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像
国家荣誉背后的付出与勉励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五岁识字,八岁登基,一生好学不倦,励精图治,凭自己的智慧与坚韧不拔,以非凡的文治武功,在内忧外患的清朝初期,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百年基业。
治国即是治吏,吏清则国治。廉吏之生,出于家教,父慈子孝,化孝作忠,则为廉吏。廉吏在位,百姓之幸。廉吏背后,有贤内助。
是故古今贤臣廉吏,皆出于家风家教。而家风家教,皆传承自传统文化。
所以古代对于官员家属的诰封十分重视,因为治国能臣、清廉官员的背后,有父母、妻室的默默付出。
例如,康熙六十一年(1722),封赠陕西提标前营游击曹勷父母的诰命中,称赞曹父“积善在躬”,曹母“七诫娴明”,体现了对忠孝节义的推崇。
曹勷是陕西提标前营游击,是一员武将,官不大,地处偏远,但康熙仍是体谅文武官员为国尽忠,远离故乡,长年在外,不能在其父母膝下尽孝,故以国家珍贵的荣誉,表彰其父母从小尽心培养出优秀人才的辛劳付出,以及父母品德积累与家风家教所培育的结果。
这看似“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背后,其实具有国家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即所谓上行而下效,国家提倡崇德尚学,为心忠孝,百姓自然景从而向化。
清朝的强盛与长久,与康熙始终重视文化教育与关注吏治建设是分不开的。
清朝的诰命制度继承自明朝,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诰命由皇帝颁发,经过吏部及兵部审核,翰林院依式撰文,内阁核准后加盖御宝颁发。这种严格的程序,确保了诰命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在整理《会稽钟氏宗谱》时,发现保存了许多古代的诰封与敕书。康熙六十一年的有两份,是颁给湖广黄州府黄冈县知县钟苇父母、本身和妻室的。
黄冈赤壁
黄冈县,古称“湖广”,今属湖北省。宋代苏东坡曾贬官黄冈,赋有前后《赤壁赋》,之后成为“黄冈赤壁”的名胜,至今传盛不衰,可见文化的力量可以延续千年。
清代延续明代规划,黄冈县仍为黄州府治,辖今黄州、团风及武汉新洲区等地。
钟苇,字一苇,任黄冈县知县。官不大,属于七品芝麻官,但从诰书的郑重其事,可见国家对基层官员的重视。虽然对朝廷来说,县官并不大,但对于一县之长来说,影响的也是万民的安定与幸福。
所以国家选拔一位好的官员,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大事。而培养一位好的官员,对于官员的父母来来说,是为国家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而一位官员能忍辱负重,无后顾之忧,家中也贤内助也是必不可少,具有一半的功劳。因此之故,所以才有中国数千的诰封制度。
古代诰封是重典,文辞都是典雅含的四六骈文,透过古文的背后,是国家官员家属的感恩与嘱托,并不是花样文章,文字游戏。
如对钟苇的诰封的开头就说:“分符百里,必遴出宰之材。报最三年,爰重懋官之典。”意思是即使是只分管百里的官,国家也十分重视,必遴选出有管理才能的人材。中国以孝立国,父母育儿三年才能立,父母亡守孝三年才能报,知感图报之人,才能化孝作忠,普爱一方百姓。所以国家非常重视对有功德官员的诰封。
那么钟苇有什么政绩、功德呢?
诰书说:“尔湖广黄州府黄冈县知县钟苇,雅擅才能,克宣慈惠。抚绥有要,常深疾痛在己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
康熙皇帝对县官钟苇是八字评语:“雅擅才能,克宣慈惠。”不但有文才,而且有为政治理才能。“雅擅”,是文雅而擅长。“才能”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政德”。
“克宣慈惠”,这是体现国家“为政以德”的原则,“克”是“能”的意思,“克宣”,是能够宣发、宣扬、发挥出来的意思。“慈惠”,对百姓“慈”,犹如父母爱子,十分慈仁。对百姓“惠”,就是为政一地,造福一方,能给百姓带来利益、带来实惠、带来富裕的生活。
所以虽只八字的评语,其内涵其实是非常深的。也就是说,康熙之所以能从动乱饥饿明末接过政治腐败的烂摊子,着手整顿,就是依靠一大批勤勤恳恳、爱民如子的地方官员。
钟苇在位有何政绩?诰书说:“抚绥(suí)有要,常深疾痛在己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
“绥”,是古代车中执以安身的绶带,又称手把,现在公车车上尝有扶手杆、握手环,功能即是古代的“绥”。所以徐锴注《礼》说:“礼,升车必正立执绥,所以安也。”因此,“绥”,引申为“安”。
“抚绥”,即慰抚百姓使之安心,简称“安抚”。这是为政之道,为政一方,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而不是玩花样去扰乱百姓。现在当官的喜欢折腾百姓,实在不如古代的能吏。
也由此可知,所谓新文化以后的官员,崇拜西洋,炫耀自己,已不知为官之道是安民。早已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
康熙说:安抚绥百姓有要道,“常深疾痛在己之心”,就是将心比心,体贴百姓,常常深入感受百姓的疾病痛若,就象是自己身心的疾痛,身同感受,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忠恕之道”。“忠”字心在中间,代表正直公正。“恕”由“如、心”二字组成,即如其心也,心如其人,将心比心之意。百姓之心,犹如自己之心。百姓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
百姓就如同自己的父母,自己要为百姓服务好,像父母一样服侍好!这就是共产党人提倡的“公仆”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成为让全国人民敬仰的模范干部。
“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胸怀中装着保护百姓的无穷愿望,不忘照顾恢复斯民生活的职责。
《黄冈县志》记载
钟苇,字一苇,有达摩“一苇渡江”之意。据乾隆《黄冈县志》卷之五《秩官》表记载:“钟炜,萧山人,五十四年任。”“炜”为“苇”字之误,希望重修《黄冈县志》时能予以纠正。
而遗憾的是钟苇以何学历任知县,缺失。查钟苇前后数任知县,有贡监、进士、笔帖式、例监、岁贡、举人等,有任二年、三年、六年不等,唯独连任九年的钟苇知县,不但名误,而且历缺,一位廉吏,埋没于史,实在可惜!
