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7|回复: 0

封一:公恕仓

[复制链接]

1292

主题

1766

帖子

769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697
发表于 2024-4-14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恕仓

封一

本村中央有二幢五间开面前后四进的豪宅,装饰考究,雕梁画栋,非常气派。头进为五间门楼中间为过道,穿过门楼后为一天井,左右各建有二间高堂屋,后面有一大道地,道地后为五间正楼,后面又有小天井,最后是脚屋,整幢楼旁建有围墙,并在天井围墙处设有侧门。整体结构严谨。而东面一幢楼,大致同西楼相同,所不同的是正楼天井围墙两旁建有一排侧屋,最后面一排平屋中间为穿堂并设有石库门。其建筑,布局、装饰几乎相同。两幢楼宇之间有一弄堂田隔开,宛如一对卵生兄弟。这两幢楼主人东边一家姓周,而西边一家姓何。相传西边该楼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赌。


为此我专门进行了调访,发现此二幢楼最早同属周姓人家。同西边公恕屋是同一本家。本村大族周家原先落户在后面西洋湖村,随着家业的发达及周家散枝开叶,人口越来越多,便在大江河边自己的土地上筑基建房,并从这两幢楼向西不断延伸总计建有约十余幢楼宇,成为本村大户。


后又有赵姓,朱姓等大户落户,形成三姓鼎立之势。而何姓原先落户在西洋湖村。据何氏家谱记载,何姓一支在南宋时随高宗迁于此地,分贤房、盈房,凤房等八个房头,其中凤房一族定居于西洋湖村。民国时期,西洋湖村何姓大多以务农为业,少有发迹者,故在解放后大多被评定为贫农。


那么大江村村中央的这幢楼宇为何姓何,主人家又有何经历,其中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早年听本村周姓长辈简约了解过这桩往事,据他听老一辈人讲过,此楼又称十八庄楼。故事还的从清末民初时讲起,西边一家跟东边一家为堂兄弟,西边的主人叫周廿仕,东边一家叫周肇仕,二家同属周氏家族。且有多地产业,财大气粗,其子孙或经商或从工,家乡又有田亩出租,衣食无忧。


周廿仕在家除了抽大烟就是赌博。而周肇仕则不同,克勤克俭,稳守家业。由于周廿仕嗜赌如命,且名声在外,他家成了名符其实的赌巢。前来参赌的大多都是附近几个村庄的富贾和近村的村民,多时连台群赌,昼夜不息,且穷富不计,有赌资者即可。虽说开赌场也能盈利,但他本身爱赌,且出手豪爽,输赢无度,终于有一次不但玩完了财产还玩完了自己的一生。


那一年冬天,西洋湖村村民何十七年过半百,虽家境一般,但此人也是一名赌徒,赌性狡狤,下手狠毒,人称老虎七,平时常游走于一些大户大家之间,相投于营蝇之窠,玩赌于股掌之中。这一天晚上,周家大院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场精采绝伦的赌局正在开演。但见赌台四周被围观者挤的水泄不通,台面上大小两字格外醒目,这种赌博名为押宝,本地称其翻元宝。


具体操作如下,做庄者前面立有一大屏风,内用黑布相围,右手旁边放一茶几,人躲在屏后,有一荷官,手提一盒,内有一翻牌,正面写有一"大"字,背面写一"小"字。荷官把有牌子的盒交给庄家,有庄家做好庄面,合上盒盖放在茶几上,荷官过一二分钟伸手取盒,但不能观庄者面容,以防脸色变化被其猜测。当赌盒放其桌上后,参赌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押大或押小,一切押宝就绪,荷官便可打开宝盒,输赢即刻见分晓。几个回合下来,大多参赌者或赢或输,有的赢些小钱成为看客,有的输得差不多了,也只好当成看客了。


剩下的只有此楼主周廿仕和何十七两人。前面二人各赢了一些钱,但玩性未减。何十七打算赢完周廿仕台面上的一些钱便抽手。二人便继续押赌,可能这天何十七运气不错,几个回合下来,周老板台面上的钱输的差不多了。何十七掸掸衣袖准备打道回府。这边周老板输红了眼,那里肯放,转身取了地契丢在台上,言今天你我非要见个高低。何十七被逼的无奈,只好坐庄再赌,但此时心中不竟发慌,如此巨赌还从未打过,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好失信,只好勉强坐庄。


