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97|回复: 0

胡金德:过后思量总可怜——朝花夕拾,孩提时代的回忆

[复制链接]

1290

主题

1764

帖子

768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3
发表于 2019-9-8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金德2_副本.jpg

过后思量总可怜
——朝花夕拾,孩提时代的回忆

胡金德
 

农历丙子年十月初七日,当天光起寅,日出卯时刻,三门与临海交界处梅坑岭下,一个山村名叫梅坑胡村的一户穷苦农家,传出婴儿哇哇堕地声。这孩子生下来三天,眼没有睁开。人们甚诧异!有的说:这小人眼界高,这个穷山村他看不起,所以不睁眼。有的说:也许他眼不会睁了,是个瞎子。母亲排除了后者。第四天,眼睛终于睁开,一切正常。


婴儿孱弱多病,他没有名字。恰好此时村里修谱,修谱先生学问很高。他说:村里姓胡,金字辈,就叫他金德吧!于是村谱上至今还看得见胡金德,某某公之长子,字盛泽的字样。


金、木、水、火、土,道教五行之说:木德表荫生,示生气;火德表成长,示旺气;金德表刀兵,示阳刚之气。


可后来《康熙字典》上也有金德两字出现。少皞以金德王天下,故号金天氏。少皞或写作少昊,即帝挚,东方部族首领,鸟图腾。


随着知识提高,知道字有十四种解释。古字典,包括《汉语大辞典》上都有:凤首之文曰德。金德即凤凰头上的金色花纹。


当坐在长凳上还够不着桌子的时候,我即到村里祠堂大殿右侧的私塾里去读书。那年虚龄五岁,足龄三岁。记得放学回家,还纵在母亲的膝上吃奶。去读书的主要原因是在家无味,道地(台门)里又没有同年纪的孩子一起玩耍,那时没有游乐设施,也没有玩具可买。大家穷得很,那里有人买什么玩具。


教书先生是村里唯一的老先生——“狮子先生。他是我爷爷的亲大哥,我叫伯公。他的名字叫胡思治,老大,我爷爷叫胡思波,老三,其余两人老二、老四,叫胡思浩、胡思川(思源),都是三点水旁。那时我爷爷六十多岁,他八十五岁。老师学生年龄相差八十岁。村里人弄错了,应叫他思治先生,不是狮子先生


读的书都是古书,《论语》、《孟子》之类,《孟子》又分《上孟》、《下孟》上课。


伯公不叫我读古书,只叫我跪在长凳上、扒在桌子上填红彩格子,学写毛笔字。红彩格簿子也是他提供的。上面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另外还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启蒙式识字训练。


老师坐在条桌上头。一把太师椅,桌子左角放一堆旧书,一根戒尽(教枋),右桌角即是给学生授新课或站着背书的地方。


授新课时,叫学生一个一个上来。先背昨天上的旧课文。背出后,摊开书本,老师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学生跟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快不慢,声音要响,口齿要清。文字的意思略加点拨,不多作解释,更不分析课文。学生也不大会问什么,然后回到桌位上大声地读。开始声音很大,时间长了,声音放低,是正常现象,老师不会顾问。读累了,休息片刻老师也不会来管,只要不交头接耳或转过身去,与后排同学讲话,老师不会批评。如转过去与后排同学讲话,老师就叫名字,不要妨碍人家读书!背书时不是一背不出就打1手心。如接连几天都背不出,说明你没有好好读书,就要打手心,手心只打两三下,象征性地打。


但伯公一直没给我上课,也没有教我读什么,背什么。一两个月下来,我识的字还不多。回到家翻阅墙角里一个床头橱里的一迭迭蓝布封面的旧书,基本上不认得,还不能阅读,更不能断句。只见上面直行的一行行文字旁边加上许多红朱笔小圆圈,不知何意,也没有图画,常乱翻一阵放回柜里。不过在私塾里,却伯公满意。握住笔,一个字一个字填好,对一个虚龄只有五岁,足龄三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每次一张一张写好,交给伯公看,他每每点头赞许,我很高兴。我不怕伯公,他从来不话我,更不骂我。


一次,我娘领我到他住的阁楼上,请他写一张字叫我读背。他马上坐到小方桌前,铺开纸,写上天星日月,风霜雨雪,雾露云霞,霹雳雷霆十六个字,念给我听,叫我读,并说明天来背。我接过手马上背了几遍,他露出欢喜的表情。他写的字,规规矩矩,一点一横,端端正正,即使现在书店里卖的字帖,多数也不能相比。


第二次,娘又领我到他住处,叫他写张长一些字给我读。这回动真格了。他当下写一张扫墓时的祭文,伏以云山漠漠,感雨露以兴思。烟水茫茫,世间遗老百年人。芳草萋萋,圹内不醒长夜梦,切言一悲之黄泉。共约一百来字,一大张纸,同样是每一个字都不比字贴逊色。写好后,叫我拿去读熟。过几天来背背看。第二天我即背诵如流了,并背给一个学校老师听。他也称赞几句,只是认为文章内容并不适宜给小孩读。


