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81|回复: 1

三、清汤若望对时间长短的认识错误

[复制链接]

1296

主题

1770

帖子

77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19
发表于 2024-1-22 06: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清汤若望对时间长短的认识错误

西方的历法是中国传过去的,中国自黄帝修历开始,名《黄帝历》,后来颛顼接位,又修定历法,称《颛顼历》。


之后又有“古六历”之称,即是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包括秦历,其实都属于颛顼历。


颛顼历,又称“四分历”,以365+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


自汉武帝命落下闳修《太初历》,仍是沿用四分历,只不过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以分母为81,故名“八十一分法”。


西方的历法都是中国的四分历,起先一种名“儒略历”,后来一种名“格里历”。


大众天文学.jpg

据《大众天文学》中介绍《年和历》说:


“地球绕着中央的星(太阳)所需的时间不恰好是365日,也不是366日,而是365+1/4日。所以每四年内应有一年是闰年,该年366日,其余1/4三年都是365日。1/4这个数字也还是近似值,在365上所加的不应该是1/4。如果连续在若干世纪中每四年均置一闰,结果便会矫枉过正,不久我们的时间便将比自然慢了。”


所以后来儒略历与中国历法对照,快了十日,然后改用格里历,参照中国历法时间启用。现在格里历又与中国历法时间相差四十天了。


中国历法是建立在观测、推算、与《周易》的五行六气整理宇宙观的基础上的。认为物物各具一太,都是在各自有规律地运动的。


西方自天主教利玛窦在明末开始翻译天文、数学、科技、儒家等书籍,并传播到西方之后,也开始了对天文的研究。但是因为西方人缺少中国的太极思维,不知道太阳也在运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天文的研究陷入机械力学的模式中,至今难以自拔。


比如,地球每年所作的圆周运动,是纯圆的,而不是椭圆。纯圆一周是三百六十度,以一度为一天计算,即一周是三百六十天,不是三百六十五天,也不是三百六十五天余。


那么,据日晷测影,以冬至为始点,为什么需要三百六十五天余,日影才会回到原来的冬至点呢?


这是因为太阳也在运动的缘故,太阳也有自己运行轨道,一年会运动五天多一点点,所以在地球上测日影,需要增加五天多一点点,才能追补至去年的始点,所以叫“回归年”。


因为每年都是如此,由于习惯于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因此西方人就用机械思维,认为地球运转是椭圆,像转陀螺一样。


认为只有地球转陀螺,才能实现三十六五天,否则解释不通,所以就坚信地球运动只能是椭圆了。


其实现在科技进步,卫星上天,拍摄地球的照片,发现地球是滚圆的。


地球形成之初是柔软的,柔软而匀速旋转的物体就形成圆形,而不是椭圆。所以天上星球都是圆形的,那是天道运行规律所决定的。


太空观地球.jpg

滚圆的地球

西方人又错误的认为日影有长有短,说明时间有快有慢。那其实是日照角度不同,并不是地球运行时间有快慢,地球是匀速运转。


也不想一想,庞然大物的地球,忽快忽慢,忽摇忽摆,如果换成是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那会是怎样的后果?


但西方人很固执,认为每天时间都有快慢。据西方最畅销的《大众天文学》介绍:“太阳的视运动比地球的自转更不规则。事实上,太阳每天的延迟在3月末只有3分38秒,9月中是3分35秒,6月20日是4分9秒,而在12月23日却是4分26秒。


太阳过子午圈,即日晷上所表示的真正午,在任何连续两个真正午之间的时间并不是相等的。在9月16日、17日两天的两个真正午之间只有23时59分39秒,而在12月23日、24日两天的两个真正午之间却有24时0分30秒。”


西方人认为上半年时间快,下半年时间慢,是因为太阳引力造成的。“当地球和太阳愈接近时,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就愈快。在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7月初离得最远。”


最初造成这种错误观念的,应该是利玛窦与汤若望,在汤若望给清顺治修编的《西洋新法》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硬伤。


为此,目光如炬的杨光先当时就给予指出,认为这是第三谬。


44_摘谬十论.jpg

三谬,二至二分长短之新


“按至分之数,时刻均齐,无长短不一之差。冬至至夏至,古法一百八十二日七时半弱,新法一百八十二日二时。夏至至冬至,古法一百八十二日七时半弱,新法一百八十三日一时弱。是夏至至冬至,长十一时。而冬至至夏至,短十一时矣。


