暗的地方,如果黑暗的地方我们摆一个扩音器在这里,假使进来是黑的,我们突然一进来,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环境,一看不得了!那个台子上有个菩萨的手、有个魔鬼的手,唉哟抓我!——这个幻境。就是说,独影境、非量的境界就出来了。这种独影、非量的境界、这种非量的境界出来了——假带质来的。把茶几看成老虎。

  就是我也经常讲我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以前(民国)三十九年在基隆住,有一天夜里——那个时候建筑都不是这样,有两个热水瓶摆在那儿。我一个小老弟给我当会计主任的,跟着我,两个床睡觉。那个时候的床是随便一个木床竹床,都摇动的——睡到半夜,我正在打坐完了躺下去睡——哎哟,我怎么听到他的床“嘎嘎嘎……”很有规律的“哒哒哒……”我听一下,干什么呢?我越听越不对,我就叫他:“喂!某人!”灯都关了,黑的。我听他牙齿都在战抖,我想不得了了,这不要得了什么急病吧?!我拼命叫某人某人,他说:“哦!哦!”我问什么事?他说“有鬼啊!有鬼啊!”我问鬼在那里呀?压到你了?“没有啊,你看哪,你看……鬼在叫啊!”我说哪里呀?我一听,哦,是有个鬼叫,嘘嘘嘘——咝咝咝——,是很吓人。我听了半天——我平生有个愿望,我说有鬼你就要给我看看哪!我想这一下好,有机会看到了!听了半天——鬼在哪个方向?格老子非把他抓住不可!

  后来啊,我终于听晓得了这个鬼在哪里,我“啪嗒”一下把灯打开,我说:我来,抓到鬼,给你看!灯一开,他还在抖啊。好在看我灯亮了,“你张开眼睛看看!”还在抖,哦,一身被都湿了!我说鬼被我抓到了,不要怕。鬼在哪里呀?在这儿!热水瓶没有盖紧,水烧开了,那个“嘘嘘嘘……咝咝咝……”就把他吓得啊!(众笑)

  我说鬼在这里,你听,这不是鬼吗?!他说:“啊!这样的啊!”我说还那样的啊!我说你这个年轻人一点出息都没有!现在让鬼不要叫,把热水瓶一盖好了嘛!这种情形叫“假带质”,懂了吧?

  譬如我们有时候做梦,突然梦到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掉到地下,你梦到打一个雷——这就叫假带质。

  给过去的讲唯识的先生们讲,梦是独影境,不能说是带质境。过去有一次我讲这个道理,有一位学佛的老居士就偷偷来跟我讲:“哎,先生啊!你那个恐怕有问题的啊?”我说怎么呢?“根据唯识的道理啊,这个这个……梦境只能说是独影境啊,不能说是带质境啊!你讲梦境也是带质境,恐怕你是讲错了吧?”我当场不好意思,他好像给我留面子,我说“是是是!”因为他是老前辈嘛,我说“谢谢!谢谢!”但是我也只讲是是,我也没有答复他我错、你错。因为老前辈了、几十岁了,懒得跟他俩讲。讲的有道理,一般唯识就是那么呆板,他没有参通,就是说整个的《瑜伽师地论》没有研究完,通不了。

  梦境,大部分梦是独影境,有些梦是带质境,不一定。所以有时候做梦眼睛动啊,硬是眼神经、眼识、眼根已经有一点醒了,滴溜溜在转;那个转、眼睛没有完全张开,但是眼睛开了一点缝,已经看到某一个东西有一点影子;那么,配合意识的独影境形成,是其一。第二,有些病,譬如说人生有一种病:夜游症、梦游症,梦游症的人,夜里睡着了他还会起来做事哦。乃至梦游症严重的还会起来开车子的,自己可以把汽车打开,还到外面兜风一圈,回来以后车子停在车库,然后关门还在睡觉,第二天早上他自己不知道——这种属于梦游症。梦游症的人更是属于带质境的非量境界,因为他不是比量,(是)非量境界,带质境;可是他也是独影境,有些是属于独影境。因为他在梦中有个幻想,另外一个幻想。

  可是为什么他一醒来就忘了呢?所以要晓得,每一个人,没有人没有梦,人人都有梦,因为几乎你醒起来以后你已经忘记了。所以修行修得好的,醒梦一如,那不是带质境、也不是独影境,第六意识现量境永远清明、明了。那么自己在梦中能够作主,作主的成分看多少,这个里头有差别了。这所谓三境。现在了解了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前五识是性境。

  那么我们严重来讲,前五识也是阿赖耶识共业所形成的独影境啊!现在我说我的唯识。要证之于弥勒菩萨,唯识是弥勒菩萨传的,要他自己作证明去。何以故呢?娑婆世界形成的现象同他方世界、每个星球不同,共业不同;每个独影构成业力不同,带质不同。拿阿赖耶识讲的,拿阿赖耶识说来的道理。

  所以啊,我们要把,唯识因为共业所生、或者是所生的别业与共业不同,带质不同;别业的不同,独影同带质不同,那是意识的业力的结果。阿赖耶识种子所形成的共业,这个带质境、独影境不同,所以形成各个世界的业报不同,现状不同。这个是我们特别要了解的,要注意。

  所以三境、三量。

  现在我们再看第一句,前五识属于性境,不属于带质境,也不属于独影境,严格的分别啊!所以因此,我们上座打坐的人不管你修哪一宗派,甚至于一定,意识只要不加分别,你本来就清净嘛,又何必另外去求个清净呢?性境现前了嘛!这懂了吧?

  那么你自己在这个前五识、前五根摆好的时候,偏要自己求一个清净境界——你第六意识破坏了前面的性境的清净了。所以般若告诉你“不增不减”。一般人用功啊,不是走“增”的路线,就是走“减”的路线。“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懂。性境现前,你为什么不知呢?——(因为)你理不通。

  所以前五识是性境,前五识也就是现量,阿赖耶识现量。所以前五识声、色,我们这个六根——六根六尘不恶啊!“还同本觉”,它有什么错啊?你硬要把它抛了,厌弃它那么痛苦干什么啊?!这不是凡夫自造愚蠢嘛!当然它也并不是值得你非常酷爱非常宝贵。酷爱与宝贵那是意境的差别念;不要加意境。

  “性境现量通三性”,三性,我们翻开后面的表,哪三性?三性有两个东西,普通所讲的三性:善、恶、无记——三性。(怕有些新的同学不知道,有个别人不知道,要写一写给他们看。)这叫三性。唯识还有个名词也叫三性,可以加这个(无)——三无性,那个再说。所以学了唯识更要知道,我们讲转识成智啊,拿儒家的道理来讲就是“去恶为善”。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八个字,没有什么,你不要认为打坐啊、神通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转恶为善”,就是佛境界。

  不过善恶的两个相对中间,中间还有个路线的——无记。无记等于是中性。我们这个人性——这个人性不是讲本性啊!阿赖耶识后天的人性染污以后,我们这个思想心理不属于善的、就属于恶的,善恶两个性。

  昨天我在下面听我们显明老法师讲《法华经》,很大胆的告诉大家一句话,《法华经》的道理,他说一切佛还有恶法。不要搞错了,认为一切佛没有恶;也有恶。我在下面听着,哦,好!这位师兄不错,很大胆的;也是真正佛法,并不是大胆,是天台宗的道理。不然的话,佛的种性就不具足一切;具足一切——具足一切善,也具足一切恶。[引磬响]

  但是,成了佛的人,纯善无恶;念念恶起来他就转了,转成善的一面。等于善恶是阴阳面,他阴面一转了,他就翻过来是阳面了。凡夫是翻不过来。但是有三面,有个中性的一面,阴阳两界中间是无记。

  无记我们很多哦!常常有时候我们思想停留住,脑子愣住了,发愣了、发呆了,看花也好、读书也好,你们读书经常你看,读了半天看不进去,就是这么……尤其年轻人看书,所以记忆力没有,记忆力不好,书也看不进去。你们年轻读书,都造的无记业太多,脑子昏的,真的哦!畜生道、猪、牛就是无记多,无记生昏沉,昏昧状况。所以我们记忆力不够,容易失念等等。所以失念也是过错,是无记业。因此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打坐啊、学佛啊、求空啊,你拼命求空,你修的是无记啊!无记不得了的啊!所以诸佛菩萨慈悲,尤其是弥勒菩萨吩咐无著菩萨著《瑜伽师地论》,把这个修持道理非常清楚地分析告诉你。往往把无记的这个境界当作入定,很多很多不计其数的人这样下去,很严重的!

  佛者觉也,是觉性清明啊!不是无记啊!呆住了、停留不起念头,正在无记中啊!要注意啊!

  但是修持的境界、经过呢,有时候必然要想让它有这样一个经过,不经过这个又不行,理由很多。所以说,真正的修持要依师而修。当然要找个明师,但是我们的明师只有一个人——释迦牟尼佛,可惜他老人家过去了。我们现在只好照他的遗教来修啊,所以否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修行一步之差,一个见解之差,就造无穷的业果。见解上的差别就造无穷的业果。这个道理哦。

  我们今天,(下课引磬)敲了?我无记!(一笑)

  ……《华严经》,不敢接触了。现在我们重点还是归到《华严经》来。至于十三部大论,譬如说我们这一次要讲的《成唯识论》。真正的唯识一部大论,包括一切经最重要的《瑜伽师地论》,因为大家对这些经论自己没有下过功夫。

  我们现在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是,这个几十年,可以说是一百年来,满清末年到民国以来这七十年代当中的,差不多有九十年、一百年当中,杨仁山居士之后,这一般唯识的著作;尤其现在人看唯识著作很严重,还有日本的唯识著作更严重,问题更多,你们特别注意哦!这不是对日本人有一种片面的反感,不是这个意思——学术就是学术。杨仁山居士的下面大弟子,唯识学两位大师,他的弟子,梁启超还等于是他后辈的后辈了,梁启超还跟过欧阳竟无先生师友之间。所以他两位唯识的大弟子,所谓:南欧、北韩。南面是欧阳竟无先生,北方就是我们刘教授刘老师刘世纶老师的父执,就是她父亲的把兄弟韩清净,这位大师。所谓南欧北韩。跟着下来,欧阳竟无居士之下,比较专门研究唯识的王恩洋;熊十力还是其次的。那么这以后啊,越来越不同了。熊十力已经是对于唯识论,自己又转到儒家研究易经,把易经跟唯识两个配起来,所以著《新唯识论》,那么后来很多人驳他不对……这个中间很麻烦,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它。那么对与不对?当然不太对。——不是“不太对”,是客气话——不对。那么他等于说犯了一个错误,易经也没有搞通,唯识也没有搞通。

  但是你看熊十力的文章很难看,因为文字大家觉得写得看不懂;越看不懂啊,越高了!学问就是这样,写的书给人家看不懂文字啊,就高了。等于马克思写的《资本论》,大家越研究越不懂,那个文字的别扭!就是他本国人都看不懂。熊十力先生这个文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学的文字——连欧阳竟无先生都有这一点点的文学上的毛病——学的是《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的翻译体的文章。玄奘法师翻译的……玄奘法师两性化,佛学、佛法都很高明;文学并不高明,翻译的东西很差劲。所以《瑜伽师地论》我们读不懂,除了唯识学的本身实在很艰难以外,玄奘法师要负责任,那个文字翻得——很老实,就等于现在人翻译一样,很老实。“吃饱了没有,你?”“吃饱了,我。”——等于这样翻译。我们中国人讲“你吃饱了没有?”我们答复的话:“我吃饱了”。照外国文翻译就是“吃饱了没有,你?”“已经吃饱了,我。”就是这样翻译的。唉,这个翻译要命!

  所以你看玄奘法师的传记,他想把佛经翻译照什么路线呢?照鸠摩罗什法师的路线翻。譬如说《大般若经》六百卷,嗨呀!我们当年看大字的佛经,堆积了好几个书柜,结果我看了几十卷以后,以后就是翻就是了,就是翻过去了,六百卷很快看完。它是个什么道理呢?

  翻译的东西三个重点:信、达、雅。要很老实、很信实、不能够变了样的。这个英文翻中文、中文翻英文,要很信实、忠实地翻译。但是要把道理说清楚啊!外文跟中文两个倒装的啊!要通达,两方面,换句话说,达还包括你中文好、还要梵文好;不是“好”,要“达”——很高手的,两方面的文字都很高手。然后翻译的文章要雅致,文学要高。鸠摩罗什翻的《金刚经》、《维摩诘经》,那没有话讲,那个文字多美呀!可玄奘法师不行啊!

  所以啊,譬如说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心经》,两百六十个字,把头、尾、叙言,不重要的拿掉了,它中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话,下面还有四个:“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同这个道理一样。就完了嘛!如果要“信”的话,要翻译怎么翻译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反正啊,一大堆!那么玄奘法师翻译,他本来想走这个路子,“亦复如是”,就过了。正想那么做,夜里做个梦,很糟糕!不敢了,呵,白天起来还是照翻。所以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后面啊,六根六尘十八界,给它翻完了头已经看得呀斗一样大了!这是翻《般若经》。

  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了。所以在玄奘法师以前,古人翻译的《般若经》重点的《放光般若》,比他翻译得好,意义到达了。但是“信”呢?忠实呢?这是要玄奘法师的翻译。

  要理解、合于中国人、很快地透过中国人的思维的法则,很容易接受这个高深的道理而悟进去的——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那玄奘法师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这些都是那么别扭,所以看哪,很吃力!这一很吃力,好,后来他们学这个文字,好了,糟糕了!所以到了欧阳竟无先生写的文字已经很艰辛了;再到了熊十力手里啊,那不是十个力量做得到,要一百力来读他的文章了!在我们看看呢,先看他的文章,就笑了——何必如此呢!

  所以我常说,告诉你们大家写文章要注意,我们尤其写传世的文章,像佛学的文章,我们的目的是拿佛教的名词度人,使人家看得懂。所以我们常常写了东西,我有时候写东西,你看,这些同学们都改过我的东西;高中程度的,都改过我的东西。为什么?哎,我说你都看不懂,我这个写出来干什么呢?!我目的要你们懂撒!你尽管改;改了不对,我又改回来;对了,就照你办。这个东西不是说写一篇《滕王阁序》啊,给人家摇头摆尾去念;你要玩那一套文字我们也会玩,那个是独自欣赏的呀!尤其是现在变成王大娘裹脚布,可以摆到故宫博物院的,有什么用啊?!我们的文字写出来就是说,要普及,人人(都看得懂。)但是也不想写得太白话;太白话,过了几十年又没有用了,变古文了。这一段话插进来耽误了很多时间,就是说翻译的名词,所以唯识学难研究。

  那么我们现在的观念,一般,在近代一百年中间,乃至最近的这些唯识的文章都看,越搞越不是唯识学了,这很严重!因此唯识拿来做功夫是毫无道理。你要晓得,弥勒菩萨叫无著菩萨记录,讲出来几部大论,一部是《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怎么样作功夫成佛的,怎么样修道、成佛;另外一部是《现观庄严论》,中文没有翻译,藏文有翻译。所以到民国以来,太虚法师的弟子……像太虚法师也是杨仁山先生的学生。所以杨仁山居士对于近代以来的佛教那影响之大,无与伦比;这些大法师们都出自他门下。

  我刚才讲到著作方面,你们千万注意,现在我们这个问题不想扯开了,所以我刚才脑子想停留一下,不要拉长了。

  现在,我们把这三个观念搞清楚。三量,是在唯识的基本的道理上,依因明而建立的。因明就是佛法的逻辑,就是在世界上——这个里头有个道理,讲逻辑学的人素来有个辩论:站在东方学者,不只中国,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乃至中东一代学者,认为西方哲学家之所以有逻辑,(是)受佛学里头、受印度因明的影响,而慢慢有了西方文化里头的逻辑学的产生;站在西方文化立场的人,认为佛法里头的因明学,是受了希腊逻辑、辨证这些道理的影响,而产生因明的。这个东西文化的论辩我们不参与,太麻烦了。

  不过,因明是非常久远的东西。像我个人的观念,认为西方的逻辑是受因明的影响,可以拿出很多的证据来;但是不去讨论它,太学术化了。

  因明,所以学佛的人,菩萨要通“五明”。“内明”是得道,“因明”就是通逻辑。拿现在来讲,因明就是:一个学佛的人,第一内在要得道;外面的学问,因明——就是逻辑哲学、宗教哲学,一切等等都包括在因明里——辨证、思辨清楚。所以因明的道理,我们讲有三支因明、五支因明,学唯识都要了解的。譬如说佛经里头,你们讲看大藏经,大藏经原始的翻译,有一本论:《因明入正理论》,陈那菩萨作的。(注:查了一下资料,发现陈那菩萨所造的是《因明正理门论》,而《因明入正理论》乃其弟子商羯罗主菩萨造,是介绍陈那菩萨论理学的书籍,是一本言简意赅的入门书。)几乎你很难看得懂,翻译的文字也很困难。

  这个因明里头,讲的道理有三个东西:宗、因、喻。宗——宗旨,因——不是原因,引申理由,有演绎的因、有归纳的因。

  这个“宗”字,譬如说——因明我们大概讲一下,举一下(例子)。

  声是无常的,这是“宗”。声音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的。我们人讲话的声音、耳朵里听到声音,它是无常的,立刻变去了。“因”,因缘和合,它是空响的。讲出的话,人为什么会(讲话呢?)有喉咙、声带、嘴唇、牙齿、舌头,种种的关系,意念一动,促成了这个生理,乃至脑神经的思维,那么多的因素构成了声音。这个声音是因缘参合拢来而发出来偶然的、暂时的、表达性的作用;因此,用过了便空,所以它是无常。声音的宗、因。

  “喻”,声音像什么?就像人两个掌拍一样,像水流、像风声,一切皆是无常。宇宙间一切音声皆是无常。那水流、拍掌、呼响,这个作比喻。所以“宗因喻”,喻就是比喻。有时候一个道理,我们用道理讲不清楚,用一个比喻就说清楚了。那比喻的方法就很多了,到了中国禅宗有歇后语,有藏头语。譬如说我们大家讲,“唉,怎么样,你最近好不好哇?”中国人讲老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照着娘舅。这还不说。嗯,你这个事不要说了,“和尚不吃荤”——知道了,嘿嘿,大家一笑——“肚子里有数(素)”。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也是“喻”的道理。有时候理讲不清楚,反是用比喻呢就清楚了。这也是因明的道理。

  所以三量的东西,开初的重点,摆着因明的道理;换句话说,三量的东西,在唯识的观待道理上比证成道理更重要。三量的东西,偏于讲意识境界的东西,尤其是第六意识境界,第六意识清净的现量。清净面的现量,所谓意识不起分别,意识清净面的现量,这是我给它加的啊——“清净面”,加了三个字——这个是现量。

  我们一切思维分别,能够讲话、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这些意识都是比量来的,比较性的,因为比量是因缘所生,就是各种因缘所生。

  譬如我们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跟外国人的思想习惯性的,同一个东西,思想观念两样。为什么两样?第六意识作用是一样,为什么中国人、外国人两样?譬如说我们学英文,中国人学不好,因为我们大家学英文,脑子里肚子里讲话、思想是用中国话来讲,等于上海当年“洋泾浜”的英文一样,点头“Yes”摇头“No”,因为大家是想表达出来,拉车子的就讲了,点头“Yes”摇头“No”,知道了就好了;脑子里头、心里头讲的是中国话,嘴里头要说的是英文。它两个比量搞出来,很麻烦了。等于外国人说中国话讲不好的也是一样。所以说学外文有个原则,你的思想里头、心里头讲的话、意识讲的话都是那个作用,那就很容易学得好了。所以现在有种语文训练走禅定的路线。开始是苏联发明的,现在美国国防部大家都很流行了,三个月可以把一个人训练成功,通外文。那是用什么方法?打坐的方法。尽量把你的思想、平常的思想习惯一概叫你空空空……拿掉了,等于白纸一张,没有思想了。然后教你语文哇哇哇哇,你思想只能在这个东西,一下就会了,逼得就会了。这个方法我一讲已经十几年,十几年前他们告诉我,苏联有这个方法训练人,后来我告诉一个美国的朋友、将领,我说你们国防部不晓得去偷啊?哎,这个东西……后来他们告诉我已经弄到了,他说就是打坐这个办法,就是学禅的办法。哦!我说对,这个办法很快的。脑子空白了嘛,新的(就能)接受。做任何学问皆是如此!

  所以说三量是这样来的。至于非量呢?就是乱七八糟的思想,不合于因明的原则。但是,也不限制于用因明。所以这个我们晓得,扩大一点,这个现量境界,你譬如说讲前五识的现量,性境它属于现量,通三性,这个三性(是)讲善、恶、无记。人性分三种,我们讲的注意哦!讲人性究竟是善的恶的啊?这就是佛家的哲学最高明了。我们普通东西方的辩论人性,总之两面在辩——阴、阳,不是善一面、就是恶的,不是好就是坏。佛学是三个,有中性的——不能叫它中性,这是勉强讲——无记性,属于非善非恶,不善不恶的。

  我们于人性中间,有时譬如说,现在我们注意啊,一般人做错了一件事或做对了一件事——我这个是下意识的,是没有意识做的。——不然!这还是意识境界,这属于意识无记性的范围,不是“下意识”。下意识是借用西方心理学讲的;它还是属于无记性的。

  所以啊,我们晓得,再扩大来讲呢,现在我们的观念,所谓有同学怀疑说:老师大概讲错了。没有错。整个的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阿赖耶识的现量,都是它的现量。何以见得?

  (你们还早,有几个年轻学生听了,在这里……,慢慢看唯识的书,不要在早期来问我。早期问我,我怎么办呢?把后面的书都要搬到你肚子里去。啊,做学问不要着急。你其他的书还没有搞好呢!慢慢来,后来就会讲到的。这就是告诉你们思想的方法,你把《八识规矩颂》读完了,大概也可以知道一点。)

  不是我上次特别提起你告诉你,第八阿赖耶识它呈现什么呢?根身器——都是它变的。生命作主——“去后来先作主公”也是它。那么山河大地“器世界”,佛学讲器世界就是我们讲的物质世界,就是这个宇宙,都是它变化出来的——第八阿赖耶识。那么“器世界”里头是具备了宇宙万有,万有都是它变的,好坏都是它变的,是它“所变”的。阿赖耶识具备能变、所变的道理。一切都在变化。所以前五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境。

  所以前五识,我们修道成佛了——你要晓得最容易成功,悟道是第六意识呦!第六意识容易清净。前五识很难喽!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要最后成功了,前五识才跟着转过来哦!所以它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你说我们打起坐来,意识很清净,说格老子两个腿痛——腿就是身识啊——我不理它!你不理它,它硬痛得你汗流……

  (第3集终 2007-4-12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4-30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2: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痛苦得很,每一个细神经打通都很痛苦。尤其你们有近视眼的,五官有一点不好,都要大病一场。连我的眼睛都开过刀,我告诉你。我晓得那个气脉通眼睛的时候,我眼睛里头长出一个东西来,当时我想,《封神榜》上,眼睛里头长出一个手,手里头还有眼睛,“天眼”就那么长出来,结果我到医院里把它割(lá)掉了,我晓得这一部分气脉不通。但是学医的知道,这一部分的气脉不通,眼白上长东西,一定同那个气候、同感冒、同风寒有关,循环系统不好。当然我割(lá)掉了以后我也不肯带眼罩,还看书哎,眼睛还在流血,结果裂得更大,裂得更大我也不管,准备你瞎了算了,它也犟不过我,它又好了。但是你们不要这样玩,你们玩不得的,这个东西不是好玩的。

  那么就是告诉你们,很多打坐看到的东西啊,就是脑部的这些气脉不通所呈现的。那么这种呈现的呢,是非量的境界,非量境界、独影境界。如果是种子……好,现在答复了你这个(问题了)。但是你的问题里头,你说观中所呈现的影像,这又同定中不同了,因为你在做观想嘛。你在做观想,你第六意识做观想,你第六意识的观想,你譬如说修准提菩萨、修白骨观,你观一点,你观想没有达到专一的时候不能算止,不能算定。所谓专一,观想某一点、观想一点亮光,这一点亮光要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而不变,忘掉身心,这个叫做专一,这个叫得止,或是说得定。没有达到这个时候,你意识境界没有到达这个专一的这个阶段呢,那你不算“奢摩他”,不算得止。那么你的意识也在跳动像电子一样,意识跳动刺激了生理、脑子、生理神经,然后配合上独影境界,这是非量境,还不能算它是独影境。换句话,严格讲有些是独影境,有些是非量境。你提的问题是“观”中,除非你随便写。

  如果是“定”中呢?同“观”中就两样了。我讲定中啊,已经不是止观了,就是一念;第六意识的现量境一念清净摆在这里,这个是定中。此中的差别、用功夫的差别是非常细的,特别注意!所以有许多认为有神通的人,都在非量境界上、独影境界里,那么这种境界叫不叫做通呢?叫做凡夫境界极少分的依通。依通不是真正的神通,问题大得很!所以我告诉你,不管是算命、看相,中国外国许多有神通的人,乃至包括这些什么大师啊教授呀,一言以蔽之,我可以给你举……有两句话你要记得:小事保险你灵,大事是保险你不准。这不叫做神通了。小事灵没有用啊!这些都属于依通。大事是保险你不准,而且大事他也不知,他也不说。

  乃至说,他知道了自己的过去未来了,宿命通了以后,发的神通差不多了。但是通了宿命的人,自己有神通也不敢玩了,晓得这个严重得很,不能错一点因果的。这是第三个(问题),还有第四第五个,好多哦。

  (第四个问题,)“修到醒梦一如的时候,在梦中知道自己在梦,”(师说:这个字看不清楚。)“醒来以后觉得依然是梦,此梦乃是独影意识,还是比量、现量,还是非量?”梦,刚才我也讲过,不需要答复了,一种梦境(台下提问的学生在口述问题)哦,醒梦一如时(师在倾听……哦哦哦,好好好!)梦中知道梦,是第六意识清明、第六意识的作用。那个的梦境界,这个时候,就是说你独……[录音中断](台下提问的学生又补充口述)两个都在并用,拿生理上讲,脑子神经并没有完全睡着,那么有一半是醒了;这所有的境界都可以说是第六意识的非量。但是扩大来讲,非量也是现量——第六意识所表达的。可是你这个问题中间有个问题哦,“醒梦一如”不是这样解释,不是梦中……(台下提问的学生又补充口述)

  这个醒梦一如啊,不是说梦中做得了主,(那还)不叫醒梦一如。修到了,在梦幻境界,所以下面这境界是醒梦一如:“时人见目前一株花,如梦中相似。”是幻观境界成就,所谓“幻三昧”叫作醒梦一如。你这个所问的是梦中可以作主,不算是醒梦一如。啊,这个就要纠正的。你现在插话……

  (台下提问的学生又补充口述,大意是说:在梦中,身体在打坐,心里在发光,你说梦中打坐发光,是梦吗?)

  当然是梦啊!当然是梦啊。所以你要研究唯识啊!你以为这个是真的啊?我问你,你刚才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你说我梦中,你讲的“我梦中梦到,我正在打坐在放光,你能说它是梦吗?”我不答你的话了。

  (台下提问的学生又辩说)

  这个还是独影境,独影境所变现的功能,是有这个关系,独影境跟着带质两个来了,两个配搭了。你说带质、独影啊,这些,所以你看,我们讲啊,有几个同学的问题,就是把观待道理同证成道理搞不在一起。每个名词啊,解释(接触)名词以后啊,思想被名词困到了。这几个东西有时候刹那之间它变化很快,配搭着用的。但是它还是梦,那个境界还是梦,不是不是梦。千万搞清楚哦!如果搞不清楚这个理,就往往走入那个梦境,你当成神通了,当成真的了。久而久之会不会起神通?绝对会起。起了以后这个是什么?你查《楞严经》想阴阴魔的境界,就进入魔境了。因为,犯了——这就利用《楞严经》的道理了,虽然慢慢地意识上受这个影响,就作为圣解了。——你刚才讲的话(就)犯这个逻辑。你很肯定说:这能叫它是梦吗?!已经下意识中间把它作为圣解了。知道吧?(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唯识更要留意了,非要搞清楚不可。

  岂止如此,因此你学了意识的现量,你要晓得,把《楞伽大义今释》前面的“八识规矩颂”翻开,第六意识的颂第一首怎么讲?“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对不对?我背得没有错吧?不要打我手心了,老师啊!当小孩子背书给老师打怕了的!一个字不能背错哦。“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所以你翻开《瑜伽师地论》,第六意识占了十几卷,一、二十卷。这个三界六道,统统在意识里头。

  所以第六意识在梦中岂止会做梦,我告诉你,你不是读过《子》书上,《列子》里头,说一个神仙挑担子的,然后挑担子,这是道家的神仙喽,叫做“壶中别有天”,知道吗?这是中国的子书上、道书上(的故事)。担子挑在这里路上休息,然后担子里头搬出来一个盒子,盒子里头揪起来:“出来!”太太从盒子里跳出来。(如果你现在买飞机票,如果有这个本事的话,有家属可以放在洋火盒身上一带就出来了,太太放在里头带走了。)“出来!”出来以后哇,跟太太两个酒食、厨房都搬出来吃酒啊、喝酒,喝完了跟太太……,喝醉了以后休息,这个神仙吃醉了休息,太太没有醉。太太又在身边摸出来一个盒子:“出来!”她的爱人又出来了。那么,两个人又在玩一套。玩完了以后看到这个道士神仙快要醒了,那个太太叫这个爱人:“快点进去快点进去,他要醒了!”一进去,放在口袋了。那么这个道士修道的人醒了,“哎呀!可以走路了。”看到太太,“你还没有睡啊?进来进来。”放到盒子里一装,又挑个担子走了。叫“壶中别有天”。

  意识境界的重重独影,如果你定力深啊,岂止梦中知道做梦而已哦,“三界轮时易可知”。

  所以你看神经病的人,你看一个神经病,你到神经医院看看,尤其在座有好几位医生就知道。譬如我有一个朋友发了神经病,在我家里二十多年了。他坐在抽水马桶,以前的那个抽水马桶日本式的,埋在地下的,他一边拉大便一边发了神经,把那个抽水马桶两手一拉,就站起来。然后啊,这个房子,那个日本式的房子矮是矮一点,他一跳就上去了——他神经发了。当然谁都把他没办法。但是我一到一站:“下来!”他规规矩矩就下来了,“放下!”他就放下了。当然他下一次有点怕我。你看这个人,普通你做得到吗?

  所以身体的体能同意识境界的功能,我们凡夫没有经过修持都埋没了。所以神通一切境界都是有的。但是你不要认为那个是真的。搞清楚啊,对了没有?解决了。

  第五条,“如一切量、一切境、一切性,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独影意识的现量。那么,禅宗的语录上讲,‘时人见此眼前一株花,如梦中相似。’这个是否这是第八阿赖耶识现量的证成道理?”——差不多了。但是告诉你,第八阿赖耶识的证成道理差不多了,这是南泉祖师讲的,马祖的大弟子:“时人见此眼前一株花,如梦中相似。”要证入菩萨道的如幻三昧,是第八阿赖耶识转了。

  但是,下面的不对了!下面说:“这个同‘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道理不相干。”怎么叫不相干?所以日本的禅宗,同中国有些讲禅学的,常常引用这三句话:“未悟道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大彻大悟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个话你查《指月录》、查《传灯录》,不是大祖师的话。这是偶然用功境界。拿这个话判断禅境悟与不悟,毫不相干,我告诉你!一个发了神经病的人、一个受了刺激的人,他也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也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不能说他悟了。这个所以我的诗上,有两句诗讲:“眼病空花心病狂。”这个不是!这个不对的。我这个诗好像在《楞严大义今释》上面,还是……所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用功到某一个境界,眼识还在、意识不起分别,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证的道理,叫证量。如果一个病态、一个变态心理的人,意识落在无记上、受了重大的——现在心理学上,所谓人格的变化——受了重大的刺激,意识没得思想了,傻了。但是他眼识在,第八阿赖耶识功能还在呀,他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同悟道不悟道没有关系!所以啊,这几句话一般讲禅学都引用来讲禅,很危险!很错误!很严重!悟与不悟同描写的这个境界没有关系。悟与不悟是“智”。第六意识转妙观察智,带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转,八识转成四智才禅宗的证悟;这个不相干的。所以说:“时人见眼前一株花,如梦中相似。”这个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两样。应该说,这是“菩萨境界如幻三昧”。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境界很难讲。如果是病相,属于非量的境界。如果这个人,(这是用如果了,假定)假定这个人入了正定呢,“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是他下的语句用错了,(应该是)“见山非山,见水非水”,进入梦幻境界可以。那么彻悟了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还是”两个字也下错了。彻悟的人啊,随时在梦幻空花境界,说它是山也可,说它是非山也可。这些呆板的语句不足以断定悟与不悟。所以这几个问题不要扯在一起,扯在一起犯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这个道理。

  唉呀我的妈啊!问题答复完了,好吃力呀!我看唯识课呀,我想退堂了,不上了,这样耍下去不得了!(一笑)

  所以啊,讲到唯识,我很高兴你们后面这几位道友们问的问题。可以说会问问题了。一个喜欢答复你问题啊,你问问题要搔到痒处,搔到痒处啊才可以答复你问题。所以我上次唯识讲完了,同陈森科教授等几位朋友谈,谈到我上次翻《楞伽经》后面的几首诗,偶然现在自吹一下啊!在菩萨戒犯戒的,叫做“自赞”了,犯了“自赞”,没有毁他哦。算不定也带一点毁他,先声明,有比丘在座,先忏悔了,再来犯戒,哈!

  讲到翻译这个唯识,讲到唯识感慨得难。我有四首诗把《楞伽经》翻完了,就是《楞伽经》的叙言,我写的《楞伽经》的叙言里头的,第八页。有四首诗,就是讲这个东西的痛苦。因为张尚德教授、陈森科教授,我们下课以后谈起,谈到唯识这一次的,他们觉得称心,张尚德还讲:老师恐怕这次讲完了,下次一定不讲了,害怕、真怕我要“捏个盘子”走了的样子。我还端一个碟子(呢)!还“捏盘(涅槃)”!(一笑)

  四首诗其一,“风雨漫天岁又除”,因为我《楞伽经》翻完了以后啊,正是过年,阴历过年。“泥涂曳尾说三车”,这个三车啊,就是声闻、圆觉、大乘,就是“三车”,叫三乘。“崖巉未许空生坐”,“空生坐”就是须菩提,自己不好好地在那里清净打坐。“输与能仁自著书”,我说我倒霉,不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辈子没有写过一个字,都是学生们记录的。我最倒霉了,都是自己写,还捧学生。所以我有个学生叫王绍繙、那个活宝在美国,他说老师啊,所以我希望你不要作释迦牟尼,希望你作孔子啊!孔子专门自己写书捧学生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孔子捧出来的。释迦牟尼是不写一个字,都是学生捧他的。他说我们所以做你学生,希望你作孔子啊,你著书来捧我们啊!所以我也有这个感慨,“输与能仁自著书”“能仁”就是释迦牟尼佛。我说我这一辈子输了,输与能仁自著书。

  (其二:)“灵鹫风高梦里寻”,“灵鹫”就是灵山会上。“传灯独自度金针”,搞得一个人,没有人可以谈。古人有一首名诗:“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我绣个鸳鸯给你看,怎么样绣的功夫绝不教给你。(我)现在绣的功夫这个也教你。古人两句名诗,“鸳鸯绣出从君看”,随便你去看,你去研究;“不把金针度与人”,这个秘诀不告诉你。但是我现在翻了这个书啊,已经把秘诀已经说了,这个意思啊!不要讲了吧?“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古人的诗,现在翻转来的意思:“传灯独自度金针”。“依稀昔日祇园会,犹是今宵弄墨心”。这是自吹的啊!自赞的话,犯戒的。想想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会上在讨论这个问题,好像现在在翻译这个经典,就像是在当年、当时一样的。这是瞎吹的,我不是独影境,我也没有到啊,乱讲,就是诗人打妄语!

  其三,“无著天亲去未来”,唯识宗是世亲菩萨两兄弟,世亲也叫天亲,他两个弟兄,《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的记录、弥勒菩萨的讲演。“无著天亲去未来”两兄弟走了,唯识是他两个大家提出来的。“眼前兜率路崔嵬”,弥勒菩萨在哪里?还在兜率天,我要去问他嘛,我又没有钱买飞机票,兜率天入境证也没有给我,去不了。所以啊,我翻译到这里有时候痛苦啊!怎么办呢?“人间论义与谁证”,这个人世间啊想找一个人讨论一下这个关键道理在哪里;“稽首灵山意已摧”,没得人可以问,没得人讨论,只好上座盘脚一打,向释迦牟尼佛一低头。后来问题解决了,我就再翻译下去。就讲这个痛苦。

  其四:“青山入梦照平湖,外我为谁倾此壶。”舍了命,把我都丢掉了。干这种事情,把经典翻译,这种吃力不讨好、卖不到钱的事情,拼命干。“彻夜翻经忘已晓”,连夜连夜地翻译经典,这本经翻译,完全一个人独立搞成的。我翻《楞严经》时,叶曼还在帮助我;翻这个经的时候一个人帮的也没有,一个人自己搞——“彻夜翻经忘已晓”。“不知霜雪上头颅”,经翻完了,我对着镜子一照,两边头发一下子就白了,没有功劳哦!所以我两边的白发叫做“楞伽头发”,哈,因它而白的(一笑)。[引磬响]

  好了,今天没有办法讲到本文了,对不起啊!所以,因此看来,你看你们问题还是不要拿给我,拿给我,完了。这个本文不晓得拖到几时去了。今天只好如此啊。(师自语:“彻夜翻经忘已晓,不知霜雪上头颅”啊!)

  ……有了两次的课,等于没有开始。那么现在研究《成唯识论》重点,以《成唯识论》来讲的。不过我们为了了解《成唯识论》,开始,大概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先作一个了解。本来这个是大家应该很熟的,可是为了有些少数同学们不熟的,所以重新要提起注意。

  这个《八识规矩颂》,我们这两次课程都耽搁了。那么现在我们还是从《八识规矩颂》大概先作一个认识。不过讲《八识规矩颂》以前,可能我们又需要耽误一点时间。

  我们了解唯识学整个的法相的道理,有一个重点,尤其这个重点是根据唯识学的大经《楞伽经》来的。整个的唯识学,《楞伽经》的范围,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就是这个佛法的修证全套的理论。所谓五法就是五样东西,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两种无我,这个基本,研究唯识的先要认识,也就是研究全部佛法(先要认识的)。

  所谓五法,什么叫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这是五法。三自性,我们不用《楞伽经》旧的翻译,用玄奘法师的翻译,用唯识学唐朝以后惯用的,就是“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这是三自性。

  那么八识,我们不要介绍了,我们都知道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如果把前五识和第六意识作一个阶层,作一个前哨、一个部队一样,属于前线;中间是第七识――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就是八识。所谓八识,是解释了我们讲万法唯心这个心的作用,分成八个部分、八个层次来解释,这个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说,宇宙万有一切,不管是物理的、心理精神的,都是这个心王的能变所变出来的,所变化出来的。“能变”者是“心”,这个心啊,是包括了心物一元的心;“所变”就是变出了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万有的现象。所以用八识——八个部分、八个层次来说明“心”的道理,使我们要求明心见性而达到菩提证果者更明白、更容易,有理路可寻,有它的体系条理,有它的程序可以把握。这是八识。

  那么整个的八识,为了达到、证到菩提,证到两种无我:一种是“人无我”,是人空;一种是“法无我”,法也空。这是《楞伽经》所概括了法相唯识宗的大纲要。这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现在,我们现在在五法讲这个《八识规矩颂》,这是帮忙大家恢复记忆的,很多同学们都很熟。不过现在为了大家疏懒了,我们再恢复它的记忆。《规矩颂》就是学八识唯识的道理,基本上等于我们过去读书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样的基本,就是研究学问的一个基本,古人叫作“规矩”,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所以这个《八识规矩颂》,是玄奘法师把全部的佛学唯识唯心的道理,归成简单明了一个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在我们唯识的道理里头讲,尽在讲“名”与“相”——一切的名词,一切的名字——所包含、它内涵的现象是什么。我们晓得整个的世界,我们现有的世界,一切皆是“名相”来的。所以简单明了的佛学一个名词就叫做“名相”。甚至于我们研究佛学的人,把佛学研究得非常好,只能说是“名相之学”。对佛学的名词,佛学的内涵暂时地很清楚,自己成佛没有?没有!不相干,那都在名相方面转。

  所以这个“名”,拿现在的观念,包括了一切理性的,抽象的理、思想、理念,同实际的这许多事、许多物,这些东西,万有的世界。所以精神世界属于“名”,物理世界属于“相”。这些“名相”哪里来的?我们****讲一个“名”。譬如说,我们现在这个手里端的这个,中国人叫“茶杯”,不过现在这个茶杯不同了,叫做“暖水杯”,这是我们人为地把它取一个名词。假使开始这个名字这个东西叫“抽水马桶”,现在我们一定说拿抽水马桶来。这个名,世界上一有了名,人为地取一个观念,把一个现象构成了一个理念上名词的内涵。可是每一个人,就把这个名词的内涵死死抓得牢牢的,抓得很牢。譬如人家骂你:南怀瑾是一个混蛋!那南怀瑾只不过是三个中国字,它的混蛋同我没有关系。等于我常说有一次在火车上,我隔壁坐一个人在看《楞严大义》,是在坐到高雄,快到了,我说你看什么书哇?“看《楞严大义》”,“哦,这是什么书啊?”他说是佛学的书,怎么样讲一顿“非常好啊……”问我你认不认识这个人啊?我说不认识。本来我不认识,那是“南怀瑾”啊,跟我没有关系。我这个时候在火车上并没有研究佛学,所以同我更没有关系。

  不需要去循名,跟到名啊,执相,执着那个现狀。循名执相,永远不得解脱。所以名相哪里来呢?先由自己第六意识起分别心来的。第六意识所有的妄想都是分别心。譬如我们人最会分别,尤其是个性分别惯了、妄想多的人,特别爱分别、爱挑剔。穿的衣服啊这里穿歪了,扣不好啊、这个地方摆不好啊,这个人看到很难过啊……都在那里分别,这些都是凡夫妄想。

  那么凡夫的分别心哪里来的呢?第六意识为什么那么多分别心呢?因为被“名相”困住了,遍计所执。“遍”,普遍地存在,“计”,自己下意识地把这个虚名、假造的、人为的观念而抓得牢牢的,计就是计较。“所执”,抓得非常牢、不肯放。因此构成业力的生死、轮回,是“遍计所执”来的。所以,名相由分别来的;自己分别以后,又遍计所执,永远不得解脱。如果自己观察清楚了,反省过来,得“正智”,晓得一切皆是虚妄,都是自己欺骗了自己。那么悟到了正智,那就是普通我们讲“悟道”,所谓得道了,“如如”,回到自己的生命的本来,那个如如不动的。你叫他佛也好、上帝也好、主也好,你叫他是“憨不楞”也好,叫他什么名词都可以,那只是名相,没有关系。所以看到世界上,在《华严经》上,什么主啊、神啊、佛啊、上帝啊,都是一个“如来”的别称。他都讲了,你叫他是鬼也可以、叫他是神也可以,佛也说了。可是一切众生不知道,就在这里转。

  像这个“五法”,就讲得很清楚了。那么,我们这个名相这些道理,此心怎么动呢?一切皆是“依他起”,依他而起。依他起的道理,就是“境风吹识浪”。外境界一动啊,内心就波动了。但是你看唯识这个名词很严重了,拿我们这三四百年来的思想,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唯物思想的恢复地发达,注意哦!唯物思想恢复地发达。因为希腊当时、希腊文化里头,乃至希腊、埃及以前,唯心、唯物这两派的思想是始终存在,同人类的生命知识文化早就有了。不过到了十九世纪以后,因为科学文明的进步,唯物思想更发展了,唯心思想在下去,这是西方。

  那么依唯物思想来看,看了唯识上“依他起”这个名词,如果他只抓到一点的话,那佛学会给他拉起走了,很严重。我们研究佛学的人,第一个思想要注意:“空”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认为空了就是没有,正是唯物思想。唯物思想也讲空了就是没有了;生命死了,人死如灯灭,灯熄了一样,没有什么果报、没有什么轮回,一点用不着怕的。——这是唯物思想,“断见”,生命断到这里,空的嘛。

  所以你要晓得,东南亚小乘的佛学,恰恰给唯物思想、共产主义拉着跑,那个鼻子牵在人家手里,因为错解了空,小乘的空的毛病就有如此严重。我们尤其研究佛学的人,特别注意!随便谈空,正是唯物思想所牵着走。你要晓得唯物哲学也讲啊,你如果研究唯物的心理学,说人的心理,那根本是假的嘛,机械的,人是习惯来的。所以譬如像巴甫洛夫的定律,苏联过去那个心理学家,所以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就用这一套理论来的。试验狗的心理,吃饭的时候要狗吃饭,把盘子一敲一敲,狗就来吃饭。敲惯了,狗到时间就晓得来吃饭了。那么最后呢?盘子里不放饭不放牛肉,“噗噗噗”一敲,狗又来了,看看盘子没有饭,狗站在那里,口水呀,想吃的那个食欲发了,口水紧流;可见这个心理作用完全是唯物来的,等于说依他而起。哎,你要晓得唯物心理很厉害哦!所以因此依这一套思想控制人,人也就是那么一个机械了,一切心理思想观念都可以转变了他。由唯物的物质环境把他转变了、整个转变了,一切都是唯物的。这是简单明了讲,我们不专讲这个东西、不专讲这个哲学,顺便提到,大家对现在的思想里头特别留意。

  再进一步说,就是现在西方欧美心理学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还是在唯物的思想范围。这一点,我们学者、搞文化的人特别注意!西方的思想尽管有唯物唯心的争论,可是到今天为止西方的思想,它基本立场始终还是在唯物的范围,脱不出来在那里。

  我们顺便带到人类思想的未来的危机。由这个关键看来非常严重,并不是那么太平。我们晓得近一百年来世界所有的战争,不是原子弹在战争,(是)思想在战争、心物两个思想在战争。那么未来,所以我经常感叹,今天全世界的文化哲学是一张白卷,空白的,没有东西。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很丢人,红面孔,羞死了。我们这一代,对人类文化没有交代的,所以扭不转来这个世界的危机。在思想上现在是空虚的呀!东方西方都是空虚的。

  那么由这些道理,这是因什么而有这个感想呢?讲到唯识学这个名相,一切皆是“依他而起”的。

  “依他而起”,譬如诸位在座的,假使一个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学过佛,一张白纸的人,他脑子里根本没有佛,从来也没有看过佛像,也没有听过这个东西,哎,他心里也很安详啊,梦也不会梦到佛啊。倒是学了佛以后呀,来许多佛里佛气的梦,而且受了许多糊里糊涂的影响。等于任何一个宗教,所以现在心理学有一个病,很难治的“宗教心理病”,信了基督教、信了天主教、信了回教、信了佛教,他走错了路,思想那个错误变成心理病,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的。

  那么这种宗教心理思想怎么来的呢?“依他而起”。没有这套学识加上,他的意识形态里头没有这个东西啊!

