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06|回复: 0

《倪元璐·苍松图》回归赏析

[复制链接]

7

主题

15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7
发表于 2022-9-1 11: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冬记 于 2022-9-2 15:05 编辑

《倪元璐·苍松图》回归赏析

                                                                                              图文/陈冬记

       倘若解析汉字“缘”。它是由偏旁绞丝,加上多个一撇一捺“人”字拼凑组合而成的。“撇捺人生”,掺以繁复而著称的绞丝偏旁成为一“缘”字。“缘”——即人缘也!
可以想象;咱老祖宗们创造汉字,是多么地形象化唉?
       佛说“万物缘生”。“缘”,又有善恶之分。而其中的善缘,即便成了本文起拟的因由。
       就在前几日里,本人于一个专注研讨宁绍地域历史文化的朋友群中。有幸见一位姓严的老先生,接连帖上了几幅其收藏的古董图片。有匾又有轴。并且非常罕见地公开声言:若是有被相应对口的地方和单位相中,一经核实便愿意无尝捐赠……。
       本人,虽然移居沪上已四十余年了,但对于老家地方上之历史文化、人物传记仍约有所识。特别是在于今的晚年间里,毋须再为衣食所奔忙。除了吃喝拉撒以外,整日里独面荧屏自得其乐于其中。潜心于泥补冠年前所好。忽而见到有“倪元璐”之名的该画轴,便触景生情……。立马上下其手,仅化了几个时辰,就促成了这一樁善缘的成功。图1
ff95891c75692f87aee777d3f943c0b.jpg
       吾老家浙江省上虞县(历史上多属绍兴府辖)。和今为宁波市的余姚地,仅以一田埂相邻。与同为东横山的倪元璐故里倪梁村,也亦前后邻之分相距三、四里。
       自小就耳闻着,大人们絮叨“倪元璐舌战何必珍”的故事。说是为了当年,轮番坐庄置办每年的三月半地方庙会,倾巢出动抬菩萨、扛大旗巡游各村时,我们闸头(旧也称梁何陈村)和前邻倪梁村,曾有过一度矛盾。于是,在一场公开的辩论之中。以倪梁村初出茅庐的少年郎倪元璐,舌战闸头村的何必珍老叟为胜出。
       再说家母也姓倪。虽然来自邻邑的十六户濒海地产棉区,但外公外婆(包括其三、四位堂弟兄)们的茔地,如今仍然相安于在横山上,整整已有七十个年头了。
       自前几年开始。亦闻老家为提倡重振农村乡镇文化,各地以挖掘名人轶事为时髦。于是,倪梁村在原《大年堂》旧址上,也新置了一“倪元璐故居陈列馆”。但因人烟莽茫世道轮回。其内真正有份量,并具有相应历史文化价值的展陈品几为空白。而如今拾遗补缺遂了心愿。真所谓是:人生无处不在缘,得来全不费功夫矣!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玉汝),号鸿宝。原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四都横山人。明代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官至户、礼部尚书。且书画俱工。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翰墨之传,其书法灵秀神妙。被人誉为“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之称。与时是的黄道周、王铎鼎足而立。亦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和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
      又据光绪《上虞县志》记载,在旧往丰惠的老县城近东门地,还曾辟有一“倪公祠”供民众日常谒拜。

