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9|回复: 0

很好奇,为什么连司马迁都要黑一下?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2043

帖子

910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03
发表于 2025-3-30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书.jpg

很好奇,为什么连司马迁都要黑一下?

很好奇,为什么有人连司马迁都要黑一下?不知是古文读不懂的缘故?还是觉得司马迁向来很正面,非抹黑一下不可?


抹黑司马迁的人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四川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时,没有记载真实姓名,而是故意取了一个“落下闳”贬低性的外号,是因为司马迁与落下闳有恩怨情仇。


理由是:“在新历法研制中,司马迁一开始是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态,以‘盖天说’为指导参与改历的;而落下闳则是稳打稳扎,以‘浑天说’为指导参与改历的。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二人最初的‘过节’,可能也由此产生。”


黑司马迁.jpg

黑司马迁文章截图

这不知从何说起?史书根本就没有记载。司马迁以家传史学为主,为人认真踏实,也不可能先入为主地去坚持盖天说。


盖天说与浑天说,无非是对天象运行的比方,与推算历法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无论盖天说也好,宣夜说也好,浑天说也好,结果推算出来的历法都是一致的,从黄帝以来的历法,从来就是一脉相承、精确完善的,没有因为对天象的形象比喻,说是象盖天、说是象浑天,而导致历法的差异。


抹黑司马迁的作者也查过史料,以班固《汉书·律历志》上的资料为依据,不知如何会得出与《汉书》记载相反的结论?


汉武帝安定天下之后,距汉高祖刘邦已兴汉已过一百年了,修历成为国家重大项目,于是就有包括太史令司马迁在内的数位大臣向汉武帝提议:修历迫在眉睫。


据《律历志》记载:“至武帝元封七年(西历前104),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


“历纪坏废,宜改正朔。”就是原来的历书年久失准,已经坏了,应该废了,需要重新修订历书,确立正月初一在什么时刻。


因为汉朝承秦历,汉兴一百多年了,太阳运动,岁差积累,节气时间需要重新校正。


汉武帝先是诏明经术的御史大夫宽与博士讨论,结论是先修历书。


于是汉武帝“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


以上是就是造汉武帝造《太初历》的起因。


司马迁3.jpg

司马迁像

于是公孙卿、壶遂、司马迁、侍郎尊、大典星射等人开始设天文台、立晷仪,计漏刻。开始做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测量本年度的星象,“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


经过观测、计算,获得天象数据为:“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


本年的星象位置确定好了,但把星象通过运算、转成历法,大家都不会呀!(只有侍郎尊会运算,后来参加了宫廷历法考试。)


于是负责造历的五六名官员向武汉帝汇报:“姓(臣)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不过因为进谏修历,参与了修历组织,排名还在第三。司马迁与其他大臣都非常虚心,表示算历非自己所能,建议全国招聘算历人才。根本就没有司马迁主张盖天说的记载。再说算历与盖天不盖天毫无关系。


于是开始在全国招聘,可以互相推荐耳闻目睹的历法人材。


“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


于是选送治历的邓平、长乐的司马可、酒泉的候宜君、侍郎尊、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等二十多人,都分别安排在天文部,各自根据自己的所学与理解运算。



那位抹黑司马迁的作者说:“当年参与改历的二十几个人,分成十八个小组各自分头工作。”


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二十多人是分成十八个小组的?


本身这就是一场国家天文学人才招聘考试,一人一卷各自计算答题。二十多人应该是二十多组,怎么可能是十八个小组?会有可能二三个人答一张试卷吗?那样能分辨优劣高下吗?


所以由此可见,抹黑作者连史料文意都没看明白,纯粹为黑而黑。


历与律相通,这里特别提到了落下闳的真才实学。落下闳是通过怎样运算转变为历法的呢?其方法是“以律起历”。


落下闳.jpg

落下闳像

原文说:“而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


四川隐士落下闳的方法与运算,与国家天文台专门治历的邓平方法一模一样。


原文说:“(闳)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落下闳与邓平两人不分上下,计算结果都完全符合闳、平的方法。


由此可见,中国上古夏历的计算方法,一留在宫廷,一留在民间,没有失传。


于是汉武帝很高兴,就下诏用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罢废了误差太大的十七人。十七人称“十七家”,因为都是有家学渊源、传下来的。“家”也相当门派、派别。可见汉代民间天文学就有数十家之多。


其余几名中等特长生应该录用了,因为国家需要天文人才。


原文说:“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太史丞。”


原在国家天文台的邓平,在修《太初历》中,贡献很大,升职为太史丞。落下闳的待遇,自不在话下。


在此,并没有发生什么盖、浑之争,也没有出现贬低落下闳的情况。


落下闳本来就是一名隐士,犹如鬼谷子一般,名利早已置之度外。何况落下闳也是名呀!有何不好?


后人为落下闳争名,而歪曲史实,虚构情节,那才是在贬损古代名人呢!


其实落下闳的运气是相当好的,正是因为司马迁的记载,虽是山间隐士,才能流传千古,于今名盛一时,受万人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4 19:48 , Processed in 0.0551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