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天地 ( http://www.wwmmcn.cn/bbs.asp )
-- 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 ( http://www.wwmmcn.cn/ShowForum.asp?forumid=76 )
--- 古韵南源 金慎言 ( http://www.wwmmcn.cn/bbs/ShowPost.asp?id=5602 )


作者:钟振荣
发表时间:2018-05-26 23:28:07

<div>

 

 

 

韵南源

 

金慎言


我对南源之爱缘于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前几年对西溪湖文化的探讨。南源,一个蕴含古韵和诗意的名称,心仪已久而不曾到达的村庄。今年仲春,渔门桃花节的下午,经同仁相邀,一路春风相伴,欣欣然来到南源爱心公园。我们一下车,伫立在一块巨石前,石上镌刻“读圣贤书,立君子德。做有德人,圆南源梦”的村训。

细细品味:觉得村训了不得,竟是中国儒家正统和当今中国圆复兴之梦的完美融洽。南源以德树人,名人荟萃,飘散着君子幽幽的芬芳!

济世爱民的朱县令

据《光绪上虞县志》记载:“西溪湖,周七里,溉田二千余亩。宋戴令延兴为堤七里而障之,又名七里湖。庆历中,将湖利归学,为养士之费。绍兴初,割三分之一给功臣李显忠为牧马地。显忠挟功兼并,仅以缗钱七百归学……入元,豪门势侵湖,尽为平陆……”

大自然生态的破怀,使虞城西南旱涝灾害不断,百姓怨声载道。历朝上虞主政者,如林希元、陈大宾等均有复湖之举,却因工程浩大,且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阻力重重,纵有满腔豪情,却最终留下遗憾,复湖未成。

万历十六年,知县朱维藩到任。朱维藩,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县官,他查看案牍,察听民情,拍案而起曰:“吾不复湖,死不瞑目也!”大有“为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气概。忧心忡忡的朱县令,开始着手复湖的前期调研,轻车简从,私访沿湖百姓,详细了解西溪湖之沿革。他也身着官服,拜会豪门,摸清复湖之阻力。

当他造访西南门京兆尹陈绛府邸时,听了陈绛的一席话,茅塞顿开,犹若打开了一扇窗,浩渺的西溪湖,倏然呈现在眼前。忠臣所见略同,陈绛不仅支持复湖,还阐明“邑中田有定额,赋有定数,而复田为湖,则田不容不为之抵补”的皇上条律。陈绛首肯,使朱维藩的担子似乎轻了一半,而抵田之事,又使他坐立不安。

回衙后,又仔细查阅卷宗,不得已而以丈出上妃、白马、夏盖湖诸逸田,及十二都隐地一千六百余亩补之。一场挖田复湖的巨大工程,终于开始了。他亲临工地,规划湖界:东止湖山,南至长港埭,西至前村,北至郑家堡。周长1752丈,计田1626亩。

在那手掘肩挑的农耕时代,花工之大,出资之巨,在上虞水利建设史上,也是一项浩大工程。

可以这样说,如若没有以“复湖为己任”的朱维藩,就没有碧波荡漾的西溪湖,也没有沿湖数万人民的安居乐业,可能是芦苇遍地,荆棘丛生,野鸭、野兔栖息的荒芜之地。

上虞有幸,人民有福,遇上了这样的好官,西溪湖复湖成功,使周边百顷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百姓欢心雀跃,奔走向告,齐颂朱青天。
岁月流逝,朱公远去,但《上虞县志》上留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浓墨重彩的一笔,好县官朱维藩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刚正不阿的刘侍郎

刘侍郎,名汉弼,字正甫。嘉定十年进士,南宋理宗朝,曾任监察御史、左司谏,擢侍御史兼侍讲,户部侍郎。于淳祐五年(1245年),正月初三日暴病而亡,时年58岁。

其时,朝野震惊,太学生一百七十三人,伏阙上书,以为暴卒有疑,理宗深感痛惜,降诏优恤,赐谥号为“忠”,赠中奉大夫。敕绍兴府给丧事,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赡其家。表所居坊曰“忠谏”。所以南源王牌岭的“忠谏坊”,为宋理宗钦赐牌坊,为“户部侍郎刘汉弼” 的纪念坊。

太学生何以群情激愤?理宗皇帝又何以如此不吝优恤?足见刘汉弼死的蹊跷,也足见刘汉弼在理宗朝的价值。查阅刘侍郎仕途阅历,症结所在,昭然若揭。

刘汉弼(1188——1245),1217年中进士。1220年任江西安抚司干官。1223年任浙西提举茶盐司干官。1236年入朝任职召试馆。1237年迁校书郎。1240年任嘉兴军府,兼官内劝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1942年,召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1243年任监察御史,深得理宋信任,与同时代的杜范、徐元杰并称“淳祐三君子”。

在御史任上,“凡君子之过失,朝政之遗缺,边鄙之安危,生民之休戚……”均在他督察之中。监察御史有如当今中央纪委,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成为刚正不阿的反腐斗士。

他一连弹劾了宰相史嵩之的亲信钱相、吴愈、濮斗南、叶贲等数名身居高位佞臣庸官,整肃朝纲,力挽风雨飘摇的南宋皇朝。

1244年,升为侍御史,成为理宗朝最高的监察官,他弹劾专横跋扈、滥用亲信的宰相史嵩之。后理宗借史嵩之丁忧之际,撤换宰相……

1245年正月初三,一颗光芒四射的流星,划过天幕,在南源瑞象山坠落!

节孝双全的陈儒人

南源贾塔“节孝坊”,位于面前河大桥头,为二柱二层一洞牌坊。节孝坊虽为封建建筑,“三纲五常”之产物,当今不应加以宣扬,但从孝道、教子成才这两方面来剖析,陈孺人是个好媳妇,好母亲,值得肯定,其品格应予以发扬光大。

贾观国,字用宾。外出经商,遭人谋害,留下老父、老母和两个幼小儿子。长子素书五岁,幼子锦书三岁,观国妻陈孺人为传承贾氏血脉,含悲饮泣,平时只能暗暗流泪,不敢放声大哭,以致公婆悲伤。

而当婆婆想念儿子悲哭之时,她教素书、锦书两兄弟嬉戏婆婆膝前,使婆婆转悲为喜。庠生子仪公教孙甚严,陈孺人从不姑息。她委曲求全,日夜纺织,孝顺公婆,直至子仪公卒,送老归山。至苦至难之事,陈孺人一人扛着,不吐怨言。素书十六岁补邑博士员,锦书长游国学肄业,其孙敬存恩贡生,敬脩邑庠生,曾孙三个,皆庠生。

陈孺人含辛茹苦,子孙满堂,县知事奏表,敕封“巾帼中法夫人”, 钦准“节孝坊”。陈孺人卒于乾隆三十年七月初三,享年85岁。

朱县令不计仕途安危,济世爱民。南源先祖吮吸着西溪湖母亲的乳汁,繁衍生息,朱县令永远活在南源人心里。刘侍郎墓眠南源瑞象山,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耀着南源子孙“立君子德,做有德人”。陈儒人孝行可颂,教子有方,是南源子孙为人、为妻、为媳的楷模。

南源,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

 




 

 

 

</div>


文明天地--www.wwmm.cn

 
互联网 文明天地 百度国学

文明天地.中国 浙ICP备1804725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306040200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