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03|回复: 0

明徐光启在中秘书偷盗《测量法义》

[复制链接]

1291

主题

1765

帖子

76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2
发表于 2024-2-26 1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徐光启在中秘书偷盗《测量法义》

读史如破案,探寻蛛丝马迹,尽在其行事、言行之中。破除明徐光启身上的诸多光环,最好莫过于读他的年谱。厚厚的一本《增补徐光启年谱》,就是充分了解徐光启为人做事的很好资料。


前人为宣传徐光启的光辉业绩,从角角落落挖掘、整理出来的年谱,可以当我少花许多精力,顺藤摸瓜,摸出很多不为人知的大瓜。


上回说到徐光启在中秘书偷出《几何原本》,急于送给利玛窦,以利玛窦口述的名义,把中国天文数学的发明权、知识产权无耻地奉送给天主教。让中国享受祖先智慧的成果时,变成享受西方文明的施舍,成为中国人不如西方的精神枷锁。


伪造西方科学历史,颠覆中国历史真相的第一罪人,就是吴淞徐光启。



徐光启像

徐光启同时偷出的除了《几何原本》,还有《测量法义》、《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等全套天文、数学、测量、推算书籍。也就是自汉唐之后、宋元钦天监的国家天文学员培训书籍。


其中《测量法义》三卷,其实是三种书组成,分别是《测量法义》一卷、《测量异同》一卷、《勾股义》一卷。一看到测量、勾股,就知道与上古天文有关。


著作与培训教程的最大区别,著作以论述为主,培训教程除了详细解讲,还要出题目测试、解答。以上书籍都是以讲解概念、原理、再进行出题、解答的形式写成,所以就是明代以前天文学员的培训教材。


中国历代的天文机构名称虽有变换,但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性质不变。远的不说,就以明代以前的元朝为例:


元初因金制,立司天台,隶秘书监。秘书监于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太保刘秉忠、大司农孛罗奉圣旨设立。官四员,监二员,少监二员。吏属六人,令史、典书、奏差各二人。


至元十一年(1274),司天台与回回司天台合并为一,并于次年招收生员入台学习。


司天台与回回司天台合并,是元初不了解司天台的重要性,大概认为看看天,算算数,一个司天台就够了,何必两个?所以就从精简机构,节省财政,便于管理考虑,对司天台进行了合并。


建国十多年过去,司天台人员逐渐老去,培养新一代天文人材成为急需,于是就在司天台开始招收、开办天文学员培训班。


司天台是国家天文机构,主要有推算、测验、漏刻三部分组成。因此学习历法推算、天象测验与计算、校验时间的漏刻制作与应用,是天文学员的必修课。


再看看徐光启从中秘书偷出的全套天文教材,其中包括《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等书,都是与天文推算、测验、漏刻三科有关的学问。


在司天台中科科都是有学问,要说“科学”,这些全都是科学,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遥遥领先的科学,是从中国传到西方,而不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但由于徐光启的欺师灭祖,造成明末入清至现在的四百年里,人民一直蒙在鼓里,享受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却要向西方跪拜,真是呜呼哀哉!


再回到前面说元朝司天台的发展史。至元十五年(1278),随着天文后起之秀的增多,以及对天文历法重要性的认识。又对四年前收缩的天文机构,重新进行了扩建,别置“太史院”,与司天台并立。下设推算、测验、漏刻三局,观象颁历的职权在太史院。司天台仅教授生员,成为天文学校。


至元十七年(1280),复设回回司天监,对于接受司天台培训的一部分色目人,重新组建了一个司天监,因为多是回回人,所以称为“回回司天监”。


这时候的元朝天文机构,相当于有太史院、司天台、回回司天监三个机构,太史院、回回司天监负责推算、测验、漏刻,并制定历法,仿效宋代设立二个司天监,利于“互相检察”。而司天台负责培训。


从元初两个司天台缩编为一个,复扩充为三个,可见元朝对天文历法的重视。


也正是因为元朝对天文历法的重视,连续不断地培训了大量天文人才,才有后来郭守敬的脱颖而出,开创了划时代的“授时历”。


在延佑元年(1314),司天台改名“司天监”。司天监与回回司天监并立,应是太史院与司天台又合并了。


明朝初承元制,称司天监,后改称“钦天监”,仍设天文科、漏刻科、回回科、历科四科。


明太祖没学秦始皇焚书,而且增设了好几处藏书处,很显然元朝的天文培训书籍尽在翰林院的中秘书处。


而徐光启谎言:“至于今而此道尽废”,欺骗了天下人。


到了清乾隆时修编《四库全书》,四库编臣很有眼光,把这些书都归入“天文算法类”,除《几何原本》为“算书之属”,其他数种都是“推步之属”。


四库编臣对以上各书都进行提要点评,就发现了不少疑点,已怀疑这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又指出徐光启其实对有些书并不了解,说外行话。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间急迫,让利玛窦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如果再拖延下去了,会坏了天主教的“窃取中国计划”。



万历三十四年(1606),徐光启四十五岁,利玛窦五十五岁,已是风烛残年,身体拖不了多久。而徐光启的父亲也老了,行不久人世。无论哪一个老人先死,利玛窦与徐光启都将分手,这个知识产权通过利玛窦嫁接西方,就不太好办了。


这一年秋冬,利玛窦以老年不利索的口述,徐光启笔录,快速翻译了《几何原本》六卷,上回已说,略过不题。


再继续读《增补徐光启年谱》,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光启四十六岁。“译《测量法义》,利玛窦口述,公笔受。草成而未定稿。”


这一年,徐光启翻译了《测量法义》,这是不是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译《几何原本》的时候,利玛窦为数译不得而苦恼,“与利玛窦谈及格物及几何学事。利氏因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之精,‘且陈翻译之难,及向来中辍状’。”但与徐光启译到一半,又说“止止!”接着在又翻译起并不重要、且很专业的《测量法义》来,这是为何?


