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59|回复: 0

潘韩村的民俗文化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1761

帖子

76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62
发表于 2020-8-29 13: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河夕阳_副本.jpg

潘韩村运河夕照


潘韩村的民俗文化


潘韩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潘家石鼓、西楼下、石驳磡、河西、韩家、沈家自然村,都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艺,有大敲、小敲、火龙、炮担、高跷会、八仙迎神等等。


大敲

大敲是大型乐队,由四人抬行,八人轮流调换。潘韩村有两支龙船大敲,一支是石鼓的“大晟轩”,一支是韩家的“瑞云轩”。


大晟轩由潘同发捐资一千银元置办,用香樟制成,鎏以真金。船似画舫,长约2.5米,宽约0.8米。四周及舱穹,均雕刻古代故事人物,以及花鸟走兽,四周挂满各色流苏。上刻“大晟轩”三字,两旁书有对联。


龙船无底,前后开有门洞,两侧各开两小口,使音响外传。如夜间迎神,则插上明角灯。


龙船内有两位乐手,称“里大板”。一位敲堂鼓,称为“舵手”;一位敲大锣、小锣。船外乐手称“外大板”,有吹梅花(唢呐)一对,吹招军一对,使大钹、普钹、小钹各一人。


龙船左右摆动前进,模拟船在水中行进。前呼后拥,结队而行。传统吹打乐曲有《文武辕门》《花二场》等,或粗犷雄壮,或高亢激越,借以表达奋发、欢乐的心情。


成员有舵手潘水法、唢呐潘如升、招军潘双龙等人。瑞云轩成员有韩国海、韩海生等人。


小敲

小敲是小型乐队,乐器由乐手自背,故又称“背敲”。潘家西楼下小敲,名“新凤轩”。小敲由独立的鼓架、锣架组成。鼓架放堂鼓,架前有屏风围栏,上刻“新凤轩”三字,并雕有人物、花鸟等装饰。用背带固定在鼓手胸前。


锣架有弓形支柱,上雕凤头及翅膀,恰似凤凰展翅。中间一根横档,担搁在锣手肩膀。锣鼓架上,插挂彩旗、绒球、彩穗。


小敲乐器如大敲,有招军一对、锁呐一对、大锣、小锣、堂鼓、大钹、普钹、小镲。乐曲也如大敲。


成员有唢呐潘荣灿、汪纪来,招军潘荣康、张火耀,鼓手潘高巨,锣手张水苗等人。


火龙

火龙,是韩家、沈家的特色舞龙技艺。用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龙身数节,每节约长80cm,直径约60cm,用白色桃花纸糊实,节与节之间用绸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下装有木柄,供舞龙时握持。


喷火在夜间进行,燃料是松香,道具是老式竹骨油纸伞,表演时双方需密切配合。当放焰者将左手油纸伞点燃时,舞龙者迅速将龙头昂起,在龙头上昂瞬间,放焰者将右手的松香粒奋力向火上抛掷,顿时一股火柱直冲天空,如同龙嘴喷出的火焰。


后来用手电筒作火龙眼睛,更添火龙神韵。夜间电光直射,火焰冲天,煞是震憾,观者如潮。


成员有龙头傅春堂;龙档韩宝定、韩松泉、韩如生、沈友根、沈永生、傅春瑞、魏志祥;龙尾韩和尚、沈东仙;放焰火魏永潮、沈东林。


高跷会

高跷会,是沈家的特色杂技。因其难度大,动作惊险,极为引人注目。高跷是粗约7cm、高约1.7m的两根木棍,顶端设有横档,斜靠在照墙上。上高跷需登梯子上照墙,脚踏横档上,用带子将木棍与小腿绑紧。起身站立,高及屋檐。


踩高跷者,皆化妆成古装戏曲人物,以一戏镗叉之武将开路。镗叉戏耍起来,铁环“啷啷”作响,左右盘绕,滚动于手臂、肩、背、颈等处。拋上半天,落下来,扭腰用反手接住,煞是惊险!