吵闹的场面,胆胠的心情,紊乱思路,加上年岁已高,心跳加剧。在做盘时,心里想的是做小牌,由于里面烛光昏暗,加上心慌,不经意时翻成了大牌。但他还是认为是做了小牌,做完放回原处,等待荷官取盒。过一回荷官取出宝盒,放在台面上,让周老板放资。这周廿仕毕竟财大气粗,高声叫道,出资田地一亩。里面何老虎一听,吓的冷汗直冒,又听他喊出"押小"二字,心口一热,一口浓痰上涌,堵塞心巧,一下子昏厥过去了。外面吵闹声早就盖过里面微弱的呼吸声。


当荷官开盒一看,场台边发出刺耳的叫声,"小"-----。周廿仕一声长叹。荷官又一次合盖交到里面的桌几上,过了一回,取盒,周老板再押赌一亩,继续要小,但开盒一看又是一张大牌。如此反复多次,且次次猜小赌输。周廿仕心想,我只要一直打小复数加倍,只中一次便可收回赌本。心想而手动,便这样一直打小,一连打了十八庄,且盘盘赌输。周廿仕大呼道,老虎七今朝鬼附身了吧,难道死了不成?  


众人一下静了下来。只见里面没有一点动静。荷官心里也一直打鼓,每次取盒总无声音,便朝里张望,但见何十七,头歪在椅背一侧,凑近一看,早以没有气息,死了多时了。众人一阵惊呼,都言道 ,难怪盒内牌面不变,其根本就没动过。但不管怎样,人死债不死,周廿仕无奈只好将此楼抵田亩给了何十七的子孙,从此此楼改姓为何,后人便称此楼叫十八庄楼。


常言道横财不长,何十七的子孙居然继承了他的传统,将赌博发扬光大。没过几年,便输掉了一半房产,无奈之下东边一半房产卖给了小越陈家,清还赌资。到解放后,剩下的房产全部勾给后面西洋湖村的无房户,正应了一句老话,经商财主一蓬烟,种田农民万万年。


位于大江村七间楼东面隔一弄田有一幢五间开面,前后二进四周筑有围墙的大屋,后人称其公恕仓,此屋原先是周家的私宅,其主人是本村西边地主周淑珍他爹的遗产。本来他家房产、地产颇多,吃穿不愁,然此公独喜赌博,且喜大烟,最终把自己一生给赌完抽完了。


说起这周淑珍爱赌还喜欢抽大烟,常常出入赌场,几年折腾下来,地产被抽光赌光,只剩下此一幢楼,此公又无经济之才,眼看着果腹无望,只好卖房,由于逼债人颇多,只好低价出让,尽早出手。当时要找一位有实力又需房产的主也非易事,经多方打听,终于有西华的顾家愿意购买。此事原于西华兽头屋主人顾浩恕典王,因家中有兄弟三人,家大人口又多,需要另择宅地建房。刚好西华北面大江村有屋出售,二边一拍即合,钱物二讫,周家之屋便成了顾浩恕兄弟顾公恕,顾小恕的私产。


按理说周淑珍卖房产所得款项只要合理安排应该能养家糊口,然赌博之好仍未收手,没过几年便败的精光,剩下的只好把自己的女儿给卖掉,成为大江村最落魄的破落户。自从顾家落户本村,此屋便被冠名公恕屋,顾家兄弟先后入住此宅,一时人丁兴旺,然人算不如天算,二年之后,上虞解放,周淑珍因无房无地,居然未被列入地主。而从西华落户本村顾公恕兄弟且被划归地主,其子孙受其牵连。顾公恕有三子,大儿子很早随父外出经商,后一直在外,老二老三一直在家,大户人家一般都对教育比较重视,老二顾久裕曾毕业于春晖中学,当时还兼修英语、俄语,成为本村少有的知识分子。但由于成份的影响,又加上身体有病,无力生产,全靠外地的兄长接济,苦熬度日。


接下来进行土地改革及罚没地主财产,本村大多都是地主,所没收的房产颇多,而国家正需要储粮仓库,便在我村选定四处大宅作为粮仓。


一是西首周兆珍的五间四进大宅,二是周吉甫的七间楼,三是顾家的公恕屋,四是东首的周惺伯的五间楼。公恕屋其实房屋不算很多,只有二进,被选为粮库,是因为他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晒场,方便粮食摊晒,故而被选中。仓库选址已定,原先住在公恕屋内的后人,只好移居他处,而此时位于顾家东边还有一幢五间四进的大宅,此宅原主人叫周申甫解放前夕已逃亡外地,该屋当时无人居住,便有政府指定其中靠西二间归顾家后人居住,另外一间分给西洋湖何姓村民,二间归村集体所有,前面偏房及后面脚屋分别分给一些农户,顾家公恕屋自从成了国家粮库,便被称为公恕仓。