  但是话说回来,好像我们前天,我们显明法师讲《法华经》[录音中断]……身上都带的,随时打开扩音器听他在讲经,等于我也在场听。这个讲得很好。我可以补充一个道理,这个故事大家都晓得。

  我们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两个故事,老话了。一个故事大家很流行:一个和尚在山里头,讨厌这个是非人间,讨厌、厌恶极了,所以呀,收了一个小徒弟,孤儿、小孩子、几岁,就把他带大,没有下过山,什么都不知道。等他到了十七八九岁,也成人了。老和尚有一天下山了,想一想,这个孩子我要试验试验看。就把小和尚带下山,下山以前告诉他:下去啊,很多这个世界上的花花绿绿啊,你当然都可以看。有一个东西最可怕的,你要注意哦,那个东西呀,同我们一样,这个头发是怎么样梳起来的――古代嘛,女人梳头发的;穿的衣服是怎么样的;脚、清朝的时候是包小脚的——那个很可怕!那个东西叫老虎——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把小和尚带下山来,走一阵看了以后,问小和尚:街上什么最好看?哈,老和尚吩咐他这个老虎不能看喔。小和尚讲老实话,他很坦然,他心里没有什么,说:师父啊,看来看去还是那个老虎最可爱啦!

  好,那么这个问题来了,我们这个故事。你说这个心是“依他起”的吗?是,“依他起”,他本来没有看到过这个老虎,也没有什么可爱、也没有什么可怕。但是,他那个“依他起”的那个本能呢,他是有的;不是完全外物所引诱起来的。正是前天有人提到,一个青年,不管男女青年,第一次做到爱欲的性关系那个梦境,并没有对象而呈现对象的,那个作用。所以“依他起”是讲第六意识境界,没有错,都是依他起。

  比方,我们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也试验过,拿异国的民族,譬如说拿我们黄种人、中国人一个小孩、孤儿,外国人收养。收养去了以后,他从小在那里长大,他一定说他们的话,讲他们的文字,动作言语都有他们的习惯。绝对同我们习惯两样。可是,人、他的确是黄种人、中国人。因为他从婴儿开始受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增上缘”,因缘里头属于增上缘,四种因缘的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叫增上缘。这种增上缘加上,父母的遗传也属于增上缘,父母的遗传也是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也是增上缘之一种。那么这个人,我们假使看到,你看,这个家伙,是我们的种族的人,就是一股洋气,很讨厌!但是他从一岁就给人家收养。可是你仔细研究,他那个根性里头,黄种人的根性还是黄种人的根性。不经过三代以上几乎没有办法变。如果经过三代到七代,能不能完全变了还是问题。这个里头,有一个东西不是“依他起”。这个不是“依他起”的,就是第七识与第八识之间的——“遍计所执”,非常牢固的那个业识的种子、种性。硬是像植物的种性一样,那个种子不同就是不同。譬如说,一颗植物的种子移到其它的国家、其它的土地上去种,那个植物出来味道是变了,(但)那个种性很难变、很难变掉。这是“遍计所执”所生的种性。

  假定悟道了的人,对境不依他而起了,等于说对境心不起——对境心不起,第六意识压制的功夫不算道——“对境无心”,对境无心了。那么不“依他起”了。但是无心的、空的这个境界也不执着了——因为执着了空也落在法执——这个也不执着了。那“遍计所执”也去掉了、舍掉了。那“遍计所执”也舍掉,对境而无心,如如自性本来现前,个个是佛。那就是等于禅宗六祖所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本来清净。

  所以我们了解了“五法、三自性”这些道理以后,现在我们再回来,把《八识规矩颂》不拖了、不停留了,先把它赶快弄完了,好转入《成唯识论》的正式的研究。我们在这个本子上的《八识规矩颂》的前五识颂,两首。第一首偈子它属于性境的,像前五识,它属于现量境的,前五识。这个都晓得了。什么是性境,什么是现量境,已经解释了。

  “通三性”,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注意这个“通”字,通于三性。换句话,哪三性?“善、恶、无记”这三性。注意哦,唯识有这个三性,常常搞混淆了。另外刚才讲的也叫三性,不过加一个名字,叫“三自性”,或者“三无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这三种叫做三自性,也叫做三无性。现在讲“性境现量通三性”,这个三性不是那个三性,这叫做人性上的善性、恶性,(还)有一个不善不恶的无记性、非善非恶的。这要注意了。我们问题不讨论了,因为讨论要耽误下去。为什么前五识啊,眼睛有善有恶,又通无记,耳朵听声音也是如此……这个中间讨论下去就很多很多了。记住,通三性。

  眼耳身这三个识,本来前五个识,眼、耳、身(之外),(还有)鼻(呼吸)、舌(嘴巴舌头)两识,这两个不谈了。

  眼识、耳识、身识(身体的感觉、感觉到有身体)这三个是“二地居”。怎么叫“二地居”呢?唯识学第一地:五趣杂居地。地狱、畜生、恶鬼、人、天。阿修罗包括在天里头。天人与我们世界不同,可以说是外星球另一个世界的人;天人同我们人、这个地球上人类,乃至畜生、恶鬼、地狱这三种,叫“五趣杂居地”,普通的凡夫。

  比这个高一点的天人,天人里头就有分别了。欲界天,欲界天还有欲哦,同我们一样有欲哦。再上去是色界天的初层,这所以叫大家你们同学们,“三界天人表”一定记清楚啊!如果我们基本讲佛学,现在也要重新讲三界天人(表)了。就是宇宙生命的分类,分成三十三层。严格地分,六十多层。[录音中断]

  ……就是借用来用。外太空的生命,在佛学(两千多年)认为是六十多层,是有生命存在的。到今天自然科学太空总署你问他,月亮、月球里面究竟有没有人?他真正的负责人不敢答复这个话。还不知道哎!你不要认为人到月亮里头去了,已经证明没有人了——这是不懂科学的乱讲话。真正科学家到今天为止不敢下这个定语。还不知道。那么我们并不一定说它有没有,我们现在只讲佛学。在佛学的理念的范围,你看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高明的理论。

  那么我们人,当然在“五趣杂居地”以内的。当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鼻、舌前五识都有。如果到了初禅的境界,初禅就是二地了,超过了“五趣杂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禅天了。这个时候呢,鼻识、舌识两个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体三识还存在。怎么讲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禅的人,呼吸没有了、停止了么,所以鼻识不起作用了。嘴巴当然不吃东西,连口水都不咽了。你们初学打坐的还咽口水啊咕噜咕噜还在咽;到了真正入初禅定以上,连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么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两识不起作用了,不是没有哦,潜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识还存在、耳识还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时候听不见。你拿引磬,这个引磬“叮——叮——”这么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有时候定了自己出不来的时候,你们学打坐的注意哦在家里。万一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你们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来定,这就拿着这个东西,吩咐旁边人千万不要碰你身体,千万不要碰;更不能摇动。那么,就拿这个引磬,在耳朵边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慢慢敲,他就会出定了。所以这个东西叫引磬,也就是通观音法门。是什么道理呢?讲物理的道理,这是中国道家的医学:耳通气海。所以观音法门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是耳通气海。那么这是附带告诉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这眼、耳、身三种识还都存在。如果超过了二禅以上,那前三识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这个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这个肉眼了。得天耳通也不是这个耳朵了。所以你们注意啊,你们一般打坐修道的,搞搞……这个眼睛闭起来打坐,实际上脑神经没有休息。脑神经属于什么?身识。所以脑神经没有休息,在昏沉境界里头,“哦——”看到什么,自己以为眼通,你还正在眼识那里玩呢!哪里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老三,叫做神经。千万注意啊!有时候,打坐觉得耳朵边上有菩萨跟我讲话,教我什么,也是耳神通的老弟、老四,也叫做神经——不要搞错了。换句话,在这个时候,前三识没有离开。所以入定,不管如何久,身识——识,我们讲唯识这个识,你们注意哦,千万注意!要记得!识是三种东西一定连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寿、识。——暖、寿、识三样连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刚才为什么告诉大家,叫你吩咐家里人真正打坐的时候不要碰你?真正入定了,身体整个的骨节、整个的经脉,软得跟棉花一样、跟面粉一样了。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来一丈多长,因为这个柔弱无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后,他身上的温暖、温度,低温,没有退的。甚至温度还有高温的。你看到很低的温度,摸到还有一点暖,可是你拿别的东西,拿物质的东西一接触到,假定你用个小茶壶放在他身边,肚子、胸口这么一放,算不定过个个把钟头,那个茶壶开水会滚起来了。生命活着,暖气永远存在的。死亡就冷冻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气在的时候,生命在,它一定有软。所以老年人为什么骨头硬了?虽然叫做老啊,老就是死亡的前面一半啊!所以啊,本省话、闽南话就叫做“顶壳壳”了,硬都可以打鼓了,他越来越硬。所以有暖气在,越来越柔软的。

  所以我们晓得,经典上有时候翻译,善行功德到了“软地”,又翻译成“柔地”,那么我们讲教理的人啊,“软”的解释啊,这个恶业轻了叫做“软”。实际上“软”也讲真正功夫的境界。禅定功夫证到了,这个肉体你不要练什么武功、不要修什么气脉,它自然柔软了,越来越柔软。

  那么,所以“暖”一定存在。寿,凡是暖、没有冷却以前、没有冷冻以前,它生命仍然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纵然一定八万四千劫,乃至于说十二万年,他只要体温还存在,他并没有离开;第八部分的阿赖耶识没有离开过身体。

  那么这里也有人要问了,道家所说的出阴神、出阳神,那是第几识啊?这里是个问题,你们去研究研究看。有没有这回事?那是第几识的作用?第几识带什么作用?——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阴神是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阳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几乎近于佛所说《楞伽经》上佛法所说的“意生身”的境界了,等于“意生身”的境界。

  所谓“意生身”的境界呢,报身、化身两个合在一起的。这都是实际的功夫。

  所以暖、寿,暖寿存在,识的作用就在那里。识,这个要注意。这是“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个作用。

  好,第三句呢?第三句是讲意识所起的心理现状。现在我们注意,年轻的同学,还在读研究所的你们诸位博士们注意,这个就是最新的“心态学”。这都是新名词,外国人爱弄个名词,中国人随便翻译又是一门新科学。前几年,大家流行研究心理行为,现在心理行为学过去了;心灵学、心态学,又是最新一门学科了。心理的形态,其实也就是心理行为的那个形态。实际上呢,你如果跟着外国人一迷糊啊,你都搞不清楚了。实际上翻来覆去,人类玩不出新花样,还是那套旧酒,不过取一个名字你就不懂。

  我们晓得,唯识学里头,心理行为学包括了政治领导学、工商业的领导学、心理行为学一切等等不在话下,这许多名称。心灵学、心灵神秘学,现在乃至心态学,这个分门别类太多了。你要把《百法名门论》由心理意识部分都要搞清楚,你就可以创作了,可以发展了。沟通东西文化形而下的作用,我可以保证你可以写一百篇的博士论文(也)写不完的,有一百个不同的题目可以做。

  那么这个重点呢,研究唯识必须要研究一本书,叫做《百法名门论》,世亲菩萨作的。《百法名门论》,换句话说,它把一切唯心的心法、色法(色法就是物理),有为法同无为法归纳起来,这个心的作用,归纳又归纳;不是分析啊,假使照我们现在走科学的路线,要分析再分析。但是你晓得,古代归纳又归纳你觉得不过瘾啊?非常过瘾。因为正好给你现在去拿学位。这个里头包含的东西你拿出来,把旧瓶里头拿出来,变成新酒去卖,你把那个旧东西归纳性地拿来分析再分析,就觉得你:“哎哟!这学问好渊博哦!”而实际上啊,古今以来,什么叫学问?唬人的!都是一切众生自生妄想。

  但是,你不要(轻)看妄想,妄想就很伟大。诸佛菩萨神通智慧有多大,众生的妄想本事就有他那么同样的大。不要轻视了众生的妄想。科学是妄想出来的。但是呢今天科学是非常可怕!你不要认为这个科学不是智慧哦,它属于什么智慧呢?是般若里头的方便般若的“工巧明”这一部分,你研究了唯识就懂了,属于方便般若里头的“工巧明”的这一部分。这是科学的这个智慧的范围。

  所以下面,讲前五识,包含的心态作用有几种呢?有遍行——五遍行它具足的。五遍行,具备的。我们对于五遍行特别要注意啊。现在如果名词没有分析,暂时不管它了。下面表都有,什么叫五遍行?诸位如果你手边有这本《楞伽大义》,你翻开下面《八识规矩颂》的法相表,里头都有了。什么叫五遍行?都有了。

  所以五种遍行它是具备的。前五识,“别境”,有特别的境界,它也具备。善法具备了十一。讲这个前五识啊,心态作用。换句话说,有第六意识帮助它。现在心理学注意哦,所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于说“第六感”这些等等,还是唯识学第六识的范围哦,没有跳出来哦。

  有人认为说,现在心理学讲的“下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那你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那是大错而特错的事,不要跟着错哦!那我的门牙更要笑掉了,连我的假牙也笑掉了!不能玩的啊!不要搞错了。

  你要晓得,这些所讲的是前五识配合第六识所引发的心态。“中二”,它前五识,有中烦恼的心态两个、两种。“大八”,大根本烦恼、大烦恼的心态有八种。不具全啊,不像第六识。第六意识那坏了,善、恶、无记样样都俱全的。前五识有些有、有些没有。根本三种烦恼前五识都俱全,“贪嗔痴”,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烦恼三种,贪嗔痴它都俱全。

  那么我们先讲根本(烦恼),大概提一下啊,不作详细(讲),详细在《成唯识论》里头再研究。譬如眼睛,它具备了根本烦恼――贪。眼睛一看到好的色相,那个眼睛就给它吸住了,它就贪起来了,贪看色相,贪住了,所以眼睛给它拉住了。别人好看的东西,譬如说这两天买金币。我看到那个台湾银行,我起来一走,哎呀,我说街上怎么排队排到我们门口来?我下了电梯,我说这是干什么的啊?说是买金币的。哎呀我说……只好看到一切众生的贪嗔痴。这个事有什么那么好玩嘛!嗬,还有人行军床啊,夜里就铺在那里等了。这很奇怪,我想我们当时如果看到金币,那两个眼睛……说“走吧!走吧!”“哦,好嘛!好嘛!”眼睛一定给它拉住,眼睛会这个贪,眼睛贪色。

  耳朵贪声。所以我们文学上讲,好的歌声,听好的音乐,语音嘹亮,这个什么绕梁不绝啊……其实那个音乐早过了,那个语音在里头哇,那个就是耳朵对于音声的贪。所以眼睛嗔不嗔恨人啊?我们一切众生都是嗔恨眼睛看人。尤其人看到那个讨厌的人,就是这样的,那个眼睛就马上嗔恨,这个眼睛坏得很哎!识,都具备的。

  但是眼识啊,譬如拿眼睛来讲,它根本三烦恼是具备的。除了悟道的菩萨、佛,能够转化了,是佛眼看众生,没有这一套。一切众生具备。可是你要晓得前五识啊贪嗔痴三样,三个根本烦恼具备的;哎,它没有犯罪。帮忙它犯罪是什么?——第六意识,教唆它犯罪的。前五识啊,等于一个不大懂事的孩子,它很天真,有这个贪嗔痴这些根本烦恼的成分,它没有强去贪嗔痴;那个后面那个坏东西、第六意识加上去啊,它根本烦恼了,犯罪的行为大了。所以换句话来说,第六意识想去犯罪、那个理想想去犯罪啊,前五识不帮它的忙,第六意识也莫办法。它们是互相在因果在作伴的。那么前四句偈子大概扼要,详细的我们有《成唯识论》的时候再作研究。先休息一下。

  大概的内容如此,详细的,去查后面的表。

  第二个关于前五识的偈子,很难了,有一个、碰到一个难题:“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非常讨厌的问题来了。

  前面五个识:眼耳鼻舌身,这个我们知道了。前面五个识,靠什么起作用呢?靠“净色根”起作用。现在我们先研究解决一个问题、佛学的名词,什么叫“根”呢?根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官能”、“机能”,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拿身根来讲,身体什么是根呢?整个生理上、身体上的神经,所有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这些都是根。其实这样讲还不够,神经是什么组成的?这个神经拿医学来讲是什么东西变的啊?细胞、蛋白质,组合拢来变的,这些各种各样组合拢来的。有些是现在医学科学上知道的;有些还不知道。就变成我们这个身体、整个的神经,这个都属于身根。乃至我们脑子的大脑小脑这一些都是身根。就是现在人要追求的间脑,大脑小脑中间有一点,现在还不知道哦,医学正在研究。这个东西一般认为,研究科学的认为现在我们人之所以有五种神通,天眼通、他心通这些“通”,有特别敏感,是这个间脑的作用。但是你注意啊,这个理论并不一定属于确定了的哦。现在医学上在追究这个东西,只有这个间脑还在研究。但是这点东西啊,嘿!同我们丹田一样,所以西医过去不承认丹田,现在不同了,因为针灸一流行,承认了。以前所谓中国人讲有个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三分,把尸体拿来解剖,这里没有东西嘛。肠子这个综合体。但是中国过去人解剖过没有?我们过去呀,上古以来也解剖,不是拿死人解剖,(而是拿)活人解剖。那么这个东西,活着的时候呼吸,这个里头起作用的。一死了,它是肠子嘛,没有什么,没有气了。间脑也是这样,现在间脑,我们晓得,活着的这个间脑是液体,等于说冷冻起来的这个布丁一样一点东西;假使一死了,它(就)硬了。所以是不是间脑这个东西,同神通有没有关系?不去管它,我们顺便带到这个。

  刚才讲,就是现在所谓间脑,也不过是身根的一种而已,一个小部分,还不是“净色根”。譬如我们的眼睛,眼睛的眼神经,没有病的、很健康的这个眼神经,认为眼神经的细胞,有人认为这个就是唯识学所讲的“细子”——这个“净色根”,也错了,不对的,也不是。所以“净色根”,这个“根”我们了解了是指这些官能,古代的佛学名词叫做“根”。

  那么,什么叫做“色”呢?要注意了,所以这要研究佛学《百法名门论》了。什么叫做“色”?色法:“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可以表示的,譬如说红黄蓝白黑、大小长短方圆等等都是可以表示出来的。有一种东西“无表色”,无法可以表示的。这个无法可以表示的色呀,拿现在的观念,已经到达了“精神”的领域。好了,我们又出来一个名词了。那么,我们中国文化里头讲人的精神,精神是个什么东西谁敢下一个定义?这又麻烦了。等于我们以前在学校里上课,几十年前,有一个东西,我自己本人就常担任这个课。今天有没有你的课?有;上什么课?《精神讲话》,我自己担任讲《精神讲话》的课。不过自己心里在笑,变成神经讲话!怎么说是《精神讲话》?精神是个什么东西嘛。换句话,讲话就要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不会讲话。我讲完了,精神讲话讲完了嘛!这个精神是什么?

  好,那么,拿中国道理,可是有没有道理呢?有!

  精,譬如讲老子也提到过,“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惚兮恍兮,其中有信。”信,你讲它是唯物,不是唯物;唯心,不是唯心;有个东西呀,老子的观念。如果研究《黄帝内经》,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的这一部医书,也就是啊,生理哲学、物理哲学最高的这本书,它精跟神两个都有定义的;但是不属于唯物的范围,已经超过了物,进入了另外一个东西了。所以“精”和“神”两个东西把它合拢来,我们后世讲精神两个字啊,是理念上、抽象的。在中国文化里头,这两个字在定义、名相、它的名词,不是抽象的,精是精,神是神。但是这个“精”字,不是现在医学所讲的男性生理上那个精虫,不是这个。所谓男性生理的精虫,女性身体上的卵子,是精神那个“精”的范围的一个小部分。

  这是刚才提到精神两个字,又解释了这个名词。

  好,那么我们晓得“净色根”,无表色已经到达了精神的领域了。还有,“极微色”,《百法名门论》还有个东西叫做“极微色”;还有一个“极迥色”。

  色法,你看看佛学的科学啊,注意哦!色法,归纳又归纳,分这四大个范围。“有表色”,有表色我们很简单,都看得见的。“无表色”已经是要我们通过这个思想经验(来理解),困难了。还有“极微色”,“极微色”等于什么?现在所讲的原子、核子,是“极微色”。所以极微色分七分,极微色再把它分析,它还包括七分、七部分,这七部分怪了,“极微色”包括了七部分。哪七部分?“色、声、香、味、触、法、觉”,这奇怪了!“极微色”。

  那么有人也问到,不过我在《楞严大义》上已经解释过了。“极微色”,物质分析到极微。古代只好用这个名词了。现在说极微,显微镜都没有办法看。原子能的这个能量是什么?爆炸开了,空的啊!电子原子到了最后是空的,一爆。但是,空的东西呀,比方像什么?我们这个电灯泡,中间是真空哦,把空气都抽了。所以真空的东西,你再把它一爆破那个声音大得很,爆炸的力量也大得很。还有,我们动物,河里头游的鱼,鲤鱼那个胆,两头(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家里吃鲤鱼,那个胆都拿来玩的)空的哦,所以鲤鱼的力气很大。所以夏天钓那个鲤鱼,在我们乡下钓,那么粗的竹竿有一二丈长,刚好钓到鲤鱼的一个壮丁,拉着这个鲤鱼,总要跟它玩个个把钟头,才敢拉上来,不然拉不上来。那个粗的钓竿都给它拉的弯得,那个钓线都几乎给它拉断。紧拉着跟着它走走走,等到鲤鱼实在疲倦了,再把它拉上来。为什么它鲤鱼力气那么大?它中间有两个胆,这个胆是真空的。所以我们小孩有时候玩够了,放在地下把脚一踩“啪!”鞭炮一样的大声。是真空的东西,它爆破的力量很大。所以原子爆破了以后啊——比方啦,当然我不是原子,我也不懂原子,同一般人的科学一样,写一个“原子理发店”,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科学!啊,跟着科学的时髦。“原子冰淇淋店”,我说不要吃啊,吃了会爆炸的!中国人的科学,跟着名词乱来。爱因斯坦讲一个《相对论》,我们讲《易经》啊,阴阳相对,哎,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哎呀,只好摇头!这是中国人的科学。

  但是这个“极微”为什么分七分呢?一个真空分到最后极微,空到没有、爆破的时候,它放光,它出来味道了。所以色、声、香、味……如果人碰到那个真空爆破,你这个细胞受感受哇,就死亡,伤了。是嘛,它是具备了七分啊!可是我们这位老人家——释迦牟尼佛,三千年了,他早就说出来,极微到最后还具备七分。

  “极微色”,我们拿、因为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的一点点的很粗浅的知识还可以解释了;到了“极迥色”就没有办法了。“迥”字是代表远大,很高深远大,岂止肉眼看不见,恐怕显微镜、科学仪器是不是看得见它,我也不知道了。只好在理念上解释“极迥色”。等于我们现在太空科学一样,发现最近不是……这两天报纸不是有、发现太空里头有个黑洞是无比的大,可以容纳这个银河系统几千个都进去,还宽大有余。现在(发现)这个宇宙越来越神妙了!当然今天科学,第一我们不是学科学的,都是晓得一点点皮毛又皮毛的皮毛的常识,随便来比方。但是要注意……

  (第4集终。2007-4-11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1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3: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翻,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推翻了。所以你把科学当成定理在用啊,那是非常笨的,它永远不断在前进,还在追求嘛,还是未定之天。所以我们千万小心!就是说借用了今天一点点皮毛的常识,姑且拿来,因为没办法别的比嘛。尤其我们现在的青年,同我一样,都是原子理发店的科学家、原子冰淇淋的科学,都有点皮毛常识,只好皮毛对皮毛了,拿来比一下。

  所以“极迥色”,它是已经介乎心(精神)跟物理之间的东西。这个色,“色”字我们介绍了。所以你们研究《心经》要注意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话可不好讲啊!严格讲,不好讲啊!拿唯识学来讲《心经》要你的命了。碰到这个就要你的命。但是也很好讲。所以过去都讲,眼睛看到色,等于宋儒所讲的,“座中有妓,心中无妓”啊,我眼睛看到色不动心,我是把色空了——笑话!那个眼睛色相而已,那不相干啊!

  佛法的色,是讲这个“色法”。

  那么佛法还有个归纳,我们四大,地、水、火、风。拿物理世界呢?这个大类也归起来,“地、水、火、风”,四大,佛经经常用。实际上佛经重要的地方用到“五大”——地、水、火、风、空。哎,你们注意啊,青年同学,如果研究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交流,“地、水、火、风、空”与中国的“五行”是一样的。中国的标记:金、木、水、火、土,一个东西。你们要注意!

  所以佛学所讲的十二因缘,同中国阴阳学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个东西,两个表达不同。千万千万注意!不然你所研究的佛学、你所理解的佛法,都是错误的。因此看古人所讲的,到现在许多注解的错误啊,不可计数!很多就是。

  好了,现在我们要回转来讲到本题。色法:地、水、火、风物理世界这四大类,所以叫做“四大”。在我们的生理上呢,四大的假合为身,譬如说像骨头、坚固的,我们身上的,拿现在的医学上所讲,骨骼系统的,这属于“地大”的范围。我们身上的血液、荷尔蒙呀,这些东西属于液体的,(属于)“水大”范围。我们身上的热能,这个属于“火大”范围。我们的呼吸系统,(属于)“风大”范围。地、水、火、风四大,媾(构)合拢来,成我们这个身体。“地、水、火、风”是色法哦!不是“净色”哦!就是身上的细胞,细胞是水大哦,(是)水大所构成的色法哦,不算“净色”哦!这问题大了。所以如果认为净色根就是细胞的话,错了!不对。细胞都是蛋白质所构成。

  那“净色根”是个什么东西?譬如说,我们这个精虫,你把它再分析由蛋白质、酸性的这些东西构成的。它也没有什么啊!(可是)精虫也不是“净色根”啊!我们再要研究了,那个男性的精虫碰到女性的卵子,为什么两个一进去、一结合了以后,它为什么会变出一个人来呢?人这两个精虫卵子一结合了一半一半、一阴一阳,等于两半这样配合拢来。你要注意哦。所以真讲修持,我们人体的气脉有所变化,你看到我们人是这样坐着的,整个来讲,人体气脉变化是这样的哦。它是圆的哦,一阴一阳。等于我们这个地球的轨道;我们这个地球轨道指南针不是正指南,不是指着正南的哦,(而是)偏东南的,一定西北偏。所以我们的身体真正的静是这样哦,一半一半哦、左右一半一半。这个道理你们很难体会了,等到你们禅定的功夫慢慢到了,到了那一部分体会。

  就是说精虫卵子结合了以后,胎儿入胎第一天,那两个东西一结合以后,第一根变化起来的是中脉。所谓中脉是中空的哦,由底下到头顶。那个时候第一个七天的变化,你叫它是一个——现在西医有个翻译的名词也是有形——“腺”,肉字旁边坐个泉那个“腺”。荷尔蒙所经过的地方,这个东西叫“腺”。哎,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几乎有一点相近,相近于“脉”,修佛法讲修持气脉的那个脉,等于是个“腺”的东西。譬如荷尔蒙分布的是那种“腺”,它不就是神经系统。这个大家在座学医学的这几位应该是知道的,正式学西医的朋友们。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不是“净色根”。

  “净色根”等于什么呢?很难表达了。我们回转来了解一个旧东西。譬如说我们讲中国文化的阴阳学,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五行变出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拿五行的归纳,甲乙都属“木”,丙丁都属“火”,戊己都属“土”,庚辛都属“金”,(像今年是辛酉年,属于金。)壬癸都属“水”。好了,既然十个天干,所谓“天干”这个“天”是代表宇宙与这个地球彼此在放射、彼此在干扰,彼此干扰、放射、干扰的那个作用,交互干扰、交叉干扰那个作用,所以叫“天干”。

  甲乙都属“木”,那个甲木——不成形的木,不成形、不成形态,还没有变成物质,那个所谓指木的“气”。乙木,是成形的木了,成了形态的木头了,这叫“乙木”。丙丁都属“火”,那个丙火是火的“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借用现代的自然科学观念说是那个“能”,没有变成东西,那个能量。

  总算我们把吃奶的力气也拿出来了啊,从小长到大的所知的范围拿出来解释“净色根”的“净色”是这个“色”。但是如果拿中国文化笼统地解释它,很简单,什么是“净色根”呢?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问题就来了。

  所以“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气”、这个“能”。

  什么叫“九缘八七好相邻”呢?这个“九缘”几缘,(《楞伽大义今释》)下面有表,你们翻开一看就知道了。唯识学讲,我们人这个眼睛要看见对方一个东西的话,眼睛的相对就叫做色相了;眼能够看到色,要九个因素才能看到,不然看不见。第一个眼睛看东西前面一定要有空间,要空、要距离,没有距离你看眼睛把它蒙住了(就)看不见了,所以要有空;要有光,等等,要九个因缘(才能)看到,所以叫“九缘”,眼睛要九缘。

  耳朵听声音呢?只要八个因素就可以听见,因为耳朵不需要光线,不要色相了,所以只要八个。

  至于鼻子呼吸、舌头吃东西、身体的感觉冷暖、快感不快感、痛苦不痛苦等等,只要七个因素。

  所以眼睛是要九缘,耳朵是八缘,鼻舌身是七个因素就可以发生作用。所以他归纳结果,玄奘法师,你说他文学我平常都遗憾这位法师的文学不高,但是啊,《八识规矩颂》我服了他,没有办法用文学作,可是他能够作到这样的诗句一样的,已经了不起了。“九缘八七好相邻”,在比邻这样一路连下来的。

  “合三离二观尘世”,身识(身体的感觉)、鼻子的鼻识与舌识三个识,要合拢来才起作用。怎么讲呢?这个身体,没有接触到它没有感觉的。我们把衣服穿在身上,接触了、皮肤接触了,“唉呀,不舒服!”脱掉。那衣服放得远一点,还有一分的距离,有时候当然有感觉了,这一分的距离与身体已经发生作用了,它必须要配合起来。譬如舌头,我们这个舌识啊,这个菜、这个吃的东西要到了嘴里,舌头牙齿一尝,“唉哟,太咸了。”这个时候就有感觉了。它不接触、不合拢来,吃空气有没有味道?有味道。因为有淡味,它的味道是淡味,没得味道的味道。那么这样一吃、合拢来,我们就知道了。所以这三样是“合三”。

  眼识跟耳识,它要有距离,“离二”。所以“合三离二观尘世”,这个世界上这些作用,前五识、这个五官机能的作用,有这么些道理在。像这样讲还没有详细啊,这是大纲的大纲,详细要研究《成唯识论》。

  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没有智慧的人啊,分不出来。我们眼睛看东西,只晓得是眼神经反应的作用,透过脑神经,眼识这个神经反应的作用。现在医学所谓讲唯物的,这是神经反应的作用。我们拿现在的观念,属于唯物的论点。

  拿唯识的论点,这就是“愚者”只知道是根的作用,他不晓得识的作用。识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他就不知道。说愚者只认为“根”的作用,“根”就包括神经啊、细胞啊,这个机能反应的作用,叫“根”。

  识呢?你注意第一句,“五识同依”,它像电一样,要依赖这个电灯管它才发光。那个“能”呢?现在把“识”变成那个“能”,所以要依赖“五色根”,它起作用。他说,说没有真的开悟,没有定慧等持、见道以前,愚者难分什么是识、什么是根,它两个分不开。我们普通只觉得“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没有办法说“识看不见了”。这一点注意,《楞严经》上佛也提到这个问题,不过《楞严经》提的不同。佛跟阿难讨论,问阿难说,你说瞎子看不看得见?阿难说看不见,佛说:你错了!瞎子也看见。瞎子他永远看见前面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瞎子在看见、看到什么?永远看到自己看不见的那个东西;那个瞎子在看的那个就是眼识的作用。等于我们把眼睛如果蒙着,完全闭起来,看见看不见?看见!你只看见我们那个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眼识还是存在的。瞎子有没有眼识呢?有眼识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叫瞎子?他没有这个根——眼根。所以不能面对色相的现实,现量就出不来了。但是瞎子看见了有瞎子眼根的现量哦,他那个现量都是黑洞洞的。

  同样的道理,聋子有没有听?聋子也在听,聋子听到自己“嗡啊嗡哒闷”,我们耳朵老化了都听到闷闷的,永远觉得闷闷的。那在听不在听呢?耳识还在听,听到……。那么耳根坏了,耳识没有坏,要注意这个。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

  同样的道理,我们割一块肉,假使开刀的时候,活的肉把它割下来,它的细胞还有一个短时间的跳动,那还是身根上面的跳动,余力、生命的余力在。这个时候,这个识,身根的身识的作用还带一点在的,没有完全散去。那么身识的归返第八阿赖耶识,细胞的死亡,归到色法里头去了,归到四大里头去了。这个要注意。

  所以前两首还是介绍前五识的大要的作用,要我们研究唯识以前先要懂。到了第三首,讲修道的。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得菩提、开悟了,前五识能够“变相”,起变化的作用、起大变化的作用。简单地、勉强说,拿我们中国儒家的文化,气质变化了,前五识的作用与普通人不同了。譬如说,真得了道、禅定功夫到了,得了真正定力够了以后,近视眼的不近视了、好了;老花眼不老花了,一切都变了,譬如说前五根返老还童了。这是他的前五根的变相。乃至前面前五根变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体有神足通,比方。到这个时候,修到身能够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先能够观空,先证得了空性;由空以后,性空以后缘起,再修妙有。他说这样,才能够证到这个报身、色身、身体与五官转变成佛身,报身的佛身;要得到“后得智”的人才办得到。得“根本智”还做不到。

  悟道明心见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萨、八地菩萨以后的程度,得“后得智”,才能够做到《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要实证的,不是空洞讲理论,不行的啊!他说“变相观空”唯有后得智的人,得了“后得智”。你说见一点空、悟一点道、一念不起,以为这个就是禅、就是道了,那是骗骗你的啊。**说是空拳哄小儿,“是不是老师啊?这个对不对?”“哎,对了,对了。”先给你来点安慰,不然你要气得自杀,怎么办?哈,只好骗一下。那个不是啊!那个还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得了还不能转,要得“后得智”。所以“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你要晓得,悟到了、成了四果罗汉、得九次地定,可以灰身灭智、具足五神通的人,他对于这个前五根啊,这个生命的道理有形的,还不懂、还不能透彻。四果罗汉、声闻缘觉,虽然有神通、可以变化腾空自在,可以知道前五百劫、后五百劫都知道了,本体的道理、功能还没有了解,“果中犹自不诠真”。

  要到什么程度的人呢?“圆明”、八地以上到了佛地了,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是转成大圆镜智了;乃至初地的菩萨登欢喜地——“圆明初发成无漏”,变成无漏果了。一到了真正的无漏果来呀,这个肉体的色身才能变化掉。能够变化掉了这个肉体的根与前五识,“三类分身息苦轮”,才能修到千百万亿化身。入各种类身,下地狱、上天堂、变畜生、变蚂蚁、变狗变猪随便你去变化就是。“三类分身”千百万,度一切众生——菩萨的境界。后面四句(偈子)是讲功夫、证道、见地,果位上事;前面两首是先介绍识与生理的作用,如此而已。后面的特别注意,尤其我们这里讲修证的,“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真正的道理你懂不进去,四果的罗汉懂不……你初初会打坐,入一点定,那根本不相干;你拣一点空的境界,不相干的。因此你晓得吧,我们唯识学的前五识转了,变成什么智啊?“成所作智”,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那才叫成就。

  换句话说,以禅宗来讲,“言下顿悟”,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了法身清净的一面,你这个肉身的报身你就转不了在那里。当然像六祖一样转了,像前两天有人照过来的六祖现在肉身的照像,还在。但是六祖肉身的照相这个照片你们看到的,同普通肉身照片完全不同。那真是完全是活着的真的人一样的。这个又不同哦!可以说,他自己故意把它变的。所以要“圆明初发”才能够转这个身体。

  至于我们普通打坐学佛,得到一种心境的清净,或者自己觉得妄念都不起、很清静,七天也好、半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一年也好,一念清明很自在,是第六意识的境界而已啊!前五识毫不相干啊!那是第六意识的偶然的境界而已啊!不要认为第六意识的这一点清明——当然理解上也懂了很多了,或者看佛经也懂了、什么也懂了,或者我已经得了道了、悟了,——你给自己第六意识又欺骗了自己,统统落在“法执”上,“法空”都没有做到。这个需要注意的。

  那么,前五识的三首我们了解了。

  现在开始第六意识。它的纲要给我们介绍了。第六意识不像前五识,也不像后来的第七识、第八识。“三性”它具备了,“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这个第六意识啊,这个东西啊,所以我们中国人《西游记》小说啊,就把它叫做孙悟空,是这个东西。(我们这个心理第六意识思想)它最坏了,也最高明。我们现在普通人讲,这个“心”,笼总,佛学也好、普通人讲这个“心”啊,在唯识,这个是第六意识的范围。

  第六意识无所不通,它具备三性、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具备。通三境,都通。“三界轮时”,你要晓得哦,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六道轮回,乃至于说现在变凡夫、将来成佛都靠它。你不要轻视了它——第六意识。虽然坏,你不要轻视了它哦!没有第六意识的思想,你还成不了呢!所以“三界轮时易可知”。它这个第六意识的心态啊,包括多了,跟它相关的“心所”(不是心的“能”哦,注意啊!心的“所”,不是“能”。“能变”是第八阿赖耶识哦!第六意识也是“所变”哪。第八阿赖耶识的立场来讲,第六识也是它的“所变”而已。不过是它的“当家”的儿子——老二在当家。大儿子是第七识,不大管事的。等于我们唐朝一样,当家老二儿子李世民,当了皇帝了。呵,老二当了皇帝。)相应的心所,它包括的心所(不是心“能”)有五十一个,“善恶”一切坏的、好的它都有,“善恶临时别配之”。第六意识它的善、它的坏,不一定的哦!当它起作用,非常不定;它要得到前面前五识的帮忙。临时对境依它起的时候、对境依它的时候,善恶的境界所得的业果、所起的作用不同,“善恶临时别配之”。

  他说,这个“性界”——它自己的意识自性、它的界别,经常“受三”界——欲、色、无色的支配,“恒转易”随时在变化。所以像我们的心一样,前面一个思想正想做坏事,后面马上一个思想第六意识另外一面又来了,“哎呀!”自己劝自己,“这不是造业吗?哎呀,算了算了不要做了,还是去打个坐、拜个佛吧!”它随时在变化自己,“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意根,意有根哦。哈!意根在哪里?意根在哪里?——脑神经!那么这个脑神经是意根所在。过去人家认为(是)心脏,不过心脏是发动器。脑神经(是意根)。所以,意一动啊,它脑神经发动,前面五根跟着都动,前面五识跟着五根都来帮忙。他六个兄弟一样,是一帮,在西门汀啊专门捣乱的,这六个兄弟一霸,眼、耳、鼻、舌、身。“根随”,好的时候啊,所以大家要学佛了,这个信念来,“哎呀,我要信佛、我要做好人!”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信”是好东西。但是当信念一起,六根一齐起作用,“根随信等总相连”,所以第六意识(是)最厉害的东西,我们下地狱上天道、成佛成凡夫都是它。

  “动身”,身体的作用。乃至每一个细胞的发生作用,“动身”;“发语”,讲话。你说有些人这个嘴巴坏,所以常常发现有些人“佛口”,佛的嘴巴满口佛话;“蛇心”,古人说的啊,佛口、蛇的心理毒蛇的心理——两面刀,这个嘴巴造口业。但是你不能推诿给嘴巴,“哎呀,我这个嘴巴不对,我心里没有这回事啊!”我也常常说,有许多人讲:“哎,某人心很好啦,就是嘴巴坏。”空话!嘴巴讲话哪里来的?意念动的,就是心动啊,心就是坏。好就是好。这个好人,满口善言,就是好话。所以“动身发语”,你要知道,就是这个“意”最厉害,统统是它造的,“贪嗔痴慢”都是它。

  说这个人“我脾气坏了、我心好的。”哪有这个人?你不要下地狱才原谅你。脾气是什么?就是意动啊!不是偏袒脾气,脾气还另外有个东西呀?脾气不是什么识呀?有个“脾识”吧?脾气是这个意。“动身发语独为最”唯有它最厉害了。意业造满了等于拉弓射箭了一样,恶贯满盈的时候,“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现行、现在的行为、意念这个思想,构成了现在的行为。现在行为累积多了,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业力的因子变成未来的种子。过去生的那个意识的习惯变成习气,习气就是业力,变成这一生的个性,就是过去生业力、意识的种子,种子生现在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现在这一生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都是它搞的事。所以《瑜伽师地论》意识地卷数占了二十几卷,最多,都是讲这个东西。但是,变圣人、变凡夫都是意识的作用。

  这个意识的心态呀,最可怕了。所以“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这个“引”就是拉弓一样,要拉满。拉满所以中国文学里头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那个力量没有拉满哪;拉满了以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自己就发出去了,拉不住了,都是这个意念。

  所以我们搞了半天修行,你学禅、学个一念空、清净,是转意念把它转清净。念佛的人把佛念成意念,把它念成习惯,变成那个正念,如此而已。学密宗人搞了半天,也就是练习那个意念,拼命向好的路上转;但是意念贪着太多啊,那密宗就给你许多花样给你贪嘛,你爱想得很美丽给你想得很美丽;你爱十八只手,给你四十只手好不好?而且说“哎哟,一个手里更有一个眼睛……”更厉害!你爱什么给你什么。哈,那个诱导法之高明!佛法教育法、诱导法非常高明。统统在转你这个意念。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说明这个意识证道的,所谓圣位。我们普通所谓感觉到心境的清净,念头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觉得自己无念、空,这是非常难得的。真做到完全空灵、无念,这是意识(第六意识)这个分别心完全如如不动,清净了,这个是很难得的事。但是虽然说难得啊,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意识心很容易空掉。

  例如一般学禅的,一般人用功夫的,把这个意识心,做到“三际托空”。这个“三际托空”这个观念,就是说把心理的状况,前面这个思想过去了,后面思想没有来,“三际托空”。这个中间当下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净了,这个在学禅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际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就是说,前面这个念头、后面这个念头、中间这个念头——假定的啊,我们人为地把它分开。我们的思想连起很密切,分不开这三段。但是一个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这个心理状况把他切开了分成三段。前面,譬如念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算前念过去了;下一句还没有念,就是后面一句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南”字还没有起来,那么中间,(假定这个中间,)中间没有念,就停住了。在净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说,有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乱专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这个佛号念不上来了,没有,连“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字都不会起来了,就愣住了一样;可是自己并没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提不起来。往往很多念佛的人到这个情况,就着慌了,自己反是惊慌了,觉得糟糕了。

  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把修持上这些情况来问,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就是说你好叶公之龙。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一个故事,“叶公”,“叶”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一个小国家的名字,河南、山东这一带一个县,叶县,过去是个国。那么这个国家的诸侯、小诸侯,在旧代制度封为“公”的阶级。叶公,素来好龙、喜欢龙,房子柱头地下到处画的都是龙。因为他的爱好龙,感动了真的龙来了,这个龙真来了,把他吓死了。平常喜欢龙,画的到处都是龙,结果把真龙感动来了,反而把他吓死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正空的那个境界现前呢,他又吓住了;甚至吓疯了。所以《金刚经》你要注意,《金刚经》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见到这个空,而不恐怖者,不吓住;空的境界来了,并不受吓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他说“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不是在一个少数佛前面种了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才有这个气派,才有这个智慧的认识。不然呢,天天求空,一达到空的境界,个个害怕。

  其实啊,我们避开了空与不空这个问题不谈,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偶然碰到好像思维、思想、意识突然切断了,人好像用我们普通的话叫愣住了;那个意识切断,佛经有一句形容的话:“截断众流”。好像一股流水、长流水,我们打一个堤防把它切断了,两边这个堤防一隔开,中间一段流水就没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断众流”。可是普通人也有这么的状况、心理的状况,偶然一断,前后念断了、切断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状况——如果说身心绝对的康健而达到这个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时候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忽然到达这个情况,那是什么道理呢?那在唯识学上叫做“闷绝位”。闷绝,譬如说一个人,不是晕过去了,不是死过去了——闷住了。我们闷绝的这一个心理状况同睡眠的心理状况是一组的,是一个范围。闷绝位同睡眠这个位子,是根本上“无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们有时候,作功夫的人,经常在这个闷绝位上,以为自己是“空位”,念头空了。这个样子的下去,现生脑子越来越笨,可以现生这一生变成白痴。至于这种修法他生来世的业果,那绝对是变成猪啊、变牛啊,不用脑筋的(动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闷绝位的“闷绝”的这个境界当成了三际托空,这非常重要!