高跷一路游荡,后队则表现单脚跳、越障碍、跨桥档、横身步等动作,甚至有高难度的劈叉。


高跷会有沈宝祥、沈东林、沈安吉、沈火祥、沈锡荣、屠阿定等人。


炮担

炮担是石驳磡特色。两只炮箱钉满铜钉,精致锃亮。炮座铁铸,炮口如拳大。悬挂铜铃铛,一路叮铛作响。表演时,铁炮放置空地,装入配制火药,点燃导火索。“轰”地一声,火光冲天,令人震撼!以营造热烈的气氛。


火铳会

火铳会是河西特色。火铳形似猎枪,木柄铁管。填装火药,朝天施放,发出响声,以渲染气氛。


八仙迎神

八仙迎神,在1946年,由潘双龙发起共同置办,是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八仙由八位小孩扮演,骑坐在虎、豹、狮、象、麒麟、仙鹤、驴、马八种神兽上。每一位神仙前面,各树一面帅旗,上绣神仙名号。队伍举着五色彩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长达六七十米。


神兽道具,先由木工做好架子,由纸扎师傅何双全用彩纸、布帛等扎成兽首和尾巴,再用松柏、樟树叶片装饰成兽身。在兽背上安装小凳,供八仙乘坐。上有彩色绸布凉棚,下装轮子。平坦路上,可以推行。遇路不平,则由两人用桥杠抬着前进。


八仙,由潘文荣扮铁拐李,潘家昌扮汉钟离,潘楚岳扮吕洞宾,潘文耀扮张果老,潘岳明扮曹国舅,俞荣星扮韩湘子,潘信樵,扮蓝采和,潘婉华扮何仙姑。


迎神赛会

迎神赛会,是民间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会期将庙内神像抬出,到各村巡游,民间称为“迎菩萨”。


据约定俗成的路线,途经潘韩村的神,一位是蔡林青莲庵(南庵)的朱天大帝,一位是寺前双枫庙的通济侯王(义相公菩萨)。迎朱天大帝,在农历四月,早稻插秧后;迎通济侯王,在农历六月,割早稻之前。


在会前十多天,庙祝张贴告示,村民便开始整理“会货”,进行排练。到迎神的前一天,进行彩排,称为“扬旗”。


到了迎神正日,各村的大敲、小敲、文武抬阁、十番吹打、舞龙舞狮、高跷、肉蜻蜓、木头人掼跤、顶碗掼菜瓶、哑目连、耙棒会等排队表演。村民置办酒菜,招待前来看会的亲朋好友。当迎神队伍经过村庄时,夹道相迎,热闹非凡。


宣卷  

宣卷,是戏文与佛号同唱的传统文艺。卷本旨在劝人为善,故称“宝卷”。宣卷多为男性,将卷本置于桌上,数人分配角色,敲打木鱼,照本宣唱。每唱一句曲词,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时众人同念。


宣卷属于自娱自乐的大众文艺,唱腔没有高的要求。以善为宝,有助风化。宝卷有《琵琶记》《珍珠塔》等。成员有潘家李仁安、赵松春、潘吉生等。


鹦哥戏

鹦哥戏,又称“绍兴滩簧”,从余姚滩簧演变而来。以表演婚姻为题材,男女如鹦哥成双出演,故称“鹦哥戏”。


在1920年代,潘韩村的鹦哥戏班,演员是村民,戏台是四只稻桶翻转,搁上几块门板。演出不用道具,穿着普通衣裳。如演旦角,仅搽一点脂粉,戴一个包帽,因此旦角又称“包头”。伴奏以斗鼓、胡琴为主。通俗风趣,深受村民欢迎。


演出剧目有《草庵相会》《邬玉林》《十不许》《打窗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19 21:56 , Processed in 0.0771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