钟苇之所以能得康熙生前诰封,在于他的勤政爱民、忠于职守。清朝为防范官员地方商绅混熟贪腐,所以调动频繁。一任三年,再任六年,已属优秀,钟苇接连三任,可谓深获信任。
钟苇从康熙五十四年任职,至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任职七年。再任至雍正二年,由直隶磁州岁贡张光裕接任,共计九年。可见诰封之赞,名至实归。
以职位资历的礼制,钟苇被封了一个小小“文林郎”。康熙最后对钟苇的政德丰茂进行表扬,并激励继续保持优秀品德。诰曰:“前劳己茂,用褒制锦之能。来轸方遒,益励饮冰之操。”
诰书对钟苇之妻钱氏的褒扬是:“良臣宣力于外,效厥勤劳。贤媛襄职于中,膺兹宠锡。”良臣在外宣力,为国效劳,勤政爱民。所取得的政绩,与贤内助襄职于家中,默默付出,是分不开,也应该受到同样的褒彰。
钱氏是品德也是八个字:“终温且惠,既静而专。”始终温柔,而且贤惠。既能娴静,而能专一。这都是女性的优秀品德。
接下去又是四六体的叙述:“綦缟从夫,克赞素丝之节。苹蘩主馈,爰流彤管之辉。”因为钟苇是知县,俸禄不多,为政清廉,家中生活清贫,节约开支,衣着朴素,都靠贤妻的帮衬与鼓励。所以钱氏可贵可赞的“素丝之节”,值得以漆朱之笔表扬,“流彤管之辉”。钱氏被封为“孺人”。
赠封钟苇父母的诰书中,康熙对钟苇的父亲钟乐韶说:“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
“求治在亲民之吏”,说出古今的治国之道,治国在治吏,吏治而后国治。治国在亲民,不亲民之吏,非良吏也。
何谓良吏?四个字:“端重循良”。“端”是端正,立心公正为端。“重”是庄重,不轻浮,以民生为重,郑重其事,不可轻举妄动。“循”是遵纪守法,符合人情天理,不可“法可禁止皆可为”。“良”是优秀,品德高尚,本质忠厚。
端重循良,半出于天性,半出于家教,所以父母从教育的功劳非常大!诰书对父样钟乐韶的评价是八个字:“禔(tí,安)躬醇厚,垂训端严。”简单说就是:安分守己,忠厚老实。立身端正,教子严格。所以不凡的儿子,皆出自平凡的家庭。平凡就是伟大,官员政德的伟大,无非出自亲民而已,十分平凡。
康熙对钟苇母亲沈氏的评价是:“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兹帏。”母教对于官员品德的培养,功不可没。
而在钟苇母亲受封之时,母亲已经去世,所以诰书说:“仰酬顾复之恩,勉慰抚字。载焕丝纶之色,永贲幽潜。”“仰酬”,是向上敬仰母亲在天之灵的养育之恩。“幽潜”,是指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慰。
《会稽钟氏家谱》记载
湖广黄州府黄冈县知县钟苇本身妻室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分符百里,必遴出宰之材。报最三年,爰重懋官之典。尔湖广黄州府黄冈县知县钟苇,雅擅才能,克宣慈惠。抚绥有要,常深疾痛在己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兹以覃恩,授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於戏,前劳己茂,用褒制锦之能。来轸方遒,益励饮冰之操。
制曰:良臣宣力于外,效厥勤劳。贤媛襄职于中,膺兹宠锡。尔湖广黄州府黄冈县知县钟苇之妻钱氏,终温且惠,既静而专。綦缟从夫,克赞素丝之节。苹蘩主馈,爰流彤管之辉。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於戏,敬尔有官,著肃雍而并美。职思其内,迪黾(mǐn)勉以同心。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