前后自相矛盾的闪烁其辞,可见其无非是为了多剽窃一项中国的知识产权。


同样是这一年,徐光启翻译《测量法义》颇感轻松,多有闲余。“时,颇留意‘水法’,阅‘二十余年矣’。乘间请教于利玛窦,利氏辄为‘说其大旨’。公认为‘悉皆意外奇妙,了非畴昔所及’。”


于是在《泰西水法》中,中国汉、宋就有的龙骨水车(龙尾车)也成为西来了。


徐光启与利玛窦偷起来就是狠,不但偷天文、地理(偷了“坤舆万国全图”)、数学,连水利、农学(包括植物学)、兵法等等都偷。


又是这一年,“前此,李之藻从利玛窦问学,会通‘中历’,撰《浑盖通宪图说》。在写作过程中,每资公参订。至是,刊行。”


一看“浑盖”,大家都知道是中国的,“浑”是“浑天说”,“盖”是“盖天说”。“盖”,也不是只有半个圆盖盖住,而是包裹住的意思。“盖”就是“浑”,浑是全、满,就是全部包裹住。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南北朝时崔灵恩,据《梁书·崔灵恩传》记载:“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


因此“浑盖通宪”是隋唐以前就有天文学术,是在秦始皇烧书后发展、传承下来的,关明代意大利利玛窦什么事?


更好笑的是,这一本徐光启从中秘书偷出来的天文书,知识产权自然要归教主利玛窦,利玛窦也要分功劳于徐光启,照例仍是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受,但是因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已经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加上《浑盖通宪图说》,妥妥的是一套钦天监的天文培训教程,容易被人发现,为了掩盖一下,所以引入了李之藻共译,以分散注意力。


但李之藻也不是吃素的人物,既然成为“天主教三巨贼”之一,自然也想多偷些名气为自己包装。本来三人协商好的,属于教主利玛窦口述、兄弟徐光启、李之藻的共同笔译。结果,李之藻在序文中把徐光启给踢了出去,让利玛窦传说与徐光启家的记录都与李之藻对不上了。


据徐光启孙徐尔默所著的《文定公集引》中,列举了徐光启著作目录,有《浑盖通宪图说》书名。认为《浑盖通宪图说》是徐光启所撰。而据《利玛窦传》记载,利氏笔记则称《浑盖通宪图说》系李之藻与徐光启合撰。而据《浑盖通宪图说》李之藻序及樊良枢序叙述,则认为《浑盖通宪图说》主要出自李之藻之手,与徐光启关系不大。


西教徒为了欺世盗名,互相争夺、剽窃古人知识产权也是拼了。


题测量法义1-2.jpg

再来看《四库全书提要》对《测量法义》的评价:“臣等谨案是《测量法义》一卷、《测量异同》一卷、《勾股义》一卷,明徐光启撰。首卷(《测量法义》),演利玛窦所译,以明勾股测量之义。首造器,器,即《周髀》所谓‘矩’也。次论景,景有倒、正,即《周髀》所谓仰矩、覆矩、卧矩也。次设问十五题,以明测望髙、深、广远之法,即《周髀》所谓知髙、知远、知深也。


次卷(《测量异同》),取古法《九章》勾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证其异同。所以明古之测量法虽具,而义则隐也。然测量,仅勾股之一端,故于三卷,则专言勾股之义焉。


序引《周髀》者,所以明立法之所自来。而西术之本于此者,亦隐然可见。其言‘李冶(字仁卿,号敬斋,金元数学家)广勾股法为《测圆海镜》’,已不知作书之意。又谓‘欲说其义而未遑’,则是未解立天元一法,而谬为是饰说也。古立天元一法,即西洋借根方法。是时西人之来亦有年矣,而于冶之书(天元术)犹不得其解,可以断借根方法必出于其后也。


三卷之次第,大略如此。而其意,则皆以明《几何原本》之用。盖古法,鲜有言其义者,即有之,皆随题讲解。”


最后总结说:“而其意,则皆以明《几何原本》之用。”意思就是《测量法义》是《几何原本》的配套书,《几何原本》是天文数学理论,《测量法义》是天文数学实践,是元、明钦天监的必修课。


回到前面看对三卷书的介绍,其实都是《周髀》的内容,造器、论景、设问,都是《周髀》用来量天测地的“所谓知髙、知远、知深也”。“故于三卷,则专言勾股之义焉。”《周髀》即勾股,是周代以来的古法。


四库编臣说,不是什么西来,而是西术本于中国,“而西术之本于此(《周髀》)者,亦隐然可见。”


接着就是点明徐光启的出洋相,“其言‘李冶广勾股法为《测圆海镜》’,已不知作书之意。”《测圆海镜》是“天元法”,就是解方程,徐光启看到“测圆海镜”四字,望文生义,以为是讲测量,测量从勾股法而来,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是“广勾股法”。四库编臣说:徐光启是属于不知《测圆海镜》作书的含意。


言下之意,徐光启根本就没读《测圆海镜》,是以不知强为知。


“又谓‘欲说其义而未遑’,则是未解立天元一法,而谬为是饰说也。”


徐光启说,本来要说《测圆海镜》的内容,但是因为没功夫,所以就不说了。四库编臣看穿了徐光启的老底,是在耍花枪,其实徐光启不懂天元术的解方程,在故意撒谎伪饰而已。


这也说明徐光启偷得匆忙,急于剽窃,连书都懒得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9 07:49 , Processed in 0.0443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