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818|回复: 0

虞北(崧厦)抗日根据地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1761

帖子

76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62
发表于 2021-4-7 1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虞北(崧厦)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上虞.jpg

上虞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任建春

1941年春,驻上海、杭州日军为了巩固对京沪杭中心地区的占领,乘浙江国民党顽固派忙于内战之机,发动了侵占浙东地区的宁(波)绍(兴)战役。4月,日军流窜上虞,在五夫、百官、曹娥、东关等交通要道设立据点。5月24日,日军占领上虞县城丰惠,上虞沦陷。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分批从上海浦东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地区,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


7月,经华中局批准,中共浙东区委员会成立,谭启龙为书记,何克希任军事部长杨思一任组织部长,顾德欢任宣传部长,统一领导浙东部队和地方的党组织。


8月初,在慈北鸣鹤场建立了统一领导浙东地区武装的司令部,即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简称三北游击司令部),由何克希(更名何静)为司令,连柏生为副司令,谭启龙(更名胡志萍)为政委,刘亨云(更名刘云)为参谋长,张文碧为政治部主任。


司令部成立后,统一整编浙东地区主力部队为第三、四、五支队(后曾撤销过四支队,故一般又称三五支队)。


19日,经华中局批准,浙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何克希为书记,连柏生、张文碧、刘亨云为委员,对浙东部队实行统一领导。



中共浙东区委成立以后,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对宁属、绍属地方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中共三北、四明、三东、会稽4个地工委。


1942年8月,中共三北工委根据谭启龙同志提出的“应按照地理条件及武装斗争的要求、敌占情形、领导上的便利,重新划分地区”的精神,重划县界。


以杭甬铁路为界,上虞北部的虞北地区与余姚的姚北合并,建立中共余(姚)上(虞)县委员会,由原余姚县特派员张光任书记,原上虞县特派员周明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隶属三北地工委,下辖虞北(崧厦)、临山、中和(周巷)、马渚4个区委;


上虞东南地区与余姚的姚南合并,建立中共(余)姚(上)虞县委员会,陈布衣为书记,赵虞为组织部长,隶属四明地工委,下辖虞东、虞南、沿江、梁弄、左雁、大岚6个区委。



中共浙东区委员会、浙东军政委员会和各地方党组织的相继成立,使浙东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统一的主力武装,同时为上虞各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发展和巩固,为上虞人民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从此,上虞各根据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虞北抗日根据地


虞北地区,东连余姚、慈溪,西靠曹娥江,南至杭甬铁路,北濒杭州湾,是抗日战争时期余上县最大的一个区,也是上虞有名的鱼米之乡。


虞北人民,在中共浙东区委和余上县委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斗争旗帜,以各种形式打击日伪顽,经过英勇不懈的斗争,建立起了浙东地区较早的虞北抗日根据地。


(一)开展民运


1941年4月,由于国民党勇于对内,怯于对外,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唾手囊括了虞北大地。


日军一方面在五夫、百官设立据地,不断侵犯虞北;一方面积极推行伪化政策,收编社会上的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小枪帮、“烧(卵)毛部队”,建立汪伪“上虞县保安队”。


当时,汪伪军季槐林部驻扎小越,滕祥云部驻守崧厦,李华良部留守五夫,黄嘉兴部盘踞百官。日伪互相勾结,欺压人民,搜刮民脂民膏。


虞北人民深受其害,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虞北的抗日斗争环境异常艰苦。


1942年底,余上县委书记张光指示虞北区委书记柴及,乘我军反顽斗争胜利的大好时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并以岑仓乡为立脚点,逐步向外围扩展,开辟虞北根据地。


根据县委指示,柴及带领民运工作队来到岑仓乡,召开乡保长、小学教师、商会、农民代表等座谈会,广泛了解人民的疾苦和要求,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经过宣传教育,团结了各界人士,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民运工作队深入到群众之中,组织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和抗缴日伪摊派粮、款的斗争。


同时,根据斗争的需要,虞北区委又进一步扩充了民运工作队伍,先后参加民运工作的有雷行(朱蕴磊)、袁黎虹、张振、金月仙、金月琴(金敏军)、田伯荣(张辉)、柴华英(柴明)、张奋、骆仲康、王志英、戴良和、谢均等同志。


民运工作队扩大为3个组:中心组以岑仓、四维、灵惠为重点,由柴及负责;


东南组以双堰、中河为重点,兼顾闸头、咸安、双山、牟山等乡,由戴良和负责;


