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212|回复: 0

吴融钟氏是绍兴“京酒”创始人(上)

[复制链接]

1305

主题

1779

帖子

777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74
发表于 2023-12-15 16: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融钟氏是绍兴“京酒”创始人(上)

据马省山与陈晓红合作调查、撰写的《千年沧桑话吴融——绍兴酒与酿酒师的后裔们》,记录了吴融清代马氏和钟氏两家的酒业史。


“吴融村民爱喝酒,更会做酒。新糯谷一登场,几乎家家户户都急于晾晒,忙于做新酒。旧时有句俗语云:‘冬至前后,呆子做酒。’也说明了这个时间段最适合做酒(即做坏的几率很小)。


吴融村做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当属文英堂后裔马元杰。”


马省山先生是吴融马氏后人,对马氏研究很深。吴融马氏与钟氏常为姻亲,马先生对吴融钟氏也颇有研究。


在清代吴融钟氏有两家大型酿酒作坊,一家向嵊县两头门发展,成为著名的“钟茂丰酒坊”。一家在吴融立足,在康乾盛世时向京城销售,成为绍兴黄酒打响“京酒”品牌的创始人。现在尝流传“雅记竹院”酒作坊的故事。


“吴融酿酒史上除了马氏以外,钟氏也有很多族人选择了酿酒行业,其中最早的要数庙下钟氏第二十六世孙大化公长子兆箕。兆箕字有南,行旷十四,也在乾隆年间步入酿酒行业,由于对酿酒技术的精益求精。工作上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人又诚恳老实。不几年家业就小有规模。继而成了远近闻名的酿制绍兴老酒的技艺高手。


但规模不及马寅初高祖子明公之父马元杰。业务范围也不及马志燮之父春畦公。所酿之酒只能靠肩挑或摇着出畈船(较小的农船,一般可装二、三吨货物),沿着曹娥江、剡溪溯水而上,沿途叫卖。虽然辛苦,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到了中年,由于所配周氏无出,遂继弟兆裘之长子鸿绪为嗣子。鸿绪字继周,行远三,生于乾隆丁丑(1757)年,从小聪颖过人,有胆识。青少年时就缀学。帮助父亲酿酒,卖酒。继承了父辈衣钵。经苦心经营,家业有所起色。但当时吴融的酿酒行业达到了鼎盛时期,酒业众多,竞争激烈,规模较小的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钟氏酿酒业面临着生死考验。聪明的继周公凭着自己高超的酿酒技艺,大胆地选择了易地经营,东山再起。由于他对曹娥江、剡溪一带的酒业行情(需求量)比较了解,又结识了不少熟人、朋友。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促使他易地经营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叔父(血缘关系上是生父)兆裘已迁居嵊县两头门多年,有了一定的家业和社会基础。


(兆裘是大化公次子,字有章,行旷十五,生雍正癸丑,1733年,配诸氏生雍正辛亥,1731年。生三子:长子鸿绪,即继周,出继兆箕为嗣子;次子鸿绶,配马氏生三子,其曾长孙德棠,字加斌,在咸丰年间‘长毛’造反时被粤匪掳去;三子鸿纲有‘爱’字辈后裔四人,至今已全部外迁)。所以,他最后决定了迁往嵊县两头门,重操旧业。


两头门,它位于浙东,是嵊县的三大镇(长乐,甘霖即两头门,崇仁)之一。溪山围绕,古风犹存,去东三十里便是嵊县县城,西经长乐镇可达东阳。南面是风景如画的独秀山,翻过山岙可达苍岩,北面一江(剡溪)之隔便是绍兴。


两头门早在唐代就正式立镇。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文雅的名字‘甘霖’。当时的居民因为防盗,分别在主街道的东西两头建造了两个城门而得名。直至今日,民间仍流传着这亲切而又带着乡土气息的称呼。


在清嘉庆初期,嵊县遇大旱,野田禾稻半枯焦,知县沈谦率众去南山天兴潭请龙王求雨。返至两头门时天色骤变,俄倾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至。为示纪念遂改名甘霖。


继周公到两头门后,在镇上觅得一块风水宝地。开始了酿酒营生。他凭借祖上酿酒秘技和自己多年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小心翼翼,专心致志地酿酒。但老天不佑,所酿之酒非酸即带冷蒸气,精度不高,口味不佳。初试锋芒就亏本严重。


但在挫折面前他不甘心低头认输,而是对酿酒的每一环节进行了认真思考。后来他发现:剡水清冽,质硬。吴融人称为‘山水’,性‘强’(读枪),又叫‘削’。用山水做饭虽香甜可口,但不耐饥,用山水洗衣虽容易洗净,但衣物寿命缩短。而吴融水,方言称‘湖水’,属鉴湖水系,清澈,质柔。用来洗衣做饭,其特点正好与山水相反。


得此结论后,认真摸索,通过‘听’(发酵之声),‘闻’(发酵过程的香味),‘摸’(测时之生熟),‘尝’(味之甘苦)。试得其性后,融入祖上秘技以及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终于酿出了与绍兴老酒同样品质的仿绍酒。第二年就转亏为盈,且销量猛增。


