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201|回复: 0

探寻二渡村塘湾田氏的来历

[复制链接]

1269

主题

1741

帖子

756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62
发表于 2022-9-12 2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寻二渡村塘湾田氏的来历

上虞田氏以永丰乡田氏最为有名。上虞田氏祖籍山东青州。溯源田氏,出自虞舜之后,为妫姓。周武王封胡公满于陈,以国为姓,为陈氏。后陈敬仲避难奔齐,更姓田氏。


始祖“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1276),由明经贡举授上虞儒学教谕,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潜村,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运河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次允迪,原住会稽。次允良,徙居鄞东。”


从次子田允迪“原住会稽”可知,田汝源在迁居上虞之前,原住在会稽,因任上虞儒学教谕,长期在上虞搞教育,遂在上虞永丰乡东潜村居住。


田汝源配倪氏,倪氏是小越大姓,也许倪氏即在永丰乡,由此因缘,田汝源住在永丰乡。


田汝源生三子,长子田允隆随父住上虞,次子田允迪原住会稽,三子田允良徙居鄞东。


二世祖田允隆,字思泰,号兴虞,行福一。配吕氏,生五子,长子田日清,次子田日和,三子田日升,四子田日明,五子田日兴。田允隆寿七十四,吕氏寿七十一,葬宅前巷口堑地。



《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

上虞田氏迁自宋朝末年(1276),《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始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上虞、会稽、鄞东三支田氏,以上虞为最盛。三百多年间,“子孙蕃衍,聚族数千。崇文献之风,敦继述之行。咸以诗礼相传,淳厚相尚,为虞邑之表表者。”


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第十五世孙田圣千《原序八》记载:


“考田氏受姓,始于陈厉公之子敬仲公,传数十余世至祖祥公,迁居青州。又传六世至世本公,以明经进士授上虞县儒学教谕,遂卜居三都之永丰乡。则上虞以世本公为始祖,无疑也。


世本公生三子,次允迪公,原住会稽;三允良公,徙居鄞东;而长子允隆公,随父占籍永丰,其子孙尤为繁衍。


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一修于龙津公。国朝康熙十年(1671),再修于玉生公。谱多涂抹,且残缺失次之处,亦所不免。今当家庙告成之后,查阅旧谱,重加考订。前之已载者,正之;后之未载者,续之;其中有可疑者,或仍之,或阙之。手录数过,不敢少忽。略雁门,叙青州,详上虞,非敢求异前人,祗期取信后世云尔。”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为三修,至四修民国四年(1915),相距139年,由田时霖主持,五经寒暑续修而成,可见续修难度之大。


田时霖(1876-1925),又名田澍林,字世泽,上虞小越田家人。清同治二年(1876)十月生,民国十四年(1925)八月卒。田时霖不仅是中国清末民初上海工商业巨子,有名的慈善家,更是一位爱国忧民的义士。



田时霖

田时霖幼年丧父,全靠母亲陈夫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陈夫人出生名门,大家闺秀,田父过早去世后,只剩下陈夫人和六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由此陷入绝境。房子家产变卖殆尽后,陈夫人靠缝纫纺织换柴米养家,每天纺线不到凌晨三点不睡,还要在灯下教子。那时,连一块霉豆腐,母亲自己舍不得吃,要平分给几个孩子,自己只喝些汤。陈夫人就是这样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的。


田时霖天资聪慧,自小勤奋,加上母亲每日训导督促,功课很好。可是十四岁时,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母亲不得不让他辍学去上海协德丰木行当学徒。业主倪审在当时的木业界很有名,对这个徒弟非常器重。清廷征办宫木时,田时霖赴京办理,认识了京都中的官员,见识也广了起来。不久他就被提为木行经理,并不负重望,在上海商界开始崭露头角。


田时霖在上海立住脚以后,就把母亲接到了上海。田时霖祖上几代特别是祖父都是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在乡里极有威望,他们留下遗愿要后代继承这个传统。而田母"其好施更是女中之罕",她告诫田时霖,虽然到上海经商是为了谋生,但最终目的是要投身于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国家。


其时正处于清朝末期,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母亲一方面鼓励支持他关心政治,积极参与社会义举,另一方面却坚决反对儿子做官。那时田时霖交游日广,尤爱结交一些贤士豪杰和德高望重之辈,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又特强,在旅沪人士中声望日起,很多人劝他走仕途。


母亲对他说:“当今天下风云变幻,初次做官的人往往会为保官位而不思作为。每每看到那些当了官后营厚利的人,更感到耻辱。自己生活清苦点没关系,能够给予他人给予社会就是甘甜。我不愿你去做官,就是要你继承你先人淡泊名利的精神遗产。希望你像以前那样保持刻苦简朴。”


田时霖遵从母训,恪守“做事不入仕”的原则,投身于慈善公益。


田氏巨族之后,世出雁门,代有名贤。迁居青州,簪缨奕世。徙居上虞,人丁兴旺,分布八方。


据康熙十年第十二世孙田政修所作《原序三》记载:


“尝思人以氏为族,而族之巨者,后世皆以谱系之。我田氏世出雁门,由周而来,代有名贤,史不绝书。至祖祥公迁居青州,亦代以簪缨光门第。自世本公授上虞儒学教谕,始命思泰公徙居永丰乡,而子孙蕃衍,振振蛰蛰,亦可云盛。


龙津公续修家谱时,在大明万历三十一年。至今人丁愈繁,族谱不觉残缺。其间因艺业而就食四方,因仕途而留寓别郡,寄籍庠生,教铎儒士,提妻孥而家居他乡者,什有三四焉。世远年深,宗派莫辨,殊深悼叹!”