不过伯公并没有叫我去背,也没有继续写文章给我读,只是在我娘面前称赞了几句。


本村与邻近的另外两个小村,在一座叫梅坑庵的旧庵里办起小学,村里的儿童和少年都到小学里去读书,念私塾的人越来越少。他财源枯竭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他没有亲儿亲女,只有一个近房过继的干儿子。干儿子一家经济也拮据,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在众多压力下,终于支持不住,卧床不起。母亲得知他多时卧床不起的消息,预知事情不妙,领我到他住处看望。来到床前,我娘说:伯公,金德来看你来了。他说:乖,乖……”只是说了几声,就没有响动了。母亲说了一些话也不知他听到没有。娘俩站了好长一会,也没有反应。我们只好与他告别,下楼回家。母亲很伤心,但我那时年纪是不知道伤心的。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伯公。两三天,或三四天后,伯公与世长辞。


旧社会,一个教书先生往往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伯公也一样讲话很少,但对我却是疼爱的。有人说他是一个前清老秀才,一直教书,是方圆十里内有名气的私塾老师。


我在祠堂私塾里读书时,有时候不叫我回家,跟他一起吃中饭。中饭是学生一家一家轮流供奉的。两只用精致竹丝编织起来的巧篮,每只分三格,里面放一盘米饭或团子、糕点之类。竹篮用颜料染成红色或紫红色,竹筷也染成蓝色或红色,放两双。看来对老师很恭敬。但我很少跟伯公一起吃饭。原因是中饭在祠堂吃过了就不好回家。在祠堂玩一回,早一点的学生就回来了,同村的人路不远。等个把钟头又开始上下午的课,这样可早些放学。我若回家吃饭,下午就不用回来,不算赖学。对一个年仅五、六虚岁的孩子来说,半天上课已够累的了。


私塾里学生读的书本因人而异。有的读《诗经》,有的读《论语》,有的读《上孟》,有的读《下孟》。读同一本书,快慢也不同。


老师教时,读音和解释也与现在有区别。例如《诗经》第一篇《关雎》开头两字,伯公念咕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摹拟鱼鹰雌雄相呼唤,这是诗的比兴手法,引起下文男女爱慕的情思。它不读门的音,这两字的读音,我查阅过北京大学王力教授的《诗经韵读》一书的注音,也不是念咕咕。我退休后,在海峡两岸节目见到台湾大学一中年女教师,她讲解《诗经》时,念呱呱,比中国大陆王力教授接近音韵。


伯公的思想也不是守旧古董,食古不化,而是开明随时的。记得他说起鸦片战争,说:把失败全推给林则徐不公平,根源应归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林则徐如不禁烟,则田无可耕之农,军无可用之兵,国家愈不可收拾。国家富强要靠全国努力,要靠自己。不可对洋人、无论东洋、还是西洋抱幻想。


伯公多才多艺,能看风水、拣日子、写符。他熟悉祭器,村里祠堂祭祀时,他与村里的能人胡积珰的阿哥胡积玎(汀音)一同张罗祭祀事务,用米粉捏出十二生肖,上色,老虎、羊、猪、狗、兔子,栩栩如生,村民围住观赏,称赞不已。元宵节,他们两人用竹篾扼出龙头,昂首张口,威武异常。有人说:他是个前清老秀才,专事教书行业,是个十里方圆有名的老先生。我村是文化村,祠堂里有乡贡匾额,说明有举人功名。


伯公尚未去世,大约四八年以前,我即进入梅坑庵小学(初小)读书。庵的大门口挂的校牌上写着三门县杨家乡第七保国民小学,校长是梅坑胡村胡积珰先生。


进了大门是块空地,即原安放弥勒菩萨佛龛地方。两边的小房间作老师办公室。中间是个大天井,毛石铺地,左上角近大殿处有一个水进似的水池,原是放生池。天井两厢房各有一间屋面宽大平屋,即小学教室。大殿三开间,是学校主要活动场所。正面墙上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遗像,旁边左国旗,右党旗。在旗和像中间有一副对联,右是革命尚未成功,左是同志仍需努力


由于学校开办在四五年底或四六初,全国正热议抗日战争,大殿两边墙上挂着罗斯福、尼米兹、斯大林、丘吉尔肖像,老师介绍说:这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统帅尼米兹,另外是美国、苏联、英国各国元首。中、美、英、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主力,战胜德、日、意法西斯主要国家。


每天上午,未上课前,全校师生集中列队在孙中山遗像前默哀,唱国歌,全体师生一起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接下去校长朗读贴在遗像下的国父遗嘱吾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积四十年之经验,知欲求革命成功,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读完毕,略讲几句就散会。


