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49|回复: 0

1958年,上虞实现了吴觉农有志于振兴农业的愿望

[复制链接]

1291

主题

1765

帖子

768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8
发表于 2020-5-1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创造未来.jpg


1958年,上虞实现了吴觉农有志于振兴农业的愿望


1990年,《上虞县志》出版发行,前面有两篇序文,第一篇是县委书记章天祥、代县长王润生所作,第二篇是“当代茶圣”吴觉农所作。


吴觉农在序中说:“我青年时在家乡接触农业,特别较多关心茶叶生产,有志于为振兴祖国农业而奋斗,因此更名‘觉农’。”


吴觉农认为“上虞既有山海之利,又列鱼米之乡。可是,在漫长的旧社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未变为优势发挥出来,百业凋零,民生艰难,满目疮痍。”


吴觉农曾努力地创办过茶场和茶校。


吴觉农3.jpg

吴觉农

他回忆说:“30年代,我与几位同仁在上虞与嵊县交界处创办茶场和茶叶实验学校,计划汲取国外先进技术,搞机械制茶,改变我国茶业落后状况。此地是海拔20~30米的丘陵地带,土壤、气候均适宜栽培茶叶。


但是,在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旧中国,要办成一件利国利民之事谈何容易!最后,茶场终因得不到有关方面支持,资金不足,加以缺乏经验而失败。”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把人民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办成伟大的事业。


吴觉农满怀深情地说:“解放后,县党政领导我全县人民努力奋斗,不断改变着山河面貌。1958年,在我当年创办茶场的地方办起了上虞县茶场,各产茶乡、镇的茶叶生产亦得到较快发展。1981年,全县茶叶产量突破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基地县行列。每念及此,总是感到很大慰籍。”


在1958年,上虞人民实现了吴觉农当年有志而未竟的事业。


上虞茶场,在章镇的十里长山,有1300多亩荒山。当年意气风发,奋发图强,开辟茶场新天地的年青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已是硕果仅存。


胡金德老师,就是当年茶场创办的亲历者。


当年,他还是20岁的小伙子,刚从大学毕业。胡金德老师回忆说:


“说起上虞茶叶,就得说起中国茶人代表吴耕民(觉农)先生。他是振兴中华茶叶事业的奠基者,被陆定一同志称为‘当代茶圣’。


关于吴觉农先生,上虞人并不生疏,我更不生疏。‘七·七’事变后,他从上海率领一批茶叶工作者到浙江会稽山、四明山及曹娥江之滨嵊县三界规划发展茶叶基地,并创办三界茶场。三界茶场与1958年、1959年开辟的上虞茶场毗邻。


1963年,他视察下管、丰惠、章镇等地茶区;1983年,他视察汤浦、章镇等茶区,并在地方国营上虞茶场(牌子郭沫若书)搞科学试验,引进毛蟹、福鼎等优良品种,开展实地试验。


1958年至1959年,我在章镇滨笕十里长山的上虞茶桑技校任教。虽不教主科茶作学,但是班主任带班劳动,参加开辟荒山、平整土地、采籽种茶、田间管理全过程。并参与‘短穗扦插’、‘老茶树台刈’等一系列科学试验全过程。还叫我填表格,参加科普协会。


上虞茶桑技校,是一所农业系统的职技校。名义上由县农工部农业局直接领导,实际上,当时是以劳动为主,学习为辅,以补充茶场劳力不足的过渡性技校,以度过办场开始劳动繁重、困难多的危机。


学生多数是社会青年,有解放军排长、转业军人,有村里民兵排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他们不是从校门口到家门口的学生嫩苗子,劳动力强,能吃苦,能挑重担。


技校设在一座破庙里,破庙加上一座荒山,就成为茶桑技校的创业基地。破庙里挤满了场工、男女学生、老师。上课的教室与学生宿舍在山顶或半山腰,厨房仍在破庙里。


学校没有校牌,也没有校长。课程设施没有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更谈不上体、音、美等课程。因与办茶场无关,学校没有一株桑树。未几,蚕桑专业被砍掉,蚕桑专业学校出来一个姓栗的女教师也被调走。


学校名义上勤工俭学,半工半读,雨天上课,晴天劳动。没过几天,成日成夜,无论晴天、雨天都出工,上山掘树根、平整拖拉机犁出来的生地。老师从在教室上课、办公室改作业,变成在荒山上带班的工头。


由于此时已接近困难时期,场工一日三餐喝薄粥,出工不出力,进度缓慢。茶校学生有老师带队,成了劳动主力军。


由于劳动太苦,学生大量流生,只一学期,流掉一半,从两个班级并成一个班级。我成为茶校唯一的一个班主任,带班劳动,跟班劳动还有贾瑞昌老师。


我天天带领学生上山掘树根,平整拖拉机翻起的土块。并带学生上天台山、四明山采茶籽,种下茶籽。出苗后田间管理,从荒山到茶山,参加办茶场的全过程。



章镇茶场.jpg

今章镇茶场

除了在茶场高强度的劳动,茶校还组织参加双夏会战。1959年盛夏,我带班到湖田冯家山县农场参加双夏会战。这时期的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日里割稻到天黑,夜饭后开夜工到半夜。


此时天气刚出梅入伏,时晴时雨,淋湿任他自干,干燥后又淋湿,不知身上衣服是干还是湿。晚上睡觉,堆谷仓库里摊竹簟。因太累,倒头便睡去,不知睡在地上还是睡在簟上。


稻割进后马上拔秧种田,因为农场水田多用化肥,年轻人皮薄,皮肉开裂,加上蚂蝗结块,疼痛可想而知。只有一个劲地干,才能忘了痛。这样,师生一月劳动锻炼约半个月。


参加双夏的还有上虞师范学生,但他们吃不起苦,且劳力不强,做生活不在行,劳动一天就走了,主力军完全靠茶校学生。


一次,我感到有点支持不住,饭也不想吃,对学生说:‘你们先去吃饭罢,我在这里等你们,吃完饭一起出工。’一个细心的学生对农场厨房烧饭的工友说:‘他就是我们茶校带队的老师,太累了,中饭也没吃。’


待学生吃过饭下田后,厨房工友很关心地说:‘不吃饭,怎么割稻?这样吧,给你烧碗稀饭。’


一会儿,稀饭烧好了,还端来一碗炒蛋。吃完稀饭,工友指着墙角一块旧门板,叫我躺下休息一阵。大约过了半个钟头,我似乎感到能走动,马上从门板起身,赶到田头与学生一起双抢。


事后,有人告诉我:困难时期,下饭有酱油醮已不错,炒两个鸡蛋,是县委书记的待遇。回想起来,这事使我很感动!”


胡金德老师已年过八旬,但仍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平时读书写作,知足地享受着经历过奋斗的幸福晚年。


我望着胡金德老师瘦小的个子,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真不敢想象,当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这样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文弱教师,竟然有如此充沛的激情和坚强的毅力,不由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6 13:48 , Processed in 0.0736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