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872|回复: 0

倪元璐考证“沪渎垒”

[复制链接]

1296

主题

1770

帖子

77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1
发表于 2018-10-24 16: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崧.jpg
嵩城庙袁崧像

倪元璐考证“沪渎垒”


嵩城是上虞的古战场,东晋末年,五斗米道孙恩聚众造1反,两次攻破上虞,杀向会稽。第一次,隆安三年(399),孙恩从海岛率众攻破了上虞,杀死上虞县令,转道进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连同几个儿子被杀,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


第二次,孙恩又率部众出镇海,从余姚进攻,攻破上虞,又攻破山阴的邢浦,一直向会稽进攻。卫将军谢琰因为轻敌,疏于战备,匆忙披挂上阵,在河塘之间的窄路行军。受到孙恩船舰的射箭攻击,谢琰军队前后断绝,首尾不能相顾,在千秋亭被孙恩打败。


这时,谢琰帐下的督军张猛,忽然起了反心,挥刀从背后砍谢琰的马足,谢琰堕地被杀,二子谢肇和谢峻亦同时遇害。谢琰是谢安的儿子。


谢琰之死,朝廷大为震动,便派冠军将军桓不才、辅国将军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共同打击孙恩,孙恩不敌,复逃入海中。


朝廷吸取了前两次的失败教训,为防患于未然,派刘牢之在前沿布防,以备孙恩第三次故技重演。


刘牢之作为统领五郡的统帅,调兵遣将,自己在上虞屯兵驻守,派女婿高雅之守镇海浃口,派参军刘裕守句章(宁波古县名),任吴郡内史袁崧为左将军(副将),在上虞沿海筑“沪渎垒”,形成海陆全面布防的阵势。


袁崧身为副将,带领四千军士,在沿海设置阻碍,修筑城墙,挖掘壕沟,把沪渎垒布置得井然有序,整齐威武。远远望去,森然不可侵犯。


果不出所料,隆安五年(401)春天,孙恩先从浃口(镇海)进攻,孙恩人多势众,守将高雅之抵挡不住,败退。刘牢之从上虞率兵增援,孙恩不敌,退入海中。见袁崧坚守的上虞海防十分森严,便向对岸守军薄弱的海盐城进攻。  
刘牢之急派勇将刘裕防守海盐,刘裕虽然人少力薄,却是有勇有谋,看似残破的海盐小城,被刘裕硬是守卫了两个月。


孙恩一看海盐久攻不下,出师不利,船只又急需补充给养。于是孤注一掷,拼了命地转头向袁崧守卫的沪渎垒进攻。


战鼓擂,飞矢鸣,刀枪搏击,杀声震天。这一场恶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袁崧率领四千勇士,奋身搏杀,死不退缩,最终为国尽忠,血洒沙场。


曹娥江边,血流成河。上虞沿海,被劫掠一空。


孙恩因畏惧刘牢之大军,在沿海掠得给养之后,不敢再掠上虞、攻会稽,而乘船浮海向京口攻去。准备趁首都兵力空虚,乘机攻入南京,夺取东晋政权,自己坐位称帝。


结果,孙恩的皇帝梦没做成,兵败投水而亡。


而袁崧战死的沪渎垒,从此得名为“嵩城”,而名留千古。


然后,“沪渎垒”究竟在何处?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又仿佛成为了疑案,众说纷纭。


幸亏早在明朝末年,具有英雄情结的倪元璐,对嵩城怀有强烈的仰慕之情。为防英雄事迹年久失传,倪元璐特地游历嵩城,考察了袁崧就义的沪渎垒,证实嵩城就是沪渎垒。


离上虞县城(丰惠)七十里,有古庙,名嵩城,是为晋吴国内史、左将军袁公所建。为何名“嵩城”?因避讳袁公的名字“崧”。当地百姓不敢直呼其名,以避免对英雄的不尊重。


袁公幼有才名,博学善长文学,著《后汉书》百篇。爱好音乐,尝作《行路难》曲,每当酣醉,长歌当哭,闻者莫不流涕。而《答桓南郡》啸歌之辨,更自脍炙人口,历位吴郡内史。


安帝隆安三年,海贼孙恩叛乱,攻陷会稽,上命袁公与刘牢之抵御。时刘牢之为主将,东屯上虞,袁公则为左将军,筑沪渎垒,缘海防御孙恩。


明年,孙恩又从浃口(镇海)进攻,转攻沪渎,城被攻破,袁公与义将八人奋臂长驱,飙飞电掣,最终捐躯死难。
虽然骨碎于千刃万枪丛中,而袁公仍高呼:“尔是人间海贼臭,我为天上列星香也!”啊,这真是赫赫英雄!


到现在为止,不知道袁公果死于何地?葬于何人?八将叫什么名字?《苏志》说:海盐李祥,突白刃收骨归葬,又有侍史孙复、主簿陈遗,佥云皆八将中人。


又有说:上海县新江乡,有袁公之墓志在,因名里曰崧泽里。又说:墓在长人乡沙岗,有筑耶城遗址,又有筑耶庙,就是沪渎的旧址。又说:墓在横泖上之山所。各种传闻都不一样。


总之,孙恩之乱,三吴八郡,仓皇流离,袁公抵御不止一地,守城也不止一乡,感激纪念袁公的百姓遍及江淮,此嵩城庙就是其中之一。


而嵩城虽然被毁,其遗迹仍岿然尚存,考证地方志,嵩城就是沪渎垒啊!嵩城庙北,名嵩下市,东南有乱将桥,西南有孙家洞,当地居民说得是对的。


倪元璐感叹说:独思国家多难,象刘牢之等成功人士,皆事列朝册,而我公主将为国尽忠之事,而史不备载,为什么啊!


幸亏各志记载颇详,千载以下,犹可以寻迹凭吊。虽然史不备载袁公事迹,但忠介如袁公者,生为捍卫边防,死有英烈之名,文章节义,皆流传万古。


袁崧与倪元璐皆为忠臣烈士,同声相应,袁公得倪文贞公《嵩城庙碑记》这一大手笔,亦可以含笑九泉了。


而后人因执着“沪渎垒”之名,以为沪渎垒只有一个,那便是东晋虞潭在淞江所修的“沪渎垒”。而虞潭所修的沪渎垒,原是用来“以防海抄”的,也就是以防海水倒灌的堤坝,本来就不是军事设施。


更不是可以容纳四千人驻军的城垒,也不是孙恩进攻路线中的沿海前线。


然后,只因为同是“沪渎垒”三字,有人便把相隔千里之遥的吴越两地,强行说成是一处,从而抹煞了嵩城沪渎垒的史实。


这不免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于今夜深人静,重读乡贤倪元璐的碑记考证,似可以一笑而搁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6 17:04 , Processed in 0.0743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