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3|回复: 0

松陵书院与六贤祠的故事(二)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766

帖子

76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7
发表于 2024-4-7 15: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陵书院2.jpg

松陵书院与六贤祠的故事(二)

《松夏志》载:“俞氏三相名宗,潘氏五经世家。”潘氏在嵩城庙南,俞氏在嵩城庙北。南有“月林书院”,北有“松陵书院”。俞氏本来就以耕读传家,兼习百工,而书香之风不绝。


因为新光村俞氏先人像列六贤祠,是俞氏家族的荣誉,俞家离书院不远,加上爱好读书,所以与松陵书院关系密切。


松陵书院自康熙至乾隆年间,每年的台风加上岁月沧桑,书院房屋出现破败。俞文旦的族孙俞承烈(字邻蔚),主持了对松陵书院的翻修重整。


重视教育与水利,是崧厦古代先贤的传统,因为“民以食为天”,稻田必须保证水利,俞承烈尝修建夏盖湖滚水坝等水利渠坝。


滚水坝是限制水位高度的石坝,高于石坝的湖水可以滚滚而出,所以叫“滚水坝”。低于石坝的湖水则限在湖内,保持夏盖湖的储水量。


椭圆形的夏盖湖,以东、西为界,湖东有十八条沟泾,湖西也有十八条沟泾,共三十六条沟泾。相当于圆周三百六十度,每十度一条沟泾,湖周边均匀分布三十六条沟泾,十分适当。


苏州泾_红框.jpg

《五乡水利本末》

崧厦在夏盖湖西,崧厦镇属于九都,九都有九条沟泾,分别是:华泽沟、茭葑堰、苏州泾、短泾、沈泾、薛泾(“薛”一作“雪”)、沈泾、桃泾(“桃”一作“陶”)


其中“苏州泾”取名与俞氏有关,俞氏至今仍留“苏州屋”的楼房。而俞氏三世祖明殿学士俞元,即葬在“苏家沥”真净庵亭子后。


“苏”,有春天草木复苏、生活舒畅之意。“苏”繁体字“蘇”,由“草、鱼、禾”三字组成,象征为草木茂盛、鱼米之乡。


因此俞氏始祖把下桥头沥底取名为“大家沥”,寓意俞氏繁衍昌盛、成为“大家”族。


而俞元则把河对岸的沥底称为“苏家沥”,也是家族如春天的草木复苏,长枝展叶,繁衍生息之意。


这个沥底因为后来以屠宰山羊出名,俗称“羊淘沥”,而苏家沥之名,已被后人遗忘。以至于民国修《松夏志》时,编者把苏家沥误以为在张湖。


《松夏志》卷八16 俞氏四世墓_标点.jpg

《松夏志》记载“俞氏四世墓”

《松夏志》在记载“俞氏四世墓”中,有几处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俞)元墓,在张湖苏家沥。”


因为在宋代,张湖就在夏盖湖边,墓葬忌水,古人重风水,谁会把祖宗坟头葬在近水潮湿的地方?象潘氏祖坟选在严巷头的高田,是正确的选择。


俞氏是嵩城最早迁来的家族,地广人稀,四周佳地很多,为什么不就近择地安葬呢?


在清明节那天,据倪夫根长者介绍:在解放后平整土地时,羊淘沥有一个庵、一个亭子,名字已不记得了。庵与亭子,是古代大户人家祭墓的标配,庵中设桌摆放祭品,供后人焚香祭拜,亭子可以休息避雨。


因此回想到苏家沥的“真净庵”和亭子,就想到这里原是俞氏祖坟的所在地。俞氏是大家,就在附近,也有余力造庵造亭子。新光村周边的人家,都是后来逐渐迁居而来,俞氏是这里的老祖宗。


从俞氏修修滚水坝,再讲到俞氏苏州泾、苏家沥,已扯得有点远了。再回过头来讲松陵书院。


松陵书院院长,又称“儒学正堂”,相当于儒学“教谕”,是要政府考核选拔的,不是一般的儒生都可以成为正堂教授的。


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影响学生的志向和行为,不但影响学生的终身,而且影响到家风家教,影响到下一代,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形成。


一代人的教育,直接就影响到二三代人,所以三十年为一世,三代就是三世,将近百年,所以说“百年树人”。


在乾隆年间,崧厦分金桥的徐期宽尝以松陵书院讲学。松陵书院是公办学校,称“义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义务教育”,是免学费的。


徐期宽,字宏道,乾隆十七年(1752)岁贡生。传统教育重视行为品德教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文章高下尝在其次,也就是素质教育是本,分数教育是末。


现在教育已经严重西化,过度追求分数育,追求文凭、学历,而抛了教育的根本——品德实行,做一个好人。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把“行”放在“文”前,“行”是本质,“文”是装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行为上达到做人标准,有余力、有精力的话,可以再学学文章、艺术之类的东西。


行为上做到哪一些呢?


在家孝顺父母,即“入则孝”。出门、在外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即“出则弟”。对于年长的,以弟待兄的礼貌待之。对于年少的,以兄爱护弟的态度待之。行为合乎礼仪,遵纪守法,为人讲信用,即“谨而信”。把孝、弟、谨、信发挥开去,就是做到普爱大众,即“泛爱众,而亲仁”了。“仁者爱人”,行为上能如此,即心理上已“亲仁”,合乎人道,接近于天道了。


这才是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目的,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徐期宽 红线.jpg

《松夏志》记载徐期宽

所以徐期宽对学生说:“士必先实行,而后文章,若不谨于行,而徒事乎文,末也。”


学问是为了修身进德,而不是为了卖弄知识。要在为人处事中体现出品德。谨言慎行,合乎公序良俗,不能做一个无行的文人,那属于舍本逐末了。


因此,徐期宽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事继母以孝,闻疾侍汤药,寝不解衣。(母)偶思五婆泉水,必往汲以供。


逢祭祀,必先期斋戒,涤虑凝神。谓人能聚一己之精神,始能致祖考来格(接触)。族有雀角(纷争),曲为排解,必申以孝弟,教以亲睦,故多所造就。”


徐期宽善于化解村级矛盾,对于纷争的化解良药,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讲解做人要孝敬、互爱,亲人家庭要和睦,家和万事兴,放量向前看,大家思前想后,就互相谅解,心平气和了。


因此,乡村文化的振兴,对于村民近邻之间和睦友爱,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故多所造就”,是指在徐期宽老师的教育下,许多学生成为了可造就的人才。


松陵书院离新光近,距分金桥远,为便于教育工作,且俞氏与徐氏有联姻,因此之故,可以推想在乾隆年间,就会有分金桥徐氏迁居到新光村来了。


因此徐期宽是新光村徐氏的先贤,是位于新光村松陵书院的院长,是一位道德高尚、载入崧厦史册的乡贤。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1 01:50 , Processed in 0.0822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