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033|回复: 1

钟之英会稽吴融地望记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2043

帖子

910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03
发表于 2023-7-5 1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绍兴吴融村

这是一篇清代描写会稽吴融山水风光的美文,证古论今,描绘详尽,是一篇研究绍兴孙端吴融人文历史的好资料。文章收于钟氏家谱之中,作者钟之英,字庆山,他为考证吴融钟氏来历而特地创作的,查阅了《嘉泰会稽志》等史书。


文章的重点在最后一段,钟氏的后代能够昌盛,一是靠祖宗的积善行德,二是靠吴融的山川地理环境好。但是《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祖宗已往靠不了,风水运转靠不住,只有培养“厚德载物”的胸襟,“以培元植本为心”,则家庭一会和睦兴旺的。这便是传统文化的精神。


原标题只有《地望》二字,今为便于理解,题目添加了数字。原文整理、标点如下:


会稽吴融地望记

钟之英

窃维竞秀争流,郡称名胜。地灵人杰,俗尚敦庞。我钟氏由虞帝之乡(舜帝庙下,在官阳之前,相传为帝故里),迁唐贤(吴融)之里。在堰之北,海塘之南。古称上亭乡靖志里,七都三图。按《嘉泰会稽志》:乡凡十有四,上亭其一也,在县治东北二十二里。管里三,其一曰靖志,统上许、淳墅为三也。


形家者(风水师)言:地脉来自称山,山去里二十余里,雄踞海滨。脉落平阳,隐隐隆隆。随水西行,约二十里,有墩,曰镇地墩(一名绣衣墩)。高盈丈,广五亩,俨然一小山。由是折而西南行,计三里许,而成居址,古号芙蓉村。唐子华(吴融字)寓于此,地以人著,遂名吴融。


90地望1.jpg

会稽钟氏家谱

东接市廛(chán,居民区),为孙端(注一)镇。界以见龙桥,为明季余贵张贤臣建,详载郡志。桥之北有潭,名新河潭,波澄如镜。潭上有墟,土人呼为“凤凰头”。自三世暨五世祖墓在焉,吾族发祥实始于此。桥之西南,为大畈湖,周广十余里,源接贺家湖(本名庆湖,为鉴湖东尾。避汉安帝本生讳,改今名。详谢承先贤传,俗呼贺家池)。北水顺游,南水逆激。春涨波骤,往来如织。盘旋村口,势若朝宗。西顾而入,蓄聚于吴融村。


中而为溇者十,曰东盛溇(俗呼大东畈溇,在村东偏,古植芙蓉繁盛,故名)、东畈溇、新池溇、后潢溇、厚交溇、后钟溇、乌林溇(在乌竹园旁,俗呼乌鳢鱼溇)、西溇(古有马氏牡丹台门,甜瓜古井,水碧味甜,大旱疏井则雨)、荷溇、南钟溇。为溜五,为墩二。为庵五:曰见龙庵,改建马氏祖庙。曰万盛庵,明季改建钟氏社庙。皆祀汉太守东莱刘公,以祈田谷。曰宝善庵、清洁庵、水月庵。为桥二,村之后,曰文新桥。桥北有潭,曰顾公潭,俗呼库溇。岐(歧)分章部溇,始迁祖季昌公墓在焉。



吴融村2_2.jpg

绍兴吴融村

水幽澜静,沃野千亩,为一村蓄水之库。萍花岸柳,点缀成文。潭产美鱼,蟹舍渔灯,时映江畔。北水南流,徐达村中。合东来诸水,交汇于东园(古名乌竹园,为马太君奁地,有仁慈公墓),绕抱而西。架木为桥,卧波束水(咸丰二年,改建石桥)。桥之北,为“至德堂”宗祠。桥之南,为“可师堂”宗祠。纡潆盘转,南出文昌阁。阁居坤方,咸丰丁巳(七年,1857),族伯雪樵公(钟兰,字纫香,晚号息巢老人)倡建。登阁则诸山如拱,诸水汇流。游目骋怀,有应接不睱之势。


村中巨族,惟钟与马。世缔朱陈,依为唇齿。吾宗自元至正间,卜居于此,迄今五百余年。室宇相望,人烟辐辏。生齿日繁,风俗朴厚。虽克昌厥后,本祖宗之积累,然山川毓秀,其宛延磅薄之气,亦有以钟乎人。《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凡我后昆,毋弃德恃地,而以培元植本为心,则吾族之隆,岂有艾云。庆山识



注解:


注一,孙端:“端”,原文作“断”字下面加“土”字,查无此字,故改今名“端”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2043

帖子

910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03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09: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之英,字庆珊,又字庆山。少好学,有大志,爱经史。亦儒亦商,举秀才。光绪五年(1879),推荐为族长,主管祠事。光绪八年(1882),主持续修宗谱。“苦心孤诣,至慎至公。”“谱中坟图、像赞、传文等,皆出其手。抑扬褒贬,深得《春秋》笔削之法。”


据钟爱凝撰《续修宗谱序》记载:


“今有堂弟庆珊,名之英者,雅南公之孙,燿如公之子也。少好文,有大志,耽经史。年十六,弃儒就贾。亲友咸劝之读,于是半贾半读,合高凤、陶朱公为一人也。应童子试,辄列前茅。壮岁举茂才,乡试屡不售。旁人为扼腕,而己未尝有戚戚容,殆不以荣辱萦念也。


其平居立品端严,发言温雅,固吾族之矫矫者。尝语凝曰:‘丈夫不能立功于朝廷,名垂竹帛,亦当建业于乡闾,声传月旦。’听其言,其人为何如也。凝窃喜谱事有托,商之族中,佥曰咸宜。遂于己卯岁(光绪五年),移交祠事。


阅一载,百废具兴。且奋然以谱事自任,于庚辰十月,谨告列祖,特设立谱局。刊载前谱所失载,未及考其实者,今既询其颠末,蓋不仅百余家也。又有暂依他氏,而使之归宗,以承祧者,亦复不少。苦心孤诣,至慎至公。敬宗收族,莫斯为盛。


其谱中坟图、像赞、传文等,皆出其手。抑扬褒贬,深得《春秋》笔削之法。故虽欧苏之堂,未克遽登,要亦见平时读书、稽古之力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4 14:55 , Processed in 0.0713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