  ……以后,应该知道我们这个思想、第六意识容易空掉的、容易切断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啊。实际上是你很容易切断。所以有许多人,尤其学密法的、学密宗的或者学禅宗的人,偶然——你不是大家听到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唉,你这个家伙,瞎猫撞到死老鼠。”那也就是这种境界,偶然来一个空灵:“哦!这个就是。”那是诱导你,这是意境上偶然一段的空灵,等于说“三际托空”。意识的三际托空并不难,很容易。

  很多人学禅,到了这个境界,这个念头空了,慢慢影响身体,也是一堵墙一样,就是像达摩祖师所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学禅的人,达摩祖师的这四句话:“外息诸缘”,一切外缘空,没有了。“内心无喘”,怎么弄个喘气这个喘呢?这个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动了,同时呼吸好像停止了,“内心无喘”。这个时候心啊如墙壁,心怎么如墙壁?身体嘛,梗起来了,寂然不动的样子。心怎么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境界任何都不动心,打不进来。达摩祖师说,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他并没有说这个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禅宗祖师的语录,特别注意!达摩祖师说,你如果修持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门了,慢慢可以入门了。并不是说这样就是对噢!那么,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个话,这个时候心如墙壁、三际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的,修持很容易做到。我们注意啊,一般乃至于古人,《指月录》上、《五灯会元》、《传灯录》里都记载,很多禅师到达这里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都没有到家的,这只是意识的空。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讲禅学的,到了这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对境心不动了。换句话说,见人不是人。“见人不是人”是什么?看到别人在前面一站,也晓得你是人啊,也晓得你是张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过看起来你这个人啊,就像个电影上的影子一样,看这个世界都是梦中一样。这个第六意识的空灵到这个程度,可以是这样。所谓这种情况,是第六意识的境相。

  不过话说回来诸位,像我现在的讲法,把这些境界,一般认为很了不起的都批评了,一个钱都不值,不要傲慢哦!诸位能够修持到这一步,已经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识能够经常空掉。所以修密宗的大手印的人,到达了这一步经常空掉,那的确你后面的路好走了。达摩祖师也讲过啊:“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们现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净土的也好、修密宗、修禅的,最困难的是这一段切不断,不能“截断众流”,这个念就空不掉,这还不叫做空。这只是第六意识的三际托空。但是我们要知道,第六意识的三际托空是容易的。

  在道理上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人,婴儿投胎,就是我们这个生命,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入胎。(陈祖光先生特别请你注意啊,到了那个讲到第八阿赖耶识,你再提醒我注意讲人怎么样投胎出胎的事啊,我要详细报告一下。)我们人第八阿赖耶识入胎以后,慢慢胎儿成长,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前五识、前五根都成长了。第七识跟着,当然发生“我”,与生命俱来人就有“我、我”这个观念,这个第七末那识的作用。但是婴儿出生的时候没得第六意识哦,所以婴儿没有意识分别心。所以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你拿牛奶喂他(与)你拿大便的纸去喂他都差不多。你说那么有没有分别?严格讲有分别。牛奶放他嘴里(会吃),苦的药放他嘴里他还是不大接受。但是那个不接受的不是意识,那是“五阴”的感受的“受”。真正意识完全是像我们现在的人——思想清楚、分别观念大,这是意识。所以啊,我们要知道,等到婴儿这个头顶上那个“嘣嘣跳”的这个地方一封口了,开始会讲话,意识慢慢形成了。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普通骂人,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家骂:“老奸巨猾,老顽固。”哎,我承认。为什么?这个意识啊,由婴儿到老大这个年龄,越老越顽固,这个顽固就是现行,又变来生的种性了,这个习惯就变种子了。所以这个意识是后天慢慢涂上的。譬如我们的言语啊、思想啊、习惯啊,就是一个婴儿生下来,你不会讲英文,不会讲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这个都是后天意识给你加上的,乃至也不会讲中文啊!就是我们中国人能讲中文,这个也不是婴儿先天带来,也是第六意识加上的。

  第六意识后天一切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读书学识,这都是意识慢慢慢慢给你累积起来,累积这个意识的现行,变来生的种性的根。所以我们这一生的生下来的相貌、态度、习惯等等,都是前生的根、作今生种子带来的现行,这是讲到意识。

  那么这个意识我们了解了以后,所以这个意识后天的加上,我们容易把它切空了的,容易把它空灵了。

  譬如说,我们讲一个现实的,听了唯识以后,尤其对中年以上的朋友应该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道(与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着。其实啊,老年的睡不着很天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什么可怕叫做失眠。因为人在意识当中后天有些习惯,都认为人应该睡眠多少——不一定的。我常讲的台大有一位教授,也常见面,很多年前来问我,他失眠三十年,他来问我的时候六十岁了、六十多一点。我说:“哎呀!你真是的!这不是问题,你尽考虑这个问题。”“哎呀,我总觉得不好嘛!”我说怎么呢?他说:“我总想这个不正常嘛,人总要睡眠。”我说你今年六十几啦?“六十二啊。”我说你没有死吧?他说不是开玩笑吧?我跟你俩讲话你怎么讲我死呢?!我说你这样失眠三十年没有死掉,已经六十几,精神蛮好,那个睡眠对你有什么关系嘛!而且你活六十年等于别人活一百二十年,别人一半还在床上黑夜过来的。啊,你黑夜还清醒,不是比别人还划得来!为什么有这个观念?睡眠完全是习气,你知道吗?修道的人要断除了“财、色、名、食、睡”,特别是饮食睡眠还要特别修持到把它断除了。既然自己不想睡,还认为是毛病,这个说是在修道的人,那不是愚蠢到极点吗?本来还想断除睡眠,拿道家来讲,功夫到家的人有一句话:“身轻如叶”。身体轻到像个树叶子在虚空中飘一样;“昼夜常明”怎么叫昼夜常明?白天黑夜都是亮的,没有昏迷。睡眠是昏迷、是无明啊!昼夜都常明,永远都是光明、亮的在那里。你还不好吗?哈,我们在座就有一个老修道的朋友,今天还跟我讲这样的话,所以我讲你该打屁股!道理都不懂,他还说修道呢!

  但是老年人,自然睡眠少了;婴儿的睡眠才多。年轻人睡眠,譬如说,中学生阶段,我们像经常有许多家长啊、教导的老师都不知道,所以小孩子眼睛都搞坏了。中学生小学生我们现在的受教育的小学中学这个阶段的儿童,真的睡眠要十二个钟头。结果我们现在教育制度之下,十个钟头也睡不到,背那么重的书包,又拼命在用脑子,真可怜!糟蹋自己的根苗!实在不应该!可是谁也不懂。所以这个年龄要十几个钟头睡。

  当然普通人老年上爱睡。像人家问我,说你睡眠(怎么样)?我说我没有睡眠(问题),老了,那个不要紧了,分期付款,有时间就睡,没有时间不干了。但是真要使我睡得痛快,(得)满足二十个钟头。这一觉睡个二十个钟头以上,那么我今天总算过了瘾了,觉睡够了。可是平常没有机会睡觉,还不是算了,怎么办呢?!

  睡眠、饮食、男女等等都是习气;这个习气不能断,不谈修持作功夫。但是我们讲到失眠是什么道理?譬如我们觉得失眠,你说失眠的那个痛苦、那个是病态(还)是什么?第六意识作用,(同)生理没有关系。(同)生理有关系啊,你感觉上,好像血液流动非常快,躺在枕头上也听到心脏的咕咚、咕咚,气血在流动,好像血压一量马上高。你们还有一个啊,现在人一般很习惯的随时量血压,我从来不量的。人家问我,我说现在血压正在高。像我现在你来量我可能就高。因为我故意把精神要提上来。不然我要睡眠去了,要休息了,谁愿意讲这些话?什么八识,九识我也不管!但是为别人,只好提起精神来,强调它,啊,这个血液会向上冲的。血压高与低不是决定健康不健康的绝对的问题,有关联的(而已)。可惜一般人有一点点报屁股后面的医学常识,经常注意自己的血压,没有病也找个心理病来,这叫做是“恐怕血压病”,这不是完了?但是你那个睡不着,血压还是会高的。如果你心理呀,第六意识晓得、知道了,他不要睡。

  我们睡眠是两种,所以佛在经典上佛这个问题答复得很好,过去,有弟子们问佛,(不是这一本经典。)人为什么会睡眠?佛说两个因缘:一、心疲劳,思想心理的疲劳,会睡眠。一个人碰到倒霉了、心思灰心到极点,就一天到黑想睡了,什么精神都没有。一种是身疲劳,体能的疲劳,要睡眠。心里并不想睡眠,可是体能过分疲劳,它要睡眠。所以佛说:“睡眠者,有二因缘:一心,一身。”(一个是)四大疲惫,一个是心理疲劳。但是这是普通人。

  如果是一个修持的人,身、物,身跟心两个一元的,又进一步了,那可以停止了睡眠;乃至静坐、入定,它不但替代了睡眠,比睡眠恢复身心的疲劳比睡眠好。因为我们这样躺下来睡眠,这个五脏六腑是折叠在一块的那么一坨摆在那里,你仰着、这样摆着、后面趴着(都是)。只有坐起端正,以背脊骨为中心,它这个心肝脾肺肾很整齐地挂着,它是完整地挂着,不容易疲劳,所以睡眠久了很疲劳。

  那么以中国的医学讲起来,久睡伤身体,睡眠过度了,久睡就伤气,元气受伤。久行——这个做事多了、劳动多了,不使它休息呀——伤血。很多啦,譬如久坐伤肉,久站伤骨。所以人体自己要调平这些道理,都出在《黄帝内经》里头,有书自己去看了,不要贪便宜。像某一个同学说啊:“哎呀,老师,我们不行的啦,脑子也不如你,多听听你讲,免得我省了看书的力气了。”这成什么话?!这就不对的。这都自己不检讨、不反省,不是修道人的话。道是智慧的透明。那如果不靠自己,那三藏十二部,佛对成佛的经验都摆在那里,那你说我出几万块钱买一部大藏经,佛成就的功夫智慧都在大藏经里,你把大藏经煎汤吃下去了,你不是成佛了?那不行的呀!非要自己参究(不可)!同时你要知道,我有时候给你们讲的并不是书上看来的呀。但是你翻开书去看,决定有;我还可以说出哪一本书上的,(而)那一本书我摸都没有去摸它,第几页我都可以告诉你。噢,所以要自修啊!不要贪这个便宜。讲到这个意识的这个作用。

  所以我们在睡不着的时候,你如果把意识三际真能够空了,不配合生理血液的循环,不理会这个身体四大,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最起码,你会睡着了。高明一点,身心两个分开了。分开了什么情况呢?那才也叫做定了,那(是)真正的定境了:你看到自己身体在那里睡,看到身体还在打呼噜,“哧呀呼啊”呼吸来往,自己这个清醒的、清明的这个意境啊就照见这个身体。所以有时候自己还可以偶然跟自己开个玩笑:格老子你给我睡好一点啊,精神睡够一点等一下起来我要用你的啊!——这个肉体我们要借用它的。就有这样一个境像。所以,第六意识是这么一个情况。假定我们修定的作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你说以禅宗来讲,“三际托空,意识清明在恭”,算是开悟了没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认为“就是这个!”拿着这个境界告诉你:就是这个!那是诱导方法,不得已。

  所以《法华经》上说:“指黄叶为止儿啼”。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总而言之,“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是大彻大悟的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如果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

  那么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等于一个小孩在哭、哭了,没有办法哄他,只好拿着一个树叶子、黄树叶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黄金,你不哭我就给你。”把小孩子哄得了不哭,就好了嘛!管它是真的金子假的金子啊。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说:一切法都是“空拳诳小儿”。说你不要哭,我给你糖吃,你哭不给你,你停了哭我给你。实际上,这个里头没有东西。一切法皆是如此,空拳诳小儿。

  所以,在意识清明这一段,有时候学禅的人给他一个方便说:“你这个就是了。”你认为清明这个就是了,是什么?哈!现在告诉你,第六意识偶然清净的现量的一面——还是意识的境界。你所谓空,还是意识上的空嘛。对不对?你不清醒睡着了以后你还有没有这个空的境界?你没有了嘛,有个意识进入睡眠位了,所以这个清明没有了。你说我醒来又空,当然又是意识造成了这个空嘛。你说:“我现在好空哦,空、空……啊,我都懂了,世界都是空的呀,哎呀!我现在总算清醒了。”你说他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站在旁边说:“呣,好,懂了啊?有道了,嗯,这个悟了”。实际上我们回头蒙着嘴在笑。这还不是意识自己造的境界?!但是意识造成(的)这个境界(是)真的假的呢?话说回来,你真能从此如达摩祖师所讲的“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个钥匙拿到了,你可以去开发它。

  所以,我们可以说,禅宗不是分三关吗:破初关、到重关、破末后牢关。我们勉强地可以讲,的确是这个样子——拿《八识规矩颂》的阶段。把意识的这个习气之流、业力之流,破得开,见到意识无自性的空,可以说破初关。那么功夫到达这个境界,要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意识空灵,无分别、无妄想的境界。你说这个时候能做事吗?当然更能做事。意念都是空,尽管在讲话,讲完了没得意念了。在空中能够讲。那么,可以说是破了初关的境界。但是没有破重关。要到把第七末那识破掉,破掉以后,快到破第八识的边缘了,可是到重关。

  破末后牢关,就是超越了精神世界、超越了物理世界、打破了第八阿赖耶识,是证到大圆境智、如来藏性,那才说破末后牢关,叫做“牢关”,坚牢而不可破的。这是三关之说,是禅宗方便之谈。

  现在我们了解了第六意识这个样子,所以玄奘法师在《八识规矩颂》上,关于第六意识这一首(偈子)说:“发起初心欢喜地”,菩萨、大乘菩萨、登地菩萨,就是以普通一个人,修菩萨道、作功夫;初步、初地的菩萨,刚刚上地,等于我们上楼梯第一层楼梯,电梯上来,到了第一层了,十层房子到了第一层——初地,叫做“欢喜地”。

  所以呀,第六意识真的破了,(所谓破是方便的话,意识怎么叫“破”?这是人类语言的表达的一个方式。)第六意识真达到无分别、无妄想、空灵了,我们刚才讲,假定一个名称叫它“破”了,没有什么破不破;就是把这个妄念比较切断了,空灵而能起用。(不是三际空灵事。)这叫做菩萨登初地以后,第六意识才能空。

  所以“发起”,刚刚发心,那么普通讲发心,这个样子,发明自己第六意识心地的空灵。所谓“发起初心,(菩萨登)欢喜地”,才是说入门。所以,分别妄念不空,你说你得定了、你学佛修道了,都不算数的。到第六意识空,随时能够做到性空、无自性,能够做到了以后,你这个人才够得上说是学佛的了。所以“发起初心欢喜地”。

  但是第二句话“俱生犹自现缠眠”哪!注意这个“眠”字,睡眠的眠,不是感情缠绵、绵绵不绝的“绵”。这个“眠”字用得啊,比那个缠绵的“绵”字还要高明。他说第六意识空了的时候啊,你把这个人初悟道的初地菩萨就了不起么?没有什么了不起。“俱生”,与生命俱来的那一个习气、所有的习气还在,习气的根根统统在,所以不算成佛哦。“俱生犹自现缠眠”,缠绕着你。眠,“随眠”,眠是一个佛学(名词)、唯识学叫“随眠烦恼”,它跟随着你的,永远使你无明、你无知的状态,无知这样子等于睡眠、永远睡在你旁边的。哎,你起来它(也)起来,你坐它也坐,你躺下它就躺下;它缠绕着你,使你永远是沉迷不醒。所以啊,俱生我执,等等,俱生以来这个烦恼习气,“俱生犹自现缠眠”,它跟着你。

  第六意识真的完全干净了、空了,所谓要教理来讲,没有顿悟的,都是渐修的。由一个凡夫发心,修到了第六意识能够空、登菩萨初地,那不得了,要一大阿僧祇劫以上的。有规定的啊,有一定的数字,不过我现在报的数字不准确。由见了道以后,修到了到第七地的菩萨叫“远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所以要把烦恼习气的根根修断哪,(要)“远行地”以后,“远行地”是第七地。第八就是“不动地”了,就不退转了。没有修到第八,其实到了第八地,就是禅宗讲的破了“重关”了,可以不退转了。

  所以我们学禅的人,禅宗的话有一句话——你们年轻的同学这个要闭关、那个要闭关,唉,我看还是叫警察把你关到禁闭室容易——“不破本参不入山”。第六意识初关不破,入山都没有资格。“不到重关不闭关”,真正的闭关,要到了“远行地”以后的,第八“不动地”的重关境界才可以闭关。真正的闭关关房里一本书都不准有的,佛经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茶杯一个碗,然后一个坐的地方。四壁画都不准挂,什么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闭关还可以看经,看大藏经、看书吗?还弄个摇椅摇一摇吗?还弄个清茶来熬一熬……哎呀你看,我喝一杯清茶,还点个檀香——那还是在玩弄习气哎!不行的啊!所以真正闭关,你们怎么去闭呀?啊?所以到了“远行地”以后,“纯无漏”,第六意识真正转了,所以得无漏道了。

  你们注意啊,外道有五通,罗汉才有六通,第六是漏尽通。所谓漏尽是什么漏尽?外道的解释:男女只要不漏丹就漏尽了。切!那你不吐口水啊?你眼睛张开多看看,眼睛的神也漏掉了,耳朵喜欢听音乐也漏掉了,六根都在漏啊!

  漏尽——意识无漏(才叫)漏尽,所有烦恼习气、无始以来习气根根统统转了,所以普通叫做“空”是方便名词,无所谓空——清净圆明了。并不是空并不是没有,转成清净圆明了。那么到了这个境界、第八地的境界,第六意识转了,转识成智了,不叫“第六意识”了,叫做“妙观察智”。所以得道的人、诸佛菩萨在定中,用的是什么?还是用的意识,可是不是凡夫境界用的意识了,你知道吧?所以,百丈悟道的时候跟马祖讲,拿起那个拂子:“即此用!离此用!”就是这个东西。还是这个东西,可是不是凡夫的意识。这个时候意识转了叫做“妙观察智”,所以“观察圆明照大千”,第六意识变成智慧境界。变成个什么呢?变成我们的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的雷达网,这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风吹草动,乃至一个蚂蚁、一颗灰尘动,在这个第六意识圆明清净、大圆镜上清清楚楚。这是第六意识。所以“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那么我们一般所谓学佛的,偶然心清净那个境界,是第六意识偶然清净,所以禅宗祖师有时候讲,一般人参禅,“哎哟,达到空了!”来告诉师父:“哎呀,你给我印证一下。”哦,现在青年很多,常常有些青年写信来,自己认为已经悟道了,要求我印证。我也不学禅,我也没有悟。好像你不给我印证,那个火气之大啊!“啊,你不给我印证?!”好像罪该万死。还有一个青年当面跑来:“我这个硬是悟了。”我说我不懂禅呐,你找我干什么?他就说:“我悟了,你要给我印证。”我说印证什么啊?我又不懂禅,我又不是禅师,你叫我印证?“那不行啊,你不给我印证……!”我把桌子一捶,痛骂一顿,我说:你给我滚开!你神经了跑到这里来!我这里也不是道,也没有道也没有佛,我是个普通人,我还给你印证?

  你看这样的人……好几个。这个可怕吧!呵,这个!所以呀,学佛啊,什么叫做入魔?这些人叫做入魔。头脑还清醒得很,讲起都有道理。实际上这个道理他讲得对不对呢?他也觉得自己:“哎,我现在跟你讲话,我都觉得没有我哎,我都空的呀!”其实他跟我讲,我绝对相信他是真的啊!不是假的,因为他不是神经;神经的眼神、意识都看得出来。但是第一个,他做人的基本已经不够了。那里贸贸然跑来这样认,也不认识,好像我就欠他有个禅、有个什么的!啊,很多啊!还有些写信来,只好一丢。连基本的作人的道理都不懂,这个时代你说怎么得了呢?!

  其实这一种境界我们普通人都有的,意识狀况。禅宗祖师所谓叫做什么?——“孤光偶露”,这是形容词。所谓你们看禅宗的语录就知道:“孤光偶露”,偶然撞到一下。譬如我们人走夜路,忽然碰到一个木头,一吓:“呃!哪一个啊?”好像还是“三际托空”的啊!中间这一刹那之间一个念头都没有了,好像也是“三际托空”意识空的境界。我讲“好像”这个里头有个窍妙哦,也可以说不是“好像”,这是把你切断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所以受重大的刺激,受吓、喜怒哀乐中间都可以碰到意识状态这个境界。要就发疯,要就大智慧、开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开悟也没什么了(不起),这个悟这不是禅宗悟道的悟哦。我讲开悟就是——理解了,就是第六意识那么一个清明的境界,有时候可以保持得很久。那么保持得很久是很舒服的,身心是很舒服的。但是有一点哦,你上座坐久了,你两个腿的气不通的话,你坐在那里照样地腿痛腿麻,麻得你第六意识一点都不清明了,所以靠不住的啊,不是道啊!所以第六意识空,就是要习气的彻底空。

  再说第六意识,譬如我们学密宗的人有个讨论,前五识我们都晓得在哪里,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嘴巴、舌头、味觉、嗅觉都知道,(这是)前五识。

  第六识在哪里?过去人讲在心脏——不是。第六意识在脑。所以我们思想越用多了,脑越停不了,第六意识的机关开得越大。那么后来讨论到第七识在哪里?第七识无所在,五根、六识里头都有、都在,哪一点都有我见、我执。

  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在哪里?在我们当年学密宗讨论的,两派的争论,一说第八阿赖耶识在中脉,在背脊骨的中间;有一说在脑子里。其实都不是。他们都忘记了第八阿赖耶识“受薰持种根身器”,那就我们这人体啊,手(伸开)有多宽,人体放射的能、人体自己的电与光就有多高、多大。在这个范围,不但有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超这个范围以外,跟宇宙通的,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功能。你说它通过督脉、或者是通过中脉、通过间脑而起作用可以;说第八阿赖耶识就在这里,或者在海底、在哪里,那都是着相的,错误的观念。我们先休息一下。

  (八识规矩颂)简单地、快一点了解了,好正式研究《成唯识论》。现在是讲第七识。第七识一般的习惯没有办法翻,不翻意,翻音、叫“末那识”,这个“那”字在过去读“诺”。这个“末那识”第七识,尤其现在研究心理学的同学们更要注意,现在心理学所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什么“第六感”等等,并没有超过第六识的范围。所以“末那识”没有办法翻译成什么识。理念上的理解它,它是真正第六识(的根),叫做“意根”,意的根。那么我们如果加以进一步的理解,普通就叫“念”,这个才是“念”,念头那个念。因为第六意识我们容易分别了解它,人的思想、分别、头脑的清楚、对于事情的思考周详,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七识所谓是“意根”啊,有时候好像不起分别、没有分别,那个境界里头,这是我们有念,尤其我们在这里,大家都是注重修行求道,打坐静坐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杂念都没有,清清净净坐到——那个正是念,那个正是第六识的根、意根。

  所以“念”,普通经典翻成“念”,这个“念”,我们经常拿一个笑话的办法,可以说是笑话的办法——拆字摊,一般算命看相拆字那个办法。中国字这个字,你看“今”字下面一个“心”,现在心,这个是“念”,今心嘛!说睡眠睡着了,什么思想也没有,那个睡眠境界就是“念”,也是念。这个念进入睡眠昏沉的状况,心理状况在睡眠昏沉当中。

  所以刚才特别提出来,做功夫的朋友们特别注意,你觉得自己完全放下、睡眠、空掉了,身体感觉都没有了,这个中间你要分别清楚。算不定这个完全放下连身体感觉都没有,正如普通人在“睡眠位”或者是“闷绝位”(闷过去了)相同的。这个正是意识的境界,不要认为这个时候不是意识,这个意识接近到第七识末那识境界。

  所以末那识,普通地也有解释,很普通的解释叫做“我执”,叫做“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觉得有个“我”。那么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我执”第一空不了。但是这个我执哪里来呢?“俱生我执”,当我们入胎的时候已经有“我”;乃至没有这个肉身、变成中阴身的时候,这个“我”也没有离开,第七识没有离开,所以“俱生我执”。(你们没有书的人可以跟他们有书的坐在一起借一下,啊。)所以第七识末那识叫“俱生”,与生命同时来的。例如这个婴儿生出来,第六意识、现行的第六意识(刚才讲的一段啊,要特别注意),婴儿没有现行的第六意识,但是第六意识习气的根同样地在,没有爆发而已。受后天教育等等灌输,再来爆发那个根。那么婴儿没有第六意识分别、思维、思考等作用,但是婴儿的第七识的“我执”早就存在。比方说,两个双胞胎都饿了的时候,一个早有奶吃,迟有奶吃(的那个)他还是不高兴的,觉得我怎么吃迟了?那个我执就是与生命俱来的,有生命就有我。这个“我”就叫做第七末那识。

  (第5集完。妙音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2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4: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作了三个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第七识哪里来?是带质境,由第八阿赖耶识的、带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质所呈现的。所以有“我”,就会起带质的作用,它的境界属于带质境。

  “有覆”,因为有“我”,把自己的第八阿赖耶识本来的功能遮住了,“有覆”就是这么盖起来,像这个东西拿个毛巾那么盖起来,看不着了、看不见了。

  所以第六识我们自己也可以体会呀,我们这个思想晓得:哎,这个是第六意识作用。自己找自己这个生命上第七识在哪里,很难找到。因为它这个“有覆”的作用,把第八阿赖耶识盖覆了,自己也伪装地盖覆了,这个“我相、我见”就在那里找不到。我们觉得自己“哎!我这个人无我了!”嘿,这句话就是“我”。“我这个人啊都无我的!”这句话正是“我”。所以带质境,有“盖覆”的。

  “通情本”,我们有许多情绪变化,一个人情绪变化,喜怒哀乐,心里烦闷啊;有时候你看,我们看有些人天生的啊,每一个人生下来,有许多人坐在那里无缘无故啊,都是带一种愤怒的形态,看起那个面孔都好像是讨债的面孔;有些调皮的面孔,你一看就是调皮,他一生都表现出来。为什么?它是带质境。所以这个肉体上的变化,都是那个第七识的我相所表现的。“通情本”,一切众生、一切有情发生这个情绪的作用,也都是它所变。所以我们普通讲:“哎,你注意呦!我这个人个性不同。”我们普通讲话、现在人讲话,这个个性就是第七识的“我执”;是有不同,每个人个性不同,由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所爆发出来的。所以这一点,就比较讲到第七识深刻一点了,很难懂一点。带质境有“盖覆”的,“通情本”。

  “随缘执我”,这个他,从生命一来他就抓住这个“我”,“我”在哪里表现?并不是单独有个“我”——“随缘执我”。碰到事情,做什么有思想,那个我见、这个主观,所谓我见就表达出来了。个性、主观,这个我见越强的人,个性也越强。所以“随缘执我”。

  但是这个“我”有个什么东西呢?没有东西,它是“非量境”,非量。其实呀,自性中本来“无我”;所谓本来无我,本来是“大我”,非常伟大的我。可是因为我们没有证得道以前,所以始终抓着一个“随缘执我”的这个小我,所以父母给我这个身体以后,就抓住这个是我,很看得牢——非量境界,所以“我”的境界是非量境界。

  那么,第七识所包含的心理、心态,“八大”,八种大烦恼都有,那么这个注解上有,哪八种大烦恼?本书注解上有的,不需要我们讲了。因为我们讲什么是根本烦恼、什么是这种心理状态,都在《成唯识论》将来都要仔细地讨论。讨论到了以后才晓得,自己打坐作功夫,哪一种状况是属于什么心态的,不要搞错了,以为自己得道了。

  所以,第八识的最密切连带关系:八个大烦恼、五种遍行。我们注意这个五遍行,五遍行八识里头都有,五遍行好厉害。什么是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是五个遍行。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里头它普遍地存在,五遍行。

  所以我们注意哦,修道的人,不管你修净土、修禅、修密宗、修止观,有时候觉得自己第六意识空了,有许多修道打坐身体上功夫气脉也做得蛮好,也觉得打起坐来“我也没有思想没有念头”——你不要自欺了!没有粗的想,正在“思”的境界。那个细微,“我都知道!”这是思的境界,正在五遍行中。你什么空了嘛!那就真叫做空了,你空搞一场,是“空(kòng)”了,做了空子了。所以这个五遍行要认得清楚得很。但是五遍行最可怕,它八个识里都存在的。

  所以第七识里头,有大烦恼八个、遍行五个,但是有“别境”,别境里头有几个心态,有一个心态是“慧”,“慧”是别境哦!怎么叫别境?我们普通人心理状态里头,没有得道以前,有思想、有妄念,没有智慧;悟道的时候有智慧。这个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引用《中庸》的话,“不思而得”,不要去思考它,不要去研究它,一通百通、自然悟了。“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一点也不勉强,随时在道的境界里头。“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你们要注意!这个是“慧”的境界,慧的境界不是思想出来的。你说我打起坐来想出来、研究出来,那个是妄心哪,那正是妄心妄想。所以“慧”是别境,另外一种境界。

  但是第七识里头,第六意识意根真的清明了,慧(智慧)透出来了,所以它又具备一个好的特殊境界——别境慧。但是第七识啊,根本烦恼大得很,这个树根一样,水泥做的根牢得很,什么呢?“贪、痴、我见、慢、相随”。你注意哦,我们根本烦恼三个:贪、嗔、痴,第七识没有“嗔”哦!一切的贪欲、贪念,我们贪名、贪利、贪高兴、贪漂亮、贪什么,都是它;痴迷,最痴的东西,那痴极了!就像猪那么痴,愚痴到极点,这个地方。没有“嗔”哦!这个“嗔”是第六意识最大了,越想越不对:“老子揍死你!”哎!这个是第六意识。第七识那个意根里头啊,可是它虽然没有“嗔”,有个什么?慢、我慢,“我”是不得了的。等于我们从前看的写的小说,所谓《阿Q日记》,上面所讲的,挨了人家的打的那个白痴,被人家打了以后,个个欺负他,他自己白痴嘛,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他还是:“不要紧,格老子,哼!儿子打老子!”自己给人家打了,他还骂:“哼!不要紧,儿子打老子。”好像自己还是你的父亲,你这个儿子打我!描写一个白痴。但是这种人的心理状况经常有,一个非常懦弱自卑的人,受了人家欺负的时候,有时候想想:“哼,我还怕你啊?我才不怕呢!不过我让你就是了!”我慢。这是一面的我慢。

  还有一种我慢呢,人生下来,现在我们叫做自尊心,好听一点。所谓自尊心,人就是我慢,总觉得我了不起。这个我慢这个东西呀,慢心是不得了的啊!很可怕的,与生命俱来的,所以属于第七识的。这一生下来,“我”就觉得,我比你就不同,我就是比你好。最笨的人他觉得比聪明人“我还是比你好!”这个是“我慢”。

  如果有了学问有了知识以后啊,这个慢心增加了,叫做“增上慢”,所以学佛是最怕增上慢。有一点功夫了、有一点心得了,哦!然后啊,天下人都不在眼下了。我们看到很多的过去老前辈人学佛的,你譬如说熊十力呀、欧阳竟无先生,我们当时就讲:“哎,这二老啊,增上慢,太可怕了!”那是增上慢。太虚法师跟他也可以说同门嘛,都是杨仁山先生的弟子,想跟他俩谈一谈唯识问题;太虚法师也不错啊!欧阳竟无说:“太虚!他有资格来跟我俩谈唯识?不准!”就这样“慢”。那个增上慢是严重得很啊!所以有道有学问的人,那个慢心是越来越严重!那一种心叫做“增上慢”。

  “增上慢”是非常可怕哦!诸位呀,学佛修道要学问,学者多犯这个毛病。学问越好增上慢越大,所以成道越难。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共勉之啊,共同要勉励。

  所以贪、痴、我见,主观的我见、成见、主观等等,慢心,这些心态的状况,都是跟着第七识与生俱来的,只要生下来(就)同来的。不过我们又回转来讲,以凡夫境界啊,我觉得贪、痴、我见、慢都是好东西,一个普通人没有悟道的如果没有这几样他活不下去了,不想活了;一个白痴,一个最最没有出息的人,因为他有慢心,他也觉得自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啊,哈!这是另一面,讲一个普通心理的笑话的话。可是在修道,我们之所以不能证道,这几样东西,心态的障碍太大、太大了。所以第七识是这么一个东西,介绍完了。

  第二首告诉我们,“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换句话,有些人爱睡觉,糊涂的人“我执”越大;脑子聪明学问好的人,我慢、我执越大;但是越糊涂的人、越爱睡的人,我慢更大、我执更大。就是这个第七识的“我”,你要注意。

  所以这个“我”啊,这个第七识这个东西、意的根哪,它的那个地方的心态作用:“恒”,经常的;“审”,这个“审”字注意哦,会审察、仔细得很。我们这个意识的作用有时候粗枝大叶,譬如对一件事情,人家说:“哎,你这个东西送给我好不好?”我们有时候高兴这个意识就说:“好哇!你拿去!”嘿,意识作用。过后,他拿走了,有时候一静下来一想,心里:“这个不对!太可惜了!刚才怎么给他了?!”这个是第七识的审察自己,你看不出来,那都是第七识的、意根的那个“我见”来的。

      所以它“恒审思量”,平常在思想,这样、那样……那个细得很。不是我们普通心理状况所了解的第六意识。第七识是“恒审思量”。这个一起思量、这个念头一起作用,“我”就在其中了,这就是“我”嘛。认为我怎么可以这样?我不可以啊!“哎,我怎么送给他了?!我怎么答应了他呢?”就是譬如说我们这一件事情,过后一想后悔啊。睡着了、将睡未睡,或者一睡醒了,思想第六意识门面都没有打开、没有开张的时候,在那个迷迷糊糊中间,那个作用就是第七识,我思的这个意根来的。

      “恒审思量我(我见)相随”,所以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所讲:“我思则我存”,我经常说,笛卡儿很不错了,真有见地,已经到达这个认识。就是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能,也只认到了这一点。所以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学的四大教、名句。但是王阳明也是打坐的呦,他也发过神通哦,他只看到第六意识的意根——第七识这个境界,认为这个是良知良能;第八阿赖耶识他影子都没有摸着。

  可是你要晓得哦,一个修养作功夫到了破了、转了第六识,能够到达第七识境界的人,决定可以成大师了、大哲学家了,了不起呦!智慧超人一等的。因为第七识里头有个“别境慧”,所以哲学家的思想都是这个别境慧出来的。文学家有时候的名句,那个好的文学境界自己都不晓得怎么写得出来的,那个也是别境慧里头出来的。所以啊,这个第七识是这样的,“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一切众生)日夜镇昏迷”,这个“我”识、第七识跟着你,昼夜跟着你,“镇”字要注意,把你压住了,把你压住在那里,“镇昏迷”,所以我们的无明,智慧出不来、不能悟道,“镇日昏昏”,就是这个东西,我见、我相。

  “四惑八大(什么是四惑下面都有,八大烦恼都有)相应起”。这个东西最厉害!四惑、八大这些东西都是这个意根(第七识)的作用。

  “六转呼为染净依”。哎,但是你说我这个“我见”、第七识要怎么样修到无我呢?我们怎么样达到无我、把我空掉?嘿,要它的前面那个东西——第六识转了,它(第七识)也转了。它跟第六识两个呀,阴阳两面,这样转的。第六识转了,第六识完全分别妄想不起,变成清明在躬的时候,第七识也变成净相、干净的面了,这“我”已经干净面了。第六意识一动、一冒火了、一起念头了,第七识马上也变成黑暗面了。所以第六意识跟第七识,它两个关联那么密切。

      所以“六转”,第六意识转了,“呼为染净依”,“染依”就是污染了,凡夫就跟外境污染了,外境界的污染、第七识被污染了。因为第七识它本身啊,虽然有个我见,他不会分别思想,带领它做坏事是第六识。所以《西游记》上把这个第七识变成哪一个师兄弟呀?就是那个沙和尚,光是挑东西的,跟着后面挑。那个猪八戒是情感,猪八戒骗沙和尚:“哎哎!师弟啊,你不要听猴子(猴子就是第六识),不要听孙悟空,听我的!”那个沙和尚也莫名其妙,听猪八戒骗了。碰到了孙悟空(第六意识):“你怎么那么笨,又听这个老猪走了!怎么听这个感情走哇?你跟我来嘛!”哎,沙和尚又跟着猴子来了,呵!“六转呼为染净依”,他自己没有多大的主见的。

  所以你知道,我们禅宗的六祖,你说他一个字不认识,他的那些跟着他学的徒弟们都是第一流的法师、第一流的学者,他平常听他们讲完了,他就可以给他们作结论的。所以六祖他唯识讲得最透了:“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所以悟道的人,第六识先空念头、空掉了;第七识就是因上转,初初悟道,得一个清净法身的境界。现清净法身容易,这是六祖讲的,“六七因上转”。

      你要想把身体也转化过来,肉体四大、心物一元都转变,把五根都转变有五神通了、起作用了,所以报身、化身的成就啊,五识同第八阿赖耶识要证到佛果以后才变得了啊!你看他老人家两句简单扼要的话,把唯识修持的道理(说明了),“六七因上转”。所以我们修净土念佛的也好、修禅的也好、修止观也好,初步的要想空转呢,转这个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清净、空转了,那么差不多了,第七识跟着转,所以“六七(是)因上转”。前五识、第八识,前五识我们不是讲过了吗?要到第八阿赖耶识转了,前五识才能转哦,很难哦!所以是“五八果上圆”哪!所以第二首就讲:“四惑八大相应起”,第六识转了,“六转呼为染净依”[录音中断]……要修道了,第七识俱生我执也跟着庄严起来了,它是这样转的一个东西。

  那么,下面讲得道的时候,“极喜初心平等性”。因为第七识这个俱生我执,它同第六意识相依为命,它是第六意识的根。所以菩萨登初地欢喜地的时候、刚刚悟道的时候,功夫到了三际托空,在三际托空里透出来这个别境慧,突然一悟。所以大家要问禅宗怎么叫“悟道”,你就是做到三际托空,那个是心量的境界啊!你悟了没有?那个悟是般若诶!你在三际托空心量的境界里头透出了这一悟,所以才“别境”了:“啊!”这个道理。这就是悟。

  譬如说有些禅宗语录讲错了,破初关,“未参禅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悟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是功夫境界、心态的状况,那同悟不悟没有关系。那是说看到这个境像心哦!那我们把第六意识只要摆平了,你看一切境界都不同了,这没有什么稀奇嘛!所以见道以后啊,“见山是山……”这都是空话!悟道,悟与不悟,禅宗这一悟——“慧”透出来的。但是要这个定的境界、心量的境界到达了清明,这个中间透出了这一点慧的觉性,叫做“悟了”。不是说你们拿着某一个清明的境界,抓着这个境界,“哎呀,我得了道!我悟了道!”你不是自己欺骗了自己吗?所以我们上午讲到明朝那位名士所讲人生做三件事:自欺、欺人;不然被人家欺。多半在自欺中过,要特别注意!

