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番国志
伊斯兰教起源于中国新疆
伊斯兰教,旧称回回教。建国以后,为与西方接轨,周总理下令,于1956年,“回回教”改名为“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
现在流行的说法,伊斯兰教起先于麦加,先知是穆罕默德,墓地在麦地那。
但据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考察记录所知,明代伊斯兰教称“回回教”,先知名“马哈麻”,来自“西方”——即中国新疆,古称“西域”。
由此可知,之所以《西洋番国志》被雪藏,就是因为里面记录着西方宗教起源的秘密。
既然《西洋番国志》已出版发行七十多年,现在提倡中国自信,是时候揭开这个被深藏的秘密了!
据《西洋番国志·天方国》记载:“天方国, 即默加国也。”
“默加”,即现在的“麦加”,不同音译而已。
《西洋番国志》记载天方国
问默加国信什么教?教法从何而来?“彼人云:昔者,西方圣人始于此处阐扬回回教法,至今国人悉遵教门规矩。”
回回教有什么好处?“国法禁酒,风俗和美。人少犯法,无贫难之家。其婚丧礼,皆回回教门。”
这就是回回教教化的结果,让人民和睦相处,家庭平安幸福。
所谓“天方国”,就是人间天堂之国。
那么“西方圣人”来自哪里?西方在何处?是默加国之西吗?
我们不妨来看世界地图,默加现属沙特阿拉伯,沙特之西是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他们是回回教的发源地吗?
世界地图局部
这些偏远落后小国,缺乏经济与文化基础,自然产生不了具有文化性的宗教。
而且现在西方人也不承认回回教传自“西方圣方”,而是默(麦)加本土,说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其先祖掌管麦加克尔白祭祀。
但在明朝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种法,“穆罕默德”也无“德”字,连名字都被改了。
即使是同音翻译,不译“马哈麻”,最多也就“穆罕默”,又何“德”之有哉!
所以,默加国人所称的“西方圣人”,就不是一个地理方位,而是一个国家名称。
古代称西方的是哪一国呢?就是中国新疆呀,古称“西域”,因为在中国之西。
“域”是区域、地区、地方。“西方”就是西边的地方,即指西域。
瀛涯胜览
好了,我们再来看被近代中外历史学家所推崇的《瀛涯胜览》中的记载:
“此国,即默伽国也。”“名默伽国。奉回回教门,圣人姑于此国阐扬教法。”
开头刚说过是“默伽国”,接着又说“名默伽国”,短短一段文字中,如此重复,古代私塾小学生如此作文,早就被先生扭来打手心了!
小学生被打过手心吃痛之后,也不会再犯如此低级的写作毛病了。
那这里为什么要再强行插入“名默伽国”等字呢?
这就涉及到古代书商剜字改版的作弊手法。
哪为什么要剜字改版呢?那肯定是触犯西洋宗教组织的利益。
郑和记录西洋宗教是中国教过去的,那西洋教主到中国来传教,相当于徒孙来给祖师爷传道,传个什么道?哪还让西洋人怎么玩!
所以,得改,把“西方圣人”的“西方”两字去掉!
怎么改?书版里挖去几个字,再填进去几个字。至于填哪几个字,你自己想!
所以想来想去文句理不顺,只好这样疙疙瘩瘩地应付了事。
不过看改版的人好象还不服气,故意留了破绽,让后人知道这位“圣人”不是西洋本地人,是从外地来的。
所以看他写“圣人姑于此国”的“姑”字,就是姑且、暂且,含有从别处而来的意思。
好了,由此又引申出别外一个问题,古代书商都是私人的,很容易受外来势力的控制。包括清朝、民国,出版书商都是私人性质。
到了现在,宗教出版社就是私人性质,而官方的出版社,往往因为人的观念以及欲望,也往往容易被西方控制。
当然现在伊斯兰教,已经不是古代的回回教,因为麦加在十八世纪遭受西欧的入侵,圣地被毁,教义被篡改,早已经变质成为偏执的一神教了。
而中国错误地乱认祖源,导致国内宗教听命于西方宗教,变成民族分裂的动乱之源,也是因为不能正确认识中西方宗教的不同之处。
关于《瀛涯胜览》如何篡改《西洋番国志》内容?下回接着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