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27|回复: 0

四、焦光赞不是“堕民”始祖

[复制链接]

1348

主题

1825

帖子

80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013
发表于 2024-6-4 1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锋村航拍7_压缩.jpg

崧厦新光村先锋片航拍

崧厦先锋村的历史探索(四)

焦光赞不是“堕民”始祖

据女博士张鹤天研究的《丐户起源续考》,考征了北宋焦光赞随范仲淹出征西夏,卒于军中,并无叛乱或降金一事甚详。现摘录她关于“焦光赞叛宋投金说”的考证文章如下:


事实上,丐户起源于南宋焦光赞一说流传甚广,徐渭文集、顾炎武《日知录》及明清方志等皆有记载,而且记述焦光赞得罪原因更详,均称“以叛宋投金故被斥”。然而,沈德符却对此心存疑惑,认为杨业、杨延昭父子忠义,麾下部将焦光赞不应得罪,甚至远徙浙东,六百余年未宥贱籍。丐户一名“未见书册”,丐户源于焦光赞颇“不可晓”。那么,明代浙东丐户究竟何时因何而起,它与南宋焦光赞又是否有关呢?


张鹤天.jpg

女博士张鹤天

“焦光赞叛宋投金说”再考

关于丐户(或称堕民、惰民)的起源,明清以来诸家说法不一。焦光赞叛宋投金说在文献典籍中记述最众,在现代学界仍有一部分支持者,如陈曙华、郑公盾先生。陈先生认为,“沈德符所谓杨氏部下‘皆忠义’的观点,显然受到说唱文学《杨家将通俗演义》的影响,但经近人考证,这个故事的绝大部分,皆属子虚乌有。”此言诚是。宋代武将焦光赞史料无考,仅见于元明杂剧演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破天阵》这两部杨家将杂剧中已经出现了“焦赞”一角,定场词自称“某乃焦光赞是也”;清代《述古堂藏书目录》“曲·宋朝故事”小类亦有《焦光赞活拏萧天佑》抄本一册,可知杨家将故事中的“焦赞”又名“焦光赞”,应即丐户祖述之“焦光赞”。余嘉锡先生推论《杨家将演义》出自元人评话杂剧,好事之徒“加之附会,编为演义,盖以供说书人登场之用”,所论应是。


然而,陈先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既然杨家将故事大部分子虚乌有,那么杨延昭部属焦光赞也不一定是忠义之士,存在“叛宋投金”的可能性,因此丐户源于焦光赞叛宋投金说“比较可信”。郑先生亦称,宋世叛宋投金的将领颇多,焦光赞叛宋投金是可能之事。这样的推论似乎稍显大胆。


焦光赞虽不见于史籍,焦赞却有迹可循。《元史·焦德裕传》曰:“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这则材料历来被研究者判定是《杨家将演义》中焦赞人物原型的存在证据。杨芷华先生云,富弼镇瓦桥关在仁宗庆历四年(1044),上距延昭去世卅年,这个焦德裕的远祖焦赞可能就是杨延昭的部将。常征、靳生禾和谢鸿喜先生等皆从其说。


而姜纬堂先生以为未必,理由有四:其一,焦赞之名不见于宋人著作和《宋史》,乃突见于明初所修《元史》,实不无可疑。其二,自汉魏以来,世以门第相重,谬托名门,妄附先贤者比比,岂可尽依其说。其三,焦赞本出传说,别作焦光赞,是其人究名赞或光赞,尚不固定,足证其本传说中人。其四,富弼不曾镇守瓦桥关,仅于康定元年(1040)、庆历二年(1042)出使契丹,途径瓦桥关;庆历四年(1044)出任河北沿边安抚使,瓦桥关系其隶下而已。


姜先生的批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笔者在查考中发现,有些早期资料似乎尚未被学者注意,或可稍作补正。窃以为《元史》不是现存最早记录焦赞的材料,宋代的《宋会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文简称《续长编》)已见焦赞事迹。《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西凉府”曰:


(笔者注:景德元年)十月十七日,诏故西凉府六谷都大首领、朔方军节度、灵州管内观察(使)处置营田押蕃落等使、灵州西面缘边都大巡检(蕃)[潘]罗支,可追封武威郡王,遣使赙恤其家。以其弟厮铎督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缘边都大巡检使。时押赐罗支国信使臣焦赞上言:


“昨离渭州,至龛谷、懒家族,问得都首领尊[氈磨壁余龙]及诸路族首领便嘱等言,去岁六月中,李继迁攻者龙族,罗支率随身百骑赴之,(仪)[议]并兵政讨继迁,而族帐养迷般嘱与日逋吉罗丹者先自(断)[继]迁所亡归者龙族,因率其属杀罗支于其帐。


者龙凡十三族,而六族附养迷般嘱及日逋吉罗丹。西凉府既闻罗支被害,遂率龛谷、兰州、宗哥、觅诺诸族来攻者龙六族,六族悉投窜山谷。


臣先奉诏,令沿路安抚诸族蕃部,其者龙六族已谕旨安集。兼西凉府六(合)[谷]首领议立罗支之弟厮铎督,言厮铎督刚决平恕,每会酋豪,设觞豆饮食,必先卑者,犯令虽至亲不贷,凡再率众攻继迁部族,虏获甚众,颇有威名,为一境所伏。”


