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031|回复: 0

何棋锋:我的外婆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2043

帖子

91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105
发表于 2023-7-13 0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婆年轻时的照片3_(压缩).jpg

外婆年轻时相片

我的外婆

何棋锋

1929年4月9日,我的外婆出生于西华赏地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听外婆说,旧社会生活很是困苦,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迫于生计,十二三岁时,外婆懵懵懂地跟着她的堂姐妹,背井离乡到上海谋生。待到谈婚论嫁,经熟人介绍,外婆与我外公相识,同龄的他们,在20岁那年结了同心。外婆从西华赏地头嫁到了联塘徐家。


外婆,一个从旧社会走来的弱小女子,和我生性忠厚、吃苦耐劳的外公一起节衣缩食、风雨并肩撑起了一个家,并让它逐渐成长为一个幸福温暖的大家庭。外婆一生勤劳,性格坚毅,她虽然身体娇小,干家务做农活从不落人之后。在我印象中,外婆精力充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总是把那些看似干不完的活都做得利利索索。


外婆和外公去生产队里干农活、挣工分。一边在田间埋头劳作,一边又要含辛茹苦喂养、照顾子女。我的母亲是外婆的长女,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外婆后来又陆续孕育了7个子女。外婆白天干繁重的农活、家务活,晚上在煤油灯的微光下,给儿女们缝补衣裳、纺线织布,“哐——叽……,哐——吱……”的织布声陪伴了外婆无数次从繁星闪烁的深夜到东方微白的清晨。


外公外婆虽然目不识丁,但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外公、外婆眼里,儿女们是他们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想方设法让每个子女都读上书,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教导儿女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人要做到真诚、善良、友爱、担当。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农村能供孩子读上高中的家庭屈指可数。一般父母都是要求孩子早早务农、挣工分帮衬家里。那年我小舅舅高考失利,外婆和外公商量后还是毅然决定,同意他去小越中学上高考复读补习班。当时外婆家里经济来源少,没有钱给小舅舅作伙食费。为了让我小舅舅把有限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免去他来回学校与家之间的长途奔波,他在学校的伙食都是由我外婆每个星期送过去。


那时崧厦没有通往小越的交通工具,单趟接近二十六、七里路,而且都是坑坑洼洼的机耕路与乡村小道。外婆小时候裹过脚,虽后来放开了,终究是走路慢。身材弱小的她肩扛米袋,手拎装着腌菜、萝卜干的布袋,天没亮从家里急匆匆地出发小越中学,回来路上在湖田里的亲戚家喝口水,待到她步履蹒跚地回到家,天已墨黑。这条崎岖而遥远的希望之路,外婆走了又走!


外婆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深深地感染着小舅舅,艰苦的学习环境激励着他更加奋发图强。在那个“知了、知了!”蝉声嘶扯的夏天,村里锣鼓喧天地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外婆家门口,那一刻,翘首祈盼已久的外婆,眼角闪着泪光。小舅舅龙门一跃考上了洛阳外国语学院,三个姐姐凑钱给他买了块手表,送他到杭州踏上了北上列车。再后来他成了我外公口中自豪的军官小儿子,并携手复旦大学毕业的女军官结为伉俪。


儿时的我经常和我的表弟去外婆家玩,特别是暑假的时候,我们吃住就在外婆家,一待就是一星期。那时候外婆在村口路边的锡铂纸厂打零工,轰隆隆的机器声,飘散在地上的闪闪发亮的锡铂碎片,探头进去看到外婆瘦小忙碌的身影,成了我久远的记忆。


每到中午放工时分,外婆总是拎着托人从崧厦街里带来的鱼或肉,急急忙忙地一路小跑回家,再到溇底对面的高胖头私有地里摘几个茄子、拔几吊毛白豆;或者从鸡窝里变戏法似地掏出几个鸡蛋,跑到晒台上从葱盆里扭一把小葱。外婆点着花杆在大灶边满头大汗地忙开了,灶头间弥漫着浓浓的饭菜香味。外婆烧的酥烂软糯的红烧肉,鲜香扑鼻的葱烤鲫鱼,嫩滑可口的小葱炒蛋,都是让我至今回味无穷的美食。


八十年代初,经过外公外婆的节衣缩食和辛勤劳作的努力,外婆家由两间平屋翻建成三间晒台屋,大屋前的溇底也平整成为平坦的大道地。夏天的时候,心灵手巧的外婆用面粉做成圆圆的酱饼,穿起来挂在晒台上,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太阳曝晒,把发酵的酱饼放到酱缸滗头里,然后继续放在晒台的栏杆上晒,最后成了美味的面酱。外婆也会从地里摘胡瓜回来洗净晾干,腌制成爽脆可口的酱瓜让我们过早饭。遇上锡铂纸厂停工的那几天,我们下午睡好午觉,就能开心地吃上外婆做好的油炸大饼、油撒子,或者是豇豆煮南瓜之类的点心。


