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860|回复: 0

解读清崧镇朱旌臣乡试朱卷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2043

帖子

91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05
发表于 2024-5-6 2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镇中片航拍2.png

崧厦镇中航拍

解读清崧镇朱旌臣乡试朱卷

据《松夏志》记载:“嵩镇,居全区之中,奄有西朱、王家二沥,繁盛甲一邑。其著姓首推俞氏。”次何,又次朱,别有顾氏。


崧镇名姓俞、何、朱、顾,朱氏列第三。朱旌臣祖上自宁波鄞县迁来,居住崧镇,故朱旌臣事迹亦载嵩镇朱氏传:“粤匪陷宣城,骂贼不屈。祀邑忠义,尤为后劲。”


“尤为后劲”,是指崧镇朱氏中最后的特别发力者。在此之后,太平天国掠杀浙江士民,焚毁文庙,上虞文化元气大伤。


朱旌臣尝读书文昌阁。文昌阁在八都凌湖,据《虞志校续》记载:“阁建自明万历间,为清李天祺、范衷、何芾棠、朱旌臣、顾璪、金敞读书处,俱有额。”


朱旌臣天资聪明,读书努力。在清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科,一举夺得解元,取得全省乡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朱旌臣与明代的崧厦何文信,“俱以省元发轫”。



《松夏志》朱旌臣传

据《松夏志》参《光绪志》、《校续》记载:“朱旌臣,字晓(小)云。性刚介,为文有奇气,冠绝一时。道光丁酉,乡荐第一。咸丰甲寅(1854),以知县拣发安徽。


丁艰,奉旨留办皖南粮台。接济得力,升同知,署绩溪篆,调摄宣城。


己未(1859),粤匪(洪秀全太平军)窜至,旌臣涕泣誓师,力守孤城。月余,城破。北面叩首九,衣冠坐堂皇,贼入大骂。贼目怜其忠,馆待之,劝降者再。卒不食死,恤赠如例。祀忠义。”


朱旌臣一介文人,得中解元。素来习文,不曾习武。朱旌臣为举人第一,以知县拣发安徽。


本来父母去世,皆须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但因人才难得,上司奏报,咸丰皇帝下旨,夺情留任,主办皖南粮台。


朱旌臣为政勤实,接济得力,升为同知,任绩溪县知县,复调任宣城县知县。


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兵攻宣城,朱旌臣流泪誓师,愿与宣城共存亡。朱旌臣率官民力守孤城。


坚守月余,粮草不继,寡不敌众,城被攻破。朱旌臣面向北方首都九叩首,衣冠穿戴整齐,安坐在县衙正堂。


太平军杀入县衙,朱旌臣毫无畏惧,破口大骂:长毛乱贼,祸国殃民。


太平军首领为朱旌臣为气节折服,怜其忠义,以馆待之,数次劝降。朱旌臣毫不屈服,绝食而死。


浙江太平军被左宗棠剿灭,死难忠义烈士名单上报朝廷。咸丰皇帝诏赠朱旌臣“忠义”,按国家规格抚恤。朱旌臣列入上虞“忠义祠”纪念。“忠义祠”在上虞文庙西厢房。


清代上虞县署在丰惠,文庙即孔庙。文庙被太平军烧毁。


朱旌臣聪明能干,本来是国家的栋梁,不幸死于洪杨起兵的劫难。


《松夏志》称朱旌臣“尤为后劲”,大抵是指朱旌臣是崧厦在清朝的最后解元,又是崧厦在清朝的最后忠臣。


生举解元,死全忠义,生死皆奇,是崧厦朱氏的最后劲士。


之后,到了光绪,废举了科举,斩断了文人入仕的通道,从此之后,进入民国,读书的出路就是学生意、经商、教书、会计……


从此,也无解元也无举。


崧厦镇上的八位乡贤,唯有朱旌臣,祖上从宁波鄞县迁来,与蔡林朱氏有别。


朱旌臣祖上何时从小溪迁来?生前居于崧镇何地?不妨从清朱旌臣乡试朱卷中寻找一些线索。


参加全省科举,有乡试朱卷传世,卷首附有朱旌臣家族简历:



朱旌臣乡试朱卷

先把与踏雪在网上发布的内容一并整理出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朱旌臣,字廷槛,号小云,行一。嘉庆丙寅(1806)年十一月二十日吉时生。绍兴府上虞县学廪膳生,民籍。


