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8|回复: 0

反西方伪科学的三把利剑

[复制链接]

1291

主题

1765

帖子

76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2
发表于 2024-3-26 15: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西方伪科学的三把利剑

反西方伪史,最根本的是要反西方伪科学。西方伪科学是皮,西方伪史是毛,毛是依附于皮生长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反西方伪科学就是剥了西方的皮,剥掉了皮,自然也拔掉了毛。西方科学文明的光环被剥掉了,剩下的就是西方的邪恶与丑陋,西方强盗、伪善教就直接裸奔了。


现在反西方伪史看似热闹,其实是鱼龙混杂,甚至有保护西方伪史的混入其中,故意歪曲方向,让人理不清头绪。


最直接的方法,是去寻找、研究明代未被西教徙篡改过的天文历法书籍,比如魏文魁的《历元》、《历测》就是其中之一,是反对西教徒的传统天文历法书。


但自明至清,能流传下来的,要么是被西教徒篡改过的,要么就是受西教徒打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到现在四百多年,仍能够天意犹在、幸存于世的天文历法书,就是祖先封存于人间的宝剑,一旦出鞘,锋芒毕露,可以斩妖除魔,还我朗朗乾坤。


这些日,一直在寻找明代的天文书籍,发现《回回历法释例》是一本伪书,是西教徒利玛窦带头伪造的,目的是想借《回回历》是元代官修历法的地位,又是明太祖钦定翻译过来的名义,可以与《授时历》、《大统历》一搏,反正晚明钦天监官员谁也没见过《回回历》,就可以趁机伪造,成为崇祯改历中常被运用的工具。


所以在《崇祯历书》中,可以经常看到徐光启、李经天奏疏中提到《回回历》,称赞《回回历》,并称“新法”与《回回历》接近。


《回回历法释例》为什么是伪造的?有很多疑问和证据,有待以后再作剖析。


现在再讲继续寻找真本,还真给找到了,这本书是邢云路写的,名叫《戊申立春考证》,在清朝修编《四库全书》时,由两江总督进呈,但被四库馆臣剔出,没有收入四库。戴震写了一篇提要,云:


“明邢云路撰。云路有《古今律历考》,已著录。万历三十六年戊申,钦天监推十二月二十一日己卯子正立春,云路立表推之,谓当在二十日戊寅亥初。


由元统《大统历》轻改郭守敬《授时法》,测验俱差。遂详为考证,以成此书。盖其官兰州时所作也。


陶珽《续说郛》亦载此书,但题曰《立春考证》,删其‘戊申’二字,已为舛谬。又因云路字士登,遂误以‘邢云’为地名,删此二字,但题曰‘路士登’撰,益足资笑噱矣。”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起就开始改历,但到明朝灭亡都没有改好历,所以明朝是悲哀的一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不能制定出正确历法的朝代。


开始向明太祖上疏改历的是漏刻科博士元统,明太祖看元统奏疏条理清晰,还推荐善于推算的郭守敬后人郭伯玉参加,以为元统是一位人才,就把修改大任交给元统,提拔他为钦天监令。


结果元统改历改错了方向,认为历法的误差不是太阳运动造成的,删除了郭守敬“岁实消长”之说,并对《授时历》条例进行删减,编成四卷,取名为《大统历法通轨》。


取消“岁实消长”,等于是“定用岁实”,与后来的利玛窦、徐光启改历是同一模式。


元统这样错误地一改,历法自然仍是错误的。虽然有郭伯玉善于计算,但是提供的数据错了,运算再精确也是错误的。


所以“定用岁实”这个责任该谁担负?是郭伯玉?还是元统?当然应该是元统的责任,因为元统是主管领导,郭伯玉是下属,只负责计算的。


所以戴震说:由于元统修《大统历》时,轻易改动了郭守敬的《授时历》的历法原则,导致《大统历》仍然错误,“测验俱差”。


而热爱天文历法的邢云路,出于对国家历法的关心,遂在兰州为官时,对戊申年的立春“详为考证,以成此书”。


戴震的提要只提了这么一点史料,对书中的内容没有涉及。比如邢云路的测量、推算是根据什么原则,是用“岁实消长”?还是“定用岁实”?测量方式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一句都没提,所以这一篇“提要”是不合格的,可能戴震自己也不懂,所以不好评价。


接着戴震讲了一个关于陶珽《续说郛》的笑话,算是凑足了字数,也显得自己博览群书。


陶珽是明末清初人,从陶珽对邢云路《戊申立春考证》的不太了解,可见在明末邢云路已经被压抑很深了,以至于明代有名的学者对邢云路、《戊申立春考证》都缺乏了解了。


戊申立春考证引2_截1_红线.jpg

《戊申立春考证引》

据《戊申立春考证引》说:“《大统》之失,在三百年后,仍用三百年前黄道气朔差,而年月、日时分数俱差。”

