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271|回复: 1

五夫河上的七座古桥

[复制链接]

1297

主题

1771

帖子

772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8
发表于 2023-2-12 17: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夫村全景2 邱忠海摄.jpg

五夫村全景 邱忠海撮

五夫河上的七座古桥

五夫古镇,在凤凰山南面,居杭甬运河之中。山水秀美,人文汇集。运河南岸,在唐代已形成草市,“聚天下之民,鬻天下之货”。最初的五夫河,当时称“黄山河”。后来的大夫桥,最初是一座独木小桥,“不壮不丽,危而且险”。多有游童牧竖,登陟于此,失足坠河,为民所病。


市之南岗,是大云岙,大云岙里,有一座寺,称“大云寺”。大云寺边,有一个村庄,叫“德兴村”。市之北面,有一条路,叫“新江路”,路通市桥。


唐会昌三年(843),大云寺住持常雅公,少小聪慧,童子出家。“心若冰镜,戒全鹅珠。穷阿难之妙音,洞迦叶之微旨。”因唐武宗新皇启运,布德维新,乃发心募缘,造新桥二所。“兹万世之妙因,旌千秋之胜善。”


两座新桥,一座即大夫桥,一座仍名新桥。


据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二十七载:“大夫桥,在县北三十里五夫镇,唐会昌三年建。”“县北三十里”,自出嘉泰《会稽志》。县志纠正说:应“在县北三十五里”,一名“新桥”。


50_大夫桥.jpg


县志记载大夫桥


《东斋记事》曰:“绍兴上虞有村市,曰五夫。故老云:有焦氏墓于此,后五子皆位至大夫,因得名。俗传奏始皇封松为五大夫于此,非。”


匡庐儒生余球著有《五大夫新桥记》,记录了五夫唐代的人文景观,我上所述,皆出自余球记,记在县志《金石志》卷中。


据清潘思汉《五夫里志》记载:至清乾隆八年(1743)九月初四夜,大夫桥倒塌,浚土得石楹,镌云:“大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岁次庚午九月十四日,赐紫智隆僧俗同募修建。”后于乾隆十年(1745),岁次乙丑八月二十六日,庠士潘潮之妻郑氏捐已资重建。向用石楹凌驾,今改梭墩,较低狭三股之一。


《驿亭镇志》载;“大夫桥,位于五夫街河西端,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修建。后于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向用石楹凌驾,后改梭墩。1977年改铪圆洞拱片桥,跨径15米,宽度3.5米。”大夫桥始建年代有误。


随着五夫镇的发展,五夫河上先后建有七座古桥,一、大夫桥,在最西端,向东依次是:


小寺桥,位于大夫桥东,跨径15米。


虹桥,位于小寺桥东。


新桥,位于虹桥东,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建。在七间楼西侧。


霓桥,亦称蜺桥、四房桥(即杜氏之四房),位于新桥东。


丁家桥,在霓桥东。


孟桥,在丁家桥东。


五夫的七座古桥,县志只记载了六座,除了大夫桥,云“小寺桥、虹桥、蜺桥、丁家桥、孟桥,俱在跨五夫河。”少记了一座“新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7

主题

1771

帖子

772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8
 楼主| 发表于 2023-2-16 1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以来的《上虞县志》,到清代光绪年间集了大成,从原来的二十卷增至四十八卷,七年后又修编《校续》,增至五十卷。校续是对县志的补充、订正,然后也有改错的地方。如果五夫河上的七座古桥,光绪《上虞县志》记载是正确的,《上虞县志校续》减了一座“新桥”,反而不正确了。也许编者以为“大夫桥,一名新桥”,再记“新桥”,显得重复了。其实唐朝造的新桥就有两座。




上虞县志(光绪)大夫桥(截图)_红框.jpg


光绪《上虞县志》记载


上虞县志校续(光绪)大夫桥-2_(截图红线).jpg


光续《上虞县志校续》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8 09:50 , Processed in 0.0573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