      吾自现代科技电脑银屏中观该《倪元璐·苍松图》。画面松盖层叠,枢干蛟虬浑如湖石,寒梅蟠枝含苞欲放。或疑似为作者的自我影写;处于乱世峰巅,围于佞臣困扰,陷身焦灼切盼解脱,苦虑之情尽泄于在笔墨只影里?
      古今中外画松者多如牛毛。特别是中国画,历朝历代的画家们。善于运用世界上的独创,由动物毫毛所制成的笔触锋芒,浸以独特烟墨。各各施以涂抹、点划、曲拐、扫刷、晕渲等等手法,把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淋漓尽致,娴熟于在宣纸上。
      远有诸如《洛神图》《清明上河图》等十大名画蜚声中外。近有齐白石、张大千、谢稚柳、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徐悲鸿、朱屺瞻等等名家辈出各显神通。
       “长松生风吹不歇,古涧出泉鸣自幽。”        
       ——这是前清状元郎汪鸣相〔注1〕,为该《倪元璐·苍松图》题跋之中的首句。虽然他是全借用了元代吴镇《古涧长松图》、清代李禅《五松图诗》之所作,但用于该也恰如其分。即明在赞画技;而实是藉由图意,也在借机褒扬倪元璐的高尚人品:“玉屑饭余移白日,紫兰歌动振高秋。”
       也此。致使于后的又一位名王养度的鉴藏家,在得该画之后陡然感慨。遂乃李白《南轩松》中:“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密。……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之章句以题。意喻图中苍松谓“南国忠良虽孤,但矢志不移。”把凌云拟“画家秉心刚直气概豪迈。”更是亦歌亦仰大名鼎鼎的倪尚书之操守。图2
微信图片_20220701123908.jpg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千多年以前的唐代诗人李白,在他洋洋长篇《秋浦歌》中的抒情直白。这也似乎成了历史上同为文豪大家,但相隔八、九百年之后,为倪元璐公生涯和命运所做的阐释。
      所不一样的是:同为怀才不遇遭人谗谤。李白长常疯疯颠颠解酒消愁,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或“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成了浪迹天涯亦酒亦仙的诗人;寄人篱下落魄者。最后贫病交迫郁郁而终。
      而倪元璐则完全相反:其虽“雅负时望,位渐通显,帝意向之。”但“深为体仁所忌。今日之忠直,不当以崔、魏邪党为对案〔注3〕。”深知朝政不可为,数请解职绝意仕途。
      甚至于“清兵入北京。京师震动,求救兵于天下。元璐闻之,毅然尽家产以征兵。募得死士数百人,驰援北京。并向崇祯帝陈述制敌之法……。”如此这般穷尽一生竭精思虑于朝廷,肝脑涂地为皇上。
      致最后:“李自成陷北京之日,元璐整衣冠拜阙,大书几上曰:‘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袭敛;暴我尸,聊志吾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
李白身后,留下了大量其游历山水的诗词千古名篇。而倪元璐则更是书法诗画桂冠后世、忠孝节义行贯日月。甚至于是被“贼至相戎勿犯,尽罗拜而去。”亦曾“南都立诏褒忠烈第一;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任一子金吾世袭……。”
      如能使宿敌,连于后都如此崇拜褒扬并实施诰封者?古今中外,恐唯我华夏之大明朝倪元璐公一人莫若兮!

      倪元璐的书法、国画墨迹存世颇多。当然了,鱼龙混杂。也难免会有惟利是图宵小者们仿冒,但那已不是现代人们能所为的了。这也是历史遗留予今人们的一道困惑题:辨识之难!
      连该画轴的捐赠者严老先生也出于秉性,虽是忍痛割爱,但再三提示:因真伪莫辨。惟恐有负众望!……。
如今呈现于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幅卷轴,事实上是经重新裱褙过的,而非原始装无疑。因为,图之内芯的磨损折皱和岁月印痕烟火气氛程度,与裱褙纸的成色新旧,二者之间经纬分明无以匹配,明显有着代差之距。(类似于下例图4)
      可以设想:在不甚远的近(现)代某一年某月某日,某某收藏家见着该《倪元璐·苍松图》画轴,历经岁月沧桑已破损不堪。出于心仪,而委由匠人反复酌量,经裁剪、拼贴、裱糊等等工序之后终成现况。而且比原作已经有所缩小了。
      理由一:把“王养度题跋”,置于在该图左下画芯之外的边框处?这有违常例的明显瑕疵,只能是一种解释:原始尺幅缺损程度已导致无法收拾。故委屈求全出此下策。
      理由二:无论是中间内芯和卷首汪鸣相、左下角王养度的题跋图案,于拼贴裱糊之前,已经被裁剪至极限处了?这也佐证是因为原作的不堪,而万不得已之所为。
      再论图中印钤,亦有六枚之多。
      除了作者的“元璐私印”阴篆以外,下部依次还有“傽州真赏”“香蓝亭斋鑒藏”阳篆二枚。这想必是另二位曾经的鉴藏家所留。卷首汪鸣相的跋后,也留阴阳篆二章,但因模糊不清实在难辨,只能推测是其一名(或号)一闲章?左下角王养度留“养度”阴篆一枚。图3
QQ截图20220630134917.jpg                                  QQ截图20220630135002.jpg          
                                                                    【名家印鉴】倪元璐印鉴                 本《倪元璐·苍松图》印钤
       若非有注《名家印鉴》?这二相比对,有谁会想到左真右伪?又抑或是右真左假?