  所以第七识,初地菩萨得道的时候,登达欢喜地。其实初地的欢喜地啊,就是四禅八定初禅定功夫配合的。所也初禅呢,“定生喜乐”。“极喜初心平等性”,只要菩萨一登地,见到自己空性的时候,初地登欢喜地,我见没有了,我相没有了,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慈悲。所以,“极喜初心(发起)平等性”。

  但是,换句话说,我想在座好几位都有这个经验,当你用功好的时候,心境很和平的时候,自己好像的确没有我相了,人家侮辱你打你一下都不会生气,觉得每一个人都很可怜、都很可爱的,会慈悲心会起来的。“平等性”,我跟你都平等、一切平等。但是这样叫做无我吗?没有哦,还早哦!初地菩萨登地,刚刚见到了无我的这个平等性。真正达到无我要八地以上的菩萨,“无功用行我恒摧”,到达第八地菩萨,拿我们刚才以禅宗比方,到达破了重关的时候,“无功用行”了。“无功用行”很难了,不需要用功了、自然都在用功,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都在慧中。在水里头游泳也好、你去打滚也好、跳舞也好、打架也好、开车也好、登山也好、滚下来也好,你都在定慧中,不需要有定有慧,“无功用行”。

  所以我们晓得,像禅宗的祖师赵州和尚,大禅师,八十岁了,还到处找明师、访道。所以“赵州八十尤行脚”,到处参访善知识。当然,他是方便讲的话,人家问他:老和尚,你是大祖师,八九十岁了,还在外面跑什么?——为了这个要打成一片哪!此心还没有打成一片。禅宗所谓打成一片,还没有到达“无功用行”。你还要打坐作功夫入定才有,不打坐不作功夫你那个道就倒掉了,不叫做“道”了,叫做“倒”了,茶杯要“倒”出来了。用功才有道,不用功没有道,这个道你说还值什么钱嘛?不值钱了!所以菩萨到第八地以上,“无功用行”,所以叫第八“不动地”,不退转了。没有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你功夫再好、智慧再高,还会退转哦,还会退到六道轮回里头去哦,还在那里转的哦!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萨,在不动地才可以不退转。但是到这个时候是“无功用行”了,不需要用功自然用功,无往不是道,无一不是禅。到这个时候才是真做到了“有我的无我”。“无功用行我恒摧”,永远真正无我境,人无我。但是第八地以上的菩萨,只破除了人无我,法无我还没有到达完全干净哦。

  所以,“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真做到法无我的时候,成佛了,十地以上的菩萨,进入了如来地、佛地了。那么还有我没有我呢?对不起,还有我,这个我是什么?佛的大慈悲,千百万亿化身,一切处度众生。所谓“他受用”,这个我啊,一念一动,这个“我”念一动:“哎呀,我要救这个人!”这一念一动,就化身出去了,变成“他受用身”,这个化身教理上也叫做为“他受用”——为利益你而用的,一切的动作为了帮助你,乃至打你骂你一切等等,爱你、笑你等等,为了“他”。所以佛菩萨的境界,化身千百万亿,这个身,像释迦牟尼这一生,来教化我们这个世人,这一生的释迦牟尼佛的肉身,也就是“他化”——他受用身,为我们一切众生。这个“他”指我们其他的一切众生。所以成佛有我,这个才是大我,这个才是真我。所以佛一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来了,还是有“我”。

  所以难懂吧?所以修行之难吧?先要无我。后来的真我,是这个样子。但是这个真我是《涅槃经》上讲:常、乐、我、净,这个我。这个我是如来地境界、成佛了的境界的我。所以“如来现起”,现量境要起就起。看这个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以三十二变化身,救度这个世界。岂止三十二?他在密教里头,有二十一尊度母,也是他的化身。所谓正法明如来、准提佛母,就是他的正化身,都是他的变化。这些身有时候变成二十一尊度母,所谓绿度母、红度母、白度母等等,有时候又变成“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何以有如此的功德?因为他早已成佛了,他的本名叫“正法明如来”,正法明如来化身在这个世界是观世音菩萨,同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也是他的化身,正法明如来。这一些化身就是如来的境界,“现起他受用”,为了众生,自己“我”化身出去的“我”,这种境界,要到十地以上的菩萨、到佛地,这个我是真我的成就,常、乐、我、净了。

  第七识,我们也交代了。

  现在(讲)第八阿赖耶识,麻烦来了。讲第八阿赖耶识,陈先生前天提出一个问题,投胎的时候,据他也亲眼看到他的家乡,因为他跟我同乡、浙江人,不过不同县,陈先生是浙江吴兴人。他说看到家乡的,有人的确到妈妈要生的时候才来投胎的。他所以前天听了三生石上这个事情,他问我是不是入胎的时候就投胎,还有半路投胎、有出胎的时候投胎?因为我们前天讲的时间来不及,我说讲到唯识第八阿赖耶识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恐怕今天我看看时间不够,先念了,大概下一次我们专题报告这个问题。

  第八阿赖耶识,这是根本,“性唯无覆五遍行”,第八阿赖耶识,没得盖覆的,它没有躲藏在哪里,无所不在,第八阿赖耶识无所不在;心物一元,无所不在的。它自己的性能,这个“无覆”,第八阿赖耶识其它的作用、心态的状况它没有。心态的状况第六识、第七识有,前五识有一部分。第八阿赖耶识,它没有心态状况。它是这么一个东西。根根,等于我们一棵树的,它是一个种子所生的树根、等于这个树根;第七识等于这个树干;第六识啊(等于)树干的中间、那个主要的中心;前五识(是)这棵树前面开的花、结的果。比方,我们把它比方是这么一个东西。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它其他心态没有,可它有这个作用——“五遍行”:作意、触、(感)受、想、思。

  所以你们有许多打坐的要了命。很多人因为理路不懂、道理不懂、理论不懂,去盘起腿来想试验这个生命的科学,你怎么通嘛!都觉得:“哎呀,我定是很定啊,就是也没有念头,可是总是我晓得呀!”好像他要学死人才好!“完全不知道”他才叫做定。你要晓得第八阿赖耶识正是有思哦!这一思都没有,你不是闷绝就是昏沉,这不得了哦!大糊涂哦!它正在“五遍行”中啊,五遍行第八阿赖耶识有思哦!所以入定的人,一点也都不知道了,那叫做定啊——那是你的佛法,你自己乱解释的佛法。

  所以一般人认为:“哎呀,打坐坐在这里应该是什么都不知道。哎呀!我越来越清醒哎,越来越不要睡觉了。”嘿嘿!那是当然喽!哦,你以为越来越糊涂、越来越爱睡觉、乃至睡着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做入定啊?这叫做变猪!真的哦!这个修下去果报会变猪了的哦。不仅我那么讲,宗喀巴大师也是那么讲,很多祖师吩咐你:不要以为昏沉的境界是定、不要以这个是无念,那是错极了的哦!无念的话,是“观察圆明照大千”,大圆镜智,更清楚;但是自己没有动思维心,没有动分别心,那个才是无念啊!所以像镜子一样,照天照地,纤毫一动都知道,那才叫无念;不是无知哦!所以你功夫越好越不要睡眠、越清楚,是当然的啊!清明境界现前嘛。所以可悲啊,很多人不懂学理,乱去修行。我几十年常教你们要想学佛用功,先要穷理呀、先要穷理呀!嘿,老朋友也好新朋友也好,不听我的,不听我也只好算了,同我没有关系,你要去变什么你爱去变。下一次我碰到你说:“来来来!”又来了,再说。变狗也好、变牛也好、变狮子也好、变老虎也好,再教你来嘛!再不听话,又去变去嘛。是这样哦!不是讲笑话哦,很严重。

  所以阿赖耶识它里头有五遍行。这句话讲完了。

  “界地随他业力生”,这个宇宙,佛说有三界、九地,三界九地这个表后面都有,整个的宇宙万象,都是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功能变出来的,这个功能叫做业、业力。三界六道、天堂地狱、畜生饿鬼,鬼、神有没有?都有。什么变的?不是上帝、不是阎王、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也不是菩萨,是我们每一个人第八阿赖耶识自己的业力所造的,“界地随他业力生”啊!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小乘的罗汉,声闻、缘觉,虽然他自己觉得证到涅槃、证到空,他都认不清楚第八阿赖耶识是个什么东西,“不了”,小乘罗汉他根本不知道,所以还不算悟道的哦!所以《楞严经》上佛把声闻、缘觉都骂成外道哦。所以识阴里头十种外道,因为他第八阿赖耶识不知道,“二乘不了,因(为)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就是大乘菩萨,有些也搞不清楚。所以由佛过世以后,有《成唯识论》啊、《辨中边论》啊、《中观论》啊、《大智度论》啊,这些菩萨们没有办法,起来作论,就是论这个道体这个东西。“由此能兴论主诤”,意见上、思想见地上的差异。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第八阿赖耶识,首先我们要了解第八阿赖耶识,所谓把这个心的作用,分成八个部位、八个识来讲。最怕的呢,连佛都很害怕,害怕什么?害怕一切人听了唯识啊,被唯识的道理困住了,所以佛在《解深密经》上讲一个偈子:“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里“阿陀那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名称、另一个作用,就是我们普通讲——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识啊,最深、最难懂、最细了。

  过去我们这个生命,无数劫以来这个生命,你说它是空的,譬如学佛的容易讲(是)空的;空只是一个现状,空不是没有。那么你说这个生命是有的吗?有也只是指一个现状,并不是真的——像我们这个手巾、像我们这个茶杯盖——有个东西可以抓到的这个有。不是有;这样的有是个假有。所以空、有都不是。

  那么它究竟是个什么呢?佛作了个比方,像一股流水,一个瀑布一样,没有断过。但是这个瀑布呢,是一个东西没有?不是一个东西。是很多的水分子、一股力量永远向前面的奔流,旋转地奔流而构成了这个瀑布的形状;你分析它,中间没有一个东西、没有一点真正是水会留住的;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水。所以我们生来死去,一切种子,所谓一切又把它分析起两个范围: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包括宇宙万有;无为法包括一切圣贤成道的,所谓拿中国文化讲,包括鬼神仙佛等等,尤其是仙佛证到无为法的;这都在一切以内,这一切种子像一股瀑流水一样。那么佛只好拿这个比喻来讲。所以究竟是有、是空?讲一个“空”,大家的观念被“空”困住了;讲一个“有”,被“有”又困住了;讲一个“非空非有”、“不空不有”、“即空即有”,又在困住了。都是不能解脱。所以他说非常难讲。他说平常我不愿意讲这个八识的道理,“我于凡(夫)愚(人)不开演”不愿意讲,恐怕大家听了以后又抓住一个八识,(认为)有这么一个东西。

  譬如我们现在讲到阿赖耶识,首先**“识”,我们再三提到唯识、佛学三个名词可以概括:心、意、识。这三个名词我们再三提出来,大家都很熟,可是大家没有仔细去研究、去参详它。这个心,现在我们用现在的观念,把它当成一个本体,我们这个生命根源这个本体。它包含了两部分:心理的(精神的)、物质的,这两个(心物)所谓心物一元,这是一个名称、一个理论,这是心。并不是我们现在能够思想、大家活着精神很好,今天都没有死掉、也没有生病、能够思想能够感觉能够知觉的这个心是“意”,“心”起的作用第二重投影;我们拿现在的话来讲,心的第二重投影、最活泼的、能够了知、有知觉、有感觉的,这个是“意”。

  什么是“识”?(心的)第三重投影。我们普通晓得,了别就是识。今天头脑很清爽、能够分析清楚、听这个话听得很清楚,就是“识”。那么识这个东西,在它的作用上是“了别”,明了的了,分别这个别。在我们生命上,这个了别的东西它有染污作用,容易被外界所染污的,所以它有染污作用,也叫做“染污识”。识,就是能了别、染污。那么这个识,普通我们可以叫做,一般的所谓学禅的人:念、这个念头,我们思想这个“念”。譬如大家在座很多学佛学道、打坐作功夫,不管你功夫怎么样好,打起坐来定,乃至你们能够出神,所以你拿道家来讲可以出阳神。普通都晓得阳神。说这个灵魂修成了从顶上出来,人家看不见,你也看得见人家,你来也可以喝茶,也可以拿毛巾,不过我毛巾还在这里,你还是没有拿动,这个叫做阴神。阳神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出阳神的话,他坐到这边来,也坐在这里也坐了听话,他要端茶杯也拿得动,毛巾也拿开了,这个叫阳神,同我们肉体一样。当然大家也没有看过。一般相传这个人出神,从这里(头顶)出来——不一定。真达到最高的功夫,这个神随便从哪里都可以出。但是就是说,你出了阳神,成佛了、得道了没有?没有!没有了道,只是你的功夫;还是念,念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以呀,我们心、意、识、念,拿现在漂亮名称就是生命的功能。

  今天我们第一个先要讲怎么样投胎、怎么样出胎的问题了。那么原文的句子要记得,这个第八识的偈语:“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这是讲第八阿赖耶心识的这个部分,最后这个根根,我们上次比方过,拿树来比方,它像根。这个识啊,心意识,心,我们这个心念像什么?所以叫它是识。比方,第八阿赖耶识是根——这是比方哦,不要被比方骗住了。比方听过了、了解了,那个比方就不要了——等于一棵树的树根,第七识等于树的干,第六识(是)这个树干中间的中心,前五识等于枝杈。我们晓得这个识、心意识。譬如讲,我们现在活着,像这个心上开了一朵花,呵,所以讲禅宗,“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的确大家都是一朵花,开得很茂盛,这个花里头你找不到一颗果吧?任何一个花里头都找不到它的果。除了莲花,当然花果同时的;其他的花里头没有果。等这个花变成果的时候,果成了,花就落了,果成、花落。所以我们的心意识,这个状况你没有办法找到它。当然除非你大彻大悟成就了。否则呢?我们别人可以看到,得道的人可以看到其他的人心意识。等你死的时候,你这个花落了,那个识的成果跑出去了,这就叫做灵魂。这个道理。

  现在这个第八阿赖耶识这个偈颂,玄奘法师归纳起来要我们记得。这个心,根本的功能有三藏,怎么叫三藏?不是经律论三藏,就搞错了——“能藏、所藏、执藏”这三藏。能藏:它能藏过去、未来一切万有的种性,有为法、无为法,它能藏。所藏:所藏的、所含藏的,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含藏识,能藏、所藏。执藏:它抓得牢牢的。所以,这叫“三藏”。它所形容第八阿赖耶识这个三藏的性能,“浩浩”——形容词,像大海一样,如瀑流水一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不可穷”。

  那么,这个心怎么样来呢?像深海一样,深得很。“渊深七浪”,前面七识起了波浪。外境界,我们七识一动、心念一动,心念对着外面的外境,外境风动,外境越引诱,波浪越大,心意识的作用越大。所以你看,由这个道理,现在所谓西洋心理学,乃至弗洛伊德他们的心理学认为——唯物思想的心理学也看到了一部分——认为人的心是受外境的影响,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因为“境风吹识浪”,“境风”一吹,这个心识的波浪越动得厉害。所以啊,普通只晓得是这个境像。

  这里问题要注意哦,一个学佛法学哲学的人,我们就要追问了,尤其告诉青年同学们不要那么乖,作人要乖,学问不要乖。你们现在青年人刚好相反,做人很不乖,思想啊乱跑;真讲学问啊,乖得要命、笨得要命,也没得思想。“境风吹识浪”什么道理呀?那么我就要问了,外面的这个境风是谁动的?还是上帝发动啊?还是菩萨发动啊?对不对?如果境风也是我本身心识动,那么何以叫“境风吹识浪”?这句话,在逻辑上又变成“二元论”了,不是“一元论”了。所以学佛,真正智慧之学要特别留意呦!所以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到一个字——逻辑问题,一落文字言语,没有不落边际的,一定出毛病。就比如像这句话也出了毛病:“渊深七浪境为风”。那么一个错误的思想是外境引动了这个心意识。

  好,如果站在一个唯物学者的看法,唯物哲学的看法,那可见你所谓讲心境上这是个空洞的名称啊,也是外境的重要啊!外物都重要,你心意识因外物而产生的啊!“渊深七浪境为风”,外面境风一吹,你心波才动摇啊!啊,这问题就来了,所以这种地方就要参了。

  实际上,这个“境风、识浪”都是阿赖耶识自性的功能,“能藏”所动的;一动的时候就是两面;所以拿补充的话,就是中国的《易经》了——阴阳,“动则得咎”,一动,就有阴就有阳。阳的一面就是心的作用;阴的一面,变成有形的,那就是物的作用。它两个互相为因果的。“心能转物”,但是,在心不能转物以前,物也能转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你说这个天气很热,你说我“心能转物”,不流汗!不流汗!汗还是照流不误。不过你心里头可以觉得不热,可是汗还是照流。心物两个力量是相等的,它是一体的两面。那么现在我们暂时还不讨论,简单地先讲过这两句。

  现在重要的就是陈先生上次问的,今天要讨论到。这个东西、我们生命的这一部分的根源,“受薰”,它自然的接受外界熏习,所以修行,我们佛学叫做“熏修”。这个熏,什么叫熏啊?熏腊肉一样、熏烟一样,一个香,这里天天点香,这个地方天天熏、熏、熏,就黄了,黄了以后熏黑了。人的习惯是慢慢形成的,慢慢练习、熏习。所以教我们念佛、拜佛,或者是做好事,慢慢把坏的根性把它熏习过来。所以许多人天天讲修行,坏根性真正修行在好的熏习路上走没有呢?没有。没有(就)永远熏不成。所以,“受薰、持种”,我们这一生的所接受的教育思想、自己的行为等等,接受现行的熏,“现行”,这个现行的熏啊,就是变成未来的种子、未来的种性。那么,我们这一生的个性、现行,等等,就是前生多生累劫的“受薰”来的,现行变种子,种子变现行。

  所以懂了唯识这个心理道理,我们看世界上乃至看历史,因为谈古人方便,谈现在人麻烦,碰到现在人啊,啰嗦。我们看历史上的古人,这些大英雄、大人物乃至小人物、男人物、女人物、老人物、小人物,反正这历史上的过后一看,他一生下来的过程就决定了他一切的命运。为什么?他种性的熏习不同。除非是大英雄、大圣贤,这一生把过去生的种性自己硬是把它变过来,所以叫做大英雄;所以佛啊,称为“大雄”。我们到庙子上看,“大雄宝殿”。世界上真正大英雄就是能够转变了自己;除此以外,没有英雄。这是很难!

  譬如我们讲历史上,我们大家中国人喜欢读《史记》,看到项羽跟刘邦两个人,都看到秦始皇出来。刘邦一看秦始皇那个威风,就讲了一句话:“大丈夫当如是也!”作人吧,就要作到这个样子。这个话可见含了叛变思想,但是很厚道,“做人吧,应当做到这个样子!”项羽一看,他讲的就不同了,看到秦始皇出来,“哎,彼可取而代之!”格老子可以把他拿下来,我也可以这样干!同样一个观念,两个表达的心理绝对不同,所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也不同。

  所以个性,这种个性、天生个性哪里来的呢?多生累劫这个种性来的,熏习来的。比如一个植物一个种子,你把它移了一个土壤,怎么样变,它那个种性不变。苹果还是苹果,香蕉还是香蕉。你把两个构合起来叫香蕉苹果啊,它香蕉还是香蕉,苹果还是苹果味,种性不变。所以修行的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他说第八阿赖耶识啊,我们生来死去,怎么样生、怎么样死,“去后”人死的时候最后走,“来先”投胎的时候先来,“作主公”就是这个东西。

  好,现在我们很难了,就碰到问题来了。这是陈先生要问的,拖了三个礼拜了,把他这个在胎里头没有出胎(一笑),人怎么样死、怎么样生、怎么修行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人,先由死讲到生,啊,根据佛学的道理,简单地、都很简单;详细讲非常麻烦,详细专门讲生死问题大概总要——像我们现在两个钟头一次,起码要一二十次(才)比较详细。

  我们人活着现在这个肉体,在佛学叫“四大假合为身”。四大:地、水、火、风这四大。风就是气,我们要气、需要气,没有氧气就立刻死亡,一秒钟没有氧气就死亡,氧气就是风大的一种;“地”就是骨头;“水”就是身上的血、液体;火就是生命的热能;这四大,四大组合构成我们这个肉体。每一大,大就是大类、这一大堆。每一大,容易生(大体的归纳,不是分析)一百一十种病,关于骨头的生病有一百一十种;这个液体、血的病,有一百一十种;四大有四百四十种病,每一种病随时都可以使人死亡的。

  譬如感冒、伤风,我们叫凉着了。凉着一下,就是小病一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同样可以死人。所以凉着,那么在中医的道理,就是一个“传”,传染那个传。凉着有时候走入肾经,有时候走肺经,走各经不同,看各人身体,这就是业力不同。就是凉一下,也可以马上使你死亡的。你不要看到认为小病,没有哪一点……譬如破掉一点皮有什么了不起呢?如果细菌一进来得了破伤风,也立刻死亡,所以随时可以死亡,这个生命是脆弱得很!尤其是呼吸气,一口气不来,这个气我们鼻子吹,把它蒙住了,一出去,吸不进来,立刻死了,很简单。死亡是太快的事!这个身体是非常脆弱。

  那么,人能够根据业力得正死亡的并不多。多半的我们的死亡,都是不正,都是横死的。大的横死,譬如说,寿命没有到,自杀、车子撞到、飞机掉下、掉到水里去、火烧了,等等,都是叫横死,当然这个还是大的。实际上我们普通生命都是横死,自己没有照顾自己、医药不对糟蹋了的、被医生耽误了的等等,统统归到横死。横死不谈。所以你看我们中国人过去发的死亡的讣文:“寿终正寝”,很难哦!尤其现在没有寿终正寝了。所以我现在主张人家写讣文,这四个字免了,“寿终某某医院”就好了,没有终在正寝了,不会死到自己家里规规矩矩那个房子、自己应该睡的地方死亡的,没有啦!现在都是送到医院去了,到太平间啊。所以现在讣文也改了,我看到这几年来变得很多了,“寿终某某医院”,当然将来慢慢“寿终某某太平间”,将来再后来进步到寿终某地“第三号的火化炉”,也可以了。这个时代在变,死亡也在变。

  现在我们先讲一个人,正的死亡。人要死以前,先是风大死亡,先没有气了,呼吸不对了。你们大家到医院看过病人就知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这个呼吸在这里哦;婴儿的呼吸多半、你看一个婴儿躺在床上呼吸,鼻子、胸口比较动得轻微了,这个小腹、肚子整个地动,呼吸深长。年纪大一点慢慢上来了,到了老年了,呼吸都到这里(胸部以上)了,死亡的时候就到这里(喉部)。快要断气了,医生没有办法,为了保持脑细胞慢一点死亡,就给他上氧气帮忙他,使脑神经细胞不要死亡、多留一下。所以死亡,第一个是风大先散掉,换句话,死亡是先到气没有了。但是在这个阶段呢,这个死的人,假使正常的,我们现在完全照正常讲。他的感受哇,所谓发生身体上肉体上,发烧啊、难过啊、或者觉得冷啊,很不舒服,总不对头,情况很不好,自己也迷迷糊糊,发烧。那么在这个阶段风大的死亡,那么在要死的人幻象的感觉呢,或者是“哎呀,给我脚上盖一盖啊,风好大啊!风好大啊!”实际上没有风,就有这种感觉,实际是内在的风要散了、这个气要散了。所以这个时候,风大死亡这个阶段还可以救药的,不管中医西医、乃至明白的医生啊,地下医生、天上医生,有办法这个时候还可以医得回来。所以像西医嘛,靠氧气来把他命吊住;氧气是帮忙吊住这个命,还想办法想把他医好。不过啊,大部分现在的情况,一上了氧气已经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只好等时间了。如果没有氧气的帮助,很快就死了。那么,四大的死亡,这个时候,或者那个将死的人感觉到,“啊,都是……”进入弥留状态,迷迷糊糊,“啊——”觉得非常可怕!一切境况都不对了,眼睛看到、眼识所看到的啊,黑暗了,迷迷糊糊了。

  跟着来的是什么呢?水大分散,到了这一步啊,就很难救了,一定会死了。水大分散是什么?这个呼吸到了呼吸“呃、呃……”那个死人快要死的时候“呃、呃……”。这个时候啊,还有,你注意,下面的肛门也要打开了,放屁了、大便流出来了。

  所以有一个医生自己晓得,自己是医生,年纪大了,儿女也是医生,帮着都围着医,他自己指挥的,用什么药给我打,用什么针给我打。最后他说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我肛门已经开了,就没有希望了。屁股肛门打开大便流出来了。为什么?这个下面气脱掉了、下气向下降了。所以要死的时候下面大便、尿都来了;上面“呃、呃、呃……”好了!好像我死过一样,很有经验的样子(众笑)。

      当然我们大家过去死过了,忘记了,都有这个经验(老师示:呃、呃……)没有咽下来;我们现在活着的人还咽下来;等到(老师示:呃、呃……)最后没有了!上面这个气一出完,下面肛门一打开,走了。上下气一脱开,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啊,水大分散,身上流出汗了,下面大小便就是水大了,流掉了。那么身上出的汗,这个时候你摸到他那个身上的汗[录音中断]。

  跟着这个意识的业力,假使这个人业重的,算不定看到你们大家都变成魔鬼相了,“哎呦,这魔鬼要来抓我了!”或者自己做过坏事的,“哎呦,这些冤家都要来抓我,你看你看,某人要来抓我了!哎呀,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哎,就有这个道理了。这个时候天堂地狱,你意识里头都形成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瞳孔放大了,(人)站在前面看到(感觉)很远。耳朵呢,你当面跟他讲的声音,所以你们大家念佛要助念,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怕你念得那么大、放录音机放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嗓门都叫破了,在他听起是很远很远的,偶然听到“阿弥陀佛”,引起他注意,已经不得了了,很好了。恐怕那个意识散了,还不能……那个音乐不凑巧,你“阿弥陀佛”,你“陀佛阿弥”他也没有办法了。他等于一个业力把它隔住了,这股力量,既不是上帝也不是菩萨,都是自身唯识所变的业力,把他隔住了。

  如果这一生的修持心清净呢,平常熏修(这个“熏”字)惯了的,一听到引磬“叮……”这个声音,“啊,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念、念头里,所以叫你们平常念佛,不是嘴里念啊,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在嘴里念“阿弥陀佛”,你们搞错了!一般人跟那个死人讲,说:“你念啊!念阿弥陀佛啊!”我站在旁边:“哎呀,你真是该死!”那个死人叫人家:“你念啊!念阿弥陀佛呀!”他会念,他就不死了!(众笑)有一次我骂一个朋友的儿子,我说:“你滚开!他会念他就不死了!”真是不会念了。这个时候叫念佛是意念晓得就对了嘛。所以“某人啊,你注意念佛啊!”是念,心念念到这个佛,不是(嘴里念,)嘴里念不出来“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呀!是心里有一个佛的影像——对了!他就有办法了,就不会堕落了。

  啊,碰到这些莫明其妙的佛婆婆佛妈妈佛公公们:“你念啊!阿弥陀佛啊!你快要念啊!”吵死人!这叫做街上送丧一样,又吹、又闹、又打,又在吵死人了。死人死在棺材蛮好,他又在后面又吹、又打、又敲锣,不是吵死人吗?这个时候就不要去吵死人,那他听的声音很远。

  那么这个时候呢,跟着很快了,我们讲话很慢。这是很正常的死亡,这是讲的报告的都是非常正常的死。那么要死的时候,就看到,自己“哎哟!不得了!”好像“下大雨呦!”这是看业力了,业力重的人觉得“哎哟!不得了,我掉到海边去了!掉到海里了、掉到水里了。”“噢!下大雨呦!”狂风暴雨都来了,这个风是什么?这个里头(自己身体里)散掉的风——狂风。暴雨是什么?身上的水大分散。这是看你平常作人、修持、善恶的业力。假使这个人是善人死亡,心地好的人,这个时候也晓得汗流了,觉得:“哎呀,怎么好像湿湿的啊。”有这么一个感觉,水分就觉得轻,业力就觉得轻。

  当然你看大家做梦,我们大家都做过梦的啊,我们在座没有一个没有做过梦嘛。有没有人梦中经常梦到是天晴的?很少吧?梦中那个境界都是迷迷糊糊地,没有看到过大太阳照的晴天,懂了吧?假使有修持的人,临死的时候正是大太阳的晴天、无念、很清静,而且光明遍现。所以叫你们现在修持就是这个啊!现在没有修持,你们大家在打坐、修道,说功夫好,坐起来还不是眼前一片漆黑?偶然亮一下,那个亮像光影门头晃一下有什么用啊!啊,你生死还有把握啊?一点把握都没有的!少在那里自己吹牛了,不要骗自己了。

  这个时候所以呀,普通人就觉得掉到海洋了,害怕得很!而且都是黑暗、狂风暴雨。要讲话已经没办法了,想告诉前面的亲人,没有办法了。这个时候就很快要死亡了。很快、很快、一刹那。像我们讲话半天了,死得时候没有那么慢。然后已经快要死了。意识到了这个时候做不了主了,第六意识渐渐分散完了。所以你跟他讲话,他:“啊、啊……啊……谁、谁啊?啊……”就这样的。你晓得,这个意识分散了。因为我学得很像啊,当然我好像死过的样子,哈!真的死过,大家都死过,可是大家忘记了;大家又投生过,可是忘记了。你真记得,就是定力了。

  那么,这个死亡到这个时候,跟着是火大分散,身体冷却了。这个水分一出、汗一流以后,身体就开始凉了,那个不是凉哎——冰了。冰到哪里,火大分散了,地、水、火、风。暖——冷却到什么地方,就死亡到什么地方。所以唯识心意识这三个字:暖、寿、识,三样是连着的。意识心、精神还在生命上、在这个肉体上,就有暖气。有暖,识就还在、心识还在,所以他的寿命还存在。到火大分散的时候,水大分散过了,火大分散到冷却到哪里,死亡到哪里。那么这个时候,一生就可以测验了。

  如果我们把人体(按)佛学分成六道,上三道:“天”、天道,升天,这个天分三十三天,六十多层、六十多种,都是天道。“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普通叫“魔”,不是那么难看的魔,也是天的一种,就是人里头的好人、坏人,天里头的好天、坏天,是阿修罗、阿修罗道。人道,再投身变人。这都还属于上三品、上三道。下三道呢?就差了,下三道的高级一点:“畜生”,变猪啊、变牛啊、变马、变狗。差一点:“饿鬼”,就是我们讲鬼啦,鬼就是这些东西。再差的:下“地狱”。

  那么我,们怎么样分别呢?这个人体非常明显的。如果这个人死亡的时候,一身上面开始冷了,最后脚底心还暖的——下地狱去!不过这种人,你摸不到的,话是那么讲;凡是这一类的人,不得正死。啊,我们过去看得很多,现在在医院里的比较不同了。过去有很多大家、了不起的人,地位高、学问好、名气大、年龄又大,活到八九十岁,老太爷一辈子怎么样好;最后死的时候,房间里不要睡、床上不能睡,硬要躺在地下爬,最后都要爬到猪栏、狗窝里头去死。过去很多哦!现在有医院,有护士管理,没有办法。但是在台北我也看到几个人,修道的,道德平常都是——唉呀,什么老师、什么老师,高得不得了,道高得不得了,最后死啊,自己不晓得莫明其妙跑到马路死在阴沟里。最后人家把他弄去到医院救活了,身上也没有身份证,搞不清楚是谁,最后把他救活了,活了在医院躺了三天,他又偷偷跑出来,又死在阴沟里。你说什么道理呢?当然我也不敢保证将来连阴沟还没有资格死,那就更糟糕了!对不对?那这个果报很难说,不要笑人家,这是讲道理给大家听。不一定的,这是果报,业力使然。果报,不是上帝、也不是阎王、也不是城隍、也不是菩萨给你,都是自己造的。平生的个性,构成了你的结果。非常注意!那么所以这一类的人、下地狱的人,老实讲,你摸脚心还是摸不到呢!

  如果说一身都冷却了,最后膝盖头一带这还暖和的,只有膝盖头这里一摸还有一点,不是很暖了,比全身的冰、冰起来,这一部分比较暖——饿鬼道。

  如果这一个(这一类可以有机会摸到了),这一身上面都死完、冰完了,肚脐一带、下部一带还温暖的——畜生道。不过畜生道死的人都很难看,样子变得很难看,都变了形、怪模怪样的。

  如果说一身都冷了,心窝子还暖和的——人道再来,人中再来,还会投胎做人。这一类的人死得一定蛮清楚的,然后看看儿子啊、女儿啊、媳妇啊,看到这个掉两滴眼泪呀,那个看看:“恐怕我靠不住啦,啊、啊,你们好好作人吧……啊”,这一类的,样子也不错。那么最后死了吧,好像看起来很安详。你摸摸他全身都冰了,这里(心窝)还暖和、温,最后冷,还要维持好几个钟头,两三个、三四个钟头不一定,最后冷——人中再来,人道再来。

  如果有些人,一身都冷了,这里(头顶)最后还暖和的——天道。所以往生西方,最后这里还暖,一定上升的,没有问题!但是这一类人死亡的样子比较好看了,或者还脸红红的呀,高血压一样,死得很安详啊、笑眯眯的呀,有道的人才做得到。普通人不大笑了,不过很安详,睡去了一样。可有两种哦,这样是天道。如果上面是最后冷却,样子有一点发脾气的,很愤怒的样子——阿修罗道。所以这个一念哪,一念,譬如说大家有许多平常作人,个性坏、脾气容易郁闷、爱闹情绪的,动不动心里就烦、生气、高兴,实际上就是人中的阿修罗了,我告诉你。脾气古怪,已经是人中的阿修罗,不上正道了。你以为阿修罗一定是天道中有啊?就古怪,鬼鬼怪怪,这一类的人已经是人中阿修罗,面孔也不同的,你一看就一望而知。但是在知道的不说而已,这个东西不能说明的。所以这是阿修罗道,也是上升。不过是古怪,有气恨。

  所以说,要死亡的时候,最好不要碰他。这样碰他的时候,他还有知觉的。不是(感觉,)感觉没有了,知觉还有。所以有时候你看,人快要断气,你一搬动他,马上他眉头会皱起来,脸色就变了,就表示他那个知觉不高兴,你不要动他。

  我们要知道,到了这个时候死亡啊,为什么还暖呢?刚才注意,暖、寿、识三位一体,那个地方还没有冷却,第八阿赖耶识没有完全离开。“去后”,知道吧?要死的时候,第八阿赖耶识最后死亡。最快死亡是第六识。第六识什么叫……就是我们讲的神志昏迷了,就是第六识先死。第六识是我,也不知道有我了,那就不谈了。

      前五识跟着第八阿赖耶识会有连贯的,所以这一个气将断未断之间,他的六根可用的话,眼睛、耳朵还可以用,赶快把它挖出来,冷冻起来,第六识(注:似乎应是第八识?)的功能余力还在,还可以移植到好人的眼睛里头,还可以起作用的。

      你说那两个识啊,这不是一人眼睛里头变成两个识了?不是的,阿赖耶识一切众生共同的、共通的啊!所以现在说移植的功能,是绝对通的啊!

      前五识跟着第八阿赖耶识,前五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要记得啊!所以,这个第八阿赖耶识死亡的时候,离开身子是“去后”,最后走的叫“去后”。啊,我们死亡,这个是讲正常的了。

  哎呀!几个人能够到正常而死啊?所以我同老年朋友经常讲,哎呀,你们学佛学道不要吹大牛啦!活着健康长寿,无病无痛,死的时候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就行了。谁能做到?能够做到这样,不叫做仙呢,也叫做巅了!啊!那也是成仙成佛了,谁能做到?要死死不掉、医院里住两三个月,拖累了自己也很痛苦啊,麻烦到旁边的人多痛苦啊!

  我以前经常跑医院,什么荣总啊、台大,我现在懒得动了,懒去摸他那个冷呀热的了,过去是经常跑,那真是拖累呀。我也看了:“你好一点没有?”“哎呀,我要死了,恐怕靠不住了。”我心里想,你早死了倒是福报啊。但是这个话不好讲。所以我一个老辈子啊,没有一个人在这里,都没有;最后是我收拾的。最后就是我后悔讲了一句话,哎!一看不对了,我晓得马上断气了。因为他是一个人嘛,还有个身后事,钱放在哪里我也不知道,那么又要我来凑钱,怕凑得不够,这样总要花个二三十万吧,买个棺材……他也不肯烧,告诉我不要把他烧掉的,那活着一句话,我必须要做到嘛,唉!那怎么办呢?所以医生一来,我说:给我上氧气!哎,这一上氧气,完了!拖了三个月,大小便都在床上。

      哎呀,我一班朋友、一班学生跟着我苦哇。我也不会去侍候,叫我的学生给我轮班吧。我也叫他老师,学生又叫我老师,我说这个罪你们就要替我受一受啦!两个人轮班上,大小便还要洗屁股、刮大便。我那几个学生真苦了,我心里都很歉然!拖了三个月。

      但是我想啊,我中间只要叫他把氧气拿掉,立刻就走。我叫上去的,我不能叫拿掉啊,一拿掉还有谋财害命的嫌疑呢!这怎么办呢?咳呀,真痛苦啊!所以那个时候我感觉到……他自己躺在那里,那个背都烂了,虽然我的学生也来照顾给他抹一下背呀。哎呀,已经我看那样,那几位学生已经圣人了,我都很难做到,他公然替我、应该做的事都给我做到了。但是我觉得害了他痛苦——这个氧气一拿,不到三分钟就走了嘛!早应该走了。

      所以有时候,我现在吩咐大家、同学们讲,万一我也去了,千万不要给我上氧气啊!那多麻烦!要走干脆利落。啊,已经不能说预先告诉你们哪一天哪一秒钟走,已经很丢人了,还学个什么佛哦?(众笑)哈!先休息,再讲啊,先休息啊。

  (第6集终。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4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的时候)快乐、少烦恼,少找自己麻烦;死的时候,不要拖累自己,不麻烦人家,就行了。

  首先向诸位宣布一个事,我们唯识与中观研究这个课程,这样下去我看不得了,要好多年,受不了,我受不了,你们慢慢来不要紧,我是个急性子。礼拜三加课,礼拜三本来《药师经》已经结束了;礼拜三晚上八点到十点,这个唯识课,就是一个礼拜两次,礼拜天晚上一次,礼拜三晚上一次。大后天就开始,十一月四号晚上就开始。就是说唯识这个课,我再说一遍,一个礼拜两次,礼拜三与礼拜天,早一点、快一点,不要休息了;休息呀,恐怕我们一下四大分散了,我就没有办法了。(众笑)

  现在讲,还有一点告诉大家,所以学佛的,大家在人家死亡的时候、你们去帮助人家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这个头顶上。临死的时候,你要真教他、帮忙他,抓住中间的头发,这个(头顶)中间的穴道,拿他自己的手指头,每个人自己的手指头,从发根开始这样上去,这个下去,这是顶(掌根对齐前额发根处开始,顺头顶测量约中指尖处即是百会穴——笔录者注)。抓住他这里的头发,拉到一根、两根、三根就行了,告诉他从这里走,叫他,在耳朵边上轻轻叫他:“你从这里走,一定上升,记住念佛,不要妄想、不要发脾气,心要行善,记住念佛。”换句话说,他是个信上帝的也好、信鼻涕的也好,都不管,你叫他信上帝的人,“你从这里到上帝那里去吧!”总好一点嘛!总比堕落的好一点,不要有宗教严格的分别嘛。他要到那个观光饭店去,你就让他到那个饭店去嘛,住一下再来嘛,再帮他买票引渡回来就是了!都可以,就是抓住这里(百会穴处的头发提示临终人),在他耳边上轻轻地讲,还有用。

  那么,实际上不止前面这一点,后面这一点更重要。我们平常所谓打坐的人(或者)什么,就是后面这一点更重要。换句话说,是大脑后面这一点,靠后边这一点更重要的。摸摸头没有用,头上光的,都封住了,啊,现在都封得好好的,等到你打开的时候有点希望了,那个骨骼那一条缝,那个白骨那一条缝,硬是会、功夫到了会开开的,真会开开。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修得到。你们不要认为在这里搞搞啊、打打坐啊就会到达这样,哎呀不要打妄想啦!三大阿僧祇劫慢慢修去吧!你修了三天、两个钟头就行了?那我就没得玩的了!现在说回来,这个要紧的地方吩咐了啊。

  现在讲人,地、水、火、风[录音中断]……冷却了,谓之死了。据说,我只能告诉你据说了啊,真到死亡那一刹那之间是舒服得很!这是正规的死亡。怎么样舒服?人好像脱壳乌龟,跳出来了一样。等于一个跳板上、站在跳板上,自己“嘟噜噜”就翻过来一样,好轻松。不过你想把握那样轻松,把握不到的;一下就吓住了,或者觉得掉到无比的深渊里头去。就是刚才讲到水大分散了。到最后是地大分散,那个骨头都要拆开的、筋骨拆开。那人到了那个最后死亡的时候,已经觉得这个身体呀,给什么东西、给两个铁板呀、这个耙山机呀抓得呀、分开割掉那个痛苦啊,压的受的压迫感……已经讲不出来了,那非常的痛苦!

