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厦严巷头严氏源流说
严氏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元孙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生子季连,始得姓为“芊”(qiān,草盛)。传世至周朝,有鬻融之子,成为文王之师。周成王时,封其子熊绎于楚。及至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呼“芊”为“庄”。
又经过十三传,至东汉子陵公,名光,会稽姚人,为避汉明帝刘庄讳,又改“庄”为“严”(庄、严义近)。后人遂以“严”为氏,世居会稽郡之姚邑。故世俗之严,独会稽郡为尤盛。
严氏家族,或从宦游,或避世难,流寓于杭郡、吴兴、嘉禾、吴淞、苏州、常、镇、宁、温、台、衢、严,分派于会稽、新昌、萧山、嵊县等处。
崧镇严氏宗族,相传第一世祖是五代唐庄宗(李存勖,923—926)间的万户公,名庄。而始居嵩城夏盖湖之滨的,是宋仁宗间(1022-1063)的太初公,名克让,行小五。所以严氏子孙皆宗太初而祖万户。
严氏源流说 附同异辨
自有天地以来,水木根源,流生不息,此固有本者然矣。至于生民氏族,支分派别,脉络贯通,其有本亦犹是耳。故自天子至于士庶,人莫不有谱,以识其本末。
五胡之乱,世家无全谱。逮宋,欧(阳修)、苏(洵)谱学中兴,使人各溯流而推源,因源而得流。疑传疑,信传信,诚后世传家者要也。
《上虞崧镇严氏家乘》
谨按:“严”本“芊”姓之后,黄帝元孙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季连始得姓为芊。传世至周,有鬻融子者,为文王师。成王时,封其子熊绎于楚。及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呼“芊”为“庄”。
十三传,至东汉子陵公,会稽姚人,避明帝讳,又改“庄”为“严”。后人从以为氏,世居会稽郡之姚邑。故世俗之严,独会稽郡为尤盛云。
逮后世远派别,家族不能常一,或从宦游,或避世难,流寓于杭郡、吴兴、嘉禾、吴淞、苏州、常、镇、宁、温、台、衢、严,分派于会稽、新昌、萧山、嵊县等处者。因地立宗,因宗推祖,自各为派,无能收宗合族者。
东汉以下,故不复考。余族宗内,相传首五代唐庄宗(李存勖)间万户公。而始居邑之盖湖滨,是宋仁宗间(1022-1063)太初公。今我子孙盖宗太初而祖万户云。
惜乎万户公以下诸派,记录多不详,故世次序而事实不明。相传仅十五世而止,悉不知其何所迁徙也。
惟四世太初公一派,茔兆、世系、行讳、事实,详具可考。故诸派合系于世系总图内,不欲使世数失传也。而世系表姑阙所未明,第详太初公可考而知者,亦不欲使世数备而无征也。外此复有分派散处者,不能备述其源流,详见于居徙志内云。
又尝闻会稽之严,自先世以来,不乏书香。虽有远近亲疏之不同,而姓则一。今则有二,何也?盖出阅世既远,氏族迁徙,或随渡南,或假螟蛉,或冒厮养,是故姓有不一也。
今严巷、妃湖之严,名爵事实之有乎,不有前人记载之详矣。今复续其世次,本宗外支之异同,犹朱紫之难紊也。为严氏后者,指图阅志,同异之辨,瞭然在目矣,又复奚疑。
万历四年(1576)丙子仲秋 十九世孙士秀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