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828|回复: 0

沥东村的民俗文化

[复制链接]

1291

主题

1765

帖子

768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88
发表于 2020-10-21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沥东村的民俗文化

夕阳下的曹娥江3.jpg

沥东村是一个古村落,有1600多年历史。在宋元时期,直至明初,江北生活安定,人口增长。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上虞属于方国珍管辖,重视水利,减轻赋税,得保一方平安。甚至有会稽兄弟渡江而来,隐居于凌湖,可见江北相对安宁。


沥东村最大的不幸,是明朝正德七年、崇祯元年遇受的两次洪灾,毁灭了历史积累,伤亡大量村民,人们流离失所,在饥荒中生存。直至解放前,谭村有九十九只讨饭篮,贺家埠有七十二只讨饭篮,孙家渡不知几只讨饭篮,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乐观向上,劝人为善,仗义疏财,一直是沥东村的传统。对于统传庙会的集体娱乐活动,总是积极排练参与。


因受经济条件限制,所以参演节目都以道具简单、成本节省的哑目连、火流星、镗叉、草龙、老旗会为主。


如调(表演)哑目连,脸上白粉一抹,脚上鞋子一脱,光着双脚,拿一把破扇,戴一顶高帽,缚一根竹竿,撑起两肩衣裳,系一根草绳,动作怪异,越像鬼越好!


村民苦难的生活,仿佛对鬼有了深切的体会,贺家埠的哑目连,成为崧厦哑目连会戏中的头牌。


传说在迎神赛会中,贺家埠哑目连在蔡林台上法旗一插,其他哑目连就不敢再来争台了,公认贺家埠哑目为第一。


在1985年,贺家埠的哑目连被上虞市文化馆请去,进行了专场演出,并进行现场录像,保存了珍贵资料。


2007年5月,“哑目连”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沥东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一笔前人留下的文化财富。


哑目连4.jpg

哑目连 资料图

哑目连: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

哑目连,俗称“哑鬼会”,历史悠久,源自南宋的哑杂剧。以鬼为主角,全程不说一句话,以手势、表情、身段、武技来刻画人物,极具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是珍贵的戏剧遗存,是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


哑鬼戏,分台下哑鬼戏、台上哑鬼戏。台下哑鬼戏,在迎神赛会中巡演,表演无常捉刘氏,刘氏由诙谐男性扮演。


台上哑鬼戏,在庙会台上表演,情节为刘氏得病,阎王发牌,捉拿刘氏,共分19场:观音开台、阎王发牌、请医卜课、夜牌渡河、送夜头、请无常、前捉刘氏、男吊、女吊、文武科场鬼、挑镣枷、斩子起解、饿鬼抢食、大头戏柳翠、阎王发五鬼、后捉刘氏、敲纸铜锣、吊孝出丧、鬼王扫台。


7.png

哑目连 资料图

哑鬼戏的武戏多高难度的动作,需要武功底子。如“阎王发牌”,演鬼王的演员手拿令牌,一脚提起,单脚转圈,要四只台角都转到,这需要功力。谭村的潘尼姑,在哑鬼会中演鬼王(阎王),就有这样的功力。


比如开场就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台上放两张桌子,潘尼姑起跑纵身,双腿伸直,一跃飞过两张桌面,干净利索,需要非常强劲的精神。


沙爱根2.jpg

沙爱根老太太

沙爱根是潘尼姑(振庭)的妻子,今年96岁,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她说演哑鬼会前,“要吃素吃得净”。如果吃素吃得不净,就会跳不过去,双腿会叉卡在桌沿,裆部会受伤。


所以,哑鬼戏演出前有禁忌,其中一条是:“演出前三天,夫妻不能同房,要洗澡。”这一条虽说是对鬼神的敬重,其实有保养精神的意思在里面。


沙老太讲:潘尼姑还在家里练上吊,脖子上一吊,后颈一吊,手腕一吊,脚关节一吊,全身各个关节都上吊,身子不断的翻转,不会被缠住。共有三十六吊,还是七十二吊。


到嵩城庙里调哑鬼会,去调哑鬼会去之前,福全、陈德昌等人,夜里都到潘尼姑家里来学,因为家里没有大人(父母)来管,可以自由活动。


据吕伟康老人讲:潘尼姑会竖蜻蜓(倒立),茅坑沿里也会竖,滚滚圆的地方也会竖。潘尼姑调鬼王出名,严茂良调吊顶好!


哑鬼戏中还有矮子步、扫荡腿、后滚翻等戏剧武技。戏中鬼服造型独特,裤子大都为红色半长裤,绝大部分赤脚表演。


贺家埠的哑鬼会,赵文龙导演,他演女吊;赤脚医生赵信照,演韦陀;周顺昌,演夜排头;陈品耀,拿米筛(送夜头);陈金灿,旦;林木,演无常;林木死后,陈增千演无常。

  
哑目连3.jpg

哑目连 资料图

贺家埠哑鬼会很有名,赶庙会时,到蔡林演戏,在戏台上旗帜一插,其他戏班就不来争台了。


在1985年,贺家埠的哑目连被上虞市文化馆请去,进行了专场演出,并进行现场录像,保存了珍贵资料。


2007年5月,“哑目连”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年前,杭州西湖区为恢复失传的哑目连,特地到上虞来取经,以珍藏的影像资料为师,进行学习借鉴,哑目连重新得到了传承。


