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14|回复: 0

潘士豪:信客

[复制链接]

1269

主题

1741

帖子

75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2
发表于 2020-11-20 1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客  潘士豪

五夫及邻近的乡镇——小越、马家堰、孙魏、五车堰、谢家塘等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到外地创建事业,或者谋生,到汉口的家乡人也日渐多了起来。在汉口的游子要和家里的人通信,或带衣物,虽有邮途可通,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有一种特殊的行业应运而生了,那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信客。


二十年代初,教育还不普及,能入学读书的人究竟是少数。我祖父不识字,我在外的父亲写信回家去,我祖父接到信后还得去请读书人读给他听,祖父要写回信更是困难,家乡像我祖父这种情况的人不是少数,信客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信客常年来往于家乡和汉口之间,每年有定期的航程。信客服务非常周到,每次从家乡出发前,就去各户访问,拿随身携带的铅笔和一个折子(折子是用纸叠起来的本子),将家乡老人或女眷说的话作为口信记录下来;信客到了汉口,将家乡父老或女眷的口信告诉在汉口的出门人,使得在汉口的游子大大地放心。


信客 也替汉口的游子带银元回家乡,当时各省军阀各自为政,只有银元可在各省流通,我幼年看见父亲将银元用红纸包好,写上数目和姓名,在汉口交给信客,托信客带到五夫给我祖父作家用。


信客也稍带各种吃的和用的物品,在五夫的祖父看见杨梅熟了,就将杨梅浸泡在盛装绍兴老酒的小坛子里,托信客到汉口来给我们吃。我小时候就喜欢吃杨梅酒(这在现时恐怕也不便邮寄)。我祖母还做些笋干豆给我们吃。这杨梅酒和笋干豆也都是信客从家乡带到汉口来的,每年到年底边,父母亲在汉口做些风鱼腊肉,也是托信客带回五夫去孝敬在家乡的老人。


信客也带人。家乡有些小老馆年岁长了,该是学生意的时候了,年纪轻轻,不识途径,就跟着信客走,到汉口学生意。有些结过婚的游子,要想将妻子从五夫接出来,本人又因工作不能回去,也是托信客从家乡动身来汉口时,将妻子带到汉口来。


几十年过去了,情况大大地改变了。信客这项行业,早已不存在了。但是,我儿童时代所见到的有关信客的印象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那种诚诚恳恳地为乡人服务的精神,受到乡人们的信任,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至于对信客的报酬,我们各家各户在每年年底前给些酬劳。绍兴旅汉同乡会也会给信客适当的补助。


附记

信客,不仅五夫等地到武汉有,到上海的更多,我记得有个魏家人叫魏绥章的,乡人都叫他魏阿绥,他经常来往于家乡与,上海之间。我还记得在家乡被日寇侵占期间,来往于上海的交通受阻。1941年夏,我因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到上海暂避,也是由魏阿绥安排,从余姚后海(即杭州湾)趁风帆船到上海的,回来时也如此。来回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这信客行业可以说是当时不怎么发达的邮政的补充,是邮政的历史现象之一。当时信客诚恳笃实地服务,得到被服务者高度信任,这种职业道德和人际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称道的。(何畏)


——摘自《五夫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3-28 18:57 , Processed in 0.0560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