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宋代至清康熙十五年(1676),钟氏已传至十八、九世。第十八世孙钟纳夏作《续修家谱序》,他说:睦族之道,家谱是家族文脉的传承。如果从反本归源来说,天地之间的生物,都有同一个本源,而况于人呢!不从本源来观察,修谱有什么用?家族也无以和睦。
如兄弟的儿子,看待我的儿子,不无两样。以我父视之,有两样吗!都是自己的孙子。我的亲兄弟,看待我的堂兄弟,不无两样。以曾祖父视之,有两样吗!都是自己的曾孙。我的堂兄弟,视远堂兄弟,不无两样。以高祖父视之,有两样吗?辈分虽有高下,但情分并无隔阂,这就是传统所说的一本啊!家庭、乡亲、社会之所以不和睦,就是因为内心把他们视为外人,如果都认为是一家人,就不会针锋相对,拳脚相向了,有什么事不可以和气商量呢!
现在中国气宇宏大,把全世界视为大家庭,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仇的国家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作为具有传统文化国度的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秀文化,站在更高的修养境界上看待人生、家庭和社会。
《续修家谱旧序》之一
九、续修家谱旧序
先正有言曰:睦族之道,谱其文也。盍反其本乎!盖天之生物,使之一本,况于人乎。不得其本,何以谱为?如兄之子,视吾之子,不无异矣。以吾父视之,有异乎!吾之兄弟,视吾之从兄弟,不无异矣。以大父视之,有异乎!吾之从兄弟,视无服之兄弟,不无异矣。以曾大父视之,有异乎!分有隆杀,情无睽隔,此所谓一本也。
先王制宗法以统之,所以重本也。大宗统百世,百世宗之。小宗统五世,五世宗之。故凡命乎宗子者,有无相通,患难相恤,义让相处。虽千万人之身,犹一人之身也。三代之后,宗法废弛。而家谱,犹有宗法之意焉。
先之世系,明本源也。次以图谱,五世为一班,明昭穆也。书履历于身没之后,存公论也。婚姻,必详其姓氏之所出,惧渎乱也。大书贞节,以愧再醮之妇,重名义也。出继与承继者,互相开载,严名分也。其他命名、命行、命字,俱有一定之式。此立家谱之法,即宗法之遗意也。分之则二,本之则一。明乎一本之义,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时
康熙丙辰季冬 第十八世孙纳夏谨识
《续修家谱旧序》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