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99|回复: 1

杜其昌: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1293

主题

1767

帖子

77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04
发表于 2023-6-14 0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

杜其昌

解放以前,五夫人贫穷多病,缺医少药,尤其是穷苦人家,有病只好听天由命。以我家为例,我母亲生了十个孩子,我是倒数第二个,最后只剩下我和姐姐两人,其余都于孩提或童年时因病无力医治也无处医治而夭折。我母亲和父亲也患病没有很好医治而先后去世。我自己童年时也病痛不断,除了用些土方土法外,没有就医服药。就是在五夫小学教书时,患过肺结核病,也未医治。幸亏我命大,总算活了下来,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


解放前,上虞地区天花、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等传染病时有发生,五夫也难逃劫难。我记得在抗战期间五夫沦陷后的某一年,五夫霍乱猖獗,患者像倒排门板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去,死亡枕藉,极为悲惨,使人不寒而栗。由此,每到夏天我忧心忡忡,深恐悲剧重演,至今尚有余悸。


解放前,妇女怀孕分娩多由民间产婆土法接生,因方法落后,又根本不讲卫生消毒,常致难产或引起产褥热、婴儿破伤风等病。我爱人孙月娥生第一个孩子时,我未离家门,为此紧张担心,事前请好家住上杜家的宝全姥来接生。她是比较有经验的老接生婆。我把用来剪脐带的剪刀用火消好毒.临盆时由我抱腰(旧法接生是让产妇在床上坐着生,不是躺着生,为了防止产妇因剧痛而动弹,故须有人使劲抱住)我捏着一把冷汗,总算顺利产下,而且无后遗症,谢天谢地。


解放前,五夫没有医院,也无诊所,也未闻五夫人在本地或外地行医的,只在延益堂、天德堂两家中药店有时延请外来中医坐堂诊病,方便病家,是一桩好事。另外,有时有走访郎中过境,身背药箱,一手持布招,上写着“妙手回春”或“祖传世医”等字样,一手摇环铃,发出“赤朗朗”的声音,招呼病家出来请他进屋看病。


民间有一种习俗,将病人吃剩的药渣倒在大路上,意在祈求神灵保佑。还有小孩患了病,日夜啼哭不止,出于无奈,用红纸写几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分几处贴在路边墙上。这些举措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实际上也起到了招揽走访郎中的作用。
走坊郎中看到药渣和招贴就知道这里有人生病,就可频频摇铃,招唤病家出来请他进去看病。


这些坐堂医生和走访郎中一般只能医治小毛小病,遇有重病、大病或急病,则要到附近永济医院或到驿亭大同医院(民国18年〈1929〉3月由驿亭人经亨颐筹办,上虞沦陷后停办)求治。然而穷苦人家也很少问津。


两家医院只有西医且科目不全。那时看中医眼科要到姚北天华,伤科骨科要到姚北劳家,生疮开刀要到马渚。旧时,五夫的医疗条件比上述地方差得多。


1998年4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3

主题

1767

帖子

77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04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0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读书时,记得老师说,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幸福的一代人!小时候不怎么觉得,看破世界风云,现在想想这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3 06:59 , Processed in 0.0435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