由此可见,在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大统历》仍在“定用岁实”。


二十六年(1393),监副李德芳对监正元统的删改提出意见,说:“监正元统之前作洪武甲子历元,不用郭守敬‘消长之法’,但考查鲁献公十五年戊寅岁天正冬至,比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为元的冬至,相差四日半多,可见岁实确有消长。今当复用辛巳为元及消长之法。”


上疏入奏,明太祖问监正元统删除原因?元统申辨说:“臣所推甲子历元,实于旧法无爽。”说照我的推算,与旧法是一致的,没有差错。


明太祖难以分辨正误,只得说:“二说皆难凭,独验七政交会、行度无差者为是。于是钦天监以洪武甲子为历元而造历,依《授时》法推算如初。”


按“依《授时》法推算如初”文意理解,是说监副李德芳纠正了监正元统的错误,恢复了郭守敬的岁实消长。但其实并没有,仍然是“定用岁实”。


因此从洪武年间的元统改历,到崇祯年间徐光启改历,《大统历》一直坚执“今新法定用岁实”,从而导致了明代的历法一直修不正。


历测 授时历之误1.jpg

《历测》授时历之误

现在再来看徐光启批驳魏文魁的第七条错误:


“其一,《历测》云:‘宋文帝元嘉六年十一月己丑朔,日食不尽如钩,昼星见。今以《授时》推之,止食六分九十六秒,郭历舛矣。’夫月食天下皆同,日食九服各异。南宋都于金陵,郭历造于燕地,北极出地差八度,时在十一月则食差当得二分弱,其云‘不尽如钩’,当在九分左右。郭历推得七分弱,乃密合,非舛也。本局今定日食分数,首言交,次言地,次言时,一不可阙。”


这里看似徐光启在帮郭守敬,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打倒魏文魁。


魏文魁认为郭守敬的计算方法是对,误差在于:“其中分秒奇零,当年未竟厥算。历年既多,宜加考测。”——《历元直指》语。


徐光启维护郭守敬,认为郭守敬算得没错,看似有误差,其实没误差。因为南宋建都金陵,郭守敬造历在燕地,北极出地差八度,纬度不同,不同角度望月食是不一样的。


郭守敬算的没错,那自然就是魏文魁错了。徐光启轻轻用南北纬度不同,就把魏文魁的辛苦计算给推翻了。


其实魏文魁也是以郭守敬的计算方式计算的,只不过加入了岁差奇零,所以就更准确了。


但徐光启推翻了魏文魁,等于也推翻了郭守敬,就是岁差消长是存在的,那就继续“定用岁实”。


结果就是算来算去算不准。


那么,徐光启也是错误的算法,怎么会有时接近准确呢?


这一来是串通造假,二来是通过收卖回回历科的算法数据,拿来当成是自己的,向上奏报,就接近日食、月食时刻了。


为什么回回历科会比大统历科准一些呢?


我们不妨再看利玛窦写给罗马教会的情报:“原因是朝廷年耗巨资,养着许多人——我想有二百多人——制定历法;设定两个历学馆,以总其成:一个研究大统历,一个研究回回历。研究大统历的人,比较受人尊重,可是他们推算日月蚀每多错误;学回回历的比较准确一点,却不受人重视。”


那么,为什么回回历科与大统历科计算结果会不一样呢?真的是《回回历》与《大统历》是两种历书吗?


其实并不是,“回回历科”与“大统历科”只分科不同,所编制历书都是一样的,都是《大统历》。


“历科”,利玛窦写成“历学馆”。


那回回历科为什么会“比较准确一点”呢?因为回回历科还有其他天文书可以用来校验,所以通过计算就比较准确一点。


因为在元、明以前,在宋、辽、金时期,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隶秘书监。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象,兼教授生员。辖天文、算历、三式(遁甲﹑太乙﹑六壬)、测验、漏刻诸科。


也就是现在流传在民间的,用来预测天象、吉凶、择吉的奇门遁甲、太乙﹑六壬三式,都属于古代天文学的应用,都属于在回回科掌握的推算技术,多一样推算技术,就多一分校对,就多一分精确度。


因为大统历科属正科,回回科属副科,历法以大统历科为主推算,回回科的历法是用来校核大统历的。所以在明代钦天监官员,有点看不起回回科中的人员,相当于认为回回科的占卜技术,有点江湖气息,不正统。


这一官场中的细微人事矛盾,也被利玛窦摸清了底细,所以利玛窦汇报说:“回回历的比较准确一点,却不受人重视。”因此利玛窦、徐光启就对回回历科人员进行渗透、收卖,并利用回回科推算的准确度数据打击大统历,从而达到了篡改中国历法的目的。


但是这一场改历斗争,从明末一直延续到清初。以杨光先的单枪匹马把汤若望从明朝积累下来的整个组织全部打落马下。


杨光先的利器就是《不得已》,加上邢云路的《戊申立春考证》、魏文魁的《历元》、《历测》,就是三人组成的三把利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29 11:07 , Processed in 0.0518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