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942|回复: 0

俞雅书慧眼识子香

[复制链接]

1544

主题

2046

帖子

913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33
发表于 2021-12-14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俞雅书慧眼识子香



古老的崧镇,典型的江南水乡,人们习惯于沿河而居。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运输通道。


一条由东向西的百崧河道,在穿过崧城街中心的时候,忽然向南伸出一支,在距嵩城庙不远处,又嘎然而止。


“丁”字型的河道,旁边都是房子,在房与河道之间,就天然形成了街道。


因为河道的规划,崧厦分成了几个街区。丁字型的河道两边,因为人口的集中,自宋代以来,自然形成了街市。


因为街在嵩城庙以北,久而久之,就称之为“嵩下街”,“崧厦”的地名,就由此而来。


丁字型的交叉处,就是有名的“崧厦呆大桥”,俗称“大桥头”,桥上有一座石雕古塔,塔里刻有罗汉。就是传说吓退乾隆皇帝的一座古桥。


崧厦呆大桥.jpg

崧厦呆大桥

桥与嵩城庙之间的街,称为“牛市街”,我就出生在牛市街,清晨能听到扁担落地的摆摊声,习惯于窗外踢踏的脚步,以及行人、小贩们的聊天声,所有的噪杂,都不会影响我睡眠。


丁字的一横,就是大街,桥对头,就是最热闹的南货店。这一条街,就是崧厦有名的“大街”。


又因为河道的分隔,大街一分二,坐北朝南的称“朝南街”,坐南朝北的称“朝北街”。


大街最为热闹的是朝南街,最早迁居崧厦的俞氏大家族,就居住朝南街这一块地域,有名的“永锡楼”、“永锡弄”就在朝南街。


而顾家弄,则在朝北街上,永锡弄与顾家弄可以隔河相望。


生活在依河两岸的人们,除了饮用天落水、井水,日常的生活用水,就是这一条贯街而过的河流了。


这一条静静流淌的街河,好似一根红娘的情线,把隔河两岸的俞、夏两家,结成了亲家。


在清嘉庆十一年(1806)出生的夏子香,就从小生活在顾家弄里。


自祖父夏天英从蔡林迁居崧厦东市之后,生育三子四女,用辛苦积攒下来的钱,拼拼凑凑,在顾家弄里造了点房子。


但毕竟人多屋小,显得逼仄,所以两位兄长夏文元、夏文正都主动离家,外出创业,把仅有一点祖屋留给了小弟夏文魁。


夏文魁在顾家弄娶妻生子,照顾父母,父寿七十三岁,母成氏,寿至七十九岁,父母合葬在九字沥的大樟树下。


妻子李氏,是同里李元芳的女儿。夏文魁生有三子二女,虽然家境清贫,但也其乐融融。


勤劳的夏文魁,不幸在四十三岁那年,因劳成疾去世。留下夏礼桂、夏增桂、夏宫桂三个儿子。


最小的儿子夏宫桂,名诒桂,字古愚,号子香,此时才十三岁。


夏子香身材清瘦,但别有风姿。一般人不以为意,但受到善于相人的俞雅书的赏识。


据夏氏家谱记载,夏子香方幼时,“同里俞君由河干遥见,惊奇不已,以其子妻之。”


后来成为夏子香丈人的俞雅书,从河边遥望见尝是儿童的夏子香,身似鹤形,惊奇不已!认为此子与众不同,将来必成大器,所以就将女儿嫁给他了。


而此的夏家,家境还很贫穷,所以后人称赞俞雅书的慧眼识人。善于相人者,能观察到长远的将来,而能择佳婿于众人之中,不以贫富作为标准,这得有独到的眼光。


当时上虞有“俞氏二婿”有传说,还有一位俞氏的女婿,是俞雅书的兄长,把女儿嫁给了金济泰。


金济泰也以经商起家。在咸丰年间,在扬州帮助大吏筹集饷银数巨万,识量与夏子香相抗衡。


夏子香是胡雪岩的得力辅佐,胡雪岩在杭州筹集饷银的事情,大都是夏子香一手经办的。因为有夏子香的幕后支持,让胡雪岩得以坐享大名。


俞氏是崧厦大家族,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俞氏自幼读书,受到教育。自嫁给夏子香之后,成为他得力的贤内助。


子香老伯母大人遗照.png

《上虞桂林夏氏宗谱》

在关俞氏,夏氏家谱中载有称赞她的四首诗,今录于下:


子香老伯母大人遗照  


相夫能读计然书,肇造题楣有此庐。

[子香老伯署顾家衕(dòng)旧居曰:‘始有此庐’,初境可想。]


蔗境弥甘征画里,但看花木富庭除。



河女依歌坐扣舷,遥承华胄子称贤。

贤名成就由贤母,没世长流万口传。


诸孙从我尽良俦,况复曾元有贽投。

今日女宗瞻小像,翻教东野拜低头。


未获登堂觐母仪,论交子舍我来迟。

导扬懿范词仍拙,愧乏生花笔一枝。

萧山姚莹俊是夏子香家的两代家庭教师,对夏子香一家最为熟悉。


从第一首诗中,可以看到当年的夏家是清贫之家,俞氏是富裕得多。以富嫁贫,可见当年俞雅书的眼光独特。


“相夫能读计然书,肇造题楣有此庐。”


俞氏“相夫能读计然书”,计然子是道家的著名人物,是老子的学生,范蠡的老师,善于谋略。俞氏是夏子香的贤内助。


“肇造题楣有此庐”一句中原有注释:“子香老伯署顾家衕(dòng,通街弄)旧居曰:‘始有此庐’,初境可想。”


从姚莹俊注解的夏家旧居“始有此庐,初境可想”一语可知,顾家弄的祖屋是很小的,初境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自从夏子香在祝家街造了七间五进的深宅大院之后,夏子香一家人都住在了气派豪华的夏家台门,夏子香亲笔题写的“乐耕草堂”居室,亦在其中。


中国古代传统的大家庭,数世同堂,祖孙皆在一起。因此传说夏子香住的“乐耕草堂”在顾家弄里,不足信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14 01:43 , Processed in 0.0605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