QQ截图20220701124316.jpg                             QQ截图20220701124404.jpg         
                                                                          《傽州真赏》                             《香蓝亭斋鑒藏》

          QQ截图20220630132934.jpg                             QQ截图20220630130557.jpg      
                                                                      汪鸣相题跋章                                                      元璐题签

QQ截图20220701125514.jpg        QQ截图20220701125729.jpg

QQ截图20220701125837.jpg

    QQ截图20220701125934.jpg     微信图片_20220701123824.jpg
        对照上图首的“元璐私印”二印钤,“假作真时真亦假,沧海遗珠雠伪难。”——反倒是真怀疑:该自网络上垂手可得的所谓《名家印鉴》,真正出自何处呢?图4
倪元璐.jpg

         倪元璐的题签落款:
96U%_0H8E`4)LYKE[R2HW5G.png 微信图片_20220701190644_副本.jpg QQ截图20220630132934.jpg

    IV$(QO6WJJEJI@(5A]TFJDH.png
          微信图片_20220701190644.jpg

       又纵观该画之细节全部;笔触老练融会贯通,毫无矫揉造作之势。虽然有“元璐”题签字样并印玺等,和现今留存谱样,于细微之处确有乖差可疑。但是,谁能保证人生笔墨,自小到老会全程贯穿始终如一毫无破绽了的呢?
       再者,倘若该真为赝品?那么百年以前的故人们,又如何会趋之若鹜,接连地在该画卷上题跋盖印以为荣的呢?图中除了作者“元璐”印鉴外。还留有“傽州真赏”“香蓝亭斋鑒藏”“鸣相”“养度”等印章。为此可以佐证:就于该画作问世后的400来年风尘中,历史上曾经至少有四位以上的鑒藏家,或慕名倪元璐人品;或欣赏他书画艺术,而对该有过率真兴趣致入迷。
       特别是汪鸣相,200来年前就已进身状元郎,又为道光皇帝所宠臣。其毕生著藏颇多。画首题签中所注的是在丁酉年(1837),即汪已43岁。荣膺状元后心智和仕途中天时,把该收入于了囊中。难道连他也会肤见谫识莫辨真伪了么?
      史海渺茫二缶锺惑,凡此种种皆入泥沈!

      多年以前,本人于上海博物馆里参观时,曾有见到过倪元璐公的书法和绘画真迹。但,时此恰逢疫情,因位于三楼的名家书画展,处于在重新装饰轮换布展阶段。有待日后完毕之后,只能择日再去瞻仰了。
      今为严老先生之慷慨义举,为《倪元璐·苍松图》幸归故里。于壬寅年丙午月乙酉日,有感而发藏尾诗一首;
      自古文物甄辨严,浩瀚世界清悫国。
      无求无欲尤为荣,朗朗乾坤至诚贤。
      为明兴衰莫若倪,京畿梅山涕栋梁。
      故里遗迹倘佯村,先驱墨归氏族幸。


注1。
      汪鸣相 ( 1794~1840),字佩珩,号朗渠,清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人。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

注2。
      王养度 清 道光年间人,字蒙泉,号文心,浙江杭州藉。斋名蒙泉书屋,三羊斋,精鉴赏,富藏书画。主要收藏吴门四家、四王、扬州八怪等明末清初大书画家作品。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的许多藏画都钤有王养度、王文心的收藏鉴定章。

注3。
      见《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9 06:46 , Processed in 0.0852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