顾家落户大江村后不久,西华丁家桑雅清便来到本村开设手工毛巾厂,此人原是周申甫的外甥,因周家一家已迁往外地,此屋便由其外甥用来开厂,一来帮其看房,二来可开办工厂,一举二得,有人说周家此时在湖州经商,其外甥桑雅清正是靠其姑婆,舅舅的业务办厂,


桑雅清原藉西华丁家村人,住在丁家教堂旁,三岁时父母丧亡,由其兄嫂代为抚养,至八岁时,由姑婆一家收养。由于长的瘦小,经常生病,特别是肺病,姑婆看他可怜,送他进西华地藏庵养生,在庵期间,他就非常懂事,也很勤恳,为人谦逊,又很孝顺。此庵的师太,来自天台,且懂一些医术。另外,里面还有一位制香师傅,专门制作佛香,又懂中医。通过师太精心调理,又有香师傅用蘍香艾灸,他那肺病居然痊愈了。回到姑婆家他又十分懂事,勤恳踏实,深得姑婆一家的喜欢。姑婆也是可怜其孤儿,便送到其舅舅家,由周家出钱培养他读书,一直到成人。


而此时周家为了改善其生活状况,决定以实业来改变人生,便让其外甥同往湖州学生意,经多年磨练,已懂得经商做实业的手段,并利用多年的积蓄,及其舅舅帮衬,于一九四七年间,落户崧厦大江周家,并利用周家头进的五间平屋,开设了一家私营制手巾布厂,后又开发高丽布及各式布带业务,这在当地绝无仅有的事。当年人们还很少有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只有在大城市才会有的东西,居然在崧厦如此偏僻的地方出现,很多人不看好,认为这是洋货。但经过桑雅清不辞辛劳的经营,工厂业绩渐渐好转,效益明显提高,到一九四九年初时,他的手巾布厂由当初的一台手工织机,发展到了十几台,有女职工十几名,还收了二名学生。当时在崧厦乃至整个上虞都是很有名的,可惜到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他自己被划定工商地主,工厂倒闭,一时风光成了芸花一现。


后来桑雅清便落户在这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其间帮土改做宣传工作,民调及发放村民路条及汇报记录等工作,吃食堂时期负责粮食分配,调剂等。后来还做过村业余戏班的编排,导演工作。空余其间织带贩布,勉强度日。


与此同时,同在周家的顾久裕自从春晖毕业后,因成份问题而务农在家,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只好呆在家中靠兄弟帮衬度日,期间通过自己学习,掌握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原先肺结核病比较严重,怕冷,一年四季厚衣裹身,便利用中草药知识给自己治病,收到很好的疗效。也大大减轻生活中的压力。


他家有很多书籍,平时靠读书来打发时间,这给他日后丰富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记得我读中学时,曾向他讨教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词意。他用肢体语言很形象解释了个中意思,至今难忘。


吃食堂时期,粮食异常紧张,村民到了吃顿饿顿之时,他提出,可利用本村空余的旧屋培植蘑菇,当时他见自己居住的楼屋湿气很重,有些柱子长期有霉菌生成。特别是一些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屋,他在读高中时,学过生物,又在家进行实践,可惜没人重视,而自己又无资金,只好搁置。
早期本村河对岸的田地,做过试验田,深耕,密植,他当时跟村干部讲,如此劳命伤财的事,必定适得其反,但没人听他。一九七八年,我国首次恢复高考,他以四十多岁的老高中生参加高考,虽未如愿,但他感到非常高兴,曾言如能年轻十年,必定折桂蟾宫。


后来本村成为棉区,除草成了一项经常性劳动,他跟队长说,种田要每年轮作,如今年种禾本科植物,明年种草本植物,如此反复,田地里的草会少很多,村民也用不着这样辛苦。可这些知识对一文盲队长,完全成了对牛弹琴。后来发明的除草剂,就是利用这一理论被开发出来的,可见他有先见之明。


时代改变一切,当身处禁锢在一特定的大环境中,个人能力是无法展现的,他就是那时众多知识分子当中的一员,在毫无作为年代,学医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了自己的身体,又能成为谋生的工作,最后成了了一名赤脚医生,为村民服务,直到故世。


顾公恕宅成了粮仓后,人们已很少光顾此屋,除了储粮,及运输,大多进出此屋的是搬运站的一些车夫,偶尔本村村民做做小工,赚些辛苦钱。该仓库一直到本地粮食部门解体而淡出,最终被私人购卖,又一次成为私宅。顾公恕宅成了粮仓后,人们已很少光顾此屋,除了储粮,及运输,大多进出此屋的是搬运站的一些车夫,偶尔本村村民做做小工,赚些辛苦钱。该仓库一直到本地粮食部门解体而淡出,最终被私人购卖,又一次成为私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1 04:39 , Processed in 0.0574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