  那么这个时候将死未死之前有各种境相的。或者是做梦一样,感觉到自己跑到一个,哎呀,登山哪,比如说登山的地方,哎呀一下掉下去、掉下去,无比的深,哎呀,掉到一个崖洞,哎呀呀夹着了!哎呀!……各种各样。这个“各种各样”这一句话,中间如果详细讲,不晓得多少!或者觉得自己给两个车轮子压住了、压住了,哎呀痛啊!一身骨头散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叫妈、叫娘、叫上帝、叫鼻涕统统没有用,随便什么都没有用。啊,这个痛苦哇!压住了。就是地大分散了。

  到了最后,归到一刹那之间非常寂静,好像一个人跑到高空什么都没有了;一下,这么一转,很舒服一下,没有了。那个舒服是大快感、大快乐,一下就没有了,你把握不住的。有啊!如果平常得道的人、修道的人,已经达到三禅天得乐的境界的话,这个时候,一把握,晓得自己这个肉体脱开了,好,这一下,当然也没有那么痛苦,一下,化一大乐,一定,证果了。

  所以平常修道,这个消息都露给你们听,看你们有没有把握,看有没有这个福气了,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这不是勉强做得到哦!要从心性的念头的习气的转变空哦!到达,所以到那个时候把握得住。把握不住,一个阶段过了。普通的人,在那样很舒服、很快感呀!一昏,吓着,昏过去了,就疯了,叫做“发昏章第二十一”,发疯了。发疯了以后啊,就睡眠了;等于我们睡着了一样,死了。那肉体同你毫无关系了。虽然,第八阿赖耶识还没离开哟。因为你第七识、第六识完全整个死了,前五识到这个时候也归到第八阿赖耶识,最后留一点点,这个人一点点在那里了,在这个死亡的肉体上,只有一点点关联啦。这个时候你完全昏迷不知道了。可你要注意哦,第八阿赖耶识,这个肉体,暖——哪一部分没有完全冷却完,你动他,同他那一个昏迷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还不叫做灵魂,也不叫做中阴身,就是死亡的业识,也叫做神识,所以“业识茫茫”啊,这个时候,它还有点关联,执着还有、轻微的执着。

  那么到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尸体呀,是不是我?不会知道了。就是自己看到尸体,也不晓得是谁。假使认清楚这是我的尸体,你就可以活转来了,但是不可能!除非他的业识还应该活转来的人,活转来的时候也觉得那个跳板一样,那么翻一下;这一个跳板,就是那么翻一下,“怎么又醒了?”同你睡醒一样,也莫明其妙。醒了一身痛啊!难过啊!这是说再活的人,啊,很难有复活的人了。

  不过,我们人的生命有一种是假死亡,也有这种情形。所以很多人——外国的书、中国的书的报告,认为死亡的报告,我是一概批了不承认,根本没有死亡完,第八阿赖耶识没有离开完,不叫做死亡。到我现在讲的这个阶段,只能讲叫假死,还是叫做假死。

  真的死亡呢,这个昏过去了;昏过去大概经过多少时间,很难计算,大概经过人世间三十六个钟头的样子,啊,就是一天一夜,就是睡了一大觉一样——醒了!这个醒了是比方哦,注意啊,不要把自己死当成那么舒服啊!好像醒了,这一下,将醒未醒、不像我们睡觉睡醒;我们睡觉睡醒,白天活着,眼睛醒了迷迷糊糊的、胡里胡涂的。那么哪个地方先醒啊?你以为我们头脑先醒啊?下部先醒的,快要醒以前两个脚趾先动起来了。所以你看孩子睡觉,所以我带学生很难带,有些学生装睡,我只看到脚趾头还在跳,根本在装睡,还清醒的。人先醒了以后两个脚趾头先动起来了、跳动啊,不是脑神经。这是活着的人。

  到那个时候,清醒不是这个样哦。突然觉得有个光,那个光是无比的强烈,也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也不是电灯、也不是什么,然后光很强的来,吓死了!就吓醒了。实际上呢,我们告诉你,那个就是本性的神光。平常打坐你们学道家、密宗、什么宗都不管了,你能够坐、定到自性光明出现,这个耀发明性,平常就在光明定中惯了的时候,这个时候,证果了。解脱了嘛,肉体解脱了,可以证果了。所以光一来,很高兴,噢!原来如此!就定住了。当然定并不一定要那么打坐了。你那个时候觉得“我要打坐”,马上有个身体,还是同你现在一样,就坐着,你就变佛了。你就变男的女的佛啊,都可以,随便你,千变万化。现在要变男的,看到男的你变男的,看到女的变女的,随便你了。这个时候没有受这个拘束了。就是一片光。但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经过修持,这个光,强烈的光,一照——疯了!而且空洞无比。所谓空,空到吓死了!所以《金刚经》上也告诉你,人见到空啊会吓得呀,你们学佛天天求空,空的境界来,你吓死了!天天想自性光明,光明来你也会吓死。

  那么这个时候,这光就吓昏过去了,无比的光、无比的空,一刹那之间;普通的人,没有经过(修持的人。)经过修道的人,要平常已经到达这个定力的境界,所以这个境界一发现,晓得一切是本来自性,哈哈一笑;笑也不笑了,“哈哈一笑”是形容啦!就是,“好!”就定了。啊,在此中可以请假了。你说这个世界不来呀,你在光中躲一下,没有关系,十方世界随意都可以来往。

  那么,普通的人,被这个光、被这个强烈的光一照,这个时候,又吓过去。不过很快又清醒过来。一清醒不是光了,这个时候这个生命叫什么?叫“中阴身”,普通人叫“灵魂”了。怎么叫中阴?佛经上也叫“中有”,就是说这个生命离开了,另外六道中间的生命、另外这个生命还没得到以前,这个中间存在的这一段,所以叫中间存在的阴境界,中间存在的所有境界,“中有身”、“中阴身”,所以“中阴身”是这个身。

  这个身体呢同我们一样,同我们做梦的一样,眼睛也能够看,耳朵也能够听,也能够晓得要吃。这都是唯识所变,其实没有一个肉体。我们这个意识——人,就是所谓学佛、打坐学佛修定,先要去我执、先要去身相,因为我们意识上始终有个我。所以这个时候的意识起来,“中阴身”这个我,也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有。但是这个身呢,是意识所生的“中阴”,是意识境界,是属于意识。其实没有这个肉体身,可是一定有这个肉体身一样的感受、一样的作用。等于我们做梦的身体。你看我们做梦没有一个身体呀,但是做梦梦到给人家打,自己醒了,屁股还痛,对不对?有些人做做梦,梦到想到妈妈、想到爸爸、想到哭得一塌糊涂,结果醒了,“啊,是个梦!”摸摸枕头上都有眼泪,是真的噢!同一个道理。所以那个时候的中阴身,一切都是一样的。可是比我们现在不同。那中阴身要看哪里,等于有了五通,这个山河墙壁、物质世界没有阻碍的,要看哪里都看得到。我想到美国看看我的儿子、看看我妈妈,念头一动已经在美国了。我想到什么地方,我想,哎呀我妈妈还不知道我死了,我得**看看,来家你还叫妈妈,在妈妈身上蹭来蹭去,妈妈也不知道;可是你的确抱着了妈妈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身体坐在那里忽然感觉到很不舒服,哎!有这么一点关系,有的;或者别的东西刚刚碰到你——不过没有关系,一点不要害怕的。鬼神跟我们在这个世界都撞来撞去的,有时候鬼啊神啊,从我们肚子里头撞过去,我们又从他胸口撞过去,撞来撞去都没有关系。等于我们在空气里头过来过去,等于那个鱼在水里头游来游去,所以天、人、鬼、魔都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互相生命共存,这叫做和平共存,哈!没有关系的。啊,就是那么一个东西。

  那么,这个中阴身这个时候啊,来了,你会晓得我死了。那么你平生所做的事情、说的话,一幕一幕像电影电视一样,快得不得了!我们看电影,一个电影看完以后,要个把两个钟头啊。那个时候一个电影剧本,你一生的事情几秒钟就完了,都清醒了。哎呀,我那一件事情对不起,我当时偷了某人的手表,我或者是害了某人一句话,我故意挑拨的;或者什么……这些善报、业报,一幕一幕都出来。不止这一生,前生的事、再前生的事、再前生……统统出来了。什么东西?能藏、所藏这个种子都暴现了。

  所以你们注意啊,因此你们说打坐坐起来,有时候听到念咒子的声音啊、看到什么东西啊,或者什么“哎哟,看到一个鬼,一个魔来吃我哦!”吓死了——都是阿赖耶识种性所变的,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所以一切如梦如幻,在这个境界上没有什么。可是你平常这个定力不够,老实讲,你打坐中间会有定力,是现在有肉体的*哦!你肉体存在,你定力再高,到了中阴境界能不能定是另外一个问题哦。你不要认为自己修道有把握哦。统统在身体上搞了半天、搞了几十年,毫无把握,没有用的!啊,有什么用啊?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晓得,所以如果说,平常念佛的人,当碰到那个中阴身将生起未生起之间,这个肉体死亡、那个中阴身将生未生之间,那个时候,光一来,自己平常譬如念佛惯了的人,对于净土的信念很够的,一看到光,一定,一念极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身了,就走了。没有错的,绝对的!你如果是信其他的上帝的、信回教的人,到阿拉那边去都可以,阿拉就现身了。十字架一划,“来!”就带走了。那么,实际上他带你没有?没有。还是你带了自己。都是阿赖耶识自己种性业力所变现。

  那么,所以这个时候,天堂地狱有没有?都有,我告诉你。你要看到阎罗王啊,前生的冤家啊,你平常一辈子害了一个人、杀了一个人,法律也不知道你,你自己老婆儿子父母都不知道你,到那个时候,一点都逃不了!果报现前,非常明显的。谁都不能够欺骗了自己。这个时候中阴境界是一幕一幕,天堂地狱,应该有什么(就)有什么,多得很。这个是非常简单地告诉大家,中阴境界非常多啊!多得不得了啊!我只能讲到这里,到死的这个阶段了,争取时间。

  有两种人没有中阴身,注意啊:下地狱的人、业力重的变饿鬼的人没有中阴身,这个生命一死,那边已经出生了,所以没有中间停留存在的阶段,所以叫没有中阴身。升天的人,或者学佛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中阴身。就是说,这个寿命一完,那边已经往生了,所以没有中阴。

  所谓有中阴身,指我们普通一般人,善恶各半,你说这个家伙是坏人嘛,平常也没有坏到哪里去,看起像个好人;你说他好嘛,也好不到哪里去,树叶子掉下来,也怕打破了自己的头,从来好事也没有做过多大的一件。这一类人,多半有中阴身。

  中阴身七天一个周期,这是一个问题了,嘿,宇宙的法则,这个七天之妙!七天一个周期。这个中阴身一生起,刚才讲死亡以后,光一来、一吓,一个境界,平生过去、三生的境界演出,把握住,受这个喜、怒、哀、乐的支配,情绪的支配,自己喜欢怎么样这个支配,可恶的支配,各种支配,一刹那之间,走来走去这个中阴在飘荡。这个在飘荡,没有物质的障碍了,没有空间时间的障碍。这个中阴存在以我们人世间的时间来计算,最多只有七天;七天不投生的话,不转生的话,这个中阴又死过去了,昏迷了。等于人一样,我们人是十几个钟头睡一次觉;中阴等于说只要七天就要休眠一次、又要昏迷一次。第二次再醒来,又是一个周期。所以正常的中阴没有超过七个七天,只有七七四十九天,一定是投生的。乃至投到鬼道里去了,但是不会超过七七四十九天。

  那么这里头也有人问了,譬如有人用各种的巫师啊、各种神秘的画符念咒啊,把父母死了很多年还可以招来对话啦,那难道我的父母还在中阴阶段?——那不是中阴。那或者在鬼道、或者在阿修罗道、或者在天道,分神过来的,分神——分这个业识过来,并不是全体过来的。那时中阴一定是过去了的。多半有些什么,托到巫师啊或者是画符念咒啊,还有乡下那个巫婆啊,嘴里口吐白沫呜噜呜噜讲出来的:你家里什么契约放在哪里呀,那个铁柜的号码都能讲得出来——真的!或者过了三年、五年,把你父母找来;外国也很多了,这个铁柜的号码不知道,打不开,结果把父母招来——要很大的法术啊!把他招来以后,或者是喉咙讲出来,托那个人的身上,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或者是扶鸾、扶乩写出来。结果(按)那个号码一打,保险柜打开了。那么这个是真的呀?真的。但是这个父母就是说他这个身不是中阴;或者在鬼道、在其它道里头,因为这个神秘学的这个通灵的关系,把他分神——阿赖耶识的功能分过来一部分,而所产生的。就是生命的奥秘这个东西啊,里头就很多很多了。大概如此。详细呀,你们好好(研究)。所以在院的学生,让你们研究《瑜伽师地论》啊什么什么,在这里搞了半天,书嘛不好好读,佛法不好好学,一天不晓得搞些什么。啊,“无语怨东风”吧!

  我们现在再回转来讲投生了。投生,刚才讲六道的生。六道的生就很复杂了。六道的生非常复杂,尤其天道的生、阿修罗道的生都不谈。而且我们晓得,以《金刚经》的归类,四生道:胎生,我们人,胎生。譬如很多动物,猫也是胎生,很多都是胎生的。卵生:鸡、鸟,卵生。湿生:蚊虫、苍蝇,这些是湿生,鱼呀水里头生的。化生:有许多是变化生。变化生有很多很多啊,这个生物的世界都是化学的世界,你要晓得。

  有一位同学,(对呀,记得问我,好像……)哦,那个休戒(一个同学的名字)以前问: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这个人啊越生越多啊?这些灵魂哪里来啊?这是他方世界那个劫数末劫的时候,那个业报没有完的时候,移到这边。这边将来这个地球毁灭,这个世界这个业报没有完的人,受果报到哪里?另外他方世界去了。等于桃园的监狱搬到宜兰,宜兰撤掉了,像我们东门本来是个监狱,这个监狱撤掉,你说这些犯人到哪里去了?犯人送到去太仓去了。是这样,业果报应。

  十方三世世界,所以越是末劫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众生人类越来越多、业报越来越多。你不要只拿这个世界来计算哪,而且有许多越到末劫的时候,过去的变昆虫、变蚂蚁、当老鼠的、当蟑螂的现在都来变人啦!啊,越来满街看到的都是蟑螂呀,都是老鼠啊,你受不了啊!你到共产党世界上满街上看到的都是豺狼虎豹啊。所以在重庆抗战一胜利,我们几个人一上街一看,不得了!怎么搞的!街上看到**不是人形的那么多的东西!大家说不呆了,回家吧,天下还要乱!结果就是这一批,不是人的东西都投生来了。不是笑话哦,真的呦!这非要得道有定力、有眼通的人才看得清楚啊。有许多人也好、非人也好,后面跟着那个影子都不是什么哎……都不是正式人相,那多得很哎!那全世界茫茫四海有几个是人影子的、修道的?乃至他生来世还能够转人身的?——很不容易哟!所以啊,大家要注意哟,口口声声学佛,不要在这个场面里头再把自己这一生的人身丢掉哦!很难的哦!

  那么《金刚经》告诉我们四生道,《楞严经》其他经上十二类生。有些生命是有相、有些是无相,有些是有色、有些是无色,有些非有相、非无色,有些非有色、非无相,等等,归纳起来十二种类的生命。每一道的投生的方法不同,变化。譬如湿生,如果中阴身变湿生,等于下地狱道的没有中阴身;活着快要病死的时候,他湿生道的现象已经出来了,或者卵生道的现象出来了。那详细分析就麻烦得很。

  现在我们只讲大概,把我们欲界,这个欲界,人中生、投生的大概介绍一下。我们欲界,人中,佛法是(把)这个世界分四部——南赡部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每一洲人相不同。像我们这个南赡部洲的人,人的面孔就是这样,长长方方圆圆的,长不长、方不方、圆不圆,就是那么一个怪像啊!不过我们自己看起来还在高雄选美呢,那不管了,自己看着美就美了吧!啊!我们就是这一类,南赡部洲的人。那么,该到哪里投生,譬如《瑜伽师地论》、佛与阿难所说的《入胎经》,都讲得很清楚。有时候看到,有时候我们做梦也常常说:哎呀这个地方风景很好啊;啊,这个湖面上,哎呦,还有水鸭子,还有鸟在水上游泳啊[录音中断]……这样投生,一定下生是贫穷、痛苦、残缺不全的地方,不全的胎。或者是投生在……

  当然,所谓圣人投生、得道的人投生,那个境界是天清气朗啊,排场很大,鸾凤和鸣啊!所以历史上说很多英雄圣人投生啊,有许多的象征,并不完全是神话,告诉你。在我,没有大家聪明,我是很笨的人,绝对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聪明人当然不同了,看到了;我是因为非常迷信的人,真的,我告诉你,的确是真的。为什么道理?哲学道理,心物一元的。境界,一个也是唯心所变的。

  一个人譬如说我们讲,你们看看一个场合、很大的一个大集会的场合,一个几千人的场合,有一个人他的不同,整个一个场合,全场的人自然就看到这个人好像与众不同;他有什么不同?还不是这个鼻子、这个眼睛!就是他有一股业气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同,那个年轻和尚高高的,上来一看到就是仰而望之、高山仰止的样子,他的业气就是高。当然除了高以外还有别的没有?那是另外看他的修持了。这个是比方。这都是业力的问题。所以投生四大洲的地区不同,有景象的,一下子报告不完。

  这个欲界的投生,欲界就是男女两性、性的问题,这个世界所以叫欲界。这个欲界里头男女两性的生人,这个精虫、卵子的结合。这精虫碰到卵子不一定生人啊!一定要中阴身的第八阿赖耶识中阴力量加入,所以叫做三元和合而成胎。当然你们现在要问了,那试管婴儿呢?也要三元和合;人工怀孕也要三元和合。不过不同,那第三元中阴如何加入不同,那么三元和合而成胎的。所以这个欲界中间的世界这个生命、这个中阴啊,它到处乱跑。所以我们大家中国人都读过一本四书《大学》,“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曾子,孔子的学生,决不迷信,讲的话是真的。我们不要以为暗室不敢亏心,你一个人躲在一个地方,做任何的事情,你以为没有人看见呀?他说十只眼睛看着你、十个手指着你。没有错,岂止十只哦?我们任何一个动作,旁边都是中阴身看着我们。所以男女两个人偷偷摸摸在那里做性的行为,旁边买票参观的不晓得有多少!真的哦!他有缘的就来入胎了,我告诉你!就是那么一件事噢。当然信不信在你了,讲不讲在我。不然你去求证去,等自己变中阴身的时候,如果求证到记得打一个电话告诉我,说是这个样子的!(一笑)

  那么那个时候,中阴身无远不隔,到处都来。但是无缘不相干。告诉你虽然中阴那么多,这个人无缘哪,譬如男女二人,或者一个公狗母狗,它无缘的话,中间无缘,一辈子也没有人缘、没有善缘、没有结什么缘,他一辈子不要还帐的呀,那个中阴也进不来、也看不见他们了。

  所以呀,我经常告诉你们,杭州城隍庙,前面那副对子,完全作得……不但文学好,而且对的啊:

  “夫妇是前缘”,他说夫妻是前生的缘;“善缘恶缘”,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无缘不合”,有缘的两个人才变成夫妻。两夫妻恩爱一辈子,白头偕老,是善缘;还报,不晓得你欠她、她欠你,搞不清楚了。那个吵架一辈子的、结果还动刀动枪,那是恶缘,只有变成你的亲人,天天折磨你,才把这个帐还得快。这是恶缘,缘尽就散了。所以“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儿子女儿前生欠的账,该还的;“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欠的账就要来讨账,十个月把你肚子里串一个西瓜,这个十个月的西瓜,抓一个洋鼓啊,背了十个月打洋鼓啊,或者军乐队打洋鼓,很麻烦;然后十个月完了,还来招呼一二十年,唉呀我的妈!这个日子不好过啊!欠的帐啊,非还不可。所以“儿女原宿债,欠债还债”,一边是欠的,一边是还的,来讨的;“有债方来”,哈,如果我没有账,他不来。所以啊,中阴入胎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讲人中。

  人中的中阴入胎的时候,(这是根据佛经,你们不要多心,我有经典告诉你们的。不是我说,佛说的,不然你们听了你们就好难受。)当中阴一来,当男女两个在性行为的时候,这个中阴该变成你的关系人;或者变成儿女,有缘的来的时候;他老远是看到这两个人很亲爱,就磁铁吸引一样就过来了,中间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的,你知道吗?“因缘会遇时”,一过来的时候,他先看到有两个男女,一靠拢来的时候,没有看到人了,只看到两个生殖器。这个时候,一念之间,譬如说忽然对这个男性特别有一种爱好,马上入胎变女性;假使这个时候一念之间对女性有一种爱的心理,变男性了。所以你晓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讲,女孩子特别对父亲是特别一番感情,男孩子对母亲……他也懂了一点点,可是到底不清楚。所以女孩子多半(不是全体)对父亲好一点;男孩子多半(不是全体)对母亲好。多半,不是全体,这个因缘错综复杂。有些不是来还善帐的,那个儿女是冤家来的;那没有办法害你,只好变你儿女,或者变你的父亲、变你的兄弟姊妹把你气得、整得、害死你,那还得最快了,那个受报最厉害。因为别人报你你还可以躲啊;变成你的亲人,你躲都躲不掉,那个痛苦给你受一辈子。但是你要知道,你前生一定把这样重的痛苦给人家受的,才来的;现在变成你的同学,变成你的朋友,看到你都瞪一眼,不瞪一眼他就心里不舒服。不发你的脾气、不好骂你、看到你都:“哼!”这样弄一下给你看。他就这么怪!你说为了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业报!所以修行就在这个地方哦。修行就在这里修行哦!你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对自己——以为光打坐,坐得很好,“哈!我得道了!”一起来看到:“哼!讨厌!”那个打坐干什么用呢?!嘿,那个莲花本来已经长那么大,一下就垮掉了。所以我经常说,有时候莲花台一打一打的回来修到我那里来,就是这个道理呀。修行在心啊!男女入胎是这个样子入胎的。

  但是你要知道,入胎的时候,这是讲人中再来哦。畜生中跟人中一样哦。譬如我过去在大陆上学佛的时候,有个朋友有一天在打坐,妙不可言!成都有个庙子,我们在成都,军校的学生都知道,那个中央军校办在成都北校场。那么我们经常在军校,上课完了嘛,有时还要溜一溜,虽然当官长啊,有时自己也溜出来玩一下。尤其我住的那个地方是北校场的五担山,就是刘备登基做皇帝的时候那个地方,出来大概这里到星光那里,转个弯就是文殊院——大丛林,所以里头的和尚啊有千八百个,我熟的很。那么只要我一溜过去,每个和尚就看到:到这里来,那里来。那个和尚的房间我都可以去玩的。那么我们这一班人学佛的都在和尚那儿集合,我离学校又近。这也是因缘福报好了,哪有这样一个环境呢?所以我经常溜到文殊院去。马上自己这里军号一响,跑步一过来几步就到了,毫无问题,绝对不会失职的。

  这个文殊院后面有个大园林——大丛林,后面那个楠木啊,那个长得之高啊,我们带军帽无所谓,你如果带尼帽仰头一看,那个帽子要掉了——树长得那么高!这种树长得啊,看到整齐啊,它树叶子树啊……就看到树的仁慈,很谦让,那个每一个树叶子那么长开,这颗树叶子碰到这颗树叶子,它自然地避开了,中间都留一点缝。那妙不可言!是,菩萨道场,没有话讲!

  后面有养猪的地方,人家以为和尚吃猪肉呢。它不是的,有人有一个放生猪放在那里。那个种菜的那个和尚,我们认为他是个罗汉,一天到黑脏得不得了,专门种菜。千百人的菜,他两个人种起供养给大家吃。他一天到黑挑大粪啊什么,都搞这些事;这是菩萨,这是罗汉。那么这个人他就把厨房里剩饭剩菜拿来喂这个放生的猪,一对,一公一母。这一对老兄啊,在两个和尚保护之下,在那里“生生不已之谓道”,所以生出来的小猪哇,就多得不得了。他就把它圈在那里。我们就去跟他讲笑话,园头师,管种菜园的叫园头师,“哎,园头师啊,好不好?给我们军校送两个过去?”“不可以!你们当兵的动手就杀掉吃了,不行噢!不行噢!”他就关门关得紧紧的,看都不给我们看!“哎,园头师啊,我们不会吃啦!来玩玩的。”他晓得我们去,放心了。还是怕我们拿走了吃掉!

  我们有一个朋友,学禅,学打坐。有一天坐得好好的,就忽然觉得自己昏迷了一下,就是那么……哎,前面就一个熟人、一个老太太,说:“来来来,我请你喝茶。”在四川都喜欢喝茶。

  一喝茶,把他带到一个地方,哎唷,风景之好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到处好,好得不得了。这个老太太说:“还有好地方,我带你来,你跟我来!”一个老太太就把他带去。熟的,好像熟、好像不熟、不晓得哪里见过,他就去。去了以后,看到一个高楼大厦,哦呦,这个人家啊,富贵得不得了,朱红大门,(因为成都还保持老古式呀,富贵人家,有功名地位的那个门还是朱红的,普通的有些是黑的什么)朱红的大门,门口还有铜环,打起来“咵嗒、咵嗒”响的。老太太说:“到这里来!”他就跟她进去,一进去:“哎,这是人家家里,我又不认识,你怎么带我进来?”“没有关系。”一进去,伟大哦,看到游廊曲街呀,《红楼梦》上的花园一样。

  一进去,忽然一个房间、一个闺房,这个老太太就叫他:“哎,你进这个里面去看一看!”他说这是人家的睡房嘛!你怎么叫我进去?“哎呀!你爱进去就进去,不进去我也拿你没办法!”那个老太太就讲,“我带你到这里了。”他想啊:唉!这个老太婆多讨厌!怎么这么不规矩,把我带到人家的睡房这里来?不过他也不甘心,为什么呢?这个脚准备走了,想想不甘心,就打开那个窗子看一看干什么,一看,嚯!一个女人在那里生孩子。“啊呸!倒霉!怎么叫我在这里来看!”他回头就跑。一跑回来,打坐醒了。

  这一醒了一身冷汗!他把汗擦一擦,自己觉得奇怪:我从来没有昏沉过,打坐今天昏沉了啊,这个这个很不应该!昏沉了,虽然不是出阴神啊,就入了魔障了,好像做了一个梦,就是不清醒、这个无明嘛,不对的!因此一个人就跑到文殊院。

  文殊院这个地方我们这几个道友们,三四五个人跟这个和尚都很熟。他一转就转到后面那个林园里头去了,就叫那个我们叫他活罗汉、那个园头师,种菜的:“哎,……”[录音中断]“啊,我们那个老母猪哇,它又生了,哈!”生了几个?“生了六个,一个啊,生出来就死的。”他说在哪里呀?“嗯,就在那个地方啊,你去看嘛。”他就看。一看哪,看到那个猪圈门口贴着一张红条子,这个红条子就是他在梦中在闺房门口看到的,写的字都是一模一样,是那个园头师和尚写的:“到此止步!”什么“母猪要生了!”他就当时梦中看到:“到此止步,母亲要生了!”不是母猪的“猪”字。他一看到:“哎呀!我的妈啊!”他说当时我如果进去看一看嘛,就是变成那一条小猪了。所以六条小猪里头啊,有一条是死的,生下来就死的,他说因为我中阴身没有进去;这样昏沉一下,他就走进去了。姑妄言之姑听之吧!

  这就是说明,说明什么?有时候人投畜生道、胎生的畜生道,你不会觉得自己变畜生哦,还是觉得人中一样哦。欲界嘛,还是欲念非常重。被这个欲念的吸引力,那个欲念就是一种吸引的力量,比磁性还厉害,把你一吸引就过来了。你站得很远都没有用,没有空间时间的阻碍的,所以爱欲之可怕!好,大概如此,只讲这一道,详细讲,多得很。不是故意卖关子,实在时间来不及。

  现在就答复陈先生一个问题。他的家乡(浙江吴兴),假使根据这样说,每一个人入胎,就要灵魂进去才能够结胎,是不是有人先领胎,中阴还没有去呢?生出来的时候入胎?——有!有几个情况,先我上次讲过的,一种(是)入胎昏迷,(讲投生,刚才讲到入胎。)三元和合一入胎的时候,人完全昏迷了,又同死亡那个昏迷是一样,一样一样的。所以入胎以后就忘了前生了。

  那么在胎儿里头呢?这个中阴身慢慢七天一个转变,又是七天一个转变,到了四十九个七天,九个多月了,就要投生、出生了。所以呀,死也是七天,生也是七天,活着了也是七天一个转变、七天一个转变。所以人得了伤寒,七天一个转变、七天一个转变,伤寒病症上可以看得出来。那么讲普通常见人的生命,七年一个转变,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都是七。为什么是七七八八的?什么理由?另外一个道理了,数理的道理,这又是一个理由了。所以呀,学佛学道,里头的东西多得很,不是那么简单。

  那么,讲普通的人入胎是不知道了。那么变胎儿的时候呢?就是阿赖耶识进去了,胎儿没有意识的,可是有第七识;也有前五识的影像、投影。也可以说,在胎儿中间,是非量境界的带质境。胎儿在娘胎里头,所以有时候你看七八个月小孩子有许多母亲很痛苦啊,这个胎儿有时候在里头拳打脚踢的。所谓男孩子是背朝外面的,女孩子是脸朝外面的。不是老太太们看,哎呀,你会生女孩子啊——肚子圆圆的,因为脸朝外面这样坐着的;男孩子是背朝外面这样坐着,拱出来的。但是有时候胎儿在里头开运动会,觉得想着赛跑啊,他也跑起来东打一拳、西踢一脚。那个妈妈“哎唷、哎唷”难过呀,就是他在里头开运动会了。或者是病的关系,或者什么关系。所以呀,在入胎昏迷、住胎昏迷,出胎以后更昏迷。这个一生下来呀,现在这个科学、外国的小说叫做“时光隧道”,胎儿那个隧道,看到一点亮光、一钻出来以后,那个胎儿生下来只有这样大;这个空气一接触,脐带一剪断,一下就变成这样大了。十个毛孔里头有十根针插进来一样地痛、难过:“哇!”就刺激,叫起来了,不是哭,是叫;又昏迷了。所以多生多劫经过这个刺激呀,统统忘掉了。大阿罗汉修的定力很高,可以到达入胎不迷;住胎的十个月昏迷了,不知道了,忘掉了前生了;出胎更迷了。再大的阿罗汉,到声闻缘觉到辟支佛,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还是要迷。大菩萨才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好难哦,这个定力。所以说,了了生死,不要吹牛了!吹牛吹不完,还要加上吹马呢!

  那么现在讲这个入胎的,有一种人是这样:阿赖耶识分神一部分先成胎,最后到出胎的时候,全体进来,是有的,这是一种。那是什么原因呢?有定力的做得到、有修持的做得到。还有一种人,天生的福报、善行多的人做得到。这里还没有死亡,还活着的,不过老了昏迷了,精神不大够了;精神不够,已经一部分的阿赖耶识已经分神到那一边入胎了,已经种胎了;等到这里完全断气,那边出生了。

  还有一种呢?是这样,所以佛讲这个投生啊,他说好难噢,人身难得啊!母亲的胎藏,所谓子宫,高了不能成胎、矮了不能成胎,冷了不能成胎、热了不能成胎,各种各样。男性的精虫,冷了不能种胎、什么不能种胎,也是很多的条件。要父母男女两个因缘都对了、都健康了,和合起来,还要中阴跟他(她)两个有缘,就是磁铁相吸一样,才能入胎。可是有些人的业报,跟父母两个的业报只能做她六个月的孩子,只欠这个帐。换句话,这个母亲也只欠你六个月怀你的帐,结果第七个月流产了,还是没有;有些刚生出来就死亡。所以真做一个人活着,而今天能够还做一个正人君子,能够晓得修行修道,佛说宝贵啊!自己要看自己贵重啊!不要糟蹋自己、看不起自己,生命是很难得为人的啊!这是一。

  第二,有些入胎呢,出胎以后有些得道的人,譬如说刚才第一下讲,有人能够确定,自己这一生还没有修成,但是硬要违反这个自然,脱开了业果报应,那很难哦!不过将来成功起来,不晓得要多少的功德才能转化得了,很难转化。不愿意再入胎怎么办呢?在中国道家叫做“夺舍法”,夺胎。夺胎有两种:一种是,(这个不是中阴了,)直接这里死,这个灵魂道还没有成,可是阴神是有,还不散,但是入胎呢?在那个中阴境界上也能够得定、能够作主,但是没有“了”,没有得到空性,菩提还没有证果。那这么办呢?那计算到、看到某某母亲怀一个胎儿,这个胎儿一生下就会死,他的业报如此;然后等这个孩子一生,马上自己的这个灵魂,就从这里一钻,进去了,抢这个房子。不过“夺舍法”,有些人,那都是再来人,很多;教义有规矩的,生来了以后,当然还是装起来,不是有许多人生来就会说话吗?历史上有很多,现在也很多,生来就会讲话;“夺舍法”的人非力戒不可,要装起笨,要装起婴儿;然后了解了这个家庭,哦,这个叫姑姑,这个叫阿姨,这个叫婆婆,这个叫妈妈,再开始慢慢学话,慢慢学爬;实际上他都会了,都会走了,飞都会飞了。那么这一种有许多是“夺舍”来的。

  有许多“夺舍”呢?其它的生物,修成功了的中阴身,或者游魂野鬼、所谓鬼仙(鬼道里头的仙)。像你们扶鸾的呀、圆梦的呀,这些都是鬼仙搞的玩意,没有真仙真佛来的。有些鬼仙业报该得人身的时候,他违反自然的规律,违反业报,他“夺舍”,硬把别人婴儿的灵魂挤走了,自己硬挤进去,抢这个房子,等于不好的房客抢劫我们的房子一样。这一类最后还是遭果报的。所以陈先生问啊,是不是有胎儿出生以后再入胎?是这一类。

  大概如此,因为详细呀,太多了。详细我们这个生死问题,我每次都给大家讲,我要好好给你们讲,我也讲了几十年好好讲,从来没有兑现过,因为专讲这个问题非常麻烦、非常麻烦的。

  现在正有位小法师叫他集中这个资料,集好了看找哪一位同学能够把它编出来,用现代话写出来更好,不过不晓得哪一天完成。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了解了生来死去,都是唯心所造的。实际上,“一切种子如瀑流”。所以我们现在学佛,念念能够空,空得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自己的脾气情感,随时来的时候把它转化得过来,哈哈一笑能够打开来,先学弥勒菩萨的一笑,一切能够转化得了;碰到那一个中阴、任何生死境界,才能转化得了。现在目前自己的心理变化、情绪的变化,每一天受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左右,妄想停止不了、情绪空不了,说能够学佛、这一生想成佛,不要做梦了!什么打坐坐得好,没有用的。

  但是,为什么我也主张打坐呢?在打坐上定力都定不住啊,那个境界更定不住啊!不要抓到我一句话,现在有些同学要搞错了:“啊,老师又讲啊,不一定打坐就是道啊,要多做事啊!”那是我给那些坐久了、得了一点点定力的同学讲啊!不是给你们腿子不会盘的讲啊!话又不会听,怎么得了嘛!好吧,我们今天到此为止。

  我们现在唯识的研究,还在《八识规矩颂》第四个阿赖耶识的颂的第一首。那么上次我们根据第一首的讲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生死的这个问题。上次所报告的非常地简单,因此有许多同学提了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再补充。

  所以这个“人”,我们上一次有一个声明,只讲到人道中的生死。实际上,生死这个问题,所谓三界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三界;六道大家都晓得的,天、阿修罗、人——上三道,畜生、饿鬼、地狱——下三道。这是非常简单的分类。那么中间这个变化,所谓唯识的、心识的(就是灵魂)生死投胎的这一种,这个降生的,生与死降生的这个因果报应,不是迷信的,是纯粹科学的。这个科学(是)我们借现在这个名词,所谓要有理论、要有事实实验的。

  那么有同学问,生死的这个实验在什么时间看到呢?我们自己能够证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们现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禅定以上,定力到三禅定以上,而且三禅定到四禅定这个之间,还要有发现了神通的人,那么对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自然看得很清楚。尤其对自己的生死果报啊,几乎是也很明白了。

  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现在喜欢讲禅宗,我们都看过禅宗六祖的传记,也看过他的经典《六祖坛经》。六祖有一次晓得有人来杀他、行刺他——名气太高了,尤其当时所谓学派的这个争论——那么他自己就坐在那里,夜里就等着,拿个二十块钱(我们现在比方了),摆在那里,果然夜里有人进来杀他。他就笑一下,他说我没有欠你命债,只欠你钱,过去欠你钱。那么把这个事情说穿了,所以那个人就受他的感化,皈依了他。譬如像这一类的事,为什么知道?是定力到了,差不多都是自己清楚了。所以,生死要真正地了啊,分两方面的路道:第一,所谓定;第二是慧。我们学禅、学密、学净土、学等等,这是练习修定的功夫。那么假定,定不到,说能够了了生死,不可能的。定到了以后,了生死啊,还是小乘的。就是说,自己生死看得清楚、果报看得清楚,可以勉强地停留住,这个是“小了”。比如下一生,我准备怎么样投生、准备怎么样,这是“小了”。大的了生死必须要慧了,非要大彻大悟以后才能知道。

  这些东西大家参考什么地方呢?我可以向诸位讲,很重要的地方啊,就是《楞严经》有一卷几乎我没有翻译的,为什么把它落(là)下来不翻译?第一很辛苦,翻起来很难,文字觉得很明白了;第二点,翻译了的时候,一般人不大容易信的。那么,要把它变成现代的文字、现代观念,使一般人真正相信了解,这个花的功夫啊,等于新再写一部《楞严经》,比这样还要多,很困难!

  而在这个佛经里头,关于这个阿赖耶识,我们生死来去、怎么样投胎、哪一界往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投胎的时候,它的个体有多大,譬如说比我们现在的身体大吗?小吗?或者生在哪一界的时候,体型的大小、形状,乃至入胎胎儿的第一个礼拜、第二个礼拜、第三个礼拜、第四个礼拜,他那个变化的形状,都说得很清楚。尤其我们现在有《大藏经》啊,这个随便买,这个经论里头这许多资料把它集中起来,也并不太困难,不过散见于各个经论里头,这里有一段、那里有一段,多得很;把它总起来麻烦。

  那么《楞严经》上呢?大要的这个原则,非常扼要地讲了。比如,他讲生命的来源,如果诸位,假使自己家里买得有《楞严大义今释》,我告诉诸位,在卷八,《楞严大义今释》这个新印有原文的这个本子,五百一十二页这里开始就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一个差不多这一卷我不翻,没有翻过白话。原因:很明白了,我看起来觉得很明白,都是白话了。不过现在的人看,也许有困难;而道理非常多,我们现在摘要地说一下。

  “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这一段,主要的,我们先看这一段经文,“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就是我们觉得生下来以后,一切业力,第六识、第七识、第八阿赖耶识都在活动,这个习气累积越来越厚——“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分散,这个意识啊流变。“临命终时,未舍暖触”,就是这个死的人身体上,温暖还存在。“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在上次报告过的,四大分散,那个要死的人,他那个境界差不多都是比我们现在做恶梦还可怕,非常可怕!而这个身体呢,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死逆生顺”,死,看起来是倒转来,在我们的习惯性,活着是应该的,死了是舍不得了,“死逆生顺”。“二习相交”,就是我们人的习惯,都想这个生命不愿意死掉。所以我们人类的习惯,有一句中国文化里头的名言:“乐生厌死”,乐生,是愿意的,就是有病有痛,乃至于病得还能够剩一点点知道一下,都还想活着,不肯死、讨厌死。这个究竟呢?生与死之间这个讨厌这个问题,我们插一个笑话,我们正在讲庄子,庄子我们在《齐物论》上提到过,庄子是拿一个很幽默的话来说。他说,万一死了以后,比现在好的话,那个时候不晓得多大的后悔!呵。可是那个庄子是以笑话的姿态来讲。我们现在并不是讲死后的好与坏,可是人的习惯,对于这个生命,最痛苦,一天到黑生病、一天到黑痛苦,他也愿意活着;对于死去,总觉得是可怕的。所以,《楞严经》上说,“死逆生顺,二习”——自己的观念、习惯,“相交”——在矛盾,自己的观念习惯在矛盾。这个对于死亡的当时,发生的痛苦更加重。

  那么,然后讲到六道的中间,生命关系。“纯想即飞”,一个思想多的人,那么,就是上升的;“纯情即堕”,这个情、情感的情,就包括我们人的个性、习气,心理上的思想的习惯,与生理上、身体上的感受的习惯,尤其是喜、怒、哀、乐,身口意三业,这个统统属于一个字:“情”,感情的情。所以纯想的就“飞”——上升。譬如我们讲,念佛,这个大家知道;或者信其他的宗教,祈祷,想升天国,想到上帝那里去;或者有些人信各种宗教都有,世界上宗教,大宗教现在是五个,小宗教还有两三百个,那不是宗教也叫宗教,有几百个呢;都在玩弄这两方面东西——“想”跟“情”两个。所以我们在这里研究宗教的心理,特别注意,太宗教化的情绪,还是“纯情”,不一定是对的;真正的宗教的哲学是思想升华。“纯想即飞,纯情即堕”。

  那么,“七情三想”,七分感情成分,感情的成分重——七分;思想的成分轻,只有三分——“沉下水轮”。“七情三想”——七分情,三分想,生命的堕落——“沉下水轮”。乃至变龙、变鱼、变谁呀,沉下去,“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等等。

  再说下面:“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这一段很多,文章非常美,生死的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但是,保险你们青年同学们读不下去,其原因是什么呢?一看,什么地狱啊讲得活龙活现的,老实讲,你感情上就反抗了、抗拒了。因为它是旧的观念。时代不同,描写那个所谓饿鬼、地狱这各种的现象。那么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自己,当时有一个愿望,有一天,我把这一卷同未翻译得完的,要详细给它补出来。不过一方面时机还没有到,二方面也坐不下来,每天忙得乱七八糟的,也快要堕到地狱境界呀,已经到了边缘了。这个所以没有时间坐下来,“纯想即飞”,飞不起来了。(一笑)没有那么多的清闲。

  所以我们晓得“想”跟“情”,这是用中国文字的这两个字的解释。所以“沉下水轮”,因此我们晓得,情感非常重、普通讲情感重,就包括了这个人对肉欲生命、肉体的感觉,对世事磨练、这个牵扯非常重的人;实际上我们现在活着,即生已经等于下了一半的地狱。很多的痛苦的事,人世间很多很多痛苦的事。譬如一个我们大家没有事的人,我们人世间,不晓得一个事情多的人的痛苦。事情多那真是痛苦!譬如前天有个朋友来,他就讲:我能来,一天很忙的中间,跑到这里来,几分钟时间,他觉得有逃难逃出来了的这个感觉!哎呀,好舒服的样子!他就是那么一句话,我就拍掌赞成,哈哈大笑!道理是什么?深深懂得这个味道。可是一般人不容易懂得,他没有这个经验,没有经验怎么理解?经验不是聪明能够理解得到的。换句话说,世界上有许多人一天到黑呀,无聊得闲无所事,那么他应该轻松了?——他正在情多中。他那个无聊的事情、没有事情做啊,使他的情感在那个沉闷的痛苦中。不管忙碌与普通的清闲,都不真叫做“想”。所以《楞严经》上所讲“纯想即飞,纯情即堕”,这个对于生死之间的道理要非常注意!

