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统历》岁实消长的日运之争
据《明史·志·历一》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国家天文台漏刻科的博士元统上疏说:“大明历书虽以《大统》为名,而积分犹继承《授时历》之数,此非所以重开国而敬时正。况且《授时历》以元辛巳(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为历元,至洪武甲子(十七年)积一百四年,‘年远数盈,渐差天度,合修改。七政运行不齐,其理深奥。闻有郭伯玉者,精明九数之理,宜征令推算,以成一代之制。’报可。”
郭伯玉,顺德邢台人,郭守敬的后代,以“善算”著称,得到博士元统举荐。而博士元统因上疏有理,受朱元璋欣赏,提拔为钦天监监令,主持修定历法。
元统乃取《授时历》,删除郭守敬“岁实消长”之说,析其条例,编为四卷。以洪武十七年甲子为新历起元,取名为《大统历法通轨》。
洪武二十二年(1389),钦天监改制,改监令、丞,为监正、监副。二十六年(1393),监副李德芳对监正元统的删改提出意见,说:“监正元统之前作洪武甲子历元,不用郭守敬‘消长之法’,但考查鲁献公十五年戊寅岁天正冬至,比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为元的冬至,相差四日半多,可见岁实确有消长。今当复用辛巳为元及消长之法。”
上疏入奏,明太祖问监正元统删除原因?元统奏辨申述理由。
太祖说:“二说皆难为凭,但验七政交会、行度无差者为是。”此后《大统历》起元仍以洪武甲子,而推算仍依《授时历》法。也就是说,监副李德芳纠正了监正元统的错误,恢复了郭守敬的岁实消长。
“岁实消长”,是中国古代历法学中的一个重点。“岁实”,指的是回归年的长度。“消长”,则是指回归年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变化。“消”是减少,“长”是增多。
回归年的长度为什么会消长?这就是因为太阳运动的缘故。《唐志》说:“天为动物,久则差忒。”说的就是天上行星、恒星等万物都是在运动的,“动物”,就是指星球物体皆在运动。
“久则差忒”,就是说岁差的造成,就是因为太阳在运动消长,积微成日,造成的误差。
太阳运动可以称之谓“日运说”,是通过数千年的观察得出的结论,用现代话说就是实践科学。
如监副李德芳考查鲁献公十五年的冬至,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的冬至,日期相差四日半多。
而监正元统删除了郭守正的“岁实消长”,其实就是不了解太阳是在运动的,他以为太阳是不运动的,所以认为岁实消长没用,删了。元统的观点就是“日定说”,太阳是不动的,也就是中国早期的“日心说”。
现在被鼓吹的哥白尼“日心说”有多么伟大,其实中国早有这种观点,其实“日心说”是错误的,是僵化的机械天文学。
看晚清李善兰翻译的西方天文理论《谈天》,说:“恒星与日不动,地与五星俱绕日而行。”是错误的。“恒星与日”怎么会“不动”?“恒星与日皆动”。
而李善兰晚清翻译的“日心说”,其实在明末清初的天主教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就一直持这样的观点,而且与中国的“日运说”争论很激烈!
谁是谁非?其实通过明监副李德芳历法记载考查,就很明白说明有岁差存在。而这岁差的形成,并不是因为历法计算错误,其实是太阳的循轨运动造成的。
而对于形成岁差“岁实消长”,南宋杨忠辅在创制《统天历》时,就已经提出,元郭守敬在《授时历》中,复对古仿岁差进行推算,得出“百年消一”结论,即每过一百年的时间,回归年的长度会减少一天。
其实,既然称“岁实消长”,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是不一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也是圆周运动,是有弧度的,不是直线运动。是圆形有弧度,所以才会有消有长。
因此后来入了教的徐启光成为钦天监监正之后,主持修定《崇祯历法》,故意要以利玛窦错误的天文理论主导修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而清末在光绪取消全国科举之后,就相当于国家不再招收人材。而西方天主教趁机在中国开办天主教大学,教授西方错误的天文知识。国家不再以考试招收人材,全国人材都被西方所利用。国无栋梁之材,导致了大厦的迅速垮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