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养蚕的故事 严茂灿
据说,杨家桥村原本只有杨姓一户人家,造了一座桥,叫杨家桥,村随桥名。后来,搬来了一户严姓定居,也就是我的祖先。到我曾祖父辈时,杨家桥也还只有两个姓,要么姓杨,要么姓严。后来严姓超过杨姓,因而杨家桥村多数人家都与家我家沾亲带故。
到了楼下村,则是李姓为主。两村虽近在咫尺,初次进村,对于小时候的我,大有到异乡的感觉。
小伙伴们都不熟悉。哥在崧厦何氏小学读书,寄宿在爸的朋友崧厦祥泰茶叶店董顺炳爸爸董先生家。在家里进出只能与姐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伙伴们也逐渐熟了起来。
寒风和飞雪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小伙伴们送给我一小张蚕纸,蚕纸上是密密麻麻的蚕子。我用小布块包好藏进内衣,小心翼翼地贴在胸前,将蚕子用身体温度孵化。几天后,见小蚕宝宝从蚕子中爬出,只有小蚂蚁般大。
赶紧和小伙伴们去寻找桑叶树。那时,正是微风吹拂,初春时节,看着绿色的小嫩芽尖尖地在树枝上钻了出来。柳枝吐绿,树丫枝翻青,春色进入了我童年的记忆。
摘来了小桑叶片,把一只只小蚕蚁用毛笔舔到小桑叶片上,眼睛瞪着小蚕宝宝吃桑叶。一天一个样,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桑树叶了也随着长大,每天换上新鲜的桑叶,观察着蚕吃桑叶的过程。“蚕食”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有感性认识。
蚕宝宝也要睡觉,每觉醒来,都会脱一层皮,这就是蚕眠。脱下来的皮就叫“蚕蜕”。蚕也要拉屎,拉的是小小的黑黑的一颗颗“蚕沙”。据说“蚕蜕”“蚕沙”可以做药。而我总是为了纸盒内清洁,白白倒掉。
蚕宝宝睡了几觉,蚕体发出了亮光。小伙伴告诉我说:“蚕要做茧了。”我就用麦秆搭起“蚕山”,蚕宝宝会自己爬上麦秆架,上山吐丝做茧。只要是白天,我就会看着它“作茧自缚”。一个晚上下来,蚕都变成了茧。看着白花花的一堆蚕茧,真的可爱。
蚕在茧里变成了蛹。因而,后来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话始终有些质疑。事实,蚕吐尽丝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蛹。蛹破茧而出成了蚕蛾,蛾产完子才死去。正确的描述应该是“春蚕成蛹丝方尽”。春蚕变成蛹,蚕蛹化为蛾。“蚕蛾到死子方尽”。
蚕茧是缫丝的原料,蚕丝织的丝绸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货源,很值钱的。产了蚕子的蚕茧就不能缫丝了。我们小孩子是养着玩的,我早准备好了空白纸张,几天后破茧而出的蚕蛾在纸上产了蚕子,把蚕纸保存好,来年还可以养着玩,别的都丢弃了。
到了现在,每每享受到和煦的春光,看见树枝翻青、绿芽满树的时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童年春天的点点滴滴。
——摘自严茂灿的《平凡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