  我现在讲生死之间,多半牵涉到生命的实际,请大家注意啊!比如在我所认识的朋友,因为我也可以说认识人也不少。至于过去几十年,以及现在几十年中间,譬如我所晓得有两三位朋友,纯粹的学者,对于学问是爱好、兴趣,而且他的学问是专搞思想的。现在有两位,两夫妻,到七八十岁,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专门读书搞思想的,性情也很柔和,两夫妻如此。那么实际上,我们因为朋友很熟,谈到人生、谈到家庭、谈到生理的问题,他就告诉我;我说你们两位白头偕老,不能叫白头,我说是黑头偕老,七八十岁一根白的头发也没有,这个“黑头偕老,感情很好,很美满。”他们俩笑笑,没有答复我的话。因为我下面一句话,(是)不诚实的话。因为他们两位一生没有生过孩子。所以我说很美满哪,他们只是笑笑。后来慢慢谈到生活,我说你们两位,房子那么大两个人怎么住啊?“反正我们几十年,他住他的地方,我住我的房间。”那么可见他们生活啊,在所谓男女的情爱方面,没有这回事。两个人都是搞思想的,非常清华。那么不单七八十岁没有白头发,而自己呢生活都还是过得我叫他“清教徒”一样,简单得很。除了学问有兴趣以外,一切世间东西对他没有什么诱惑、没得兴趣。那么这一类佛经上有,这一类人死了以后,他生来世还是学问家、还是哲学家。要想成佛啊,三大阿僧祇劫还要加两倍——因为这个思想的转变非常难的。所以你要注意《楞严经》后面“五十种阴魔”,“十种识”都在思想方面的偏差。就是学佛的人特别注意呦!你一个见地一点点偏差、走开了,已经落入识阴的、见解上的阴魔。这个三大阿僧祇劫转不回来的。思想的这个有这样困难!

  所以我们平常的念佛、修一切,大家普通以为念佛,我不要打坐,也不要修禅。很多人,学佛的朋友讲这些话,只好……笑都不好笑,只好听到就是:“是啊、是啊。”有时候我嘴里讲:“是啊、是啊。”我嘴里那么讲,我心里在忏悔:“妄语!妄语!根本说的假话!”因为我真要讲的话:“不对!”那很难看的对付他。可是人嘛,何必当面给人家难看呢!“是啊、是啊。”这个是应酬话,心里觉得很痛苦的妄语。

  我们晓得,修净土也好,修任何法门,没有把思想的定住的话,一念不能定住,你什么学佛也好、修道也好,不要说这一生,你修一百生都是浪费!都是欺骗自己。不对的!而且我们晓得“定”在什么地方?比方,任何一个宗教徒,尤其是学了佛法的,他自己那个观点拿得非常牢,你再讲什么,拿佛经教他证明修证,他不会改变的。他也同样在打妄语应付:“哎呀,南老师啊,你真高明啊,你讲的真好!”我一概不听的。因为我已经看出他的心理,一点都没有接受的,所以只好不理。他这个就是凡夫的定见。

  你以为定、什么叫定?现在我们注意!每一个人,自己那个思想观念见解认得很牢,把握得很住,怎么样也不会转变的,这是你凡夫的定,这就是凡夫业力的定见,这叫做“定”。不要以为打坐叫做定哦!打坐是修定之一。

  所以我们练习打坐,坐起来,中间见解上、修持上没有一点中心,那统统是空坐。这个空坐,是练习昏迷,换句话是大无明的境界。你们不要认为自己打坐坐得好,越坐得好无明越重、智慧越没有。贪恋那个迷迷糊糊身体上舒服,坐在这里很安详——哦,又气脉动了、任督二脉通了、奇经八脉通了、又是什么三脉四轮通了,一天到黑在身体上、在境界上玩。注意哦!越是功夫好了的朋友特别要注意啊!以为修道几十年,对不起,犯了四个字,已经堕落了——“纯情即堕”。你不要以为修了几十年功夫哦,最后是一无用处;比普通不修的还堕落得厉害。因为他坐在那里百无所事;是在定境界,一天迷迷糊糊——理智不清。理智如果真清了,不要说“明镜也非台”更高了,早就“心如明镜台”了,对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是一切照见清楚了。连生来死去都没有看清楚,这个定境是极大的无明!越是功夫做得好的人,多半在受阴境界里头,受阴境界,被感受所困。

  但是,要不要打坐、要不要修定呢?要啊!你中心也要主啊!所以修定第一步,必须要你系心一缘,这是呆板的事,必须要系心一缘。譬如我们念佛,这一声佛号就是系心一缘。真念到定,所有其他的思想切断了……[录音中断]

  这个统统在“纯情即堕”,堕落这个情的境界。不过呢,也不会变成饿鬼、畜生道,因为你坐在那里坐了几十年,少造了许多恶业啊。善业没有做嘛,恶业也少造一点。不过他生来世啊,修得好也可以变一个人,变一个什么人?笨人而已,变一个笨笨地、傻傻地,本省的话,变成“ong人”了,变成头脑昏昏的、莫名其妙的一个家伙而已。是真的呦!我不是吓唬你们啊。所以对定要研究好。

  所以,“纯想即飞”,这个“想”要注意,不是普通叫你乱想。就是观想那个观点、系心一缘这个想,一定要搞清楚,修定要修好。

  那么现在我们回转来,上一次报告到,当我们四大分散要死的时候,人要真正死亡那一刹那,完全不知道了。在那个大痛苦、等于我们一个人给人打得就是要你死,那个一身的痛苦啊,那受不了,那四大(地水火风)的分散;一下,快要真断气、断完了的时候,四大分散完了,有解脱之感,就昏过去了。上次我跟大家讲过,这个时间、死亡的时候,这个时候叫“识”,不叫中阴身,你中阴身还没有生起来呢!那么,等于我们人世间的时间二十几个钟头,或者三十多个钟头,两三天的时间,不一定;有些人快一点、有些人慢一点,是业力的分配不定。要详细讲到这里,麻烦得很了。

  譬如,这个人善报多,死了要升天,看哪一种天。欲界天的人,还有五欲身,同我们一样的,有身体,不过比我们身体高明,好得多了。欲界天的低层,还是同我们一样,胎生的。……

      (第7集终。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4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据说,当然我没有办法找他们来生给大家看,(一笑)大家也没有这个功德可以上去。那么,在两边,胁膀的两边出生。到了欲界的上面的生命——肩膀上生,是肩窝这里生的,向上走了。欲界还有五欲身,同我们一样的肉体。所以老实讲,如果完全站在这个立场,不作现代科学知识的分析,神仙传记上很多的神仙,一看,拿这个观念来看,是欲界天的天人,的确有这个神仙,佛也承认有这个仙道。《楞严经》上给你说明白得很,仙道是有,有十种仙道、十大类,寿命可以活得非常长,《楞严经》说得很清楚。有靠药、修丹药炼成的,有靠修炼精神炼成的。佛怎么样说呢?“未得证入”,因为他没有大彻大悟,所以仙道他不入魔道、也不属于外道,就是仙道一种;可是没有彻悟、没有见道。相反的呢?假使他功夫走的是这个路线,他一旦大彻大悟悟道了,他也是佛了。佛的秘密都在里头,告诉你他说了一半,下一半你自己去参这个话头。那么,这一类的还在欲界里头。

  色界的色界天的人身呢?没有肉体,只有光、光彩,大概那个生命我们不可想象。那么,生的不同(于)妈妈身上生,(是)从父亲头上、头顶裂开生,而生得很快。所以我说,你看佛学,你不管他对与不对,他所讲的世界上的婚姻制度,欲界(天)的婚姻制度,已经与我们人世间不同;色界的婚姻制度也不同。我们欲界的婚姻,男女生人,是要“五欲相触”、“三元和合”,才受胎、受生。所谓五欲,大的五欲:色、声、香、味、触;小的五欲来讲,就是:笑、视、交、抱、触。五欲相触、三元相合,才生人。

  色界呢?就不是了,这两性之间,就是人世间我们中国的文学所谓“一见钟情”,相视一笑,眼睛看眼睛,同鱼一样,看了半天,一笑,怀孕了。不像欲世界那么低了,以色界看欲界的人很低了。怀孕了以后,但是他照样受生,男性头顶上生。

  你把佛学里头这个婚姻制度,这些行为把它累积起来;可惜你们没有时间好好地写——很好,很有趣味,一定是全世界畅销的书。

  到无色界的生呢?连光彩都没有了,没得生了,没这个身体;有生命,没有身体,所以叫无色界。

  就是说,我们要死,这个人善报是升天的,三界里头还分很多种。这个时候的中阴身,就死过去了。如果这个人升天的,这个时间的长短呢,看生哪一界不同,也有时间性的。至于他的中阴呢?这个昏迷时间很短的,如果善报大的人,几乎没有昏迷。那么他的这一个受生的这个时间、体量有多大?都是看你业报的发现。

  换句话说,我们譬如讲,要死的时候,再来转生的业报在哪里发现?我们上次拿人道中间大概报告过。死过以后,当我们灵魂再清醒过来,晓得自己死了,这个阶段,就是非常快啊,快得不得了!所以一刹那之间——我们注意哦!看佛经,你不要忘记了,把这两个字一下就把它过去了。(师弹指)这么一弹指,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这一弹指之间二十个刹那,弹指已经相当快了,他说这个中间包含二十个刹那;还有严重的讲,这一弹指之间是六十个刹那,非常快,快速得不得了。但是你们注意哦,所谓刹那的那么快速,一万年不过一刹那,这个时间的长短是相对的。我们要了解哦,现在科学也了解,所谓那么真讲到我们真研究科学,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讲时间的这个相对的观念,那个自然科学的、物理科学的理,同这个人文科学这个心性的道理,这一点是相通的。这个时间,你不要看到刹那是那么短,也就是万年一刹那,刹那一万年。所以这一刹之间将清醒的时候啊,我们中阴境界是给亮光吓醒的,无比的光。

  所以上次讲到,因此修定的人,必须平常练习到在定境中自性光明已经发现了,能够定住了;在这个时候,那么中阴的时候,这个自性光明一发起,那我们形容一句话:哈哈一笑,原来如此!就定住了,定在一片光中,暂时不转生了。这样的情形,也可以说是一种“中阴成就”,在中阴境界才成就。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定在一片光中。不过详细地分析,注意哦,你平常做功夫,诸位打坐学佛也好、修道也好,在座的各宗各派的都有,是不是能够经常在自性光明一片定中呢?我想很少人有。因为这个你不要自欺了,老实讲你到达那个情况,一望而知,我早就看出来了。自性一片光明定中的人已经有往生的感觉,没有身体了。譬如你打坐一定,不打坐也可以,站在那里也一样啊,只要一进入定的境界,你没有身体的感觉了,就是一片光,光就是我、我就是光。当然这个光不是太阳,不是月亮,更不是强烈的电灯光,都不是。可以说,比太阳、强烈的电光还严重——所谓自性心光,就定住了。所谓定住了,就在光中是一点妄念都没有。所谓七情六欲,贪、嗔、痴、慢、疑,什么身口意三业所发动的,一点丝毫都没有。等于一个镜子,硬是镜子擦得很亮的东西,一点东西、有一点灰尘,不要说有一点贪、嗔、痴、慢、疑,或者你觉得很高兴:“哎呀,我已经得道了!”已经不行了,这光线马上变了,已经有染污了、念头的染污,不对了。所以啊,一点都没有,非常清净。

  那么,在中阴境界,你认为到达这个——假使你在生修到这个程度,修对了没有?还没有。中阴境界,不过是光明一点成就而已,光明成就。这个中阴境界的成就了光明,并不是承认你是得道哦,你没有证得菩提哦,没有大彻大悟哦!慧解脱不是这个事哦!譬如说有这个定力,有这个定力,这是第一。

  第二,当我们这个生命死去,将清醒、中阴生起这个阶段,与光几乎同时一段很空的境界,很空。这个空的境界,你注意,这个里头差别又很大。刚才提到光明,晓得无比的光明中间,那是空;因为空到极点,自性心光发光明。同样的,同太空科学相同的道理,我们在中阴清醒过来,在无比空**,无比的黑暗,不晓得多害怕的黑暗;那四顾茫茫、黑到极点。你这个时候(如果)说加一点观念:“哎呀,我下了地狱!”那就是地狱。如果这个人慧力很清楚,所以我常常告诉打坐的同学们修光明定的方法,你们已经学过的,我不是告诉过你们,你们注意,《阿弥陀经》都给你露过消息,讲过的: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换一句话,我给它加上:青色青光,黑色就是黑光,世界上无处不是光、无一而不是光。学过科学我们也知道,红黄蓝白黑光,都是光。白的灯光这个也是光,黑的也是光嘛。那个能量、光的能量,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排列不同,颜色就不同了。所以金刚钻那么亮、那么漂亮、那么值钱,金刚钻的能量几乎同煤炭一样,只是排列不同。所以,在慧上解脱的人,即使这一段空没有看到光,黑的正好嘛,黑色黑光,空中就定住了,这个境界认得了。那么,他一定住了以后,这个黑的境界立刻变光明了,所谓放大光明境,照见一切。这就是慧与定在中阴境界的成就,如何求得解脱。

  但是这个定的境界,大家年轻同学们听了要特别注意,不要听了这个境界打坐起来专门求一段光了、求一点空了,那你又不行了。根本上不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先休息一下,前面恐怕盘腿的朋友坐久了不舒服。

  我们刚才讲到中阴境界,这个同我们切身生死有关系,也同我们现在学佛这个知见,做修养功夫是绝对的关系。一个空、一个光,认识它,我们心识在中阴境界认识它,已经非常困难。认识清楚,能够定住,心念定住了,这个定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心念定;这个就更困难。定住了,不能说你了了生死;不过在生命的生死的过程中间,你比较自己有选择的余地——不能说你有绝对选择的能力,那要慧成就。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你看净土三经,佛经也明告诉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与心光相应的时候,临命终时,佛光来接引。这个佛光来接引,自他不二的。你自性心光发现了,那是很快的。但是我告诉你,我们谈经验的话,不要瞎吹了。往往我看到许多的朋友,念了一辈子佛,到临死的时候念不起来了。当然念不出声了,那是嘴念——心念、意识心念上没有佛了;只有痛苦昏迷的境界。你说以这样的见解,平常理解不清楚的,到死的时候,一定说会往生、或者说一定会怎么样,那是靠不住的啊!非常非常靠不住。

  你不要看有许多人,倒是普通的人,没有学佛,也没有信什么天主教、基督教,有些人做人很爽朗的、或者临走的时候还***:死就死!好了,就这样!——哎!很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所以我经常看有所成就的人,不一定在宗教徒里头。你注意我的话哦,并不是说,有成就的人不是宗教徒,(而是)不一定在宗教徒里头。就是宗教徒能够修养到真正的这个正路,也可以做得到。

  道理呢,这个里头就要研究了,我只介绍大家《楞严经》第八卷,关于地狱六道轮回怎么生的、同心理什么关系的,千万要注意。所以,我们平常修道的人,现在对于修道的人,光讲打坐,大家都是喜欢打坐,坐在那里第一个,你的思想没有停过,粗的思想就没有停过,这个思想往来。尽管坐在那里,熬腿,甚至于一坐三四个钟头,也不过是在那里熬腿。做了几十年功夫,好一点的,在细昏沉的状态。细昏沉,好像刚才我讲过的,讲话也听见,什么也清楚,迷迷糊糊的;身体坐着那里很舒服,哎呀,好像自己觉得一身气脉打通了,那很舒服;哎哟,一身这里舒服、那里舒服,不想动。你说你坐在那里干什么?那可见你的思想都在转嘛,在贪图那个舒服对不对?同我们觉得吃冰淇淋舒服,吃咖啡、吃糖舒服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哦!只换了一个,不过你这样觉得很舒服。然后迷迷糊糊,人家叫你说:某人,有人死了,你替我去抬棺材。你一定想这个人讨厌,我在修道,他还叫我去抬棺材!对不对?你绝不干,绝不会肯下来,说:啊?死了要我帮忙啊?腿一撤,马上去——你做不到。

  实际上你坐在那里,又在怨恨、又在骂人——贪嗔痴慢俱全的。人家到你面前:讨厌!我在打坐,走轻一点也好,衣服刮得那么大,都是风!——你说你在打坐入定吗?这不是见鬼吗?!定不是这个境界。这个样子的境界,你说临命终时,统统都在情绪里头。所以,《楞严经》告诉你,你在定中你会讨厌人家,讨厌人家这种动作打搅你,这一念就是瞋心。所以临死的时候,或者临死有一念瞋心,《楞严经》告诉你怎么说?“瞋习相交”,这个习气,怨恨人家的这一念,这个心理作用——相交,“发于相忤”,就是“很讨厌!”这个东西,心物两方面构成了东西了。“忤结不息,心热发火”,这火灾地狱就起来了。瞋是火哦!

  所以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所以第六意识你没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大家同学们都问东问西的,我今天总统答复你一句:要第六意识真定住了。第六意识怎么样定住呢?就是说,我们在禅观的课上给诸位讲得很清楚哦,我经常说,不管小乘、大乘、显教、密教,什么都不管;佛说的法十个归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实际上真正的念什么?念佛先应该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实际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一开始念佛,你先念死;这一刹那之间,你当成自己“我已经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管,这个身体也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说“我现在先打个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来给你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决心,放不下来。如是念死是第一。

  所以我们有名的现代的,当然现在讲过世了,叫近代了,净土宗的大师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房间里头你进去,他没有供阿弥陀佛像的,什么都没有,(只挂)大大一个字——“死”,他自己抬头一看,“死”,念法,念死的法门。所以没有生死决心的这个心理,修定修不好的。所以大家统统都在玩弄那个色阴境界的感受,这很严重啊!你坐在那里,刚才我们讲,就是你觉得坐得很好,身上气脉周流啊,觉得很舒服啊,定境界清幽幽的,这个是细昏沉,细昏沉就是无明根本。大家有没有想,而且可以试验,你这样坐在这里很好,现在我拿把刀在你身上割一下看,马上割得你流血,看你还有这个清幽境界没有?还有什么气血流通、舒服不舒服?你绝对舒服不了了!那么很简单嘛,我现在这个舒服清净境界,是因为我没有病,身体很健康,坐在这里感觉到舒服,这是感觉状态啊!这个四大肉体活着当然的事情,不算是定境啊!你在这个境界里头在攀恋,你到死的时候这四大分开了,你还有这个定啊?不可能的嘛!这是非常科学的嘛。科学就是说非常现实的东西,你不要搞错了。这个时候你不可能有定的。对不对?

  那么什么叫定呢?定是第六意识境界,比如说,你或者一句佛号,念“南无……”,或者想一个佛的境相;第六意识,我们假定现在有个什么人来,马上把我一刀一刀慢慢地割,我晓得,我投降你了你也把我杀掉,我不投降你也把我杀掉,我反正不管了,念佛了!痛归痛,这个意识是定的;这个意识叫定,意识的坚定。定了不给痛拉走,换句话相反地,我也不给舒服拉起走,不给清净拉起走,意识一念坚定叫定。不然我们这个意识的思想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不断地来;所以必须要找一个东西,意识上找一个东西;你修空,可以呀,要空的境界是切断众流。你说我现在空,现在一空,下一个思想不起来了,不来了、不准来了;过去这个思想过去了;中间就空。我永远把心念保持这个空灵,不是昏迷的,也可以呀!这不是道哦,是修空的一个方法。

  我们哪一个人、学佛的人走修空的方法?空不了嘛。你上座的时候,所以千万注意呦!上座打坐你以为自己在修定,实际上都不是。都是被五阴境界牵着在走,没有得定的人。得定,我们再三讲,“系心一缘”,第六意识挂在一个东西。譬如一点亮光,我就把它定住了,定在这一点亮光、这一个明点,是我的意境假造的;可是我意境假造这一点亮光,不动了,什么境界都不动。那么你身体坐得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不管怎么样,这一点亮光是定的。定的,等于一个蜡烛点在那里,没有风,不摇摆了,而永远这一点是亮着的。这个时候,没得思想、没得理解。有思想、有理解没有呢?有!你这个亮光、第六意识的这个意境还是定的、不动摇。像蜡烛点在无风的地方,不动摇,也不跳动,永远是亮的。我的杂念思想,像那个风一样,这些都没有了,永远是定的。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我这个是净的系心一缘;那个晓得的境界不是妄想,那个是慧与智的境界了。妄想是生灭心来的、分别来的。这个时候不起分别、不起生灭心,我们引用儒家的成语,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所以不可思议,没有思议它,智知了——这是慧的境界,这样才是定。

  那么这个定的境界,不被生理、心理的痛苦、欢乐等等牵引起走的,才是定,这是定境。那么这种定境是切断众流的。初步哦,我是讲最初步。实际上这个叫什么?我们以习惯的文字、习惯的思想来讲,叫它是定境,实际上佛学的这个名词准确了:梵文的原音——“奢摩他”,那就是“止”,得止,停止在那里。把念头停止,身心的变化一概不管了,这个得止。那么在这个境况之下,我们活着的人,这个生理变化很大,变化很大一概不理,变化都是过去的,只看心念止不止。

  如果能够得到真正一念的止,比方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这一念,就是佛的那一念,不一定四个字啊,注意哦!我们平常念佛,有一点相当严重的错误,也许在座有念佛的人。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六个音声,是六个念头凑拢来的,对不对?我们研究自己心理,南、无、阿、弥、陀、佛,等于流水、同蜡烛一样,我们一个蜡烛,拿个火柴给它点上,点上蜡烛亮了;我们粗看,这个蜡烛它永远在亮,但是你看那个蜡烛光“卟卟卟”这样跳动的。实际上,当我们火柴一点上蜡烛,第一点亮光,那个蜡烛油上来,已经消散了;所以觉得跳动,因为第二点蜡烛油又上来接着,又亮起来了;第三点又接着……永远不断地接上来,我们看去是整个的亮光,实际上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那个亮光都在消散。流水也是一样,乃至我们电能的光波也是一样。所以电灯光波,假使用一支管,我们就看到有时候觉得灯光闪闪的,电力不够,它因为来的速度缓慢,我们才看到它的生灭、闪光。如果它速度来得很快的话,我们就觉得这个光没有动。实际上它都在动、消散的。这是有一点物理常识都很清楚。你看我们的心念也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念头凑了一个念,这叫做念佛号。当我们在活着的时候,那六个念头凑成一个佛号,配合上呼吸,一口气一口气念,有好处,心容易得止,身体也容易调得好。

  当然不要那么开口叫:“南无阿弥陀佛!”喉咙以上叫,那是越念越不对、越散乱、身体也越来越坏;如果一口气、一口气,心很宁静地念,身体越来越好,心念越来越宁静——不能说得止。但是真到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佛的境界是念什么?譬如你一天假使念个十万声佛,做不做得到?很难有人做得到。当然不一定拿这个十万,不要给数目限制,我早晨起来一路念佛念到晚,要很专一的啊!念到中间,你念了自然气力到某一个阶段,不想念了,也没有其他的思想,好像愣住了;可是心里对于佛这个观念存在着,这个叫念佛,这样才叫做“念佛”。

  但是如果说,我念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力没有了,停住了,可是佛的观念也没有了——那个不叫做念佛,那叫昏沉,因为你第六意识上没有佛境。意识有佛,所以念到这样的练习呀,我们在死的时候,所以念佛,就是这一念,第六意识不要靠身体的,身体尽管分散了,这一念在佛境界,专一了,得止了。那么中阴的变去不可能了,决定是蒙佛光接引。

  其实我讲这么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大致上你可以相通,这是非常初步的。换句话说,我们现生的这个打坐,坐在这里;意识的念,其中没有东西,(那么)统统是白搞的。我们在座也有修道家入手的朋友,学道家的朋友,也要特别注意,正统的道家修法同这个没有差别的。要知道,正统的道家,顺便跟修道家的朋友讲一下,譬如道家的《悟真篇》上说:“壶内若无真种子,犹如炉火煮空铛”(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就是说,你打坐坐在这里、定的境界——你不要解释错了:“哦!这个‘壶内’是讲肚里,所以要守住丹田,这个是‘真种子’。”完全错了!“犹如炉火煮空铛”,道家也明明告诉你,什么是真的丹头一点,就是这一念,就是这意识。你坐在那里,尽管是定,你定四十九天也没有用啊!其中没有一点东西,其中无物,你坐得再好有什么用?!只看到你一身肥肉,呵,你自己觉得在那里通气脉,在外面人看到就是一堆肥肉;像我一样瘦的嘛,就是看到一把瘦骨头坐在那里;肥的嘛就是一坨肥肉,这有什么稀奇呀?你中间“其中无物”,不行啊!

  所以,你们许多打坐的坐在那儿昏昏沉沉,觉得我很舒服。有许多老朋友:老师讲的我都懂——你就样样不懂!因为你妄念没有断嘛,没有东西在里头。没有东西那就不能构成一个东西喽,修不成的哦。所以我看了几十年,很多修道学佛的人,最后,哎!那真是啊,就是“飘空而来,飘空而去。”所以我记得有个朋友有两句好诗,顺便说一下,大家人生境界都是如此:“飘空一叶沉沉坠”。人生的境界,每位朋友都在世界上“飘空一叶”,像一颗树叶子一样,在空中飘浮着,“沉沉坠”,一天一天只看到自己在堕落下去;“辗梦双轮冉冉忙”,光阴啊,太阳与月亮像两个轮子一样,把人生的梦啊,年龄多活了一天那个梦就破碎了一天、短了一天,“辗梦双轮冉冉忙”。

  我当年一个朋友写了一首诗拿来,哎呀!我看到啊,我说我没有办法和你的诗。所谓和诗呀,和他的韵、和他的意,这两句诗我说是千古名作了,太好了!文学境界又好,哲学境界又好,修道境界又好。“飘空一叶沉沉坠,辗梦双轮”——双轮就是太阳月亮,这个时间人生很快就过去,人生一大梦,这两个轮子把你的梦就碾碎了,一点一点地碾;“辗梦双轮冉冉忙”,很快的,光阴荏苒嘛,“冉冉忙”啊,这两个轮子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月亮下去、太阳上来。

  这个刚才讲到修道家的朋友大家做功夫的,不要给自己过不去了!不要自欺了!实际上都在“飘空一叶沉沉坠”,啊,肥肉一堆、瘦骨头一把坐在那干嘛?“辗梦双轮冉冉忙”,就是那么过去了。所谓自己平生修定,一点境界都没有得到。

  所以道家来讲,金丹一粒吃了就不死,这个服食金丹就是意念专一,系心一缘。也就是拿净土来讲,完全通的啊!——“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念佛,这一念完全定住了。

  所以在中阴的时候,这个道理,先讲这一步,下面很多,讲修持境界。因此我们再回来说,我要大家为什么这一次再讲唯识呢?一般我们学佛修持,处处注意心念——没有注意心念。譬如我们朋友中我也经常提起,有许多朋友注意哦,学问好、人品好、道德好,太方正;太方正是非善恶太分明,看着是正气凛然,对不起——瞋念。真的噢!这瞋念一重啊,你以为果报是好的呀?天人都难得哦,还是成阿修罗。不管你修的什么功德哦,此念之难。除了念以外,所以小乘著中《俱舍论》,《俱舍论》讲心念中间的九十八个结使,这个心念的习惯不解开——譬如有许多人作人,你说他不学佛啊?既吃素又拜佛,哎呀,那真是在学佛!他作人,开口讲话、起心动念,绝不是佛!比魔鬼还坏,地狱种子。那么他自己知道不知道呢?绝对检查不出来。你看到堕落下去。不是你这一件外衣、这一件糖衣把你包不住的。这个心念习气没有转,到临命终时,你一念沾住,……

  (第8集终。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4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曰

   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 睡眠与闷绝

  论曰。根本识者阿陀那识。染净诸识生根本故。依止者谓前六转识。以根本识为共亲依。五识者谓前五转识。种类相似故总说之。随缘现言显非常起。缘谓作意根境等缘。谓五识身内依本识。外随作意五根境等众缘和合方得现前。由此或俱或不俱起。外缘合者有顿渐故。如水涛波随缘多少。此等法喻广说如经。由五转识行相粗动。所籍众缘时多不俱。故起时少不起时多。第六意识虽亦粗动。而所籍缘无时不具。由违缘故有时不起。第七八识行相微细。所籍众缘一切时有。故无缘碍令总不行。又五识身不能思虑。唯外门转起籍多缘。故断时多现行时少。第六意识自能思虑。内外门转不籍多缘。唯除五位常能现起。故断时少现起时多。由斯不说此随缘现。五位者何。生无想等。无想天者谓修彼定厌粗想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故六转识于彼皆断。有义彼天常无六识。圣教说彼无转识故。说彼唯有有色支故。又说彼为无心地故。有义彼天将命终位。要起转识然后命终。彼必起下润生爱故。

  要注意,谭子的《化书》,庄子是讲变化的。其实轮回就是变化,变化就是轮回,生命是精神跟物理互相变化出来的。那么,所以佛法为什么提倡真的慈悲?所以九十八结使,这个心念里头习气自己没有转过来,一生修持都没有希望的哦。所以真正的佛法要“慧”,这个非常的重要。

  比如,我再举例子,贪嗔痴慢疑,大家不要口头上听过哦,真正的修持,所谓修定,把清净的一念硬是定住,自己这些贪嗔痴慢疑系结的习气呀,统统要把一个定力挂在那里,把那些习气统统转化了,这个才是定的修持。可是你定的修持,转过来,还没有用哦,还有“见”的修持,见解这个见。

  所谓见思惑,我们要注意,思惑是什么东西呢?贪嗔痴慢疑,个性。我们这个个性的贪嗔痴慢疑,等等。贪、嗔、痴、慢、疑,根本烦恼,所以造成你心理状况,就是这个人的个性。你看有许多人天生的个性——瞋念。你看人嘛,有许多人,人长得蛮好,你等他没有事的时候,你在旁边偷偷一看,他一脸仇恨相,对于这个世界是怨恨的。一脸看人啊,没有事的时候,你要在不留意的时候观察他。有许多人,他就是瞋念的习气,前生种性带来的,**同脸上的横肉都出来了。等于我们现在想一个人可恨的时候,越想越气;越气,那个样子越变,气象都变了,所以力量大得很的哦!所以要学佛先要学慈悲相。我经常叫你们打坐,我说:笑啊,学个笑容啊。有些人勉强这么咧一下(嘴),咧一下不到两秒钟,一脸瞋相来了,注意呦!真的呦,是大问题哦,不是跟你说笑话哦!就是孟子一句话:“城府重者心无欢”。修道首先是慈悲喜舍,这都与是心念有关的。

  这种贪嗔痴慢疑是思惑。思惑要什么时候断掉呢?“修所断”的,要修道,四禅八定,行为上修,所谓修行、修行,要修的中间断。你不修行,累积起来,越来越严重。

  见惑呢?思想观念问题了,所谓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譬如一个人得了道的,认为我这个是正道,其他看不起——见取见。戒禁取见——认为修道的人,一定要这个样子才叫修道。啊,你不剃了光头,不行;或者你不穿长袍子,不行;或者你不吃鸭蛋,不对;或者说你点香不对,只能点蜡烛——比方了。很多宗教修道的人,有各种的规定——这个是戒禁取见,这是观念问题。戒禁取见这个见惑,结使哦,打得很厉害哦。

  所以贪嗔痴慢疑是五个根本烦恼,这个思惑,心理根本前生带来的习气——“修所断”的,要修才能断,要修正自己心念。见惑呢?那不是修能够断的,那要“慧所断”的,你见到慧了自己晓得观念错误了,要智慧才能断的。

  所以许多聪明有学问的人修道,***见惑是非常严重。见惑严重是外道哦!这叫做外道,这叫做魔道。你看有许多学佛的,乃至于宗派的观念,密宗啊、禅宗啊、什么宗啊,这个见惑观念。还有,你看修道的人,我前天跟一个修道的朋友讲,我说你这一生啊,没有办法,做人是方方正正、行为是冰清玉洁,没有话讲、做人没有话讲;以修道来讲啊,如果你有成功,充其量是个小乘之果。因为什么?这一种人,洁身自好之士,洁身自好,一辈子行为干干净净的,一点污点不敢沾染的,自己以洁身自好为标榜,差不多宗教徒学佛修道的人,实际上都是洁身自好之士,最高的是这四个字。够得上成道吗?不会!因为他没有办法形成功德。小乘阿罗汉都是洁身自好之士,冰清玉洁,所谓死水,没有办法,“死水不藏龙”,活不起来。

  真正的修道的行为,不但把见思惑,修所断掉的、慧所断掉的断了,清清净净一念孤零零的,所谓就是到达了百丈禅师所讲的境界:“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境界不分大乘小乘都有的哦。百丈禅师笼统讲了一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那个“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初步的这个境界,大小乘都有。小乘境界达到了“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在这个生死之间,譬如说,我们假使一个人洁身自好之士,你说了了生死没有?没有。到了中阴身要再受业报生死的时候呢,怎么样投胎的?我们上次报告的是看到淫欲这个地方投胎,不一定哦,贪嗔痴慢疑都是磁性的哦!到中阴的时候,如果贪财的欲念重了的时候,你来投胎的时候,那个中阴看到这个地方都是钱、都是黄金,嘿,一亲近一拿,入胎了!当然入胎不一定变富翁哦,也许变个很穷的哦。一辈子赚到钱放在口袋里,都会口袋破掉溜走的哦。那是看你个人的业报了。所以中阴啊,第八阿赖耶识偈颂所讲的,“去后来先作主公”,这一段非常重要。必须把九十八个结使统统研究清楚了,才了解中阴,才了解投胎。

  今天我们把上次未讲完的,大概扼要地给大家报告。如果专讲这个问题,对于中阴怎么样投胎,所谓一念无明缘行,那十二因缘就不是普通讲教理这么讲法。这个行、就是这股力量怎么样被吸引、吸住了,会变成另外一个生命;这个行就是动,就是轮回——一个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中间讲法每一点都不同了,纯粹科学性的。希望青年同学们研究这个佛学啊,不要专搞空洞的理论,要在实际修行的功夫、个性上的转变、气质的变化特别注意!自己这个气质动摇不了的话,你佛经倒背如流,生死来的时候抵不住的哦!一点用都没有,保险你没有用。不过呢,种下了这一点种子啊,他生来世碰到佛学、或者做学问啊,聪明一点、容易一点,是会有的。可是说做功夫了道,没有!不可能!那么,至于有修持的朋友们,说如果要研究,进一步如何呢?再说。哈,再说。你有工夫有时间,等我也要有工夫,等我也要高兴的时候、工夫有的时候,我们再仔细研究。要好好修持了,不好好修持这样下去,哼!“飘空一叶沉沉坠”啊!照样去了,如此在轮回里滚去了,绝无希望。我严重地给大家讲一下,也许我也早被轮回滚走了啊!不过因为有滚走轮回的经验,所以特别向诸位提起注意。

  现在我们再回头,把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这四句偈子再念一道:“浩浩三藏不可穷”,这个“三藏”——能藏、所藏、执藏,抓得很牢的(不是经律论三藏)。“渊深七浪境为风”,心识变成波浪,心波飘动,前面七识——心波的七浪;那么,外境界是风;这一切境与风,皆是一体之所变,这个“体”字是我们拿现在观念来讲的,并不是真有其体。“受熏”,所谓对于第八阿赖耶识接受、自然地在感受、忍受,善、恶、无记三业的熏习,“受熏”,构成了现在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持种子,现行变种子。我们这一生生命的遭遇,是前一生种子变现在的现行,所谓“受熏持种”。“根”,六根,眼耳鼻舌身;“身”,尤其这个身体,这个生命的身体;器世界。这个身,你说六根里头就有身嘛,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为什么还加一个“身”?这是“萨迦耶见”的身,中阴身那个也是身,就是我们这个“身见”,生命这个身见同我见最难破除的。所以真正初步得果,能够空掉了身见、我见,注意哦,这是初步。所谓空“身见”、“我见”,最后是空“法见”。身执、我执。谈到这个大家更要注意,一般修道的、一般修密宗的、专门讲究修气脉的,你在教理上想一想,气脉是不是靠身体才有啊?对不对?好,一天到黑在玩气脉,身见越来越重,所以破不掉。学道修密的人,最后这个习气是越来越重,“受熏持种”,越坚固了,千万注意呦!那么你说为什么自己平常没有想到呢?慧力的不足。所以被见惑所迷乱了,不是思惑。“受熏持种”,所谓“根”,身见很严重。所以我们色身四大死亡以后,中阴身那个就叫身,身见,还是觉得有我这个身体。所以身见很难破除。你看禅宗的大师黄檗禅师(临济祖师的师父),他讲了一句切实的话,在黄檗语录上有:“身见最难忘”,这个身见最难破掉,身见最难忘。

  这个身见,在唯识的翻译经典、一切的经论里头的梵文翻译的名词,就是“补特伽罗”——有我的身见,那么也就是“萨迦耶见”。一切萨迦耶见就是身见。所以说这里“受熏持种根身器”,整个的物质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阿赖耶识所变的,是一切众生共业所熏的。“根身”是别业,阿赖耶识的别业;“器”是阿赖耶识的共业。这些在理上必须要了解。所以理不透的人,修持做功夫,不能证入升华大乘的境界,不能解脱,理由都是理没有透。“去后来先做主公”,阿赖耶识是我们生命死的时候最后走,离开身体、离开肉体;投胎的时候是最先来入胎的。

  那么,入胎先来,三界天人入胎境界各有不同。如果是天人入胎的,有些人的确是天人中来的哦,他的阿赖耶识、人还在天人的寿命还没有完;假使他是变人的话,先已经入胎了,等到临产的最后一刹那他再来,那一边的寿命阿赖耶识整个完了,一下都到这里。所以中间的这个讲起来非常有趣的,等于我们看外国的幻想的科学小说一样的有趣。当然坐下来把佛学的这一部分写出来,要重新写过,要花很大的时间,各个经论要把它累积起来、集合起来写出来,是个非常重要的书。所以我们一般学佛动辄就从《阿弥陀经》、《金刚经》入手的,不从这个基本上的概论入手,不行的。生死轮回的概论,要注意。

  我们下面第二首,[引磬响]哦?到了,那只好下一次。下一次希望《成唯识论》已经有了的一定要带到了。下一次就是礼拜天,《成唯识论》要带上了。

  《成唯识论》唯识研究,有一位道友提出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隔阴之迷?一个人为什么转生了的时候就忘记了前生的事?