小敲会

小敲,又称“背敲”,由锣架、鼓架两部分组成,由锣手、鼓手背着敲。小敲又称“龙头小敲”,以雕有龙头而得名。


孙家渡小敲,名“永和轩”,从庙下官扬凑钱购置。发起人有开小木店的钟水木、做木匠的钟冲、做锡匠的钟炳甫等。


小敲会带头人是钟梦寿,他从崧厦西洋湖大敲班的朋友那里抄来曲子,再教给大家,他自己是样样乐器都会的。


曲子叫《调龙》、《大开门》,还有《疙瘩子》等。《疙瘩子》文气悠扬,轮礼拜时,夜饭后谢祭,可吹打一个小时。


鼓架像一把藤椅,上面放同鼓、斗子,周围装有雕板围栏,中间刻“永和轩”三字,两边雕刻人物、花鸟等吉祥装饰。鼓手用两根背带固系在胸前。


锣架有弓形支柱,顶端雕有龙头,龙头从上到下,悬挂大小不一的四面锣。锣手属主要角色,既要把锣架背系在身上,又要敲打四面锣,较关难,也相当吃力。


小敲.jpg

小敲锣架 资料图

鼓架、锣架上插挂法旗(彩旗)、绒球、彩穗。法旗上绣有“永和轩”名号。


小敲乐器一般是四吹六敲,两人吹招军,两人吹梅花(锁呐),属“四吹”。鼓手敲鼓,锣手敲锣,另有大钹、普钹、小镲、镗锣(大锣),为“六敲”。


小敲成员有钟胜尧、钟少奇吹招军,钟梦寿、钟荣尧吹梅花,钟国表锣手,钟明良大钹,钟潮林镗锣等人。


老旗会

老旗会,又称“大旗会”,是民间的文艺组织。孙家渡有一支老旗会,一只两人抬的大鼓上,用毛笔写着“孙家洞”三字。旗是白色三角旗,边上有镶边,前呼后拥,总有十来顶旗。因早出晚归,所以后面擎七星灯照明。乐器有大鼓、铜锣、撮子(钹)等,钟志成敲撮子,有五六个人敲。


老旗会成立年代,大概在清朝至民国之间。孙家渡老旗会出名的,港口那边都晓得:“哦,孙家渡老旗会来哉!”赶庙会要起早,半夜里就出门,崧厦、沥海的庙会都去参加的。


火流星会

谭村除了哑鬼会,还有荡(耍)火流星会、七星灯会、镗叉会、草龙等。火流星会带头的是潘尼姑(振庭),凡会荡火流星的人,都可以参加。


火流星是两只铁丝笼,内盛炭火。耍者以一根绳子,两头拴铁丝笼,两手弄绳飞旋,铁丝笼内炭火,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形似流星,故名“火流星”。


荡火流星,或双手飞舞,或倒地翻滚,或凌空盘旋,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流星”等名称。

   火流星_副本.jpg


荡火流星图

迎神赛会

迎神赛会,是民间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会期将庙内神像抬出,到各村巡游,民间称为“迎菩萨”。


在每年六月二十左右,沥海、崧厦村民皆迎寺前双枫庙的大义相公菩萨。大义相公善治病,开镰割稻之前迎神,祈求暑夏平安。在七月底天旱时,迎小义相公菩萨。小义相公是求雨的,住在沥海西门头判官庙里。


在迎大义相公的前一两天,把菩萨从殿里请下来,坐在轿里打扮。迎神的路线,从寺前双枫庙出发,经过郭家,到崧厦、大江里、五叉港一些小村堡,到潭头天黑过夜。潭头是大义相公丈姆家,埩头是小义相公丈姆家。


小义相公是小菩萨,神像较小,但小义相公的威望并不小。沥东靠近沥海,对小义相公尤具亲切感,认为小义相公是治病的。迎小义相公的路线,会经过谭村、贺家埠、孙家渡、黄家堰。


在菩萨经过的村堡,村民设盛宴相迎,用两张桌子拼起来,上面放五生、糕点、水果之类的供品。


菩萨轿子停留时,轿子用两条长凳架起,孩子们在轿子下面钻来钻去,保佑平安。神轿更是众人抢着抬,好不热闹!


小义相公经过谭村到贺家埠,贺家埠张家、陈家都设神桌供奉;从贺家埠到孙家渡,在七间楼前设神桌供奉;从孙家渡抬上塘,还没抬到黄家堰半路,黄家堰村民就迎上前来,抢着抬小义相公轿子而去。


孙家渡宣卷

宣卷,即宣讲宝卷。宝卷,对劝人为善曲本的尊称。宣卷始于宋、元,是唐代佛经宣唱的演变,成为戏文与念佛结合的民间文艺。


孙家渡宣卷,五月十六在楼屋道地举行。两张八仙桌拼拢来,四个老太公分坐两面(对面)。桌上摊开卷本,两个人分角色对唱,照本宣唱。唱两句后,对面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接着再唱曲词。另外两个人,一个敲斗子,一个拉二胡,作为伴奏。


过去宣卷以男性为主,因为男性识字的多,女性认字的少。卷本有《目连宝卷》《碧玉簪》等。


现在“绍兴宣卷”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举办过宣卷比赛,形式多样,宣卷女性多于男性。


绍兴宣卷唱本.jpg

绍兴宣卷卷本

永胜庵、虔诚庵

庵是古代妇女修行、活动的场所,念佛、烧香、甩爻、求签经。


永胜庵,在孙家渡,因形似稻桶,俗称“稻桶庵”。是一座老庵,约建于清代。庵前有一口古井,旱时不干,现还存在。


虔诚庵,在谭村,俗称“老虎庵”。供奉“朱天菩萨”,四月廿四,朱天菩萨生日,老太婆都赶拢来念佛,宿山的人很多。有时无家可归者,会暂时在庵中栖身。庵旁有一座桥,称“庵桥”。因年代久远倒塌,今已修建成宽阔的新桥。


新庵桥.jpg

新庵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6 11:44 , Processed in 0.072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