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25|回复: 0

沥东村历史文物遗存

[复制链接]

1286

主题

1760

帖子

76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55
发表于 2020-10-18 1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沥东村历史文物遗存


捍海楼

捍海楼,在孙家渡,又名“塘工局”,俗称“塘卫屋”。连仲愚捐资创建,是上虞民间义务抗洪前线指挥部。


连仲愚,字乐川,崧厦上湖人。急公好义,不避劳怨,尤其尽力于江海塘工。


知县张致高称赞说:“此后,塘有坍卸,先生独肩之;岁有工费,先生独任之。惨淡经营,迄今三十年。一线之金隄,不闻有坍废。余、上二县之田庐,相安于无事,是谁之力欤!”


捍海楼旧址.jpg

捍海楼旧址

连仲愚晚年设立“管塘会”,修建“捍海楼”。据会稽陶方琦作《捍海楼记》:“悯徒辈风餐露宿,遂度地庀(pǐ,备)材,建楼于塘之隘曰孙家渡以镇之,而题其额曰‘捍海’。凡为堂三楹,中祀潮神;耳房二,以庋(guǐ,置放)器具;厢九,为庖湢众夫役寝食之所。”


塘工局,正堂三间,中间供奉潮神,题额“捍海楼”。正堂两边耳房各一,以放置器具。厢房九间,作为抗洪人员休息、洗澡、吃饭、睡觉场所。


因沿江沙地潮湿,底层用酒甏倒置隔潮,庭中植有桂树。连仲愚捐田200亩,作为每年修理海塘的经费。


解放后,塘卫屋成为“幸福院”(敬老院),办过草包厂等。后塘卫屋拆除,材料用来建造崧厦医院。


谭村市

谭村南宋时为盐场,商贸往来,人流云集,形成市场。谭村市与嵩城市、章陆市、西华市,并列为崧镇四大市。《松夏志》载:“嵩城位乎中央,章陆、西华、谭村,列肆成群,朝夕得求。”不但有早市,还有夜市,摩肩接踵,十分热闹。


过去谭村市有许多老招牌,如南货店有谭杏修“老阳和南货店”、谭水修“新阳和南货店”、谭凤章“谭敦和杂货店”、谭正达“谭元和杂货店”、陈福全“陈德昌布店”、王彩庆“王恭盛酒作坊”、汪先生“济生堂药店”、陈炎林“陈林记水果店”、阮有耀“阮顺记馆子店”、姚福和豆腐店、张林油条店、杭柏云理发店、歪嘴巴理发店、鞋匠店等。


市场从塘上一直延伸至塘下,一片繁忙,黄家堰、贺家埠、朱邵等邻村,都来赶谭村市。


当时谭村有邮政代办所,直至1958年,商店下乡,公私合营,邮政代办所迁至沥东乡所在地。后朱邵市场兴起,谭村市没有了。


货船过坝

在孙家渡、贺家埠、谭村都有货船过坝,船从曹娥江拖进内河,或从内河拖出曹娥江。过去的塘路不高,人力拖船过塘称“过坝”。


孙家渡、贺家埠塘外无沙地,都是贴水沿岸,内河直抵塘路,所以轻型货船容易过坝。至于重型货物,则以卸货运过塘,再装船的方式运输。


谭村古有盐场,因为塘外涨有沙地,所以货船过坝,则选靠贺埠无沙地的江岸进行。因此,谭村从前掘有一条与塘路平行的河道,与内河直角连通,即缘于此。


贺孙、谭村都有货船过坝,皆以从河道抵达的远近与方便考虑。过坝运送的货物,柴米油盐、鱼虾、杂货等等都有。


解放后,随着交通运输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货船过坝趋于终结。


孙家渡河_副本.jpg

孙家渡河

贺埠庙

贺埠庙,又称“大王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贺姓建造。贺埠庙是贺家埠社庙,“大王菩萨”姓贺,是贺氏祖先,尊称贺老相公。


后贺埠庙被拆,材料用来造沥东造卫生所。2006年3月,在原址村民捐资重建贺埠庙,坐北朝南,大殿五间,中间供奉贺埠土地神。匾额“贺埠庙”三字,由无臂书法家陈伟强口书。正门前两侧廊柱楹联:“龙听经音滋法雨,山环佛阁蔼慈云。”庙前有古樟一株,冠盖犹如祥云。


贺埠庙.jpg

贺埠庙

贺埠庙匾额.jpg


孙家渡七间楼

七间楼,七间二楼,清代建筑,钟氏建造。门前宽畅的大道地,称“楼屋道地”,是村民节日的活动场地。如农历五月十六,宣卷、念佛在楼屋道地举行。迎小义相公菩萨,在道地设神桌迎接。


七间楼2_副本.jpg

孙家渡七间楼

贺家埠石板路

贺家埠与下洋相连接的田间,有上千米保存完好的古石板路,都是一米多宽,两米多长的大石板铺成。石板颜色暗红,表面饱经风霜,是不可多得的乡村古道遗存。


石板路5_副本.jpg

贺家埠石板路

渡船

渡船历史悠久,孙家渡、谭村皆有渡船,往来于曹娥江两岸。从前有谭村渡、塘湾渡、花宫渡。解放后,谭村渡与塘湾渡合并,故谭村、塘湾、东花宫等村所属的乡,仅有谭村渡、花宫渡二渡,故名“二渡乡”。直到1955年,成立沥东乡,二渡乡之名废止。


1960年代,曹娥江上有5艘渡船。随着交通的发展,渡船逐渐减少。在五甲渡大桥建成之后,谭村船渡撤销,完成了历史使命。


渡船.jpg

渡船

土改颁发土地证

1951年,上虞沥海进行土地改革,颁发给谭村村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土改土地证.jpg


消防文物

谭村自南宋开设盐场之后,因煎盐需大量木柴,木柴堆积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一直注重消防。


清雍正二年(1724),因村中常有火灾,居民凿长渠以御之,河名“制南”,桥名“太平”。掘河引水,便于救火,重视消防设施。


1936年,谭村成立消防队,消防配备基本齐全。过去的消防水龙,现在成了文物。

消防文物.jpg

消防文物

古井

孙家渡从前有一座永胜庵,因形似稻桶,故俗称“稻桶庵”。庵前有一口古井,水质清澈,旱时不干。井现在还保存。


古井_副本.jpg

永胜庵古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16 22:02 , Processed in 0.0537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