  我想这个不是问题,不要说我们转生啊,作人几十年、前几年的事你都忘了。甚至我们大家就在现在生可以体会到,刚刚说的话、昨天的事都很容易忘掉,读过的书记不下来。道理在哪里?就是定力不够。一念的散乱心多,这个散乱也就是大昏迷、人的心乱。所谓修定做功夫就是一个定。我们晓得我们的心意识有具备三世的功能,能知过去、能知未来并不稀奇。那是什么道理啊?就是定的关系。所以定力够了自然能够了解过去、知道过去、知道未来。比如一个有强记忆力的人,记忆力非常好的人,从小到现在一点小事他都清楚的。有些人乃至从小自己当婴儿,怎么样抱在妈妈怀里头、怎么样长大,自己都很清楚,会记得住。可是一般人多半记不住,从小的事情很迷乱了。譬如读书,一个人能博闻强记,知识非常渊博、书读得非常多、各方面都读过,一看就记住,没有什么严重——定的关系,定力的关系。心散乱的就记不住了,心能够定就记住了,这完全是定力的关系。定力到达了,我们现在生、乃至身体上的变化、生病,乃至要死、这个四大的分开,这一切的最强烈的痛苦、强烈的快乐,苦与乐一切的感受,到达了不动心了;所谓不动心不是压制、不是克制,自己第六意识的这个定境超越了;那么,能够把自己过去生的、很多生的事,这一生都能够明白,就是回忆的力强到这个程度,未来的事也能够透过、知道了,那么看定力的深浅的程度怎么样,隔阴、转一个胎就不会迷了。我们不要说隔阴之迷,普通现在心理学医学都知道,一个人肉体受了重大的打击,或者头部受了震荡、脑神经受了震荡、身体受了伤害,这个人可以变了,过去的事情都忘掉了,一切都不大清楚了;或者是心理上受了重大刺激的人,也变了,都会忘掉了过去,不知道现在。这是一念的定。

  怎么样才是一念定,差不多我们一般修道打坐学佛都没有搞清楚的。所以这一次特别要讲唯识的道理。我们一般的静坐、修道的人,都坐在那里玩感觉状态;换句话,你身体没有死,活着的,坐在这里心念比较清净,觉得很舒服很清静,心里也没有事,以为这个就是。——靠不住的啊!这个东西就是的话,到达你要死的时候,重病、身体要分散、四大分离,你这个东西没有了,只有苦受、痛苦的感受。所以定是什么?就是第六意识、心意识强烈的坚固,非常坚固。怎么样是个心意识的坚固?必须要把理搞清楚了。甚至于坚固到,人的自己的心力坚固到把现有的肉体硬使它不退化,所以像《楞严经》上提到十种仙有一种仙,就是修意念的坚固,可以使这个生命常在。理论讲起就是这么一句话,做起功夫就很难。如何使意念坚固?就是刚才我们在座的大家,都受过教育,都会读书。但是我们自己都晓得,你读了一页书看下来,一个字没有错,不需要倒转看,而且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清清楚楚,这个定力目前都没有。还有些尤其学佛修道的人,书是懒得看了,书不是道,也看不进去,觉得很厌烦;你叫他记一点书的学问也不愿意,实际上他都在昏沉中。把那个昏沉当成清净,第六意识不清明、不坚固。假使定力坚固了的人,譬如说我们历史上记载很多人,定力坚固的人读书是一目十行。眼睛这样一看,一页就下来,一下就过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看到了。这没有什么特殊,这不是快读的方法,就是定力坚固,心境像个镜子一样。一个镜子这么一页书在前面一照,一刹那之间结果每一个字都出现了,每一个字都留住了、留痕,镜子是不留。所以真正的定,必须要搞清楚。隔阴之迷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你散乱,人在散乱、昏沉。

  第二个问题,说中阴身转胎的时候,好像同梦境一样;那么既然一样就是梦喽,为什么叫中阴身?不是的!是讲梦境拿来作比方,中阴身到底不是梦境。我们梦境不太清明,很少有清明的梦境。有一种,不过现在在病例上很少发生——梦游症还有,你看世界上还有人发梦游症,就是说夜里自己起来会做事,在我们乡下很多。我们小的时候都知道,某几个人梦游。我们那个时候不晓得叫梦游症,就是会做怪梦,夜里会起来。乡下人,那都是很勤劳的人,夜里起来穿好衣服,眼睛还闭着的,家里水桶拿来,门开了去挑水,一水缸总挑了十几挑,要好几个钟头;一水缸挑满了,水桶也放好,衣服也脱好,又去睡觉了,第二天他根本不知道。这种梦游症。但是他也不是精神分裂,人很好。那这个里头这种情形,同这个“意念坚固”,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会有这种事。

  譬如,像我们读书的,小的时候很多经验,往往一篇书,像我有时候看书,或者想把它记住,很好的文章记不住。到了第二天起来就记住,因为夜里又读过一道,一字不漏,都记住了。譬如有时候一首诗啊、一个好文、题目白天作不出来,夜里作出来比白天的好,有时都来不及记。像我是常常有的,一醒来,“一定把这一次……”我晓得是在做梦,这个好、这个好,哎哎自己再不要再忘记了,赶快起来,因为醒了容易忘记,赶快把它记住。自己还觉得拿笔已经记下来了,第二天起来也还是忘掉。这个地方你就知道啊。但是这样清明的梦境已经很少了。梦境清明,也要定力。

  所以有一种修持的方法叫“梦成就”的修法,训练修持自己的梦境,然后梦一来,自己还可以制造梦,“今天要做一个梦,明天的事……”或者等于卜卦一样,要问未来的事,自己在梦境中可以知道。第二步要修到转变梦境。譬如梦到是水,自己知道在做梦,因为利用自己的意识——不醒哦,梦中还知道是梦——可是还能够用意识把这个水转成火,火可以把它转成风,就是说很坏的梦境可以把它转成很好。这个做到了,第三步,修到了白天作人做事,完全像做梦一样,梦中像我们现在白天一样,然后看一切世间如梦如幻。不是理论,硬要做到。这种修持的方法叫做幻梦成就、梦成就,那么有一步一步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功夫。

  总而言之,就要定力高明、定力强。定,这个不是解脱、不是得道哦,定是功夫,还不是道,还不是悟道了。但是一个真正悟道的人,如果定力是不够,喜怒哀乐、碰到事情,随便就变化心境了。有些人学佛学道,打坐、吃素、平常清净,蛮好,一碰到事不行了,一作人做事全垮了,这就免谈佛法。譬如,这两天在我们这里有一两位同学,因为把他调动去做事了,本来很爱贪坐;打坐定中很重要,叫他担任一点事,觉得很痛苦,觉得打坐这才是修道。等到调去做事,当然很不舒服。慢慢练习到,他现在可以跟我讲,他说我觉得没有在作事呀,同那个(打坐)一样啊。我说好了,你行了。要在动乱中——但是,这样就行了吗?这是一个初步的奖励,还是没有碰到外境;碰到外境大的痛苦来、大的刺激来,乃至身体生大病、快要死了,此心还是定、如梦如幻——差不多了;还不能够达到中阴不迷呢。所以定的重要。

  这两个问题简单地就是这样答复,这些问题还很多。现在我们赶紧转到《成唯识论》,上次告诉诸位带来的。如果没有书的人,你们有书的朋友帮忙没有带书的人,调个位置,坐到旁边去。

  现在我们翻开《成唯识论》,手边买的这个新赶印出来的这个本子。二百六十七页,就是第七卷(卷七),二六七,左边的号码二六七页,成唯识论。我们先念,这个不要打坐了啊,要看书。我们先看这个偈语: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这是今天要讲的,正好同你所问的刚才这两个问题有连带关系。千万要注意书啊,不要贪著打坐,打坐不一定是道,所以把理认识清楚才好修持。

      那么这个偈语,就是上面一句,“已说六识心所相应”,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心,六识是心所相应的,心是根本的,识是心的用。“云何应知现起(的)分位”,现在他说我们怎么了解怎么叫意识?现,就是呈现;起,生起作用。它的分别的各人的各部分,怎么样叫意识部分?怎么样叫眼耳鼻舌身部分?那么这个总偈颂,刚才念过。现在我们看偈颂,不要再解释,多一道时间解释麻烦。下面我们来简单把它变为白话,你看古人翻译经典,玄奘法师很难用古文翻译,用白话文翻译更难。不过现在很可以,我想,也想用《楞严大义》的办法,一句一句用白话把它变过来。不过这样一来,所有人将来的文学程度越来越低落,所以不翻也好,所以两个还在矛盾的观念(之中)。

  现在我们闲话不说,“论曰:根本识者,阿陀那识”。这个“那”念“诺”。就是说我们这个心,这个心分成八个部分,第八部分、第八阿赖耶识是根本,又有一个名称叫做“阿陀那识”。“染净,诸识生,根本故”。嘿,你看这个文章,写得好得很,但是别扭得很。哈,所以学唯识学家都容易学了这种文章,包括欧阳竟无、熊十力先生,都走这种路线,所以后世人越看越不懂,学问越来越高了——看不懂就高嘛!呵!实际上啊,文字训练都有问题。可是玄奘法师怎么翻呢?他翻得很确实。就是说,第八阿赖耶识我们的染污方面,心里的染污,一切的恶的思想、恶的行为,这是染法、染污。我们修行呢,就是转变自己心理,染污的变成清净,恢复本来清净。所以经典上,只用染、净两个字,一正一反,也等于一阴一阳;净面就是阳面,染污这一面就是阴面。所以道家讲修道的人得到纯阳之体,就是说完全清净。净面就叫阳,染污面就叫阴。所以我们心理上的染净,一切的识,哪一切识?前面还有七个嘛,第七,我们生命以来的我执——第七识,前面六个识,诸识、一切识都从第八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生出来的,所以它是一切识的根本。

  “依止者”,那么,它这个东西根据什么来的呢?怎么动的呢?我们这个思想、感觉这个生命,“依止者,谓前六转识,以根本识,为共亲依”。前面六个识,我们能够思想、活着的时候这个思想意识,你要晓得要死的时候没有意识了;刚刚投生也没有意识哦,所以婴儿生出来没有意识的哦。投胎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第七识来了,慢慢形成了前五识。所以婴儿有前五识,有第七识、有我执,与生俱来就晓得有个我。因为饿了晓得哭,我要吃;他要动,我要动。但是这个时候的我,不是现在我们的第六意识,我们成人有第六意识在思想,婴儿没有的。所以刚刚生下的婴儿你给他药吃,你说他苦药给他吃他也吐出来呀,那不是第六意识的关系,那是舌识,他这个苦受的感触的反应**。就是生理机能——现在可以讲神经天然的反感。等于我们这个喉咙,所以西药做的为什么外面都包成黄的、绿的、红的都带一点甜味,因为我们喉咙这一部分接受甜哦,苦的受不了;下去了,这一节可以接受苦了,一路一路下去,一节一节。所以西药那个糖衣包的一层一层不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婴儿那个不好吃的吐出来,那个不是意识哦,那是舌识的反应。你实在打他他也痛啊,那是身识的反应,没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婴儿到什么时候?我们这个小孩头顶都还在“嘣嘣嘣”跳的、这个地方还在跳的,第六意识没有成长。所以这个地方一封了顶之后,婴儿就开始会讲话了:“爸爸!妈妈!要!吃!”他就会讲了,这个时候意识开始成长。那么我们家庭父母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一切语言、一切等等这些后天的增上缘给他加上去。所以人到老了,意识越来越顽固,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讲,你要骂我老奸巨滑、老顽固,我一定承认。因为人老了,那个意识越来越顽固,现行变成未来的种子了。老了不是奸,也不是滑,他事情经过多了嘛,“哎呀,这个东西,经验不可以这样处理。”你看起来就奸、就滑了。实际上也不奸、也不滑。这是意识这个经验。

  所以这个第六意识,我们现在,今天我能够讲话,诸位能够听,因为第六意识还明显地在。所以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为前面六个识,都靠第八阿赖耶识,是它共同最亲切的根据,等于树的根,所以他的文字讲:“谓前六转识”。为什么叫六转识?前面六个识随时像一个轮子一样在转动的。我们第六识刚刚想了这个事,马上想别的事情去了。一边在听经、一边想到:糟糕!没有带雨伞,衣服带少了。那个意识在转到那一面去了。所以六转识。所以以第八识为根本识。第八识是前面六识的共同所亲因缘、所依靠的。

  什么叫五识呢?“谓前五转识”:眼、耳、鼻、舌、身体。“种类相似”,它的种类,它的根本的根根、种子、同类的,眼耳鼻舌身的官能是差不多。所以,“故总说之”,那么总说什么?就是第一句这个偈语——“依止根本识”。

  第二句话“五识随缘现”。所以随缘现这一句话呢,“随缘现,言显非常起,缘谓作意根境等缘”。这句话,“五识随缘现”,是怎么个意思?就是说,它的显起,五识眼耳鼻舌身以及第六识,“非常起”,前五识并不是常常起作用的。譬如我们眼睛看,有时候眼睛眼识不起作用哦。有时我们人,大家都知道,有时愣住了、眼睛瞪着前面,你说你看什么?实在没有看,这个眼识这个时候不起作用。有时候耳朵、耳识呀,第六意识不叫它注意,它耳识有时候也是不起作用的,不一定听见;“你讲什么,你听见没有?”“没有。”那个时候,耳识,但是听……[录音中断]所以这是讲它“显非常起”,前五识并不是经常起作用的。

  “缘谓作意根境等缘”,那么,前五识起作用,都是靠它后面那个指挥官,它也是好人、也是坏人——第六识。它要做善事,要指挥前五识,都是他的萝卜头、都是他的部下,“哎,你去看!你去听!”它所缘的作意的根、境。根就是眼根,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是根,就是现在讲生理的机能。境,外面的境界,眼睛要去看色相,耳朵去听声音。所以根是根、境是境。等等的外缘、外面的境界。

  注意哦,前五识,“非常起”。那么我们尤其在座的人大家现在讲究证成道理,打坐,你打坐起来,你眼睛你说你在看、不在看呢?差不多有许多人在打坐,眼睛还是在看,在看什么?看前面看不见的黑洞洞的,眼识并没有休息,所以这个都在自欺。耳识也没有休息;身体的感觉状况——哎,说我气脉通了,任督二脉通了——其实神经通了,半神经状态。身识也不得休息,对不对?那么,前五识都没有休息。实际上都是意志这个意、心意识在里头在捣鬼:“哦,现在有些气脉通了!哎哟,走到夹脊一关了,嗯,差不多了!我再坐一下,哦呦,到上面了,嗯!”那个意识都在里头捣鬼。你说这一帮人跑去打坐,我说何苦呢?我经常讲,到外面做工一个钟头还有八十块,你坐在那里干嘛呢?在那里自己捣鬼,还以为做功夫。青年人注意呦,不要学这一套啊!要学可以呀,道理搞清楚、好好学,对不对?唯识是科学的啊,这是佛法,玄奘法师带着孙悟空去求经求来的啊,哈!当然这句话是笑话,孙悟空是假造的,孙悟空《西游记》上是代表什么?第六意识。孙悟空就是第六意识。那个沙和尚是什么呢?第七识。沙和尚没有主意的,所以孙悟空叫他挑东西,他就挑,猪八戒叫他走,他就走了。猪八戒是什么东西呀?这个家伙是情感、人的情绪,他最坏了,专门闹事的,又贪吃、又贪财、又贪色,他什么都不管。所以《西游记》这个小说呀,根据唯识写的,你要知道啊。

  现在我们不讲《西游记》,讲《成唯识论》。所以呀,前五识是“显”,它的情形是“非常常起来的”。你注意哦,所以读这种书注意了,你如果认为“非常起”,把这两个字当一个名词,搞完了!又错了!不是常常起来。“缘”呢?前五识的攀缘,它的依傍,它靠作意,“作意”是作意,就是这个意识动了。“根”,靠眼耳鼻舌身,靠的生理机能。“境”,靠外面的境界。“等为缘”,是它的攀缘,是它要抓的。攀缘就是要抓,等于猴子一样,猴子在那里,吊在那里,它永远不老实,总想抓一个东西。当然你们诸位没有看过,我常常表演这个,因为我很得意,在山上闭关,看到那个猴子来偷东西,真好玩,猴子(师演示)就放在这里夹着,然后抓一个,到处看,有人没有人?没有人,然后偷得快,抓来抓到,然后我们“唔!”它两手一动就跑掉了,一个都没有拿走!(众笑)啊,这是猴子偷苞谷。唉啊,看了,就是人生,就是我们。父母生下来,到处偷,这也抓那也抓,功名富贵样样抓,《成唯识论》也抓、《庄子》也抓,总想抓,抓了结果到了殡仪馆民权东路的时候,就是猴子那么跑掉一样,什么都没有夹到,啊!所以这个缘就是攀缘,就是抓。佛经所谓讲攀缘,缘就是抓。

  这个东西啊,“缘谓作意,根境等缘,谓五识身,内依本识,外随作意”,这个五识的生起——眼耳鼻舌身。五识你注意,五识下面有个“身”字——这个五识的本身,它本身是本身哦,其实意识跟它俩分开的呦。你们注意啊,大家自己也好好体会,要经常研究佛学。譬如我们意识在想,我们在读书,大家都有经验,或者你在看电影、看电视,看得很得意的时候,瞪起眼睛,那个意识在:“好!打!”旁边有人骂:“嗨,讨厌!你看什么!”你听见没有?你听见的。但是意识还在看前面,眼识还在看(前面)。所以耳识有耳识的本身,懂了吧?所以身体,你比如说夏天你看电视看到,“好!哎!嗯!”尤其是看前几年那个打拳的,打到身上,打那个肥肉上一拳一拳,打得“啪、啪”那我们喜欢打拳的:“打得好!再来!”这个样子;一个蚊子咬你身上,你知不知道?还是知道,不过手来不及了,不管蚊子了,“去!去!”把蚊子赶掉就是——身识还在。意识、身识、眼识它都有独立的本身。你要注意啊,所以五识叫“身”。

  “谓五识身,内依本识”,它内在靠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第八阿赖耶识它根本的功能起来。“外随作意”,外面起用是跟着第六意识,这个心指挥它叫它做什么——作意,这个叫做作意,意在造作。

  “五根境等,众缘和合,方得现前。”五识呢,在我们生命上,它有个靠的,靠什么?靠工具,工具是五根。如果这个人生来就是个瞎子呢,他的眼识不起作用。眼识功能在哪里?还在阿赖耶识根上。因为他的眼识没有工具可以发出来,等于我们有电,可是这个机器坏了,这个电起不了作用了,所以它靠“根”。但是有五根,没有外境呢?看不见。所以眼睛要有空间等九个因素才能看,要空间、要光线;如果把眼睛这样蒙住,看不见了,它没有空间嘛。九个缘里头缺一个缘它就看不见。所以它根据根、境等一切缘凑合拢来,“方得现前”,五识才完全。

  我们讲五识很重要哦,注意哦,我再提醒大家注意,插过来一句话。六祖我们以前讲过,在《六祖坛经》,学禅的人更要知道:“六七因上转”——第六识第七识在因地上可以把它空念了。譬如我们现在修修把念头空了、把第六识空了并不难,但是不要认为得道了,这是因。“五八果上缘”——前五识同第八阿赖耶识你想把它转了,那得证果了,那证道了;或者小乘证阿罗汉果、大乘证到佛果才能转。换句话说,所以我们修道,这个身体你修了几十年,身体的障碍,这个身体你始终转不了在那里,因为你根本没有证果啊!证果谈何容易啊!不要认为打坐坐得好,坐在那里,坐在那里干什么?坐在那里浪费几十年,造的什么业呢?几十年不是修道,(那是)造的无记业。叫你作善人,不敢!没有本事作;叫你作坏人,树叶子掉下来又怕打破了头。善恶两头都做不了,坐在那里一天浪费米粮,如此者叫做修行,这有什么用!不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注意哦。所以前五识“众缘和合,方得现前”。

  “由此或俱,或不俱起。”前五识的起作用,有时候同时起作用,譬如现在我们,像我个人现在在跟大家讲话,这个前五识同时在用:耳朵还要听到、要注意到,也许你有问题来呢;眼睛要看着,身还在动,嘴巴还在讲,坐在这里,觉得冷呀热的都要知道嘛,意识还要思想的,这个或“俱”,一起动;“或不倶”,有时候不一起动。譬如我们躺在那里看电视看着玩的,不用思想看看也可以;有时候我们闭起眼睛光用思想、用意识,眼睛不看也可以。所以前五识同第六识等等,有时候要看不想听、要听不想看。所以,“由此或俱”,同时起用,“或不俱起”。

  “外缘合者,有顿渐故。”前五识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身体有感觉等等,有(的)一下统统知道;有(的)慢慢才看见、慢慢才听见,有顿、有渐。总而言之,前五识、我们心理这个状态,等于水上的波涛,“如水(上的)涛波,随缘多少”,风大波浪起得大,风小(波浪小)。外面境界乱,你譬如说几千万人跑过,在前面走马灯一样跑,你眼识忙得很,要这样看,连头脑都要转动;假使只有一个人,或者我们去照相馆的看那个修眼睛眉毛,那个照相馆的笔呀,只有一根毛,修那个人照片的眉毛,这个眼识只有一点点注意力,这个外缘很少,他用的就少,“随缘多少”。

  “此等法喻,广说如经。”他说这些道理,“法”就是这个现象、这些佛法,所比喻的境界,佛经里头大小乘各种经典讲得很多了。

  “由五转识,行相粗动,所籍(的)众缘,时多不俱,故起时少,不起时多。”他说你要了解,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五转识——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这个容易了解,我们自己容易体会。这个“行相”,行动的它这个情况、现状比较粗,动态的。“所籍众缘,时多不俱”。譬如眼睛看东西,假使到夜里灯统统关掉,你自己房间里很习惯的东西都看不见,因为它缺了一个缘嘛,“光”的缘没有了。所以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譬如我们的嘴巴,一天吃三餐,就是爱吃零嘴吧,总不能一天八个钟头都在吃,没有多少时间在吃,因为它靠许多因缘凑合,“所籍众缘,时多不俱”,平常时时不具备的,所以它起的作用不是随时起作用。“故起时少”,所以五识的作用,平常起来作用的时间比较少;“不起时多”,它在休息状态的时候比较多。

  “第六意识,虽亦粗动,而所籍缘,无时不具。由违缘故,有时不起。”至于第六意识的思想心理状态,我们普通认为这个就是心了,这个就是思想、知觉、感觉了,等等。第六意识,虽然也很粗,但是第六意识我们这个思想随时在用。“而所籍缘,无时不具”,它随时要想的,外面没有看见还要回忆一番呢。大家想你的孩子呀、想你的情人啊、想你的钞票啊,没有事有时候闭起眼睛想想,嘴上都笑一下呢——哎,这个就是意识这个东西,坏。“虽亦粗动,而所籍缘”,所靠的这个因缘,“无时不具”,随时具备的。但是意识有时候不动,因为什么?“由违缘故,有时不起。”有时候譬如说我们想烦了,有时候也觉得:“格老子懒得想了!算了,睡觉吧!”呵,自己骂自己。违缘,有时候相反的。可是你那个要睡觉也是意识状态哦,不过“违缘”,同外面这个情况不同。所以有时这个第六意识心理作用它不起作用。现在的西方的心理学只讲到第六意识,那个下意识也是第六意识部分,什么第六感哪,管他鬼感哪!那一套都是新名词,乱造的。唯识都给你讲的很清楚了,还是第六意识部分。第七识、第八识很难懂,所以我先选这一段给大家开始,慢慢懂进去。不然研究唯识太痛苦了,它这个(是)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无所不包的。

  “第七八识,行相微细,所籍众缘,一切时有。故无缘碍,令总不行。”第七识叫“末那识”,勉强的翻译也叫做“异熟识”,也叫做“俱生我执”,只要你有生命,它那个“我”就来的。譬如我们睡眠的时候有没有“我”?睡眠还是有“我”,“我”要睡哦。真碰你一下,你那个“我”就来了,“哎!讨厌!”就起来了,意识马上起作用了。它又叫“俱生我执”,也叫“异熟”,它怎么异熟?因果报应都是它去遭遇、它去受的,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异缘而熟。所以因果报应并不是我打你一拳、你非踢我一腿,不是的。也许我五十年前打你一拳,也许来生啊,你跟我都不相干地,忽然走路会把我碰到跌倒被车子撞伤了,都是因果报应,异缘而熟、异时而熟,叫“异熟识”。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它的行相非常微细,我们不是修道得定的人,一般人自己只晓得、只看到第六意识心的作用,第七识、第八识没办法了解。所以现在你们随便讲禅宗开悟了,开悟了第七识第八识统统转了才能叫立地成佛啊!所以懂了一点说开悟了,“寒潭清皎洁”呀、“明月在高山”哪,哈,那还正是第六意识在那里玩呢,那不叫做开悟,千万注意啊!更不是面壁打坐,面壁打坐你在那里打妄想;虽然面壁在壁头,里头还是在看嘛。都不是的,这不是禅,一定要懂。所以“第七八识,行相微细”。它第七第八识“所籍”靠外缘而发生作用,“一切时”,任何时间它都存在的,我们这个“我”任何时间都存在的。“故无缘碍”它没有阻碍的,是无所不在的。“令总不行。”所以呀,它这个东西随时都在动态,“令总不行”,他说你要使它不起作用,你这个所想的、这个命令要到达这个意识,走不通的,它不是你第六意识可以指挥的;但是第六意识可以转它。

  “又,五识身,不能思虑。唯外门转,起籍多缘。故断时多,现行时少。”再我们要了解自己,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的本身它不会思想的,它不会分别的;它靠外界引起,外面譬如我们坐在这里,假使来一个录影机给我们一照相,这个镁光灯一闪,我们眼睛眼识跟着跑,看了一下。外面一起,我们眼识起作用。它靠很多因缘而起来的,所以断缘的时候多,等于它没有粮食、没有吃的时候多;所以“现行时少”,现在马上起作用的时间比较少。

  “第六意识,自能思虑”,我们现在心里头能够思想的,这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内外门转”,外境界引动你而转,自己睡觉在那里,越想烦恼越多、思想越多、内在也转,“不籍多缘”,不靠外缘,它都会想。

  “唯除五位,常能现起”,除了五个时候,第六意识不起,哪五个时候啊?上面的偈子,“无心二定”,人修道得到无心定,这是一位,第六意识没有、空了,那真空了。还有,证得涅槃得道的时候、证得道果的时候,这两位,这个第六意识当然清净了。睡眠时候,清明第六意识不起;闷同绝、闷绝位,这个时候不起,闷绝实际上是一位。等等这五位,这个意识不起;其它,常常这个意识会发生。

  所以啊,“断时少,现起时(间非常)多”。所以第六意识,“由此不说此随缘现”,它随时会起作用。好了,先休息。

  我观念讲错了哦,五位不是前面的五位,是无想天五位,一下想起来了。色界天以上,等一下就讲到无想天了,等一下再补充。

  我们求道修道,正在求“转识”,不过你要加两个字“转识成智”,正在求“转识成智”。而刚刚他说我讲的禅定在于坚固第六意识,这是什么道理?他说,那你的意思说这样就不是转识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医生啊?

  刚才我跟你讲,修定、禅定、修道、求道,你所谓参禅,不管你走什么路,都是靠意识起修。意识要把它坚固定住,正是“转识成智”的第一步。你想你的意识是乱跑的,坚固都坚固不住你怎么样转得了呢?所以你把意识第一步能够坚固,我要你不动就不动。譬如一个陀螺一样,我要你不动,站在这里,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你怎么转得了啊?没有的!那是理论啊,“转识成智”,实际上我们天天跟识在转呀。像我讲自己一样,“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啊!转识成智谈何容易啊!

  第一步,你先把识、意识能够定住了,定住了以后,刚才不是跟你讲过了,梦幻成就的修法就可以转它。你定都定不住,怎么转呢?转个什么啊?那就是禅宗祖师骂人,鼻子牵在人家手里;鼻子牵在人家手里是什么?牛啊!那个牛不是鼻子牵在人家手里——跟着外境在转。我们修定的人,就是不入外境、意识坚定,这是第一步。这个做到再谈下文,才能谈“转识”。不然你转得了什么?自己的情绪都转不了、自己思想转不了在那里。所以,一般动辄讲大乘的经典,那是形而上道哦;下手功夫要基本一步一步修起的。现在我们不耽误。

  所谓“五位”,中间意识不起。“五位者何?”哪一些五位?譬如生无想天,无想天的天人,大家特别注意,我们这里发过好多次讲义,大家都随便丢掉。一个学佛修道的人,三界天人搞不清楚,免谈哦,就不要谈了。

  所谓无想天,属于第四禅的境界,四禅天了,超过欲界了,色界了。无想天的最高天是有顶天。无想天里头有四禅天的境界,无想天是外道天的境界,叫做外道天。所以我们大家注意哦,很多人不管修道、学佛、学禅、学净土、学密、学天台宗,大家首先一个观念,以为入定就是什么思想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定”——那个就是“无想定”,无想是外道定,很严重哦,不对的啊。

  虽然不对,可是无想定是真功夫哦,做到了无想定,再翻过来批评人家的不对,有一个人做到——释迦牟尼佛。他出家以后,第一个先学无想定三年,学成就了。三年哦,才修持做到。做到了无想定,他丢掉了,“知非即舍”,认为这个不是道,丢掉了。况且我们无想定还做不到哎。你说打坐坐在那里完全第六意识停止了思想,谁能够做到?如果到达无想定境界,这个人的资格已经(可以在)这个身体一坏的时候、一死的时候生无想天,位置很高哦。无想天此中无痛苦、也无烦恼,一天没有思想。这个里头有详细的解释,所以要认识清楚。

  “五位者何,生无想(天)等”,无想天里头也有五位,无想天第四禅境界,四禅天。我们在学院的同学,都应该拿到《三界天人表》的。这个“无想天等”,所谓无想天呢,“谓修彼定,厌粗想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所谓怎么叫无想天呢?就是说,我们大家常常修持,尤其人生年纪大一点,心里的烦恼太多,没有办法停止自己的思想。再不然像我的朋友里头很多都犯失眠症。尤其年龄大,担当在身上的任务多、事情多,晚上睡不着。所以求到无想做不到,就靠镇定剂、靠安眠药,很痛苦哦。所以如果修到了无想天的人,很不容易喽,那是自己不要思想就不要思想,也坐在那里;这么一笑,心中一个念头没有、没有想,这谈何容易呀!佛法尽管叫做外道定,佛并没有看不起他哦,很严重!无想天的位置很高哦!如果讲无想天应该是到达银河系统的那一面去了的,生命力会到达那一边相连的——无想天。

  所谓无想定,是一种定的境界,这是因为我们平常讨厌自己的粗想的力量,我们自己讨厌自己的思想。有许多人说,我只要做到修到这一辈子死了以后再也不来了,这个世界好烦哦!你还有资格说不来就不来?不听你的呀!要做到听你自己爱来就来、不来就不来,那他会容易定。所以,无想天是“厌粗想力”,厌烦这个粗想,自己思想太多,很厌烦了,这个心理慢慢培养,“生彼天中”。修这个无想定,这个定、所谓定力,我们普通讲这个人有没有定力,定是一股力量啊!所以讲刚才这位道友、这位同学问的,为什么要坚固意识?你譬如说意识不坚固,你太太跟你俩吵架的时候,你非摔板凳、拍碗、打茶杯都来,你定力就没有了嘛。你那个时候转识看!只有转碗转茶杯,呵,没有办法转识了。这就是定“力”,定力的不够。

  那么定力特别重要。所以定力够了,可以死后生无想天中。那么他这个道理,这种修持心理状况,“违不恒行”,违一切的外缘,不常常起这个现行。现在我们活着心念就是经常不动、把它切断了。所以禅宗有时候修持,我们讲这个经常引用的话:“切断众流”。我们思想像一股流水在流,不断;你能够说打坐也好,或者不要盘腿了,这个定中,这个流水两面把它切断了,这一面不让它流过来了,那一面流干了,中间就空住了,实际上这个境界是无想定。但是我们一般作功夫的人,切断众流,不是说无想定,空的境界你还做不到呢!但是这个境界完全是无想定吗?不然!如果光修定,“切断众流”,认为这个就是道——住在无想定。切断思想之流、把你切断了,这个里头有这个无想定的境界,加上悟、慧力一搅,那不是无想定了,那就是悟道,可以到达初步禅宗的“破初参”。这就是中观的道理了。

  这是把禅宗的修持方法都严重地告诉大家了!你们自己注意,拿得到的就拿;丢掉了、忘记了,慢慢定力够了再听。

  所以“违不恒行”,这个心不常在,心及心所都不起作用了。“想灭为首”,五阴里头的色、受、想这个思想完全可以停掉,达到这个境界叫做无想天。

  “故六转识,于彼皆断”,所以到达无想天、无想定的境界,前面六识切断了一样。这句话注意哦,并不是真切断了——切断了一样,都不起了,完全变成无想定。这是定境界哦。

  但是我告诉大家,岔一个话,你们在座的应该也有一些看儒家的书、研究儒家的,譬如儒家有一部书你们去查——《明儒学案》,明朝儒家的“指月录”,根据《指月录》、《五灯会元》做的,儒家叫做学案,禅宗叫公案。《宋明学案》。《宋元学案》是一种。《明儒学案》里头,讲到王学,王阳明的弟子们,有个有名的儒家叫罗近溪,你去翻一下看看,这个人是了不起的呦,非常了不起!王学里头,明朝的那就是禅,虽然不出家,理学就是禅哦,也就是佛家的律宗,每一个人戒律都很严谨,像王阳明啊这些人。罗近溪先生从年轻起就讲究这个学问之道、养气之道,拜了几个老师,读书啊、修道,随时作人做事不动心,专门修养这个不动心。你像我们读《论语》,孔子讲“四十而不惑”,孔子报告自己十五岁开始做学问,“三十而立”,十年做一个阶段,“四十而不惑”,就不变动;“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由十五岁起,做学问、做功夫修养到七十岁他才有把握,修道。孟子讲自己“四十而不动心”,到了四十岁觉得不动心。这个不动心是不是无想定是个问题啊!可是罗近溪先生呢,就学这个不动心,二三十岁就做到了不动心,可是病了。病了得了什么病呢?拿现在医学,一身硬、身体硬了,都不能动,等于麻痹、风瘫冰冷了,拿现在讲是麻痹病症了;也不是麻痹,一身就冷,躺在床上动不了,头脑清醒得很,就是不动心。

  他的病怎么好的呢?他自己记载,儒家很不愿意谈这个神秘异道,但是《明儒学案》上面记载得很清楚,不能不讲哦。他病了几个月躺在床上,发冷,一身硬;头脑清楚的,就是不动心。有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了,梦到了一个老头子,就问他:哎,你病好一点没有?他说:“哦,最近好一点了,老先生,很有进步了。”那个老头子就骂他了:“哎,我不是问你身体的病,你心病好一点没有?”他说我没有心病啊!“你没有心病?你求自己不动心不是心病吗?”“切!这位老先生你这个是讲什么话?!我平生学问就要做到不动心啊!我做到了不动心,怎么叫我是心病?”那个老先生就骂他一场。他说你要知道,我们此心是活泼泼的啊!非常活泼。你读过《大学》没有?“鸢飞戾天,鱼跃於渊”,此心是活泼泼啊!“瞻彼淇澳,箓竹猗猗”,此心是活动得很。啊,这个是鸢飞鱼跃、云淡风清,你硬把自己的感情思想都压制下去,以为是功夫,所以你心压制得厉害了,因心影响到身,你的身体所以病了,变成死人了、僵硬,你还说自己有道呢!

  他说给他一骂,他清醒了,才觉悟了。就问老先生,他说:“老师啊,您叫什么名字啊?你贵姓呀?”他说你不要问,我叫青城丈人。本身名字都不告诉他。他一吓,醒了,醒了以后出一身大汗,上面盖两床被子都被汗湿透了,就站起来,身体就好了。所以不动心,乱修无想天到这一步就会这样。所以你们做功夫有时候打坐定了,每一个心理的病的境界都要经过的呦。很多人修道坐坐,以为一修道百病皆除。我告诉你,一修道是百病皆生,都生完了以后才百病皆除。本来没有病,你里头潜伏的病都要把你发出来。爆发完了以后才可以。是这个东西。这是讲无想天岔过来的话。

  所以无想天要定力做到了,“六转识,于彼皆断。”

  “有义,彼天常无六识,圣教说彼无转识故,说彼唯有,有色支故,又说彼为无心地故。”

  他说啊,上面讲了,无想天、无想定是这样的。“有义”,玄奘法师讲,在印度当时佛的弟子、这些大师们,有一派的师传,论师们讲,“彼天常无六识”。修到无想定的人、生无想天的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都没有了。“圣教”是指佛经;“说”,圣教佛经来说;“彼无转识故”,六识是有,就是说这个六识不转动了,呆住了、定住了。“说彼唯有,有色支故”,说无想天的天人,假使我们修到无想定,死后生在无想天的话,只有有什么?只有现有的生命存在,还有“色支”有光,这个光就是我、我就是光,生命是天人境界。其它十二因缘里头,无明缘行,这些爱、欲统统没有。所以十二因缘里头、十二支里头只有“有”支同“色”支两支、两缘存在。

  “又说”,另外有一说,无想定就是无心地,就是无心定的这个地位。这是当佛的弟子们自己功夫修持的深浅的境界,后世互相辩论的,这是一种理论。

  “有义”,有一派的理论呢,“彼天将命终位,要起转识,然后命终。彼必起下润生爱故。”还有一种意思呢,有一派的修持的经验,这些古代的大师们讲,无想定得到了的生了无想天的天人,福报完了,无想天还是要堕落哦,不进修了嘛。他以为无想定这个境界是道。所以那个福报享完了、寿命享完了,在六道里头还是要转的。所以他命终的时候,色界天的天人要死的时候,光没有了,慢慢暗了。欲界天的天人头上生来都有花冠,都有很漂亮的花冠,是孔雀毛一样、什么一样不知道啊!这花冠其实我们也有啊,我们也有花冠,像我的花冠染色了,就染成白色了,哈,你们还青的,还可以,有些变黄了、快要白了,就是花冠告诉你快要死了!这也是我们的花冠。欲界天的天人要死以前的消息是花冠先萎谢,色界天天人要死以前是光明暗淡了。其实我们也有色界,你看许多人生病了,脸上的气色乌的,都乌的,面有菜色、发青的,一看就是光色没有了。我们身上就有欲界、色界天人的东西,都有啊!

  所以呀,无想天天人,命要死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要动念的,他那个定境界也没有了、定力不够了,“要起转识”,才能够会死。他本来无想的,到了最后,“彼必起下润生爱。”怎么叫下润?等于我们欲界一样,欲界的人心念一动了,尤其男女之间欲念一动,下沉了,身体下面起水分的作用,就是荷尔蒙起作用了、作怪了,兴妖作怪了,生出爱欲的心来了。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天人来,所以提到《楞严经》:“纯想即飞,纯情即堕。”所以修道的人修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什么最难过的这一关是男女的爱欲,就是这一点性、荷尔蒙在作怪。因为你到那个时候,“彼必起下润”,下面这一地低级的润湿生出爱染、爱欲的心来。那么,色界天的天人下堕了,要到欲界来了,堕下来了,就堕到欲界。堕到欲界他或者是做人呢?或者是做狗呢?或者是下地狱?不一定。看他过去生的善恶的因果了。所以你要知道,修到……

  (第9集终。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5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4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8
发表于 2018-12-6 2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瑜伽论说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从彼没故。然说彼无转识等者。依长时说。非谓全无。有义生时亦有转识。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瑜伽论说。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想若生从彼没故。彼本有初若无转识如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决择分言所有生得心心所灭名无想故。此言意显彼本有初有异熟生转识暂起。宿因缘力后不复生。由斯引起异熟无记分位差别。说名无想。如善引生二定名善。不尔转识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故彼初位转识暂起。彼天唯在第四静虑。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即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天异熟果故。及无心二定者。谓无想灭尽定。俱无六识故名无心。无想定者。谓有异生伏遍净贪未伏上染。由出离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灭想灭为首。立无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修习此定品别有三。下品修者现法必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不甚光净形色广大。定当中夭。中品修者现不必退。设退速疾还引现前。后生彼天虽甚光净形色广大而不最极。虽有中夭而不决定。上品修者现必不退。后生彼天最极光净形色广大。必无中夭。穷满寿量后方殒没。此定唯属第四静虑。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下上地无由前说故。四业通三。除顺现受。有义此定唯欲界起。由诸外道说力起故。人中慧解极猛利故。”


  你们学佛法重要的偈子:“纵使经百劫”,第二句什么?“所作业不亡”。问你们都不帮我记得,所以要想修到中阴不迷怎么做得到啊?“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我告诉你哦,刚才给你讲了,能够记得、强记就是定,定力的一种。你们要注意哦!要想做到中阴不迷,这个定力都没有还行吗?过目不忘,它是定力果报来的啊!“纵使经百劫,所作(的)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所以天人境界堕下来,受报一样受的。


  “瑜伽论说,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从彼没故。然说彼无转识等者,依长时说,非谓全无。”玄奘法师引证,唯识宗以《瑜伽师地论》为主,《瑜伽师地论》里头讲,无想天的天人到了临命终时,这个思想、这个念头怎么样生起的呢?就是无想天的众生,“是诸有情”无想天的天人,“从彼没故”从无想天里堕落下来,自然要动念的;无想境界做不到了,那个定力破掉了,定力不够了,他自然沉没了、堕下来。但是呢,“说彼无转识等者”,我们平常说无想天里头的人没有六识互相在转动,这是什么意思呢?“依长时说”,就是以平常无想天经常的这个境界。“非谓全无”,并不是讲修到无想定的人第六意识完全丝毫纹风不动,没有这个道理。修到无想定的人不是木头、不是石头啊。因为他第七识、第八识的、第八识具备的什么功能大家还记得吗?第七识、第八识里头有一个东西——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还在的啊。所以学唯识是科学哦。心理学讲到唯识,我看是人类的最高的智慧的结晶了!可惜西方没有人懂,当然东方的人也“莫宰羊”(不知道)。


  这个五遍行,八识里头都有。所以你不要认为无想定什么都不知道,他是做到第六意识的不去想、作用,换句话不去波动了。这个要搞清楚。这五遍行特别要注意,八个识里头都有它。所以你们要注意了,打起坐来有时候:哎呀,我定是很定,什么都没有,就是还“知道”。你“不知道”你为什么学佛啊?学死人多好呢!所以有许多同学问得我烦了,你“不知道”,你买二十颗安眠药一吃,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嘛!何必打坐呢?这个中间“想”与“思”它是存在哦!思而不住,思而不留,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谁说你不知道?佛者觉也,照见三千大千世界,你说他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何必学佛啊?学死人多好啊!自己跑到民权东路,你快那里报到,那比学佛还快,那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一笑)不是这个道理,不要搞错了。


  另外,“有义”,还有一种理论,“有义,生时亦有转识。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还有一派修证到了的大阿罗汉们——(是)法师们,不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佛了——他认为,生无想定的天人“亦有转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还是要动的;换句话,我们简单讲,还是要动念头,有时候动念头。“彼中有”,这个不是中阴身,就是生在无想天的人,因为念头动了起下界的爱欲了、动心了,这欲界的润生烦恼来了,这是魔障了。“如余”就同其他的欲界天人一样,“本有初,必有转识故。”他说,“如余本有初”,就是同其他的天人一样,开始的时候,“必有转识故”。第一念一动,第六意识一定动。因为第六意识念头动了,定力境界变了。所以像我们大家打坐,普通刚刚学坐的不知道,有些人修行很多年定力很好,你坐在那里,最后你自己研究研究看,你想起来的时候不想入定了。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入定哦,可以说我没有看到过真正能够入定的人;假使看到我马上给你磕头,那我高兴得很!虽然你是跟我学,我愿意……[录音中断]。假使身体在发麻,不想坐,你心说:“我还要坐下去!”身体把你没有办法的。结果你还是心定不住啊!要注意哦,这个地方就要参究了。所以同无想定的天人一样,他要下座的时候,他还是动念的,“润生烦恼故”,因这个关系,“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同其他天人一样,开始还是动念了。


  那么再说:“瑜伽论说,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想若生,从彼没故。彼本有初若无转识,如何名入。”那么《瑜伽师地论》里头讲,修到无想定的人,生无想天;无想定是因哦,生到无想天是果;有这个因,才得这个果。换句话,你有这一个学历,才能够取得这个职位的位置。所以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那是因;你拿到这张文凭以后,去得到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或者报酬,这个是果。因与果要知道。


  所以《瑜伽师地论》说,“若生于彼,唯入不起。”他说生在无想天的天人,完全证入到无想定的境界,就是不动心了,不起心动念。


  “其想若生”,如果他有一个思想念头一动呢?立刻堕落下来,就死亡了,无想天里头死亡、堕到下界去了,“从彼没故”,下堕了,堕到下界里头。


  “彼本有初,若无转识”,他说所以说无想定刚刚生的时候,看起来好像第六意识都不转了——还是在动。所以这个里头我们研究到这里,你晓得吧?有些个哲学问题来了。这个宇宙,我们这个物理世界的宇宙,是恒动的、永远在动。所以《易经》讲这个宇宙万有“天行健”,行健,永远在动,没有一分一秒不动;这个太阳月亮、银河系统有一秒钟不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爆炸了、毁了,不得了。它要恒动。


  现在我们在找能源,如果找出这个宇宙何以能动——不一定是太阳的光来的,这个恒动是什么东西在动?不知道哦。这个物理世界是恒动。我们心理、精神世界是不是恒动呢?同样道理。


  “若无转识”,转识就是恒动。无想定、无想天,虽然做到了没有念头在动。但是在佛经上说,当他在生没之间,还是有转识哦,不是不动的。所以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此心究竟是静的、是动的,还是个问题哦!我们认为打坐修道在那里:“哎呀,我得定了,没有动。”你正在动哦!这一点特别注意哦!这个理搞不清楚,在那里盲修瞎练一辈子,开玩笑哦!自己以为得道了,很笑话的事啊!就是你修到气脉,气脉是不是修来的?修来的还是动来的?修来的就心动呀,心不动怎么修到?你纵然入定可达八万年、八千年、八万大劫不动,你那个修定的功力也在动呀。我功力叫它不动,这个本身就在动。不过把它动的卡在那里;卡在那里,你正有股力量把它卡在那里,这股力量就是动的源嘛,对不对?这个逻辑的道理要搞清楚哦。那么这个力量背后真正是什么?这个是道的问题了,这就是道了,这是形而上的东西了。所以真正的佛法是非常不容易搞的啊,不是那么盲目去迷信啊!