始祖,讳振,居宁波府鄞县小溪村。


1、始迁祖,讳宗初,由宁波迁居上虞崧镇。


2、十七世祖,讳恩八,貤赠文林郎。


3、十八世祖,讳伸,勅封文林郎。


4、十九世祖,讳朝言,历任福建泉州府驿丞、广东南雄府仓大使,升授福建福州府闽县知县。


5、二十世祖,朱震扬。


6、二十一世祖,朱纯,国学生。


7、(二十二世祖)高高祖,朱圣绪,国学生。


8、(二十三世祖)高祖,朱心简,邑庠生,配何氏,让九公女。


高叔祖,仲泉,国学生。鹿湖,乡大宾。


9、(二十四世祖)曾祖,朱修竹,国学生,配顾氏,德裔公女。


曾叔祖,篁竹(国学生)、凤竹、森竹(国学生)、菉竹、淇竹。


10、(二十五世祖)祖,朱璞,国学生,配陈氏,邑庠生廷璜公三女。


堂叔祖,球,琳,琦,瓒,瑽,本(业儒)。


胞叔祖,珏,例授登仕郎。


11、(二十六世祖)父,朱若渟,候选从九品,例赠文林郎;母严氏,为癸酉钦赐副贡严鹏飞孙女,国学生严乾长女,国学生严恒、严金书之侄女。


嫡堂叔,绂,纁(业儒)。


12、(二十七世)朱旌臣,娶何氏,为国学生举乡大宾何占熊公次孙女、例授登仕郎何津之女、郡庠生何潮侄女;续娶陆氏,国学生陆兆铭长女。


从堂弟,堂。


13、(二十八世)有子二:朱荫,聘同里郡庠生周凤歌之女;朱芬。俱业儒。


光溪朱氏宗谱(封面).jpg

光溪朱氏宗谱

据《光溪朱氏宗谱·原序》云:“按朱氏,世出汉尚书仆射晖之后,派分于婺而及嵊。迨至建隆(960-963)间,有讳振者,志于发举,不偶。家富而心无所累,遂博游以为乐。


至光溪,见山水之胜,因家焉。实朱氏始迁祖也。有学有行,遂为鄞之闻人。”


宁波鄞县光溪始迁祖朱振,字仁超,在北宋建隆(宋太祖第一个年号)年间,自剡县(今嵊州)迁居鄞县光溪(今鄞江镇)


崧镇始迁祖朱宗初,何时从鄞县小溪迁居崧厦?朱卷没有说明,但可以推算。


朱恩八为十七世祖,向上推,朱宗初为十六世祖,朱振为一世祖。再向下推,朱伸是十八世祖,朱旌臣为二十七世。以三十年一世计算,朱宗初迁居崧厦的时间,约在明宣德(1425-1435)、正统(1436-1449)年间。


也就是朱旌臣祖上是在明朝中叶,才从鄞县徙居崧厦的。而不是宋末元初迁来的。


34_朱朝言 红框.jpg

《松夏志》载朱朝言

朱旌臣十九世祖朱朝言,据《松夏志》记载:“朱朝言,广东南雄府仓大使,署福建闽县知县。”但其功名不在崧镇朱氏八贤之列,可见朱朝言在明季并不住在镇上,可能住在严巷头朱家、唐嘉桥,或其他村庄。


再来看朱旌臣家族的繁衍情况,据踏雪统计:“此外,尚有高叔祖、曾叔祖、堂叔祖、胞叔祖、堂叔、嫡堂叔、从堂弟、堂弟、胞弟、胞妹等27人,不作详录。”


高、曾、祖、父、己,为五代,五代人合计是27人,平均一代5人左右。


据这一页乡试简历,可以统计出:高叔祖(2人)、曾叔祖(5人)、堂叔祖(6人)、胞叔祖(1人)、堂叔(5人)、嫡堂叔(2人)、从堂弟(1人),共计22人,剩下还有堂弟、胞弟、胞妹,合计5人。


如果胞妹除去1人,堂弟、胞弟尝有4人。如果胞妹有2人,堂弟、胞弟则只有3人。


朱旌臣家族在崧厦三百多年的繁衍,传到朱旌臣十二世,也只有三四个堂弟、胞弟,怎不见蓬勃发展,实在有丁艰之忧。


朱家台门在朱家沥,桂林朱芝从西朱沥迁到朱家沥,第二代就生了三个儿子,而且是在明初就迁到朱家沥了。


从明到清,三百多年的发展积累,子孙后代发展壮大,造一个朱家台门的财力应该绰绰有余。


包括东庵渡那个朱家祠堂,应该也是朱家沥朱氏的。



民国崧厦街市图局部

而朱旌臣住到崧厦镇上,应该是在清代初中期了。所以说朱家台门是朱旌臣家造的,实在理由不充分。


同时,也由此可知,明代崧厦镇上的七位贤人,与鄞县朱氏无关,而与桂林朱氏有关,因为朱旌臣是在清代才搬到崧厦镇上来住的。


因此,通过对朱旌臣乡试的解读,让人另外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家族,有的发展壮大,有的断断续续,不知道在这辽阔的天地之间,有什么天道人道之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5 00:06 , Processed in 0.0629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