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544
2046
9133
管理员
予思家谱一事,庸人视之,则以为余事,而不足重。细详之,诚家国一大事也。上溯源流,知祖宗之所自。下延后裔,知子孙之不替。某系何支,为亲房。某隔几支,为疏族。班行昭穆,览兹了然。夫子有云:“必也正名乎!”名分一事,无征不信。微之于传闻,不如征之于谱系也。
溯吾祖,自世荣公居会稽太平之乡师山庙下,至六世祖,有校正公大伯二朝奉,讳上珍,号师山。自膺恩平郡王辟召之后,于孝宗淳熙十二年,辑谱制序。后在清泰寺,与提举朱晦庵夫子讲学,兹时校正公已晚年矣。又有五世祖,讳德俨之父,在孝宗时,任福建路安抚司将领。此二祖与始祖相隔五六代,不下百有余年。考高宗在位,祗(只)三十六年。是在北宋时已迁会稽,而谓自南渡来者,讹也。
家谱之辑,始自师山公,后继以山长公。至洪武间,伯震公、仪仲公续之。嘉靖间,德常公、心卿公又辑之。英于天启间,至都下。崇祯三年冬,南旋。不揣谫陋,以修谱为己任。逮搜括旧谱,抄写者虽得一二,俱蠢损朽腐,杂乱无据。故不惮勤劳,不限时日。远稽近订,家至户考。越五载,而后成谱。
格兼用欧、苏之式,第一世详书履历,五行,以第六行书第二世,因重提起接脉故也。有后者,详记其名下。无后者,即注于覆历之旁。书男不书女,并不书生死年月日时者,省牵混也。实写排行,旁注讳某、字某、号某,娶某氏,并葬处,使后世有据。凡名下有红圈者,是启后有传。无红圈者,是无后也。
读法自长房起,挨次逐名顶上,或自上而逮下,或自下而追上,依系依图,灿然井然。至于孝子贤孙,忠臣烈士,义夫节妇,甲科贡监,生员吏员,例职俱详于后,以便考览。或亲支出继,或外姓承嗣,民户军籍,据实直书,毫无假借。吾愿族中有志者,各当亟抄一帙,以传后云。
时
明祟祯七年季秋
第二十一世孙英谨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校正公(钟上珍)“后在清泰寺,与提举朱晦庵夫子讲学”,讲得就是庙下钟氏所以称为“师山钟氏”的来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13 15:49 , Processed in 0.0418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