  “如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怎么样说证入这个不动、不动念,证入这个定?我们讲入定、入定,怎么叫入定呢?这个入是什么意思啊?那么道家认为入定,要入到什么地方去?入到肚脐眼、丹田里头去——哪有这回事啊!那个里头是大便、大肠,你到这里干什么?!你说爬到头顶,头顶上干什么?乘凉啊?真是!


  入定,请问你入到哪里去?这是个问题啊!什么叫入?出定,你出到哪里?有些道家修道的人认为:哎呦,我的意识阳神灵魂从头顶上出来,这个叫出定了——见鬼了!(一笑)哪有这种事啊?当然有这个境界可以,定、不定,入、出,这是两个代号。所以怎么叫入定?“如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就是说,我们意识念头,人本来都是动乱中有,证到平常没有经验过的境界、空了,进入这个境况,就是证到这个情况、证到这个状况,所以叫做入定;并没有一个地方进、出。说在这里进出,你到理发店去花八十块钱、两百块钱,拿一点热水冲一冲凉快得很,是入定去了,那有什么相干啊!是有作用,但是不是这个道理。


  “决择分言,所有生得,心心所灭,名无想故。”所以呀给你决择,就是仔细地分析又分析,《瑜伽师地论》有一个决择分里头,详细给你分类了。“所有生得”,生这个无想天的,“心”就是我们这个心。“心所”,心所起的这个作用,就是所谓心理状态,我们现在可以讲心理行为或者是心相,就是心所。“心心所灭”,都灭掉了,这个叫做无想,“名无想”。

  “此言意,显彼本有。”他说无想是什么?是第六意识不想。注意哦!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第六意识不起现行,“显彼本有”。


  “初有异熟生,转识暂起。”这是说,无想定、无想天第六意识不起了,就如生到无想天的时候,刚刚生、异熟生。这个异熟很麻烦了。我们一切的生命,像我们现在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异熟来的。异熟也叫做果报,所以普通经典就翻译成果报。报身,那么因果报应报来的。异熟就是果报。说为什么你这一生会变成女的呢?会变成男的呢?或变成瘦子或变成胖子呢?或变成中国人或外国人,或者会变成什么六道众生呢?就是因果异熟来的。所以异熟很难了解,很难翻,只好把这个名称叫做异熟,就是因果果报来的。所以生无想天的人,“异熟生,转识暂起。”


  “宿因缘力,后不复生。”他生到无想天并不是究竟,就是平常练习这个无想定,无想的定力习惯了,这个业力训练得习惯了,所以暂时因缘这个定力嘛,生在这个无想天。后念不大动,所以受这个天人的善报。无想天也算是善天,虽然是外道,是善天哦。你看无想天的一个人,虽然不是积极地为善,是消极地为善,众恶不会来了,绝不会作恶了。


  “由斯引起,异熟无记分位差别,说名无想。”所以无想定的境界,因为这个无想定的定力,引发了这个果报,中间这个生命落在无记中。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不要认为没有念头、昏沉就是定。把无记(无记就是不善也不恶,昏昏迷迷地坐在那里)以为自己是这个定呀,果报无想天是生不到哇,畜生道是希望很多了。啊,所以无记果位,非善非恶。所以它引起异熟无记的分位差别。“说名无想”,无想定的果报就是无记了,什么都不管、没有了。所以我的经验告诉你哦,修空念、修无想定搞了几年的时候,到达了一个字都认不得了。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我当时的经验,自己拿着笔不会写信了:哎?一个字都想不出来!就那么容易到达无记定,你们千万注意啊。


  “如善引生,二定名善。”如果到达了无想定,我们再修加行,懂了,其实这个无想定并不难,一下就可以证到的哦,可以做到。再加行、加工修炼,就是行一切善、善法,由善根所引发、生起两种“引生二定”,两种定,两种就是无心定——无心定不是无想哦,大家特别注意;无想定。刚才讲过,第六意识硬把它压住了,石头压草一样,思想不起,这是无想定。到达无心定呢,石头没有了、草也没有了、地也没有了——空了,这是无心定,所以叫空。但是学禅宗的人呢,这是初步一点点境界,所以“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这是禅宗祖师们的话。但是无心定比无想定要高一层了。所以由无想定你修到了,再加行,善根的引发,生出二定:无心定,或者证到第九定的灭尽定,那么“名善”,这就是善行道路、佛道。


  “不尔”,如果不是这样呢?“转识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他说假使自然无想定,不晓得自己进一步修持;那么,意识啊、前面五识身体的变化、气质都变化不了,自己变化不了,“转识一切”都不起作用了;那么有什么资格可以说因为这一生成就,得到一切心行皆灭,证到灭尽定呢?做不到的。


  “故彼初位转识暂起。彼天唯在第四静虑。下想粗动,难可断故。”所以生无想定的人,初生刚刚到达那个境界、无想的境界、无想天的境界,“转识”第六意识这个转动、动态,暂时发生一个作用,好像把念头切断了这个关系。所以,这个无想定的天人境界属于第四禅。四禅都记得吧?“舍念清净”的境界,是属于舍念清净的,舍念清净包含了无想或者无心等等的境界,所以它属于第四静虑、第四禅天。“下想粗动”,为什么呢?下面三禅、二禅、初禅的人,这个思想还是粗的,不像四禅无想定比较更细一点了。“难可断故”,所以证入初禅的人,所以大家刚刚在打坐得一点定境,不管你坐了多少年,你思想完全想断,做不到哦。你想到达无想定,还做不到的。因为下面三禅的境界,想——这个思想还很粗,还在动态中,“难可断故”。


  “上无无想异熟处故,即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天异熟果故。”他说,无想定是四禅天天人境界,色界中间的无想天。色界天的天人最高是有顶天,有顶天的天主叫做大自在天,大自在天主经常现观自在菩萨像,所以白色的衣服,白色的种种,等等。大自在天的天人,有时候到欲界里,很方便,他乘光就来了。那么无想天呢,正在色界天这个中间,到有顶天还差四层,就是定力功夫。为什么说定力功夫啊?我们为什么打坐修定做善行呢?因修这个因,得那个果报。所以啊,“上”,无想天的上面,“无无想异熟处故”,那已经不是无想天了,不是无想天的果报之身了。因为上面“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这个境界就更高一层,那叫做四空天,**达到空。所以能够引发无想定的思,无想定的思就是刚才五遍行里头的“思”,思想这个思。想是想,我们现在在思想叫做“想”,“思”比“想”就细得多了。


  “能感彼天,异熟果故。”所以无想天再进修才能够上升。今天恐怕只能到达这里[引磬响],所以这个唯识啊,《成唯识论》仔细地研究是非常非常吃力的,不像别的经典,特别要留心。它这个文字翻译得非常的简化,意义包括得很多。可是我们大家真正要学佛的,这个《成唯识论》的这些道理切实要搞清楚。不然你随便去学密宗啊、去学禅哪,这个错误的路子大得很,不能乱搞的。

  首先,有人提出问题了,三个问题。第一问题:“第七识‘恒审思量’,它的性能是恒审思量。但是一个人在闷绝位,晕倒了昏过去了,那么他这个思量在哪里?”所以,佛法的道理呀,佛说,文字言语不可以完全形容。“恒审思量”,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这个思量,在文字上也叫做思量,是第六意识。譬如睡着了,第六意识不起现行的时候,它也在恒审思量,那个东西就叫做思量,它不会忘记“我”的。所以,这些在这五位里头都有,恒审思量****。闷绝、睡眠、无想定,那么既然无想怎么样思量?换句话,他那个时候“恒审思量”这个作用在哪里?就在闷绝的本位,就在闷绝的里头;那么那一种情形是没有思想。因为你现在问的是把我们第六意识这个习惯思想当成“思量”。第七识思量它是一个有覆性的,那么本来就属于啊,在那个时候只要它一起动,“我”就来了。*这个“我”的作用就是思量,所以它叫“恒审思量”。那个时候恒审思量在什么呢?如果你要照唯识这种答法就很麻烦;禅的答法,它那个恒审思量在闷绝里,就很简单了,就闷过去了、死过去了,那个境界就是它的作用,它的作用就在闷的上面,第七识是这个样子。


  第二个问题,提到在入胎的时候,中脉先有,先生中脉;事实上呢,中脉是中空,并无一样东西,“本来无一物”。那么所谓讲的是先有中脉,是灵性、灵识的一点有呢,还是去后来先的有?我们晓得这要分两个事情了。怀胎的事情先有中脉、色法,所谓中脉这个脉、气脉,是属于色法里面的范围,所谓色法,就是地、水、火、风构成这个色身的。拿我们现有的知识来讲,属于物理的部分、生理部分,这是阿赖耶识的现起,所以阿赖耶识一现起了以后啊,“根、身、器”就来。那么第一个观念要搞清楚这个范围,属于色法的范围。中脉的话,是阿赖耶识的功能显现变起,四大,*中脉。所以中脉这个脉一生起的时候,就是“去后来先”,阿赖耶识这些识,与男的精、女的血,就是男女这个精虫、卵子结合,三元和合的中间,第一个发动的现象。比方像竹苇中空,并不是说没有东西;中空无一物,书上对“中”的道理都告诉你了,这个中间是空的,这个中间是光明清净,**我们这里的天、蔚蓝色的天,一点尘渣子没有,空空洞洞的空,一丝都没有。无一物是空空洞洞的空,并不是完全没有的空,没有的空不是中脉。中脉是空空洞洞的,也可以叫它其中无一物。那么这个东西像什么呢?像我们这个天气闷的时候、乌云盖天的时候,地下、地心一股热能这样上来,比方,把这个天中间冲开了,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中脉一生起了以后啊,各种脉慢慢地发动了,等于香蕉(芭蕉)那个中心它是空空洞洞的,你把香蕉(芭蕉)一层一层剥了,它中心是空的,可是外面的纤维一切一切——我们身上经脉都依中脉而发起的。大致到了婴儿一下生的时候,这个中脉已经开始要闭塞,不是全部闭塞。到婴儿头顶完全不跳的时候,开始意识一动,中脉完全闭到了。就是开始要下生了,中脉完成。如果是一个修定成就的人、有成就的人转胎啊,中脉不一定。


  所以,中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名色一点变去的,这个同“去后来先”不相干。“去后来先”是识的这一点作用。识的这一点作用,它没有跟色法,色法是它的相分,相,一切是色法,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地水火风,乃至山河大地、各个的身体,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


  第三点比较麻烦,推算命理算命的,有人的命是纯阳一气,拿八字天干都是甲、丙、戊、庚、壬等等;地支都是子、寅、辰、午、申、戌,都是这些代表阳性的干支。那么,问的问题说,我上次提到过,甲、丙等都是“能”,“能”当然是阳;那么,构成了物质,就是为阴。是这个样子,是这个样子。不过有一点特别要注意,中国文化《易经》讲阴阳,它不是呆定的概念,它是活的。所以学《易经》必须要了解“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两句话,就是阴阳两个都变的,譬如男的叫做阳、女的叫做阴,也很难讲,这是过去这两个代号直接**。实际上,女人全身都是阳,只有一点真阴,只有一点,这一点真阴就很厉害;男人全身都是阴,只有一点真阳。那么,这个阴阳也有反背的作代表,反过来、背过去作代表。所以上次我们提到天干地支的道理,所谓阳性的是代表“能”,阴性代表成形的东西,道理是这个样子,理论上是这个样子,没有错。这个至于它的作用呢,所以算八字搞起来非常难,阴中也有阳,阳中也有阴。所以你看学算八字,十二个地支里头的内含就有不同,譬如子——子的部分***,丑——丑****。它含的又不同,含的是阴中又含阳,阳中又含阴,变化无穷。


  那么,唯识的道理也是变化无穷,八个识的变化也是这样。所以转识就可以成智。那么智,等于说阳性作代表的;识,这个就是困惑人的、使人堕落的、染污的,阴性作代表。至于八识呢,这个就是东方文化特殊的地方,中国《易经》讲八卦,佛法也讲八识;那么八识第八阿赖耶识等于说是“乾卦”;第七识——坤卦,坤也由乾变而来;那么意识——震卦,所谓****,这一震动一切都来了。其它的,你比如说坎卦是耳识;离卦是眼识;巽卦是鼻识;兑卦是舌识;几乎是差不多一样,这就很妙了!所以学命理、学易经的,它这些东方的哲学,严格讲把它关联起来,都是一套有连贯性的,所代表的不同。所以印度佛法所讲的十二因缘,实际上就是十二地支的变化原则:子就是无明,丑就是无明缘行,就是十二地支的变化。这些道理,佛把这一个变化的法则,拿来说成一个精神、心的心灵状态,所谓十二因缘。大概是这样。


  这三个问题简单(讲),还没有详细解释,再提出来再说。


  现在我们讲到《成唯识论》二百七十一页,上次讲的前五识同第六识与修证证成,就是修道证果的**,最密切相关的。所以,一般不管是学净土学什么,真正要谈修持的话,特别特别注意。不知道我讲完了以后,不晓得大家——因为我讲得不好,希望大家留心注意听。一个人讲得已经不好,听得更不好,那就很可惜了。如果说讲得很好,听的不懂,那就更可惜了。希望大家特别注意,要求修证方面非常重要。


  现在先念原文,“及无心二定者,谓无想灭尽定,俱无六识,故名无心。”所谓唯识学的无心定,这个定境包括无心定。那么一般我们如果不研究教理,只听到无心,有许多以为无心就是道。至于我们普通人做事,说我打你一下、我骂你,“哎呀,对不起,我无心的。”——空话!哪里有无心的?要打人要骂人,说错了、做错了,绝对有心的,不是无心的。但是你的确无心,那不叫无心,那是无记。莫名其妙,就是普通讲下意识的动作,无记不能算是无心。那么当然普通表达可以用无心两个字,就是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搞清楚,没有无心的。所以一个人记性不好,做事错误多,说自己觉得是无心,的确你第六意识没有动机想那么做,就做了,这是无记业重,无记就是愚痴呀、笨啊,就是很笨,无记重智慧就越低呀!这所谓四惑里头的一个重大的惑,就是痴,四惑里头是我痴,这个痴***。所以有*****,有许多修道人,往往搞得:“哎呀我懒得用心、懒得记”,你注意,你已经落到无记,无记就是顽空了,真的顽空。痴惑了是无记。


  所以呀,真正无心,无心是个果位呦,修道一个程度哦,真正无心是不容易的。无心定有两种,第一个是无想定,“谓无想”;第二个是灭尽定,灭尽定是四禅八定的第九次第定。四禅八定过了,得到灭尽定,证果位了,小乘罗汉的果位。


  就是说无想定同灭尽定,这两种定境不同,都叫做无心定。那这个无什么心呢?“无六识故”,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都没有。注意哦,所以叫作无心定。注意,我们要了解,所以诸位自己你想想看,修道打坐很多年坐在那里,你感觉到我身体还坐在那里,身体还粗重得很,一点都没有轻灵;至于发胀发麻发酸发痛那个更不要谈了。就是麻、胀、酸、痛、痒都过了,身体所谓讲气脉就算给你都通了;都通了以后,你有身体的感觉,身见没有忘掉,就是身识——眼耳鼻舌“身”,第五身识还在,这感觉还在;那么而且觉得我现在坐在这里很定——第六识意识还在噢,都没有到达无心位哦,所以无心位不容易的。


  所以说,告诉你,无心两种定,灭尽定同无想定这两种定范围,都没有六识、六识都不起现行了,这样才叫做无心定,就达到无心定的境界。


  那么,现在开始讲无想定。“无想定者,谓有异生,伏遍净贪,未伏上染。由出离想,作意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灭,想灭为首,立无想名。”[录音中断]……这不好办哦。所以呀,我们在学的大家同学们都注意啊,不要认为自己学位高了,文字工具的确要弄好。不然不要说对外国文化,写自己的东方中国文化仓库都打不开,你就惨了。


  第一句话,“无想定者”,所谓无想定呢,“谓有异生”,怎么叫异生呢?不同的众生。往往提到异生,所谓异生,已经比人这个位置稍稍不同,或者是菩萨境界里头了。这个人,所谓异生,生命已经不太平常了,已经非常了。所以我们中国经常称一个了不起的奇人——异人,异就是奇异,不同于一般平凡的人。他说,所谓无想定,有些异生这些人,换句话我们现在讲有些特殊有修持的人,“伏遍净贪”,遍净贪,所以叫大家《三界天人表》一定要带来。我们这里过去像很多课,尤其本院在这里常听的同学们,说这个又丢了,我们连发好多次,又丢了,很对不起自己。应该要背来。


  怎么样叫做“伏遍净贪”呢?二禅定到三禅定的境界,三禅定里头有个果位,就是升天的果位,就是三禅天当中有个“遍净天”,遍净就是完全干净的。人生其实有许多人说念佛一生,修行很得力,往生的地方不一定是极乐世界,告诉你。好一点有些正好生在遍净天,他当成极乐世界了,也差不多。遍净天那当然已经到了色界,没得欲了;我们还在欲界中,我们在欲界的低层,还是人中了。所以到三禅这个境界,已经到达伏掉遍净贪,遍净天的这个贪欲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把《俱舍论》所以再三给大家平常提到,九十八个结使,贪、嗔、痴、慢、疑,这是根本烦恼,我们心理的、感情的、思想的、情绪的——修所断,要修持,尽量自己慢慢修持地把它转化了,贪嗔痴慢疑才没有了。贪嗔痴慢疑详细分析谈何容易呀!一个人说你一下顿悟,我懂了道理,我学了佛能够断了——没办法!——是修所断的。那么贪嗔痴慢疑修所断了以后,就是修行、努力修行,慢慢清净、断了。


  那么见惑呢?思想里头就是见解里头的五见,所谓身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种观念思想上破不掉的,那要见所断的,那要智慧够了才破得掉。这样你看十个:贪、嗔、痴、慢、疑,这是五个根本烦恼,包括邪见。我们随时有所见解思想落在邪见里头,自己不知道。譬如认为我打坐,如果我什么都没有想,完全不知道,我一下入定去了——哎,这个观念就是邪见。以无想定当成道了,是邪见了。无想定、无想天是凡夫外道天里头,可是位置很高哦!比遍净天还要高。道理在哪里?心理上我们贪一个清净境界,是遍净;我们修定到了连清净境界都不要、放下了,才把意识能够达到真正无想。所以修持之难啊,不是那么简单!一点修持都没有,一点定力都没有,所谓戒定慧,我常常告诉大家,定为中心啊!得了定,才是真得戒了;得了定,譬如到达初禅,已经很少犯戒了,起心动念比较少多了。无想定尽管是外道定,你到了无想定一定的话,虽然是外道定,还有什么地方去犯戒啊?不会去犯了。一切行为都是意识来的。所以定是最重要的,戒不因为定而不能圆满,慧不因为定而不能发起。所以定重要。


  所以“伏遍净贪”,要看这个原文啊,不要光听,那一点用都没有;这个要深入进去。就是说有些已经有修行的,对于三禅天这个境界,人尽管修道到了三禅,还有贪欲。虽然不贪世间的享受,譬如我们大家为什么要修道?你说我们在座大家学佛,都是想自己上进嘛,想不做一个普通人,对不对?人应该有向上的心理。我们要想自己升华,要超越现有的世界的烦恼,实际上这个心理也属于贪哦。不过这个是善贪哦,不是坏的贪,是许可的。人总要一步一步求进步。可是如果拿上地,等于说拿十二层楼来看十一层楼的人,还是低了一级。所以拿上地、就是说再高一层的无想天来看遍净天的人,贪欲还很重,他贪图这个清净以为是究竟,是错误的。所以他说,无想定是怎么样讲法呢?有些人修持得已经“伏遍净贪”,已经降服了遍净天的那一个色界的贪欲的心理了,但是“未伏上染”。上染是什么呢?也是染污啊。哎,还想升华,晓得色界天上面还有高层,还有一个升华的境界。色界天上面,到了上去呀,有顶天才是色界天的天顶,有顶天就是大自在了、大自在天主,所以还想希望有进步,未伏向上的这个染污心。那么由于自己心里要跳出现有的成就,不算满足,要出离。欲界跳出来了,到了色界,色界还再向上升,“由出离想,作意为先”,还是要动念的,想自己再用功、进步,这还是第六意识作意。


  那么晓得,我现在贪图——譬如我们定吧,假使你们定,我们大家都定,定在这个清净境界,随时心里很清净;因为清净,所以你来跟我讲话,你来问我找我办一个事情,“很讨厌!不要打搅扰我的清净。”就起瞋念了,就会起讨厌。像不是常常讲一个念佛故事的一个反的笑话吗?有一个妈妈不是正在念佛吗,这个儿子实在看不惯了,什么事情都不管了。儿子等妈妈念佛的时候就说:“妈!妈!”妈妈说:“做什么?”儿子不响了。这时妈妈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等她念得挺起劲时,儿子说“妈、妈、妈、妈!”结果妈妈说:“你干什么?干什么?”儿子也不响。然后第三次妈妈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儿子说“妈、妈、妈……”,这个妈妈说:“你讨厌!我念佛,你吵什么嘛!”儿子就说:“妈,你看嘛,我是你生的儿子,不过就叫了三次,你一天到黑叫阿弥陀佛,他不发脾气呀?”啊,这个故事是相反的呦,可是你注意,不要一笑过去了,有它的道理。


  人,这个贪欲的心,念念贪欲都是作意,念阿弥陀佛是要有一个善贪在:我要必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发愿。发愿,愿是谁发的?第六意识“作意为先”。你要知道。那么生上界的人,定力到了这个时候,譬如我们贪图清净,大家在清净;你久了,当然有智慧已经算不错了,自己晓得我现在清净还不是究竟,对不对?我不入定不清净下来,这个清净境界就没有了,所以不究竟,还要跳出这个,还要求高一层升华。那么,最好把清净也空掉、也丢掉。那么清净丢掉,清净也是意识一个境界,所以把这个意识还要丢掉。


  那么,“令不恒行,心心所灭”,那么想办法,使自己“不恒行”,不常常在动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行就是动。我们心有时候,你譬如你打坐呀清净起来,我们心为什么动了?五阴里头行阴的作用。“行”它自然会动的。你没有到真正的灭尽定以前,这个五阴里头行阴你灭不了。等于这个地球,我们尽管睡觉地球还在动,它没有停止过。这个地球动、天体宇宙动就是行阴,它永远转的,所谓轮回就是这样转动的,它永远在转哪。所以,要想达到无想定,“令不恒行”,恒就是常常,不常常动心的那个心所,心里头这些念头。心所,心所包括很多了,我们将来要倒转来去说心所,五十几种心所,贪嗔痴慢疑,根本烦恼、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各种心理,都是啊。你要把这个心[录音中断]……“想灭为首”。那么你再用功下去,到达什么呢?我们“色受想”中间,我们人活着,最伤脑筋就是这个思想不能停嘛,我想吃、我想用、我想怎么样。这个想嘛,这就是心所。这个想的作用灭掉了,那就到达无想了。这就是得到无想定了。


  无想定又比遍净天又高了一层,证到色界天的中层——无想天。这个无想天里头,无想定属于凡夫外道定,但是很高哦。你不要看凡夫外道,所谓怎么叫他外道?不是轻视哦。因为他没有明心见性,心外求法,你晓得无想也是我们心硬使它做到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没有明白,所以还是外道。


  他说,我们到达了无想定的境界,“令身安和,故亦名定。”你注意,我们现在活着,大家在这里没有死,如果修道打坐到达了无想定的时候,身体非常舒服哦,安、和。安和,我告诉你,所谓道家、密宗一天到黑希望气脉通,奇经八脉、任督二脉、密宗……老实讲,那还是初步的初步,气脉给你通完了以后不过身安和而已。而四大色法的境界同“道”还没有关系。千万不要认为气脉通了就有道了。不过说你修持有一点功夫了,不错。所以你要晓得达到无想定,那么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身体上的奇经八脉早已经通了;不必到无想定啊,你到初禅境界,气脉大部分已经通了。所以气脉通、什么中脉通,不是了不起的事,不要着迷了。话是那么说呀,你们气脉都没有通,我们普通人只有上下通:吃下去、拉出来,这个不算通。


  要真正气脉修通了的人有象征的呀。有些人公然跑来当面给我讲,哎,我已经任督二脉打通。哎呀,我话都懒得回了!打通不打通一望而知,眼睛一看就知道了。当然要过来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是不能自欺的呀!打通气脉的人那有象征的,很多象征。


  现在讲,得无想定,到达三禅定的境界。我们普通,中国一般后来的经验给它(总结的):初禅是念住——大概啊,不是究竟的说法,这个不是佛学的,是中国后来一般人(根据)修持的经验加上的。初禅是念住;二禅就气住了,气住,气脉差不多已经通了,不通住不了的,呼吸停止了;三禅就脉住,心脏都不跳了,血脉都不流了;心脏跳哦,跳得很弱,一点点,很久很久一下。假使你们有许多修道人,现在人没有资格修道,有一点病(就)拿一点现在医学的观念来看,那全错了。到那个时候心脏完全心脏病一样,停止了;心电图半天才是一下下,还停了;到了三禅是脉住了。四禅就舍念清净,四禅连这个气脉、身体都忘掉了、空开了。


  所以初禅是念住,我们念,就是说,思想专一,譬如观一点光吧,观一点什么、一个佛号吧、一个东西,就是这一句,永远就定住了。不是说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只在“阿弥陀佛”在念,这个不算念住哦!搞清楚哦。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作意哦,第六意识都在跳动。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到“阿”字,或者到“陀”字,或者到“佛”字,这个中间,念也没有了,就是这个念的境界永远存在,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这个中间不是四个字连起不连起,佛的念,就是这一念定住了。这样叫“念住”。


  那么念佛念到这样,所以叫做“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怎么不念而念呢?这个时候,你不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四个字不要连,名号不连,你心念、第六意识心念念念在佛上嘛。自然只有佛、只有佛……一路到底的,没有动过嘛,这叫念住。念住就是念佛的人讲“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就是一心不乱了。就是这一心一念。就是佛的这一念。乃至四个字已经没有跳动了。那么定久了、定久了一路一路进步啊,身心起变化。你要晓得,现在无想定是属于三禅的境界哦!属于三禅。


  你们《三界天人表》一定搞熟哦。大小乘学佛,三界天人、六道轮回没有搞熟,你白搞了的。哪一禅的境界是合于哪一天人的境界。后来中国儒家所谓讲“天人之际”,就是这个东西哦。我们在座学佛同学搞清楚哦。常常一问你们天人,哎,这一天“遍净天”在哪里?你就搞不清了。“少净天”在哪里?“少光天”在哪里?搞不清楚了。他化自在天在哪里?你搞不清楚了。所以像密宗有些佛像啊,是他化自在天的境界的那些天人的像,当然不是人间的像。这要搞清楚的。


  现在我们回转来,讲本论,就是本经:“立无想名”,所以这个境界“令身安和”,身体已经安和。你要晓得看经典不要马马虎虎,经典文字只好这样记载。我们身能够安,在座我看哪一个人敢说自己身体安哪?一点都没有难过、头脑清楚,做得到吗?做不到的啊。不是这里不舒服、那里难过,或者身上这里有一块,那里不舒服,胃肠消化不良,都是身不安哪!身安已经很难,和更难了。


  六脉平和,所以你看中国医学上、道家有个故事。有一个人卜卦很灵——学《易经》里头一个故事——灵得不得了。结果感动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是吕纯阳,神仙来了,晓得他卜卦很灵。这个人卜卦还会医,医药灵,反正医、命、卦都很好,他自己认为也是半仙之份。结果啊,这个吕纯阳来了,感动来了,晓得有这么一个人。当然吕纯阳已经是道家修成的人,故意变化成一个病兮兮的人,让他来看病。这个卜卦的先生医理很高,把他脉一拿,看完了一笑,合个掌,不开方。“哎,你怎么不出方呢?”他说:“何必呢?你何必来试我啊!”那么他就问他:“那我的病怎么样?还有救没有救?”那他说了两句话:“六脉平和,非仙即怪。”不是神仙就是妖怪。他说:“但是先生啊,你不是妖怪,你是仙,你不要试我。”他自己把卦台一放,就出来给他一跪,就拜师了。吕纯阳被他揭穿了,哈哈一笑,把他带走了,这个徒弟就那么收了的。


  所以医学道家讲“六脉平和”,非常难。这就是讲,得了无想定到三禅这个境界,出定以后六脉平和。“六脉平和,非仙即怪。”不是神仙,就是妖怪。其实呀,妖怪也就是神仙。因为人啊对自己待遇好一点,所以我们人修道成功叫做“仙”;狗啊、猫修成功了就叫做“精”;那些鱼啊、泥鳅啊修成功了就叫做“怪”。其实以怪同精看我们,我们修成功了也是“人精”而已啊!几个名称不同。啊,所以我们注意这四个字,特别注意!所以得定的,到了无想定,“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注意啊,这八个字!不要打坐啊,现在要看书,不然你就白在这里搞了,将来回去呀,“哎哟,我听是听过,又看不懂!”那又何必搞一次一听呢!


  “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所以注意,修定的人,你说自己打坐定,哪里得了定?身不安不和不算得定,不可能的。你坐这里,身体安不下来,这个腿最多你坐两个钟头也不舒服了,这身不算安、不算和啊!所以你没有得定。“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所以叫做定。这就是说,心理意识是无想,一点思想停止了,得了第六意识**,可是身呢又安,舒服极了;和,百病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境界叫做无想“定”,“故亦名定”。


  那么下面告诉我们,“修习此定,品别有三。”你们要注意哦,他说修到无想定,阶级还是不同,就是程度不同。“下品修者”,最低的,“现法必退,不能速疾,还引现前。”什么叫做得到无想定了?下等的成就就是说,有时候一下、一打坐好的时候,身心安和,思想完全没有,舒服极了,进入无想定。但是啊,孩子叫你“妈妈,爸爸,下来啦!给我拿一点学费报名啦!”你学费一拿以后再一上坐啊,我的妈!身不安和了,无想也做不到了。这叫无想定退掉了,所以“现法必退”。


  “不能速疾,还引现前”,不能很快地马上又进入无想定去。又要慢慢、慢慢,再澄清了、定了、再进。所以我常常叫你们打坐,你们有时候也很好哇,那是瞎猫撞到死老鼠的!老鼠死掉,跑到瞎子猫前面,一闻,好,吃到了——不是你抓到的。你说我要入这个定就入这个定,我要入那一种定就入那一种定——行了!说我今天两腿一盘,我要入定去了,你就入定了。你在哪里入定?硬熬啊,叫做煎熬!“我怎么搞的?”心里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呀,下品修到无想定境是“现法必退”,现在就退掉;退掉并不是永远不回头哦,或者过一阵又回转来。“不能速疾”很快地又进到无想定的境界里头,所以这一类人,就是像我们活着修无想定到这个境界的人,那么死后升天的果位呢?生到无想天。


  “后生彼天,不甚光净。”无想天是色界,色界没有肉体的身,没有我们现在欲界的肉体身。色界是光。可是光还是有个身哦,眼耳鼻舌“身”,还是有个身的。譬如我们做梦,梦里头有个身嘛,有个自己。所以呀,这一类的人,下品修到无想,生到无想天,身光不够亮、不够干净。“形色广大”,很粗,这个人长得很胖,很高,一砣大胖光,一砣大泡,而且光有时候暗暗的,象牙色的,或者黄种色的,或者是同这个非洲人一样,黑光的,就是这样,“形色广大”。


  “定当中夭”,生在天上活不长,半路夭折下来。无想天是寿命五百劫哦!五百劫哦,不是五百生。这个地球毁了又形成,形成又毁了,一定五百劫,生无想天的果报。但是,无想天不是一定修定的人,一个人做善人,这三界的天人,极力作善事的人,善行行到了,《大学》儒家所谓“止于至善”的人,他念头也清了,所以为善最乐。做善事到了极点,不要修定,念头清了,如果没有悟道,有时候也生这种天人。你要注意哦,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所以学佛的人光想学佛,心性、性情一切没有转变,善法功德没有建立,休谈了。你以为光打坐就行了,不行的啊!


  现在一个问题来了,已经先告诉你们,生到无想天还是有身哦。色界是光,色界是光哦。这个最后告诉你们,但要注意这个问题。“中品修者”,修无想定中乘的人呢,“现不必退”,这一生随时会在无想定中。“设退速疾,还引现前。”有时候这个定境界掉了,但是一用心、一定,就回来了,很快就回来。那么这种死后呢,生彼天当中,“后生彼天,虽甚光净,形色广大,而不最极。虽有中夭,而不决定。”说生到无想天,身体的光明情形,也是比较不太透亮、不太美丽,形色也是胖胖的。但是啊,中等胖,不是胖得那么胖。颜色也不是那么难看,就是色相也蛮漂亮的。所以人中的丑陋、畜生中的丑陋等等,都是前生的福报功德。一个人长得自己身体少病少恼,颜色就是色相庄严,长得漂亮不漂亮,没有哪一点不是果报;生在天中也是一样。所以呀,这种中品修到无想天的天人,他的命运注定也有半途短命而死的;但是并不一定。因为他既已经到无想天,他再努力一修持,可以转变。不一定中途短命死掉的。[此时引磬响]那么快呀?好像在无想天上讲话一样啊!(一笑)休息。


  修到最上乘的人,“现必不退”,就是假定我们在座的哪一位道友,现在修到了无想定,他随时都会在无想定中,不会退掉了,“现必不退”。因此,这个色身、我们这个肉体业报完了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业报完了的时候,这段一灵清净,自然就生无想天。所以“后生彼天,最极光净。”那就是在无想天人里头,光明漂亮,形色非常广大。“必无中夭”。那么“穷满寿量”,就是一活无想天上五百劫。五百劫以后堕不堕落呀?三界天人一样堕落,“后方殒没”。道理在哪里呀?就要了解三世因果。譬如我们现在一个人,不管是有善念恶念,下一个恒心,修善、行定,你过去的业报,有恶的业报还是带到的哦,还是带到哦。譬如说,你现在,等于说我们一个人,现在尽量地努力,你看外国小说、中国小说都有,中国历史也有,一下做了皇帝,从前犯过法的;碰到那些执法很严肃的人,也给皇帝讲:对不起,以前有个案子你还没有销啊!哈,那皇帝也只好想个办法给他销一销案子。等于我们中国的包公,也打得龙袍,虽然是小说,因为皇帝犯了法了,皇帝妈妈犯了法,那皇帝也有罪,没有办法打这个皇帝,包公就叫将皇帝的衣服穿在那里吊起来拿鞭子打,等于打了皇帝。皇帝只好照办。这个你看到是小说,这些小说的故事是根据这个因果律来的。所以呀,生无想天五百劫后不进修,进修了果报再转化,慢慢来。“后方殒没”,还是下坠。无想天下堕堕到哪里呢?或者堕在欲界天人,或者变人,甚至于过去的业报来,就是上次给大家提到佛学里头最重要的这个偈子:“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个是因果的道理。


  那么现在说明,“此定唯属第四静虑”,这个定境界属于第四禅天,四禅里头。四禅刚才说过,四禅后面还有四个定境比这个境界高: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叫做四空天,是无色界的。因为色界的人“灭心”,灭掉这个心念;“成色”,所谓色界还是色界哦,五阴里头就属于,我们大家念过《心经》“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的色蕴还存在。不过无想天的人,无想天这个“灭心成色”;到涅槃境界,所以真正的佛法,“灭色成心”,那是小乘的涅槃了。所以呀,无色界里头是灭色成心了。所以无色界的天人你看不见,没有形体的。所以这些佛学的道理都切实要注意。


  所以这个定呢,“此定唯属第四静虑。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下上地无。”他说,这些修定——你们大家注意,我们打坐,都想学打坐,以为打坐就是学佛法——不行哦!打坐是做功夫、治心、修心的功夫;你还要修“行”,行为上要行善。所以行一切善法是加行。等于我们修定是原料,这个原料还要加工的,要经过高雄加工厂去加工啊。所以他说,“此定唯属第四静虑,又唯是善,彼所引故。”善法所生。你不行善想到无想定,做不到哦!譬如一个大坏人,我们一下说把思想自己不想、什么都停掉——做不到的哦。不要说大坏人,我们这些人都是大好人,如果你真到夜里睡不着了把思想停掉,也做不到啊!我们这些大好人也做不到啊,对不对?所以你想无想,把第六意识想念一下给你停掉,那要相当的功力,还要善。善是加行,修善法为加行,所引出这个定境。


  “下上地无”,你看我的妈!这个文字啊,玄奘法师啊,你这样搞啊!浓缩到这个程度。怎么叫“下上地无”?死了都不懂。上地是什么?“四空天”,空无边处定等等,你们有这个三界天人表,“上地”无想天上面是四空天,色究竟天上面是四空天。“上地”是四空天,无色界;“下地”呢?比无想天低一点的——三禅天。怎么样叫“下上地无”呢?无想定这个意识完全不去想的这个作用,“上地”无色界里没有这个事,无色界看无想那是很低级;下地呢?到了三禅的境界,他定境还有东西呀,还有遍净、还有清净、还有空的境界。你想达到这个空、清净,都没有想,也做不到。所以无想定就在四禅天色界的中间到无色界这个中间。所以“上地”没有无想定的事情,下界也做不到无想定,譬如我们现在做不到。假使大家修到无想定,你做到了也不错!管它外道——我常常劝人家,你管他外道内道,总弄一个道吧!弄到了外道我再转到内道来有什么关系呢?你何必……一学佛的人,看这个也是外道、那个是魔。我说魔比我们还好一点,有本事一点;先做个魔,再来做个神,由神嘛再修个道,由道再变成天神,慢慢来嘛,幼稚园一样读也不错嘛。何必看人家,“哎哟,这是外道,这是魔。”自己已经变成魔了。“哦不对!我是正道。”这一念,错了!就不能修道了。这一念是瞋心。排他性这一念,慈爱不够,已非善行。千万注意!


  一个不管外道内道修行的人,要度一切众生嘛,外道也要度,魔也要度嘛。外道又怎么样?魔又怎么样?对不对?嗨,理论上一定不错。是要注意啊!所以这一句话讲无想定“上地”没有,比无想定低一点的也没有。


  “由前说故”,前面已经给你讲得很清楚了。“四业通三”,这要命了,“四业通三”,我们业果有四种:过去业、现在业、未来业这三种业,还有一个“不定业”,所谓四业。无想定呢?你要晓得,我们假定在无想定、无想天中,我们现在就在无想天,现业没有了,现业是什么?现业是无想嘛,对不对?但是你过去所作的业,那个果报将来还要还的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间没有到,你在这里一请假,躲了五百劫了嘛。当然加上利息还重一点也算不定。也许你在无想天,修善法呢减轻一点,也没有一定。这个是不定的。所以过去的业、未来的业、不定业,还是存在的;只有现业在享受无想天天人的果报。所以呀,四种业果里头还是联通的,三种还通达的。


  “除顺现受”,在现在这一生生在无想天是顺境,受这个现生的无想天的果报。因为你修无想定的善法来的。这懂了啊,这个文句都懂了吧?看通了吧?


  好了,现在另起,“有义”有一个师父说,都是佛的弟子,“有义”有些人讲,“此定唯欲界起”,修无想定的人,在天人里头不大肯修的,只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肯修。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在欲界中遭遇痛苦烦恼太多了。痛苦烦恼的根源就是心里头思想乱嘛,希望“不想就好了!”所以欲界里头引发,“由诸外道,说力起故”,说外道,这个并不是骂人,就是说他没有根本明心见性。说:“我教你个功夫,你这个功夫一做嘛,或者修气功,或者修什么,修到了以后,可以做到无想。”譬如有一类的,最高的气功,密宗也有,“yoga”瑜珈里头也有,道家也有,可以修闭气的方法。不要乱讲啊!我只讲了名字,没有教你们方法啊。你们听了这个名字自己乱去搞,出毛病我不负责啊!同我没得果报,先说明了啊!有些硬修闭气的方法,闭气得成就了,念也跟着停掉了,也做到无想了。说无想定,“由诸外道,说力起故”,游说你,劝你:这才是法、这才是道,你跟着学。但是你要晓得,要修到无想定,笨人也做不到哦!所以要修善根、要培养智慧呦!任何外道内道都要“人中慧解,极猛利故。”就是人也是聪明人才干这个事。修了这一种方法,岂止闭气,还有很多方法,使自己可以一下就达到无想境界,把思想切断了、停住了、停断了。所以这种人,人当中智慧也算很聪明的,“人中慧解,极猛利故”,高等聪明的他才做得到。


  所以修道做功夫,你说得了什么法、学了什么法,怎么样修都没有成果——笨啊!慧解不够啊,真的呀!慧解够了,任何功夫,一个有慧解的人同没有慧解的人做任何的功夫,差得太远了。有慧的,这个窍妙一下就懂进去了;等于一个电的开关,懂得的人一下就懂了。不懂的呀,你给他什么工专里头五年制啊、七年制啊、三年制啊、两年制啊,你把他制死了也没有办法!他就是那么笨,学不会那个技术。所以慧!慧!要求慧呀!“人中慧解,极猛利故”,这是一种的理由、说法。


  所以无想定是欲界里头起始修的。我们所以生在欲界的痛苦,男女饮食之欲、功名富贵之欲、要发财做官之欲,这些都是欲。欲都由思想来,能够把思想根本一切除的话,没有了嘛,就舒服了嘛。但是在这个中间起修,还要慧解,“极猛利故”。你不要老是看到佛经讲是外道、外道,不过是那么一个代名词呀!你修到了这个功夫这个外道,外得不错哦!比欲界天的什么,庙子上塑的那些瞪起眼睛、牙齿獠起,四大天王啊、四大金刚,比这些要高了不晓得多少层啊!如果拿我们这个房子来比方,四大天王实际上是站在下一层按电梯的那一个地方的。到无想天已经是八层楼、九层楼这个地方了,快到顶了。所以是很高的啊!你如果修到这个……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就是先学无想定,学了三年才修到;你查查佛经上有,“知非即舍”。他后来说,“哎,这还不究竟。”才丢掉的。所以他做到的。是外道法,可是你不要轻视看哦!


  (第10集终,妙音缘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7三校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6 07:08 , Processed in 0.1593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