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4|回复: 0

松陵书院与六贤祠的故事(一)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766

帖子

76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7
发表于 2024-4-6 07: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陵书院旧址_压缩.jpg

松陵书院旧址

松陵书院与六贤祠的故事(一)

崧厦xià,音“下”)的官方公立学校,最早应追溯到清朝的“松陵书院”,为绍兴知府俞卿在康熙六十一年所创建,学院建造房屋二十四间,政府置田二十二亩余归学院,另有池塘二分三厘,以供教师薪酬、日常开支及维修的费用,保证学院可以正常运转。


书院二十四间屋,可供数十百人读书学习,远的学生可提供住宿。书院地址在崧厦镇北六都,即今新光村船弄里。


俞卿就是崧厦地区流传最广的“俞太爷”,“俞太爷造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但是故事中的俞太爷,因为算账时一笔草鞋钱忘记算,公款亏空,受冤枉,被皇帝剥皮萱草,成为一桩令人叹息的冤案。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俞卿是一位能臣,造崧厦后海塘不但没有亏空,而且积余。用造塘余资造了崧厦的松陵书院,聘请教师,开启崧厦的公办文化教育。


俞卿是康熙末年的一位清官,性格刚强果断,治理崇尚严峻,越俗积弊为之一清。对豪强依法惩治,关心民生,惠抚贫弱,猾吏、流氓或被伏法诛杀,或向外地逃窜,可谓除恶务尽。绍兴八县的官员为之震惊诫惧,严肃为政作风。百姓安居乐业,山野没有盗贼。


俞卿的刚毅果敢,自然不会糊涂到连草鞋巨账都会忘记记录。很有可能是不良文人受到俞卿的严惩,故意编造“剥皮萱草”的结局来诅咒俞太爷。


清朝历史上有“康熙盛世”之称,盛世的到来,首先在于惩治腐败,除暴安良。清官俞卿正是开启盛世的优秀官员。


《松夏志》卷八8 松陵书院1_红线.jpg

《松夏志》记载松陵书院

俞卿,字恕庵,别字元公,云南陆凉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五十一年(1712),由兵部郎任绍兴知府。正值飓风,山阴后海塘尽毁,海水漂没田屋无数,俞卿立即视察灾情,归来马上亲自督率修塘。


次年,飓风复大作,怒涛狂骤,土塘不能抵御,乃尽易以石塘。制定“江田归江”条例,即江田田赋尽归修筑江塘的费用,令每年分段修建石塘,保证修筑经费的充裕。


上虞海塘倒塌已久,潮水直入夏盖湖,环湖七乡农田十余万亩,虽遇旱灾,不敢以勺水灌田。又遇海啸,残塘尽扫,荡无尺土。崧厦百姓,粮无所出,饥寒交逼,沉浸在水深火热之中。


俞卿复议改筑石塘,亲临崧厦后海监工,共筑石塘二千三百余丈,土塘一万一千余丈,接筑会稽防海石塘三千余丈,萧山西江塘四百余丈,修麻溪坝及山西闸,越中自是遂无水患。


“水利是农业命脉”,教育是百年大计,俞卿高瞻远瞩,经济、文化相互兼顾,水利、教育双管齐下。俞卿又以余力修缮城墙、疏浚河道,大修禹庙、学宫、新廨署及城隍神祠,创蕺山书院,建松陵书院,复置田以赡之,在任十有余年,百废俱兴。


俞卿是宋代范仲淹一样的官员,名载青史,千秋受人纪念。所以至今在嵩城庙中,在大王菩萨袁崧左侧,供奉着俞太爷俞卿的神像,数百年来,受人香火祭拜。


而在松陵书院左厢,设立了“六贤祠”,纪念清代六位筑塘保民的清官功臣,分别是浙闽总督满保、巡抚朱轼、知府俞卿、同知阎绍、知县王国梁、诸生(秀才)俞文旦。


最后一位秀才俞文旦不是官员。俞文旦,字元候,俞得鲲孙,急公好义,是新光村俞氏先贤。康熙五十八年(1718)秋,海啸大作,后海北塘飘荡无尺土,俞文旦创议请公款改建石塘,向政府部门上报。知府俞卿亲临崧厦监筑,并请俞文旦为海塘工程的参谋顾问。


石塘筑成,潮患顿息。崧厦百姓认为俞文旦的功劳很大,从首创到全程参与,自始至终,出于公心,尽力义务,可以配享松陵书院六贤祠,得与五位朝廷清官并列,成为崧厦人民学习的榜样。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4-30 18:38 , Processed in 0.0590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