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19|回复: 0

余元老参校上虞第一志

[复制链接]

1270

主题

1742

帖子

756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7
发表于 2021-3-18 13: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元老参校上虞第一志

前朱全景(压缩).jpg

前朱航拍全景照

上虞第一部县志,出自山西大同(云中)张叔温之手,张叔温虽是山西人,但有江南才子的性格,爱与文友交游,携酒相邀,畅饮湖滨。


从《张叔温诸公携酒至泖滨,明日作此奉谢》的诗中,可见张叔温是元朝性情豪放的文人,才乐与生性诙谐、博学机辩的袁凯为友。


原诗如下:


八月风高鸿雁飞,三江潮落蟹螯肥。

已拚白发如秋水,不厌清尊共夕晖。

氛膋远连豺虎窟,波涛晴晃芰荷衣。

扬雄旧宅城东住,骑马归来月满扉。

袁凯酒后创作的诗中,也充满了风趣。如“已拚白发如秋水”,拚酒嚼蟹,吃得头上冒汗,月光之下,白发犹如秋水。


“氛膋远连豺虎窟”,膋,音liáo,指肠子上的脂肪。“豺虎窟”,狼吞虎咽之窟,指嘴巴。嘴巴离肠子有点远,但嘴巴起劲地吃,给肠子增添了脂肪。


元至正六年(1346),钱塘人于嗣宗来上虞,做了一年的县尹,就调走了。


至正七年(1347),张叔温来上虞代任县尹。下车伊始,他很想了解上虞悠久的古今历史,以及丰富的风土人情,急欲取《上虞志》一阅。问及诸位长老,都说:“上虞志书,素无善本。”其实就是“没有”的意思。


张叔温大为感叹:“上虞,为东越望邑,由帝舜封支庶得名。”如此久负盛名之邑,竟无县志,岂非缺典哉!


自汉、唐、宋、元,千百年来的历史,总得有人整理,张叔温当仁不让,承担起这一项使命。


他聘请上虞学者张德润,负责收集整理历代史料。


一年后,张叔温正式胜任上虞县尹。志稿已整理成数册,张叔温取而阅之,观其书“文而不俚,核而有证。古今事迹,搜抉无遗”。与古代作者相比,也相差无几。


于是,复委任上虞学官余克让、恭请耆儒余元老校正初稿。


余元老.jpg

《松夏志》记载余元老

余元老,崧厦锦港人,“通览百家,词章优赡(富足)。”博学多才,正适合做邑志校正工作。这是张叔温的知人善用。


元朝的县尹,并不是真正的县令,非一县之长,上面还有掌握军政大权的“达鲁花赤”(意掌印者)


元朝以蒙古人入主中国,轻视汉人,汉人不能任正职。朝廷各部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眼珠有颜色的)人充任,以掌实权。


对于上虞开创性的编纂县志,达鲁花赤不理解,县志经费无从着落。


但是热爱乡土历史文化的上虞人民,对于《上虞志》的出版,犹如期待呱呱落地的生命,企盼已久。


得知《上虞志》出版有困难,消息一传开,上虞人民踊跃捐款,有官员、属吏,有文人、平民,有僧人、道士等等,捐款之巨,可以雕刻精美的梓木刻版,印刷可以永久流传的上虞历史。


在至正戊子(1348)八月中秋的夜晚,月团圆,事圆满。张叔温在一轮明月中,伸手铺开宣纸,饱醮笔墨,满怀深情地写了上虞志中第一序文。


张叔温 旧序一1(压缩).jpg

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

旧序一

张叔温  至正戊子

自《书》载《禹贡》,《礼》纪《职方》,《史》志《地理》,而后《寰宇》有记,《舆地》有图。凡土地所生,风气所宜,莫不采录。盖欲后之人,因是而有所考焉耳。


上虞,为东越望邑,由帝舜封支庶得名。至正戊子,余来引正兹邑。问之故老,皆曰:“是邑志书,素无善本。”非缺典欤。


于是,登进(举用)邑人张德润,使裒(póu,聚)集之。厥(其)既成帙,取而阅之,则其书文而不俚,核而有证。古今事迹,搜抉无遗。方古之作者,殆庶几焉。复委(任)学官余公克让、肃(恭请)耆儒余元老校正。阖邑官吏、士庶、僧道,相与赞助。命工绣梓,以永其传。


是岁八月既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3-29 21:14 , Processed in 0.055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