至康熙初年时,小越田氏十有三四都是向外发展,有的以技艺就食四方,有的是因做官留寓别郡;有的是秀才,寄籍在外,做师爷幕僚;有的是儒士,在外做家庭教师。并带着妻子、儿女家居他乡。


《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共十卷,首一卷,共十一卷,有二千七百多页。花了数天时间,从头到尾查了一遍,从农村到城市,从上虞迁到杭州、上海、苏州、北京的有很多。


小越田氏靠近余姚,所以余姚鹦山、鹦山湖塘、上塘(余姚黄家埠)、上塘施家黄、后华桥、临山娘娘庙等。还有诸暨、龛山(萧山)、余杭、金华周浦镇等。


迁到上虞境内的则有上虞城内、百官、下管、阔河口(即方村沟,在夏盖湖边上,是夏盖湖三十六沟之一,属五都)、五都宁远乡等。迁到崧厦的有西华、严巷头。其他无传、流寓各乡的有数十人。


查《上虞县志》:“宁远乡:领四都1保、五都10保、六都10保、七都2保。”


五都,包括谢家塘、堰头、河口、顾家、沈家、东桥头、方村、岑仓堰、乌盆、夏盖山等二十多个村庄。


崧厦严巷头田氏,是田长林的祖先,迁自罗村,上次因时间仓促,田氏家谱未及细查。


住崧厦严王头2_红框.jpg

田沙乜住崧厦严王头

现查到严巷头姐祖是十九世田沙乜(miē),父学鳌,祖瑞云,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娶连氏,生二子,长发、正发。住崧厦严巷头。


“乜”是眼睛眯成一条缝,意与“眯”相近。“沙乜”,土话就是“沙弥”,也许就是父母恐怕他小时候养不大,所以取个“沙弥”的名字,可以保佑平安长大。古代民间有此习风俗。


田沙乜后代田长林是“田石星”水作坊的传承人,田氏豆制品是崧厦严巷头村有名的传统品牌。



九旬老人田长林

据《上虞永丰田氏宗谱》记载:“是谱年远失修,自乾隆中叶以至今日,遥遥百四十年,或仕或商,寄籍远方。或工或农,纪载不备。各支挂漏,在所不免。而尤以秉十一支为特甚。竟有甫经再传,问其祖若考讳字,茫然不知者,采访无从入手。”


田苗林.jpg

塘湾田苗林

塘湾田氏,据采访:田氏老祖宗是山东青州,迁自清朝,来塘湾盐团经营盐业。塘湾田氏分老田、新田,前后分居。塘湾田氏没有家谱。


我在《上虞田氏家谱》中没有查到田氏住塘湾的记载,也许“流寓各乡”的田氏后代,也许诚如田苗林所言,是直接从山东迁过来的。


因年代久远,家谱缺失,无从确证。


当年,田时霖修成《上虞田氏宗谱》之后,十分兴奋,请数位名家作序,其中有马一浮的丈人汤寿潜。


汤寿潜1.jpg

汤寿潜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一作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


汤寿潜与马一浮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汤寿潜在谱序中指出:西方“寡恩自营,或至父子不相恤,乃独强盛好斗。自君子观之,犹未离乎鹑雀之域矣。”


汤寿潜批评西方,寡恩好利,侍强好斗,父子不相亲,弱肉强食,与禽兽无异。


附录:

续修田氏宗谱序.jpg

续修田氏宗谱序

《记》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礼莫重于丧祭。自郊庙之大,极于缌服之细,凡所以报本反始,慎终追远也。”人生而有姓,纪世别类,不忘其所自出。崇恩义,异婚姻,夫然后远于禽兽。都邑之士则知尊祢,大夫则知尊祖。其德厚者,其所推弥远,夫然后别于野人。故宗者,“尊”也,以收族写纪理。族者,“凑”也,以合爱相流凑。亲亲之序,人伦之本,抑讵非王化所由欤!


彼西方异教之国,不闻斯义,寡恩自营,或至父子不相恤,乃独强盛好斗。自君子观之,犹未离乎鹑雀之域矣。中国虽宗法久废,礼义寝薄,而渐被于圣人之教者深,故宗祠之制,谱牒之书,未变其旧俗。苟非甚妄诞,犹知重之。君子观于此,而知礼教之可复也。


上虞田君时霖,与余交而言,必称其祖。其祖固任恤好义,为乡里所称,尝缀辑宗谱,未竞而卒。时霖慨念遗言,惧其或坠,因卒成之。执书来请曰:“此吾祖之志也,小子幸克缵先绪,将以示其后人。使知田氏受氏之远,造家之勤,诏之以无忝。愿先生有以序之。”予嘉田君之能继述,因略推谱牒所由起,详礼制之所流,有关于民俗至大,为书其简端以归之。


中华民国四年乙卯八月  绍兴汤寿潜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3-28 23:47 , Processed in 0.0661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