西面组以湖滨为重点,兼管五埠、雁埠等乡,由雷行负责。


在民运工作队的广泛深入工作下,1943年夏,岑仓、四维、灵惠、湖滨、闸头、双堰、中河等乡成为虞北民运工作队的中心地区,打开了虞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局面。


(二)扩大武装


为了武装保卫家乡,保卫减租胜利果实,1943年3月,成立了余上县第一个农民抗日自卫武装——虞北岑仓乡农民自卫大队,辖章戴、岑仓、乌盆3个分队。


此后陆续建立的有闸头、湖滨、双堰等乡农民自卫大队。农民自卫大队以乡成立大队,村为小队,人数不等,中心乡的农民自卫大队有二三百人,成员大多都是18至45岁的青壮年。武器有大刀、土枪、手榴弹、步枪。


农民自卫大队成立后,主要工作:


一是肃清潜伏在根据地的汪伪税务人员。


这年3月底,伪军季槐林部副官费启标,在岑仓乡乌盆村陈阿槐保长处收取10石大米,被农民自卫大队发现,立即将他逮捕。费启标一贯来敲诈勒索,民愤极大,经审讯和县办批准,在岑仓就地枪决。


二是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斗争。


自卫队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了解据点里日伪军的动向,递送情报,护送公粮和伤员。有时为主力部队当向导,有时配合部队破坏敌人的交通设施。


三是配合部队反抢粮。


1943年8月,新谷登场后,余姚、五夫的日伪军300余人到双堰、闸头一带抢粮,抢走100多只农船,15万斤稻谷,当地农民自卫大队在主力部队支援下,主动出击,击毙敌伪军6名,缴获步枪数支,夺回稻谷5万斤,发还给农民。


四是摧毁敌伪据点。


1943年10月,虞北区委发动中心乡农民自卫大队500余人,黑夜潜入伪军滕祥云崧厦据点,捣毁碉堡、篱笆,缴获滕祥云部在严巷头存放的大批粮食、布匹等物资。


五是负责根据地的治安工作。


建立乡乡联系、村村结合的联防网络,打击敌伪情报人员,防止土匪打家劫舍,为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4年2月,为加强虞北区的武装斗争,余上县委决定,由谢汝昌率余上便衣中队队员20余人,从中河区调往虞北区,与原虞北区委警卫班合并,建立虞北区常备队,谢汝昌任常备队长。


4月,改编崧厦区常备队。后区常备队发展到七八十人。


常备队经常活动于敌据点附近地区,其基本任务是:


侦察、监视敌伪行动,及时递送情报;


扰乱敌人,疲惫敌人,使敌人不得安宁;


打击小股出扰之敌,打击敌特汉奸,打击死心塌地事敌的伪乡保人员;


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配合民运工作同志开展群众工作,发动并组织民兵,动员参军,扩大武装;


配合财经工作,开展税收并反敌伪税收斗争;


保卫区机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1944年6月,伪中警特务大队300余人窜到岑仓乡大肆抢劫,区常备队配合主力一部将敌诱人包围圈,两面夹攻,逼使敌人四处奔逃,毙伤伪军官兵10余人,俘虏了人,缴获机枪1挺、三八枪3支、子弹1000余发。


在1945年3月的谢家塘、沥海两大战斗中,区常备队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阻击、打击、消灭了大批敌伪军,胜利地保卫了虞北抗日根据地。



1945年,盐民游击队员周水康与盐民小学师生合影.jpg

《上虞抗战风云录》资料图

1944年8月,崧厦区署在五埠一带的金山盐场成立了崧厦区盐民游击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雷行。


虞北金山盐场是由潭头、达浦、潘家、五龙、汤家5埠组合而成,共有盐板3万余块,平均每年产盐1200多万斤。


自从伪军滕祥云部盘踞崧厦以来,除收取各类苛捐杂税外,更主要的是强行高定额缴盐(每块盐板年缴盐300斤),还百般压低盐价,贪得无厌地向盐民进行层层剥削,使得盐民无法生存。


盐民游击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组织盐区群众起来斗争;


开展反缴盐、反盐税和其他苛捐杂税的斗争;


捉拿汉奸与敌伪情报人员;伏击出动抢盐的敌伪军;


组织值班放哨,村村相连,使敌伪不敢轻易进入盐区强缴食盐和强征盐税;


帮助盐区人民组织食盐产销合作社,自产自销。随着根据地的日趋巩固,1945年8月,盐民游击队与区常备队合并,改称崧厦区中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19 22:03 , Processed in 0.0713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