春分至秋分,古法一百八十二日七时半弱,新法一百八十六日九时二刻十分弱。秋分至春分,古法一百八十二日七时半弱。新法一百七十八日五时刻五分。是春分至秋分,多八日三时五刻五分。而秋分至春分,少八日三时五刻五分矣。”


天主教因为没有宇宙模型,其实已经从中国偷了去,宇宙模型就是在《周易》中,尤其宋代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作了发明之后,宇宙的变化模型更加清晰了!可以西方人的脑子不善于太极思维,只会直线思维,所以连中医也学不会,因为中医辨症需要太极思维,进行五行六气分析,对于无形的东西,西方人搞不懂。


所以西方人认为地球、太阳在太空运动很乱,没有规律。好像小孩吹泡泡,在天上乱飘的,不断受其它星球引力变化,没有一定的运行规律,不断地飘忽摇动。


比如,在《大众天文学》中的《地球的第四种运动·岁差》说:


“孩子用肥皂沫吹成彩色的气泡,在阳光照耀的空气里飘荡着;地球被宇宙间的力量控制着,在太空里旋转运动,也和这气泡一样活动。我们已讲过地球绕着太阳周年运行的速度和绕轴每日一周的自转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地球因月亮的存在而产生的位移。地球所有的运动不仅仅是这三种,现在我们来讨论它的第四种运动,这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引起的。”


西方人认为是“月亮和太阳对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引起的”。其实岁差是太阳运动移位造成。


西方人学了力学之后,就把天上的星球运动,都机械地用力学来解释,这属于“机械力学天文学”。


在这种僵化的“机械力学天文学”模式下,西方人认为时间是忽长忽短、忽快忽慢飘忽不定的。其实地球是匀速运动,不受太阳吸引力的作用。

地球确实受太阳影响,万物生长靠太阳,但那是地球万物接受太阳的能量,是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在太空中地球离太阳很远,都相安无事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



六十四卦方圆图_2.jpg

六十四卦方圆图

地球是有规律地匀速运动,时间是匀速变化的,中国不但是通过长期的日月星辰观测,而且还有精美奇妙的宇宙万象运行模型,也就是《周易》、《皇极经世》六十四卦方圆图。


因为西方人忽略了太阳运动在历法中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解释岁差原因,只好从地球本身找原因,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进行削足适履式地改造与假说,其实是错误的。


杨光先指出,按照天文观测,冬至(正北)、夏至(正南)、春分(正东)、秋分(正西)四正之间的时间数,时刻是均匀整齐的,没有长短不一的误差。无论是从冬至到夏至,还是从夏至到冬至,无论是从春分至秋分,还是秋分至春分,中国古代历法都是“一百八十二日七时半弱”,丝毫不差,差了就是历法错误,需要纠正。


古代除了确定四正之外,还要确定四余。四余就是四正左右的稍微偏移范围,有四个天文专用名词,即紫气、罗睺、计都、月孛。


因为四余只不过是木、火、金、水四正的活动范围,是一种天文定位,并没有真实的星宿。所以过去又解释说,所谓“余”者,指的是四颗隐星,也可以看作是虚星,就是不真实存在的。“余”指星耀的余气。


后来汤若望搞不清楚原理,也理解不了,又观测不到,就向康熙皇帝提出要求,去消那一个无法观察的“紫气”天文定位。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自黄帝开始,数千年来一直在观测、验证历法与与气象的契合,用来指导农业播种季节,是多么地慎重与精准呀!


但是所谓的西历呢,偷学了中国历法之后,几个自作聪明的天主教徒进行闭门造车式地解构,结果把严密均匀的时间,弄得长短不一,七零八落。


汤若望所进的新法,“是夏至至冬至,长十一时。而冬至至夏至,短十一时矣。”“是春分至秋分,多八日三时五刻五分。而秋分至春分,少八日三时五刻五分矣。”


如此时间混乱的历法,如何指导农业生产?也由此可见,西方从古至今,其农业生产都非常落后,因为一部时间错乱、没有节气的历书,是无法确定准确的气候的。


因此,西方天主教主汤若望对天文的认识如此浅陋,对中国事关国家安全的历法如此篡改,是无意的?还是恶意的?


如果是恶意的,那么汤若望的罪恶就太大了!


同时,也由此可知,所谓现代西方的天文学,其实是明清天主教编造的伪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6

主题

1770

帖子

77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1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0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汤若望在清朝担任钦天监监正一职,相当于现代国家天文台正台长。古人说:“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汤若望作为清朝臣子,应该尽忠职守,实心办事。如果欺骗朝廷,篡改历法,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在清史中记载,汤若望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6 03:16 , Processed in 0.0673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