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71|回复: 0

刘伯温为什么被记入《松夏志》

[复制链接]

1436

主题

1924

帖子

845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459
发表于 2022-3-25 16: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伯温为什么被记入《松夏志》

《上虞松夏志》的排列顺序,连光枢参考了其他各种志书,首先是“舆地”,讲崧厦的地理环境,村落的分布,河流的走向,人口的多少,相当于用文字画了一张地图,让人对崧厦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其次是纪念英雄与先贤,古称“祀祠”,把崧厦民间的各种小型纪念堂罗列一遍,当然,古代称之为“祠”和“庙”。


接下去,便是“人物志”,这是我最爱看的部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因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角,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历史。


人物志又分三类,一种叫名宦,一种叫乡贤,一种寓贤。


名宦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地方作出贡献的,就记录下来。没有贡献的,就被历史淘汰了。


乡贤,是本地杰出的人物,有当官的,有没有当官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英雄牺牲的,都是人格高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入选的标准,就是一个“贤”字,立功、立德、立言。


寓贤,既不是本地人,也不在本地当官,暂时倚寓于此,或者终身倚寓于此,成为了本地人的祖宗。因为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是外地来的,所以就列入了寓贤。入选的标准,也是一个“贤”字,有人格、事迹值得作为后人榜样的。


在寓贤当中,有一位人物非常特别,那就是刘基,字伯温。他既不是在崧厦当官的,所以不能列入名宦。他也不是崧厦人的祖宗,只不过来了几回,住过几次,后来又走了。他怎么会列入寓贤呢?是不是借刘伯温之名,来提升崧厦的名气呢?


其实,当然不是。刘伯温到崧厦,非仅是游山玩水,结交朋友。“诚意伯尝造嵩城,登观澜楼,与潘翔为忘形交,卒成佐命元勋,得此以殿寓公。”


刘伯温的游,还有考察民情,挖掘人才的含义在里面。明洪武时,俞诚、俞恭“俱以诚意伯荐,授主事,会求直言,诚论胡惟庸恣肆,谏穷兵漠北,尤慷慨有大节。”


俞诚正直敢言,好论兵,刘伯温很喜欢他的性格,与他成为朋友。俞诚的族弟俞恭,家境贫穷,但能刻苦,好读书,刘伯温也发觉他是一位好苗子。俞恭拜刘伯温为师,刘伯温也悉心加以指导。


后刘伯温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在朱元璋下诏招募天下英才时,刘伯温就把以前发现的人才推荐上去。刘伯温真的有眼光,没有看错!俞诚敢于直言胡惟庸恣肆妄为,违反法制。并且谏议朱元璋不可穷兵漠北,应该与民休养生息。尤其慷慨有大节。结果,朱元璋听不进去,认为有背自己的意愿,一气之下,把俞诚贬到了偏远地区,遭受磨难。


总之,刘伯温从认识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对崧厦作出了贡献,列入寓贤,可谓名至实归。





《上虞松夏志》


《松夏志》记载:


诚意伯尝造嵩城,登观澜楼,与潘翔为忘形交,卒成佐命元勋,得此以殿寓公。


诚意伯,即刘伯温,与俞诚为朋友,收俞诚族弟俞恭为学生。据《松夏志》载:


明洪永时,诚、恭,俱以诚意伯荐,授主事,会求直言,诚论胡惟庸恣肆,谏穷兵漠北,尤慷慨有大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11-1 08:33 , Processed in 0.0736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