大殿即大礼堂,除上面所述外,还常举行文娱活动,大家围成一圈,请女教师、女学生唱歌,男教师讲故事、讲笑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也常进行小品演出,名曰:街头活报剧


记得一次进行课本表演,即把读的书上的内容具体化,表演出来。我扮过路小孩,里金村一个同学名叫金际淡的扮老公公。他手里扶着一根木拐杖,偻着背,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到一座板桥头跌到在地,我赶快跑过去扶住他,揉着他的膝盖,问道:老公公,跌痛了吗?他连忙说:不痛,还好。小朋友,谢谢你!我扶过桥,然后彼此招手告别。


由于他跌跤时,把贴在嘴唇上用白纸剪出来算作胡子的纸条跌飞了,引起哄堂大笑!可金际淡一点不笑,他照旧认真表演下去,这下大家更高兴了。下来后,同学称赞我们表演得好,我自己也满意。


学校左边有一块平地,作为操场,校前面一丘田掘一个沙坑,跳高跳远用。操场除上体育课外,常打门球、滚铁环、做游戏,有时老师、学生一起做游戏,学校右边有个大竹园。常玩捉迷藏。在老师带队下常去十里外旁镇体操表演或比赛。并好几次到附近小学去游学,到附近风景区去旅游。这是大家最欢喜的事。旅游出门时间一天,中餐各人自己带,五花八门,有印糕、年糕、饼、糯米团子,我带的是松花糕。到附近山上,用长竹竿将松树上的松子打下来。摊在竹笾上让太阳晒,晒燥后把松花粉拍下来,每次半斤以上,做成松花糕,够一个孩子吃了。


学校生活活泼而有趣味,令人不忘。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学工作要求低、水平低。记得有一个章的中年男教师,个子高高,常低头走路。他始终十分和气,从未对任何一个学生呵斥一声。他教图画,叫学生到近外小店买来红绿彩纸,根据画好油印出来的图样,蒙上彩纸剪下来,拼成一幅乡村山居图。连绵的山峰,各式小屋,小桥,篱笆,树木,拼成后真像一处风景优美的亭园小山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文老师胡文镜先生。他是我同村同房各份头的青年人,全县有名的文史老师。记得上的第一课即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有声有色的讲解令人神往。他讲明成祖时忠臣方孝儒,千方百计强近他写登位诏。他破口大骂:你是篡位的乱臣贼子,我怎能起草即位诏?明成祖说:他说永远不会低头。我拉起一道道绳子,看你怎不低头走过来!可方孝儒却仰头走过去。用刀剺开嘴,割去舌头,仍用口里血喷湿刽子手一身上下。他的讲话全场为之动容。


他还讲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遭奸臣谗诬,流放密林,最后闻楚国都城郢陷落,怀沙投汨罗江殉国。


他讲文天祥独支危局,九死一生,最后被俘就义。其衣带诗示志,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至义尽,乃至于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尔今尔后,庶几无悔。他的教育,给我的一生定下调子,他是我第一位启蒙老师。


后来我进离村十里亭旁读高小,他也调到那里教六年级语文。星期天回家,常在镇旁着衣亭等我,师生之情,终生难忘。


学校除上正课外,还注重思想教育。校长是一个很正派的规矩人。全校常集合起来,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主要是讲学生不能口出粗言脏语,要不同于一般农民农妇。他还常叫老师、小先生(即班干部)上台讲话,自己在下面认真听。


我每次上台,总是毕恭毕敬站好,双脚立正,直起身,挺起胸,抬起头,说:现在,我来介绍班级学习情况……”


次数多了,顽皮同学就取笑我。路上碰见,突然双脚立正,挺起胸,说:现在,我来介绍班级学习情况。现在,现在……”我跑过去敲他,。打得过,他跑我追,打不过,他追我跑,可谓在梅坑庵小学读书,时时在学习,时时在戏闹。


读初小,个个老师都待我很好,使人留连。进亭旁高小也一样,同学老师也都待我很好,使人留连。我的练习簿、毛笔、墨等都是学期成绩或作文比赛奖来的。


三门亭旁亭山小学即举国闻名的亭旁起义指挥部。指挥人员中,有大家熟悉的左翼作家联盟青年作家、鲁迅先生最信得过的文学青年柔石先生。他原名越平复,宁海人,后来进三门县中读书时,校长蔡若海先生就是柔石的朋友。他常向学生讲述柔石任宁海教育局长时,婉拒教师火腿送礼,关心周济穷苦教师的故事。此是题外话,这里不多说。


亭山小学是一座二进五开间的大宅院,可能是什么旧会所所在地。大门进去是一个大天井,学校用来作操场,一年级上体育课,主要跳高、跳远等,就在这儿上课。操场右侧是教室,左侧是厕所。操场正面楼屋,楼下是左右两个教室,中间过道厅。楼上是一个大教室,左边一个正字形小图书馆。