帝以迁贼未平,藉西凉为腹背,故奏入,有褒赠之命,而以罗支旧秩授之。


《续长编》卷五十六,在景德元年(1004)六月丁丑日,同样记述了潘啰支(笔者注:即上文“潘罗支”)讨李继迁、遇伏被害等事,条末小注云:“《实录》、《会要》并载焦赞于十月奏此事,乃云岁六月,皆误也。当云是岁六月。”两则材料可成互证,可信度较高。


据此,焦赞在景德元年(1004)任押赐罗支国信使臣,奉诏沿路安抚诸族蕃部,其任职地区应在西凉府附近,交流防备的北方外敌为吐蕃诸部和西夏前身(李继迁)。另据《(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三“淄川县有宋焦光赞墓”。


焦赞墓在全国不止一处,传说附会因素颇多,本不足为据,正如学者所云“墓无封识、碑志,实不能令人无疑”;但这段未被论及的山东方志恰恰录有碑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信度:


“《县志》云,在县南八里旺里庄。明嘉靖初,有耕于野者,获片石,上有镌字云:‘光赞,宋人。从范公征西夏,卒于军中,归而葬于孝感乡之原。’”


范公应指范仲淹,曾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征西夏,战功煊赫。这则残碑录文虽然发现时间较晚,却与《宋会要》《续长编》相印合,均说明焦赞作为使臣或武将,奉命在西北地区处理与少数民族的边事关系。


而这与《元史》所称从富弼镇瓦桥关抗辽龃龉不合。富弼出使契丹之康定元年(1040)、庆历二年(1042),焦赞尚在范仲淹军下征西夏;庆历四年(1044),富弼出任河北沿边安抚使,焦赞已“卒于军中”。


鉴于富弼未曾征辽守关,《元史》自身即存在纰漏;且《宋会要》《续长编》《(道光)济南府志》材料勾连合辙,窃以为《元史》该条材料或有误,当以征西夏为是。而杨延昭乃抗辽名将,生卒年在公元958至1014年,与焦赞生活年代相仿,战场不同,是否曾统领焦赞,在没有更多切实证据的情况下恐难断言。


至于焦赞和焦光赞的异名,姜先生认为“未可指实”,或稍显苛责。元人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二折:“[外扮焦赞上诗云]:镇守三关为好汉,杀的番兵没逃窜。军前阵后敢当先,则我是虎头鱼眼焦光赞。某焦赞是也。适才巡边回来,见哥哥去,令人报复,去道有焦赞下马也。”《破天阵》第二折定场诗亦大体相同,皆清楚点明焦光赞即焦赞也。


“光”作为名中的第一个字,有可能是祧字,而祧字经常会被省略不提。比如苏州费氏为当地一大世家,据家谱记载,其第十三世以“文”为祧字。有一位叫费文瀛的族人,曾任曲阳、长垣、藁城等地知县,但在各处方志中,其姓名皆作“费瀛”,无“文”字。他的侄子费延钧在《(民国)吴县志》有传,且同样省略了祧字“延”,单唤作“费钧”。据此,则焦光赞与焦赞的称名差异,或许还不足以被当作人物虚构的证据之一。


总之,焦赞又称焦光赞,历史上应确有其人。只不过《元史》材料不可尽信,或当以《宋会要》等为是,焦赞是北宋西凉地区的安边部将,在景德元年(1004)曾任押赐罗支国信使臣,康定、庆元年间随范仲淹征西夏,卒于军中。他有可能曾被借调作杨延昭部属,但尚缺少文献佐证,目前或许仅能视作稗官野闻、街谈巷语而已。


但无论如何,金朝建立于1115年,1125年金灭辽,1127年靖康之变,1004年出使、1040年左右征西夏的焦光赞绝不可能在百年后“叛宋投金”,丐户起源于焦光赞叛宋投金说应属附会。


那么,丐户为什么要攀附焦光赞以为丐户缘起呢?这应当与杨家将故事在民间的流行有关。余嘉锡先生分析道,“当南宋之末,杨家将故事必已遍传民间矣。”元人评话、杂剧附会敷衍,至明代,演义流传大江南北,偏将焦赞也就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了。


《罪惟录》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焦源溥巡抚大同,守城御敌,“零属卤尝直入城下,源溥知卤中熟小说家,有所为杨六郎、焦光赞者,乃伪为焦后,诡以木铎餙金最大号曰铸金铎,只手举之示卤,卤惊去。”焦源溥伪称焦光赞后裔,成功吓退敌军,充分显露出当时小说家传言流布之威,杨家将、焦光赞故事的影响力之大,那么,丐户自耀门面、妄附焦光赞以为己祖,似乎由此也可以想见了。


而且在演义故事中,焦赞想要逞能抢功,遂独自前往辽国偷取杨业骸骨,反为受命取骸骨的孟良误杀。焦赞因擅作主张、违令抗命而身死命殒,最终结局不甚光彩,在忠义杨家将中姑且算是有罪之身。丐户被贬斥而成贱民,这种贱民身份的产生本身即带有“原罪”,因此,其攀附焦光赞为远祖,不仅合乎光耀门户之私心,更贴合领罪受罚之情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7-27 23:38 , Processed in 0.0555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