继周公所配朱氏无出,继配陈氏生四子:元奎、元连、元辉、元耀。由三子元辉传承酿酒业,即迁嵊第二代。


元辉字绣光,生嘉庆戊辰(1808)年,继承和发展了钟氏在两头门的酿酒业。配徐氏生嘉庆己巳(1809)年,生三子:文焕,文涌,文海(未婚卒)。由次子文涌传承酿酒业,是为迁嵊第三代。


文涌行文十,字曰泉,号华轩,生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清授贡元。本是读书之人,但他没有步入科举之路,而是早早地继承了父辈的酿酒事业,并将其发扬广大。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出人头地,成了甘霖镇上的巨富,竖起了‘钟茂丰酒坊’的金字招牌。


仓廪充实,堂构辉煌,所酿老酒,产销两旺。钟氏酒业达到了鼎盛时期。所配薛氏生道光庚寅(1830)年。生二子:德琛,德浚。


当时的‘钟茂丰酒坊’已规模庞大,气度非凡。整个钟家大宅面临甘霖大街,最前面的建筑是挂着‘钟茂丰酒坊’的老酒作坊,由其长子德琛(迁嵊第四代)继承祖业经营酒坊。”


“吴融酿酒的除了上述外还有一位,在吴融西畈道地‘雅记侧院’,也叫‘雅记竹院’、‘新雅记’等。只是据走访老人口述,并未见过文字资料。


据述,这家酒坊姓钟,盛于清同光年间,规模很大,整个雅记侧院都是都是酒作坊,而且产品全部发往京城,称‘京酒’。酒坊二进正中悬一匾,是朝廷所赐。文革时被砸过程中,里层竟还挟有一幅古画。


但是这个酒坊的货物进出,原材料运送很不方便,因为离雅记侧院最近的后钟溇(现称水廊下)溇底河埠不允许他家上下货物(这个河埠他们没有使用权),所有货物必需要到后钟溇口北侧的鲶鱼嘴巴方可装卸。长此以往,大大地浪费了财力劳力,而且时间进度也受到了制约,酒坊主人为此一筹莫展。后来终于做出决定:打通后单溇。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后单溇(现属许家桥村,单家埭自然村,现在的黄酒集团中央仓库南侧)止雅记侧院至少三百公尺,要在此地段的农田里人工挖掘一条河道接通后单溇,一直往西,与花园湖汇合。


用这样一条水路通道来保障他们的货物运输。仅这项工程的花费之巨就可见该酿酒业主时庞大财产之一斑。遗憾的是天道难测,酿酒老板英年早逝,该工程遂搁浅。


后来其子孙们不善经营酿酒业,偌大的家业逐年衰败。最后子孙们各奔前程,选择了新的行业。没有一人传承酿酒行业,也没有一人留在吴融繁衍生息。其后裔们散布在杭州、上海、嵊县等地。”




民国《会稽钟氏宗谱》共有十八册,重点在前六册,保存了很多历史资料,如谱序、渊源考、敕诰、墓图、科名录、先贤传、同宗四传、本支四传、祖训、宗约、著述、赠言、碑记、分迁考等等,后面是以世系为主的内容。


古文繁体,文不标点,要通读一遍,确实很花时间。而且有的重点只几个字,一不小心,就忽略过去了。查考史料,确实不易。


马省山先生在吴融西畈道地“雅记竹院”的采访,“是据走访老人口述,并未见过文字资料”。亦情有可原。


关于钟氏京酒的历史,我在以前《钟国凝助庄凤威收复绍兴城》中已有提到,据孙德祖《笠衫钟公传》记载:


“君讳国凝,笠衫其号,息巢公仲子也。生有兼人之力,性聪达技能,尤笃伦常,重气谊。家世业酿,行京师。”


钟国凝,号笠衫,是息巢公次子。生有勇力,倍于常人。生性聪明,多达技能。尤笃伦常,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为人仗义,注重气节。家世业酿,行于京师。是绍兴酒销往京城,成为“京酒”的重要文史记载。


因此,钟国凝是一位应该载入《绍兴县志》的人物,也是一位应该载入《绍兴酒业志》的人物,绍兴“京酒”在清代畅销的历史,与吴融钟氏有密切关系。


钟国凝是清同治二年(1863)收复绍兴城的功臣。钟氏“家世业酿”,行销京师,传至钟国凝已有数代。吴融西畈道地“雅记竹院”,应即是钟国凝家族的酿酒作坊。


作坊,又称“作院”,故“雅记竹院”,想必是钟氏“雅记”酒作坊的“雅记作院”。


钟国凝生逢浙江、绍兴沦陷,北京遭遇英法入寇,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全国动荡,国运转入衰弱。此时经济凋弊,生灵涂炭,粮食不继,食不裹腹,何况酒业,自然一落千丈。


清朝康熙、乾隆是盛世,嘉庆、道光次之,咸丰、同治遭乱,光绪、宣统则落被西方瓜分、军阀割据的末世。


故查《会稽钟氏宗谱》,再配合历史兴衰可知,吴融京酒始于康乾,盛于嘉道,衰于咸丰末年。


钟氏数代业酒的传承情况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21 06:54 , Processed in 0.0501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