在我童年记忆深处,有一次我和表弟打闹着,把鸡吓得飞到灶台上,打翻了淘好米的淘箩。我俩一看闯祸了就准备逃回我家,没等我们走到锡铂纸厂门口,外婆光着脚追上了我们,左手拽着我,右手攥着我表弟,没有一句责备把我们拖了回去。


外婆家河边的梨头熟了,我和表弟哧溜一下爬上去摘,我脚下一滑,掉到了河里。不会游泳的我,在水里上下扑腾,可把表弟急坏了,屁滚尿流地喊着跑到灶间找外婆。“小祖宗哎!”外婆抽出道地里晾衣服的竹竿把我拉上了河埠头。


在凉风习习的夏夜,外婆家门口河边道地里搭起竹床,我和表弟躺在竹床上乘凉、嬉戏。抬头是繁星点点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忙碌完一天家务的外婆一边给我们摇扇子赶蚊子,一边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有沉东京涨崇明的传奇、也有“立海”变“沥海”的地名传说,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外婆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美好童年的幸福回忆,是夏天外婆家小河边的嬉戏,是冬天楼阁板大地铺上的打滚……   


外婆对自己格外节省,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对小辈们则特别慷慨,舍得付出爱,舍得分享东西,舍得赠与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钱。晚年的她每逢春节仍然不忘给小辈们包上红包,包括重孙辈的,不曾漏下一人。在外婆的眼里我始终是长不大、闯祸后要逃回家的大外孙,直到最近几年,每次我们去看望她,道别时她总是伸出颤巍巍的手紧紧地攥着我,执意要留下我们一起吃饭。


外公、外婆合照_(压缩).jpg

外公外婆晚年合照

我的太外婆,也就是我外公的母亲,晚年因病卧床多年。天热时外婆每天给我太外婆擦身体,每擦拭一次我外婆要出一身汗,但是她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次退缩。外婆如果有事出门,她晚上必定要赶回家。因为她放不下我太外婆,心里牵挂着我太外婆。在外婆七年如一日悉心的照料下,我太外婆离世时浑身上下没有一个褥疮。外婆用她朴实的行动给我们每一位小辈言教身传着什么是孝道。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4年前我结婚那天,外婆是第一个到我家的亲戚长辈,她一到我家就帮忙张罗开了。外婆办事干净利落,整理井井有条。我问,外婆您这么早到了啊?这么早公交车也没有啊!外婆说,今天我大外甥结婚,我肯定要早点到,没有公交车,我走路过来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那年71岁的外婆是多么的健朗能干,一切仿佛还只是昨天。


从我记事起,外公和外婆没有面红耳赤地争吵过,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70余个春秋。用最初的心,陪伴着走最远的路!2016年春节,外公和我们道起,当年我的外婆刚嫁给他的那几天,每天晚上在被窝里哭。又说隔壁邻居都说他娶了个美女老婆。外公就和他们说,“我的老婆不仅漂亮,干活更是好手。”每每这时,外婆就在边上眯着眼睛笑。爱情美好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的外公在2019年清明节后第一天,也就是4月6日的下午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外公的去世对于外婆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外婆开始由乐观豁达变得沉默寡言。2020年底,外婆在家不慎摔跤造成骨折,加速了身体的衰弱。往后外婆每天心如止水般地坐着,眼里充满了失落与孤独,又似在回顾百年间的沧桑。


2023年6月初,年迈体弱的外婆被再次送入医院,那时的外婆已经不能起身坐立,也无法自主饮食,我的母亲和我的姨母们轮流照看着她。12日上午同在上海的小舅舅在电话里告诉我,我的外婆近日身体每况愈下,目前用氧气和营养盐水吊针维持着生命体征。他上午安排妥当公司的事务,抽身就回上虞老家,有情况了再联系我。我惶惶然的感觉外婆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好像什么都来得及,又好像什么都无能为力。来不及道个别,6月14日傍晚,日暮黄昏,夕阳在慢慢滑落,黑夜在悄悄弥漫……我的外婆在家中安然辞世,结束了她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外婆在床上静静地睡着,依然慈祥如初。我含泪站在床边,轻抚她干瘪的手,回忆起关于外婆的太多太多的点滴。外婆的一生是平凡、艰苦的一生,也是用善良与慈爱温暖了我们的一生。外婆用她毕生的经历将勤劳、俭朴、孝顺、善良而坚毅的精神财富永远地留给了我们。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自此以后,我与外婆,再无相见,唯有想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5-5 02:49 , Processed in 0.0598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