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39|回复: 0

罗祖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1761

帖子

76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62
发表于 2019-1-8 15: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祖伟_副本.jpg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罗祖伟

  1943年的夏天,我出生在绍兴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其实它是一个小小的集镇,有可停靠小货轮的码头,一条长长的山溪边小店林立,油盐米面之类日常生活必需品都能买到,还有小酒店、小茶馆……镇子虽小,倒也不失热闹。

  6岁那年,母亲送我到镇上的小学读书。那时,一年级学生就要学写毛笔字,主要是描红,再就是识字。所描的红字是楷书,大小约2厘米见方,共21个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年月日。”老师要我们反复地描了写、写了描。

  这样的“涂抹”为我今后爱写字、写好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我在母亲身边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四到六年级我是在教书的大哥身边读完的。记得当年小升初的考试似科比今天的高考还难,全区小学毕业生都集中在区中心校参加全县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的入学考试,考场中也有监考老师巡视。我校近30名考生只录取3名,我有幸被当地名校春晖中学录取。可惜由于家境贫寒,我在春晖中学只读完了初一年级便辍学了。今天想来,我最快乐、最幸福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春晖上学的时光。

  我15岁时离开学校,从此与读书绝缘,开始了艰辛而曲折的人生。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我耕田锄地做过农民;下海做过船夫;在建筑工地上拿过泥刀,扛过小泥,挑过沙石;进入企业跑过销售;在生产队干过会计;当过民办教师;“文革”期间去新疆挖过贝母、党参;也曾摆过地摊卖小百货;64岁那年还在保险公司做过营销员。可谓尝够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阅尽了世间百态。近50年来,我不管身处何境,生活如何,总忘不了心中的一支笔,一丸墨。我曾为人家写过婚联、门联、请阑;为剧院写过海报;为单位写过墙报、村史,在雪白的墙壁上写过大字标语。虽然这些纯粹是写字,谈不上书法创作,但我从写字中找到了乐趣,多多少少获得了些许长进。

  因为深爱写字,苦于没有老师指点,1985年,我订阅了创刊不久的《书法报》,每逢周三出版,和现今的《书法报》一样大小,只不过当时它只有4个版面,每期也只要6分钱。报头由有着军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题写。

  11年前,我与几位同事老友相聚,一位同事建议我说:“你的字写得漂亮,何不去当一名写字家教?”这是2006年春季的一个上午,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的同事叫韩秀苗,我会记着她一辈子。

  定下来办书法培训,但用什么教材?哪里去找?我又该如何去教?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课题。唯一支撑我这么做的就是我还有那么一点写字的雕虫小技,以及深埋心底不服输的自信。

  我决定了教写毛笔字,用《柳公权楷书入门》作为教材。这一年暑假,我的书法培训班开班,招来20多名学生。也许是我认真细致的教学,精诚所至,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第二期秋季班报名的学生更多,其中一部分是继续学下去的。开局不错的同时,我心头也不免勾起丝丝不安,自觉在书艺上的修为太浅,加上教材的欠缺,不禁忧从中来。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书法报》。对啊!这不就是我苦苦寻觅的“老师”与“朋友”吗?30年前我订阅的《书法报》一直好好地保存着呢。了解到书法报社又有一份《书法报·硬笔书法》,我立马订阅了,不想这一订竟成就了我在崧厦镇这一小块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老师。

  在教学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家长带孩子来学书法,目的是想让孩子把字写漂亮、拿得出手,而并非希翼孩子将来成为一名书法家,这是家长们的共识。硬笔书写不但便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常用,一支钢笔,一出手就能写得一手漂亮优美的文字,给人是一种美的欣赏与享受,而留给自己的则是一种喜悦、一份满足。于是,这一年的秋季班我决定改教硬笔书法。

  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字帖,内容主要为唐诗的五绝或七绝。我边教学边探索,一有空暇就去县城书店寻寻觅觅,找我的“老师”“朋友”。一次我在书店浏览,发现一本《钢笔字书法教程》的书,作者为丁永康,后来我才知道丁永康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书家。我仔细翻阅,原来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良师益友。内容分钢笔楷书、钢笔行书两大部分,从写好37个笔画开始到独体字的结构形式及要求,再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势,循序渐进,既有简明精辟的硬笔书法技法的讲解、阐述,还配有手书的中规中矩的范字,即便是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都进行示范,在我眼中这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从此,我用这本教材开始了硬笔书法教学的生涯。其间,我还临习《书法报·硬笔书法》刊载的好作品及名家字帖,得益多多。