第二进是一个小天井,左侧有一口井,中间一株金桂。每到中秋,丹桂飘香,全校闻得到。第二进楼下两侧是教师办公室,中间一个小礼堂,一般闲在那里。楼上是学生寝室。寝室供远路学生住,女学生全是本镇人,住宿在家。


学校很重美术、音乐、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女教师下各村演现代戏,也唱《梁山伯祝英台》、《包公打銮驾》等古装戏。


解放前夕,蒋介石搞选总统,全国选国大代表,亭旁南路方向有一个山村叫刘家,一个叫刘膺古,他选上国大代表,采购五百本小年儿童读物赠送给亭山小学。学校于是开办一个图书馆,地点即在第二进楼上大教堂旁边。图室馆正方形,放上三张大条桌,将图书全部排在桌上,并编上号码,图书名单及号码公布在外面板壁上。板壁开两个小,一个还书用,一个借书用。


不知怎么一来,学校叫我一人出借图书。下课铃一响,我马上去教师办公室拿来钥匙,磴磴磴跑上楼,开开图书馆的门锁,打开还书小窗口。快,快,快,来还书。外面同学早手拿图书,排队等在那儿。一本一本递进窗口,我把它抛在桌上。又打开另一个窗口,快,快,快,来借书。由于喊成一片,金德金德,第十五号。”“金德金德,第一百二十号。”“一百二十号借去没有还!”“那么第一百五十号!于是我马上找到书递给他,他接书后马上跑下楼去去,天天如此,也不见有什么差错。


上课铃一响,我马上关好小窗口,又锁上门,跑下楼梯进教室。即使迟到一步,老师也不计较,因为他知道我在忙借书还书。


学校多举行作文比赛,或朗读比赛。记得有一次我不知道怎么一来胆子特别大,喊得很响:机场起飞,机声隆隆,驾着飞机上天空……”同学们赞许道:这次胆子大,是应该这样。


遗憾的是,学校一个大操场离得太远,要穿过整个亭旁镇,一节课不够同学们玩耍。


光阴如流水,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我高小读好了。我想不起不知怎和离开亭山小学的,也不知有没有最后看望一眼心爱的小图书馆。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三门县中。毕竟是孩子,一切丢在脑后了。后来又以理化试卷考分第一的成绩,考进台州师范。


台州师范考生范围包括临海、三门、天台、仙居、黄岩、温岭、玉环七个县。试卷共四张,政汉、语文一张,数学一张,物理、化学一张,地理、历史一张。上午考两场,下午考两场,一天考完。后来我进台州师范读书时,恰遇改卷的王俊德老师(他也是我在师范时的物理老师),理化试卷考分第一名,是他告知我的。后来我提前一学期保送并通过考试进入浙师院,又提早一学期毕业,分配上虞工作。


斗转星移,陵夷谷换。又一个六十甲子过去了,昔年天真活泼的孩子,现在都成为白发婆娑的老翁老妪。但是童年的记忆是最宝贵的,启蒙老师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那时当解放前夕,许多大户人家的青年、小1姐、少奶奶,因为外面乱,纷纷回到家乡来。他们为了消遣光阴,好些人到学校来当老师,打发时日。男的多喜欢教历史,讲故事;女的多喜欢教唱歌,唱戏。记得一个女教师,身穿浅蓝旗袍,腰别一方白手绢,性情温和,性格内向,她给我们教唱歌。他一面弹琴一面唱,我们跟着唱。学得差不多了,就唱自己喜欢的歌给我们听。


她轻轻地、温柔地唱道:


门前一道清流,


夹岸两行垂柳,


风景年年依旧——


只有那流水,


总是一去不回头。


流水啊,


请你莫把光阴带走,


请你莫把光阴带走……


她唱着唱着,很动情,眼泪汪汪。


下面人静静听着,有的女同学也眼泪汪汪。


就是这些感伤的曲调,加上后来我多接触婉约派诗词,看一些如《可怜的丽莎》,亦僧亦俗的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等悲情小说,使我这样从一个砟柴放牛的山区野孩子,变成对月伤心、见花流泪的纳兰成德、秦少游之类型的小知识分子,变成喜欢之乎者也、舞文弄墨、百无一用的等外品书生。可见六经,尤其《乐经》中所说的声乐歌讴可移人情性,潜移默化,影响之巨大。是学校和老师,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一生。


时光不会倒流,年华易逝,青春难再。悠悠岁月掷人去,过后思量总可怜。迟暮之年,我只能朝花夕拾,写些回忆文字,以寄托对师者、对尊长永久的思念。


——摘自胡金德著《且向花间留晚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5 18:45 , Processed in 0.1412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