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242|回复: 0

五夫南山大云岙在哪里——从董圮的《南山碑记》说起

[复制链接]

1296

主题

1770

帖子

77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1
发表于 2023-2-19 17: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峰集(封面).jpg

五夫南山大云岙在哪里

——从董圮的《南山碑记》说起

五夫南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因明潘府建“南山书院”而闻名。董圮在游历南山之后,感叹说:“浙多名山,在越者尤雄绝天下,故越之山于浙为胜。环越治千里,山皆秀拔,然众奇攒蹙,无与南山者竞,故南山在越为尤胜。”董圮少为神童,长中榜眼。境界开阔,笔力超群。他说越中的山秀是秀,就是太拥挤了,那有五夫的南山好,南山有十五胜境,是越中第一山!


潘府得此大作,欣喜不已,请人刻之于石。清潘思汉观此碑文,赞叹不已,顿时提笔抄录:“董圮《南山碑记》曰:南山距越城三舍许,提学潘公于是作藏作游息之所焉。盖是山起自天台,奔驰云矗,亘数十百里,结秀是兹。北接金罍,首枕姚(误抄为“娥”)江。万山来朝,势若星拱。冬夏苍翠,悠然可爱。中峰峨峨,登之毛骨竦然,若飘浮上腾而游广寒也,故名其曰大寒峰。左右有台,前淼五湖,万顷沉碧。良辰唱咏,有助吟适,故名咏湖。中有层台,北临大海,惊潮峨涌雷迅,一览可极,故名望潮(误抄为“湖”)。乃大寒峰之绝顶也。”


13.jpg

清潘思汉《五大夫里志》抄本

潘府十分欣赏这一位渔家渡的少年才子,他对董圮寄予厚望,并招为乘龙快婿。然明代官场腐败,志同道合的潘府与董圮在官场并不得志,最终皆选择了教书育人。董圯,字文玉(一作“正”),号中峰,在家乡开设“中峰书院”,讲授学问。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国家兴盛,重在文化。董圮对于五夫开创的月林书院与南山书院十分赞赏,写南山也连带凤山,写潘府并联系潘畤,理想信念相通,董圮又一次才情奔发,继续写道:“西北有峰,其气萧然一也。其势偻然俯也,因名曰小寒峰。小寒峰之下,有地广数百步,廓然而垲,坦然而平,南山书堂建焉。南山之西,有谷岈然,名曰灵蓍,昭其产也。谷之东,有井冽然,名曰寒泉,嘉其性也。井之北百步许,有湾岙如,名曰大云岙,气之自出也。岙之侧有山,昂然来,屹然峙者,其名曰鹰山。”


董圯从南山北望,接下去就是对宋代潘畤月林书院的赞美:


“鹰山之西北,有山伏而复起,双峦若翼,两池若目,其名曰凤山,形之肖也。凤山之南有平麓,元朱白云遁世于斯,因名之曰云麓,表幽躅也。东有茂林,乃先世显谟公养高之所,因名之曰月林。林之北有峡,显谟公旧于其下弹琴自适,因名之曰清风峡,存祖武也。林之南有阁,客至款坐,敛以香茗,其名曰浮香。阁之下有溪,夹以桃树,飞花逐湍,其名曰叠锦。”


文章到此还没完,全文在董圮《中峰集》的《南山十五胜记》中。


接下来看记中提到的“大云岙”,《中峰集》如此记载:“井之北百步许,有湾岙如,名曰大寒岙。鉴案:‘大寒岙’,唐选本作‘大云岙’。”



《南山十五胜记》明董圮_1(红框).jpg

董圮《南山十五胜记》

“唐选本”,不是唐朝选本,是指董圮学生唐顺之《中峰文选》的选本。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嘉靖三十九年(1560),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唐顺之主张“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重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德才兼备,才是第一流人才。


董圮去死后,唐顺之是为师选文出版第一人。自明至清,先后有七种版本问世,光绪三十二年(1906)董金鉴重编的《中峰集》,即是第七种版本,最为通行。“鉴案”,是董金鉴案语。


通过案语可知,唐顺之最初整理董圮遗作的时候,是“大云岙”,后来不知何人改为“大寒岙”,也许是因为记中有“大寒峰”、“小寒峰”的名称,古书经过传抄,有的抄录者把这个岙想当然为“大寒岙”了,故而改“云”为“寒”。


幸亏书中有董金鉴这一条案语,否则被后人误改为“大寒岙”,还让人误以为董圮不知“大云岙”呢!


清潘思汉在《五大夫里志》中,抄录时仍作“大云岙”,五夫人自然清楚,没有抄错。


但到了现代,大云岙在哪里又有点搞不清楚了,已经把“大云岙”与“大云溪”误成同一个地方了,以为流出大云溪的地方,就是大云岙。


查百度地图,已把西岙(客山)与东岙(南山)之间的一片坡地标成了“大云岙”,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东、西岙、大云溪.jpg

百度地图标识的“大云岙”

今人林路影,对五夫的乡土文化心有独衷,花费大量心血编写了《<五夫里志>古本选录》。他在整理注释时,应该也参考了现代资料,如对大云岙的认知,与百度地图一样。


他说:“大云溪,在南山大云岙中,纳寒山涧,黄坡湖,西、东岙之水,流经岙口砚珠池,北入五夫河,溪长约三里,宽约三丈,可驶农舟,直通寒山岙口(今称茅蓬口)三石桥北(外)侧。”


大云岙是一个弯如曲弓的山岙,不是两头相通、两山之间的山峡与坡地。


其实,潘思汉在《五大夫里志》中记载的是:“大云溪,五夫市南。纳寒山、黄坡湖、西、东岙之水,北达五夫河,溉岙场字田三百亩零。”


潘思汉只说大云溪在“五夫市南”,并没有说“在南山大云岙中”。五夫市南范围广,包括整座南山及周边,大云岙中范围小,两者所指不一样。


来看董圮对大云岙的方位与形状是如何描述的,我再根据文字提示,在浙江天地图影像中用文字予以标出:


“南山之西,有谷岈然,名曰灵蓍,昭其产也。”南山的西面,有一个山谷,象牙齿一样长出,名叫“灵蓍”,以生长灵蓍草而得名。


“谷之东,有井冽然,名曰寒泉,嘉其性也。”灵蓍谷的东边,有一口甘冽的石井,名叫“寒泉井”,井水源自山泉,受人称道!


“井之北百步许,有湾岙如,名曰大云岙,气之自出也。”在寒泉井北面一百步左右,有一个弯曲的山岙,名“大云岙”,这个山岙在早晨经常有云气出现,所以叫“大云岙”。


南山大云岙(标注).jpg

大云岙在五夫市正南面

根据地图标记,十分明显,大云岙就是五夫市的正南面。唐余球站在五夫桥上,就可以南望南山,北望凤山。他在《五大夫新桥记》中描述说,在五夫“市之南岗,则(有)德兴村,大云寺,置庄于兹(此)。”


大云寺今虽不复存,而大云岙尚在。德兴村名不复在,而大井头村尚存。大云岙是南山的宜居之地,西田东舍,村有井泉,离市不远。故虽自唐历宋,经过元、明、清时代,大云岙中的村居至今不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6 16:38 , Processed in 0.0573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