  我给学生用的字帖是我手写自编的,基本上一年换写一次。有人问我学的是哪家书体?我回答:说得好听点叫做学百家之长,说实在的是不三不四、不入流的野路子。我从学写字起还真没有正儿八经临摹过哪一大家的法帖。但只要被我看到能吸引我的字帖,我都会学写几遍、几十遍。譬如看到一些古迹名胜楹联、牌匾上的题字,我都会用随身带的笔和小本子记下来。同时,我还会双眼紧盯楹联或牌匾,用右手的食指在胸前或大腿上多次反复笔划。30年前,我常去上海,看到一家店名的牌匾字特别美,我就会眼睛紧盯“目标”,手在身上临摹。在西藏路上有一家名为岳阳楼的酒店,这“岳阳楼”三个金光闪闪秀逸的楷书为胡问遂先生所书,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个被我称作空临的动作,使我得益不小,至今依然在用。我还要求学生学着去做。

  2010年,书法报社举办“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我有三名学生参加初赛,结果只得了优秀奖,未能取得入围总决赛的资格。2011年,两名学生入围总决赛,因其中一名学生不愿参加,导致另一名学生没有伴儿,而未能成行,十分遗憾。2012年,有四名学生入围,但报名太迟,因名额已满而未能去现场总决赛,好在家长通达,表示理解。

  由于种种原因而错失两届参加总决赛的良机,真是枉费了我的一番心力,但必须参加总决赛的决心与愿望不变,热情倍增。2013年,三名学生入围总决赛,前车之鉴,不敢重蹈覆辙,我早通知,及时报名缴费,总算圆了能加总决赛的美梦。这次比赛成绩虽不够理想,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以及作为指导老师的我,可谓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也逐步熟识了编辑部的几位编辑,他们在待人、处事中热情、细致又不失温和。

  同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市里的两个书画作品展。不久我就收到了这两场展赛的获奖、入展证书,真是双喜临门。国庆节那天,我和夫人一道去参加颁奖典礼,所有获奖作品都在现场展出,我的作品获了优秀奖,也在展出之列。也许,这类县区级小范围的赛事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欣喜与快慰,是一种被人认可的鼓励与鞭策。在我写字的生涯中,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更莫说获奖。通过这两次获奖,我勉励自己,相信自己,努力耕耘,继续前行,总有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又是我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我带三名学生在济南参加现场总决赛,获一个特等奖、一个金奖、一个银奖。这年秋天,我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国梦,硬笔情”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这次比赛无论从档次、规模上都与我前两次在本地参赛的大不一样,但我还是抱着敢于参与,不怕落第,试一把的心态把作品寄了出去。2015年2月,我收到了印刷精美的大赛作品集及优秀奖证书。
  我的作品能在全国大赛上亮相,虽无名次,但我已欣喜若狂,这是对我的鼓励,希望我在硬笔书法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这一点我非常清楚,也非常清醒。


  2016年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南京举行,五年级的章诗怡和中学生余佳怡都获得了金奖,她们的获奖作品还在报上刊登。得奖也好,登报也罢,这不仅是对两名学生的认可与奖励,更是对作为指导老师的我的一怀厚爱、一份提携。

  办班十年来,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逐步创新、提高和积累。我的学生虽不多,但除了本镇的学生,也有十公里外其他镇的学生,还有城区的学生。我办学靠的是老实、认真,是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老师称谓的良心。而支撑我的是一份对书法艺术深入骨髓的挚爱与追求。

  最近,我参加了在绍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聆听了专家的讲课。我自知我的字是不入流的,因此,在学书这条路上我还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路更长,道更远。

  硬笔书法将伴我终身!借用曹孟德的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抒写我这个七旬愚公一生笔墨不了情。

12_副本.jpg


8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19 21:34 , Processed in 0.0560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