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
哥白尼与开普勒一错再错
哥白尼死后不久,就有布拉赫、开普勒发现哥白尼日心说理论是错的,因为根据哥白尼的理论,计算出来的天文数据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哥白尼在书中不但充斥着错误理论,还充斥着错误数据。但是很奇怪的是,对于如此充满理论与数据错误的书籍,竟然一版再版,大肆吹捧了五百年,这就是西方所谓的"科学精神"吗?!
哥白尼的理论是日心说,开普勒的理论是偏心说,偏心说能等同于日心说吗?
而且西方天主教天文学是倒果为因,是先得到中国天文数据,然后根据数据都凑所谓的理论,真是荒唐,充满了欺骗。
中国天文学分四科,刻漏科是计时,测量科观察算天文,历法科是根据时间天文变化制定历书。西方既无精确观察天文的仪器,又没有时间计时设备,而所谓历法只是大小月的计算天数,根本就没有二十四节年与月象朔望的配合,更不知道回归年岁差。如果粗陋的西历,居然被奉若神明,能拿来指导中国的农业生产吗?
开普勒提出的椭圆轨道理论
著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已经意识到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但是他并不同意哥白尼的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经过仔细观测得出的结果与哥白尼的理论并不一致。
托勒密提出的天文系统几乎可以准确地预测出行星的运行轨道。为了达到同样的准确程度,哥白尼必须在他的天文体系中加入更多的同心圆,这使得他提出的天文系统变得复杂了。布拉赫也因此放弃了关于地球移动的观点。不过,他的年轻助手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对此却持不同的态度。
1601年布拉赫去世以后,开普勒接管了布拉赫此前的天文观测数据。他开始研究为什么哥白尼的理论无法解释这些观测数据。很快,他意识到,从根本上讲,哥白尼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在他的理论当中有几处关键的错误。例如,哥白尼假设行星的运行轨道是绝对的圆形,它们的运行速度是恒定的,太阳是宇宙的绝对中心。开普勒发现,如果放弃上面提到的这些假设,哥白尼提出的天文体系要比托勒密提出的天文体系准确得多。
开普勒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结论,行星的运行轨道并不是绝对的圆形,相反,它们是沿着一种特殊的椭圆轨道进行运动;太阳略微地偏离了宇宙的中心;行星会改变它们的运动速度。具体说来,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当它们远离太阳时,它们的运动速度放慢。
——摘自《从托勒密的球状天体到暗能量发现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