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西华顾氏宗谱
嵩城顾氏的兴衰历程
崧厦新光村镇中片、先锋片都有顾氏,顾氏最早在西华,但不久即迁居嵩城,嵩城也就是崧厦街。现在尝保留“顾家弄”的历史遗迹。而牛市街、嵩城庙旁边曾作为崧厦镇政府的顾氏大宅院,现在只留下了遗址。
西华顾氏的来历讲过很多,现在来讲一讲嵩城顾氏的来历与变迁。
据《松夏志》记载:“嵩城位乎中央,章陆、西华、谭村列肆成群,朝夕得求。聚落无虑百余,星罗棋布,寺前、槎浦、桂林、雁步最著。”
嵩城位于中央,以俞为为最早,而四周村落,西华顾氏、寺前王氏、桂林朱氏前后迁居嵩城,遂成俞、何、朱、顾为著姓的局面。
所以朱文明在谱序中说:“我崧城接壤而居,其著姓者四:曰俞,曰何,曰朱,曰顾。”
有关俞氏、何氏、朱氏的来历与故事已讲了很多,下面再来讲一讲嵩城顾氏的来历。
嵩城顾氏源自西华,西华顾氏始祖顾迁,先世是吴人,是顾由雍之后,后居嵊县顾港。
在宋哲宗(1086—1100)时,顾迁饱读诗书,到上虞西华里来教书,娶本都倪氏为妻,遂在西华安家落户。
顾迁生一子,行小十一。娶妻潘氏,生二子,仲十一、仲十四。
长子仲十一,娶妻王氏,生三子,千五、千六、千十三。
次子仲十四,娶妻王氏,生三子,千十二、千十六、千廿一。
兄仲十一长子顾千五,为后宅之祖。“娶后江陈氏,以资奁勤俭起家,置田三千余亩。”即在西华守家,利用妻子陈氏的嫁妆,勤俭起家,逐渐在水阁里购置田地三千多亩。
次子顾千六,娶妻王氏,生一子,万十二。
三子顾千十三,娶妻朱氏,生四子。徙居思湖,为思湖顾氏始祖。
由上可知,顾迁二子一孙的三门亲事,娶的都王氏儿媳、孙媳。
而顾千五长子顾时坚,行万八。娶凌湖王氏,生五子。娶妻也是王氏,但特别注名是“凌湖王氏”,区分与崧厦王氏是不同族的王氏。
崧厦王氏以寺前王氏最为有名,况且是在宋末元初之时。
因此可以推测,千十三兄弟三人,母亲王氏,作为幼子,从西华徙居思湖,好像有一种依靠外婆、舅舅家发展的意思。
思湖,就在戒德寺附近,寺前在戒德寺前,距离相近。
万十三徙居嵩城
千十三娶妻朱氏,生四子,长子顾时居,行万十三,娶妻宣氏,生一子,从思湖徙居崧厦,为嵩城北宅派始祖。
嵩城朱氏在宋末元初已从蔡林徙居朱家沥(西朱沥),顾时居从思湖迁到嵩城,似乎也有一种依托舅舅发展的意思。
据清嘉庆顾蓬皋《续辑嵩城顾氏支谱序》中说:“嵩城一派,自万十三公,由思湖徙居于斯。忠厚存心,耕读传家。阅数世,业益广,丁益众。人烟丛集,亦云盛矣。”
自明初至清康乾盛世时,嵩城顾氏就很兴旺发达,到嘉庆时,因为西方渗透,国运由盛转衰,顾氏家运也随之衰落。
顾蓬皋感叹说:“后渐陵夷,财既日匮,丁又日稀,何其衰也。”
顾秀才取名“蓬皋”,“蓬皋”应该是他的号,是指生于水边的蓬蒿,没有成为参天大树。
顾蓬皋读书、教育,有志于复兴顾氏家族。他说:“夫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盛极则衰,衰极则盛。理有固然。
今本支之萧索,殆穷而无所复之意者,其将再兴乎!
故余念先人之遗泽,承祖考之严训。埋头几案,希倖寸进。”
见族中子姓,必劝之读书。有来就学者,不计修脯(学费),冀其读书明义。倘得时遭天眷,庶可复振家声。”
结果时运不济,不但自己毕生努力读书没考上,连教授顾氏后代也没有考中。有的顾氏为了生计,流离迁徙,有的顾氏连吃饭都发生困难。
顾蓬皋感叹说:“乃皓首青毡,终老牖下。而诸子弟亦迄无成功,且流离移徙,至不能为糊口计。”
由此可见,国运家运,互相联系。时运命运,互为关联。只有国家兴盛,才是中国人扬眉吐气之时。
所以难怪在我的小时候,觉得崧厦街的顾氏不是很多,而据《松夏志》等志谱记载,顾氏原是嵩城著姓,原来是因时移势迁造成的结果。
为供大家了解那一段乡土历史,整理、标点《续辑嵩城顾氏支谱序》原文如下:
续辑嵩城顾氏支谱序
始祖六府君,卜宅西华。传世数十,子孙繁兴。农服先畴,士食旧德。其间挟丰财、作显官者,代不乏人,于今称盛族焉。
而嵩城一派,自万十三公,由思湖徙居于斯。忠厚存心,耕读传家。阅数世,业益广,丁益众。人烟丛集,亦云盛矣。
后渐陵夷,财既日匮,丁又日稀,何其衰也。
夫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盛极则衰,衰极则盛。理有固然。
今本支之萧索,殆穷而无所复之意者,其将再兴乎!
故余念先人之遗泽,承祖考之严训。埋头几案,希倖寸进。
见族中子姓,必劝之读书。有来就学者,不计修脯,冀其读书明义。倘得时遭天眷,庶可复振家声。
乃皓首青毡,终老牖下。而诸子弟亦迄无成功,且流离移徙,至不能为糊口计。
岂运当艰厄?修善获报之说、不可凭?吾祖宗之泽,将自此斩耶!抑或晦塞益久,则发皇更盛!天将大兴吾子姓,故迟之又久,而后勃然起耶!
余年老矣,不能见后人之昌炽。而先人嘉言懿行,深仁厚泽,不忍使之湮没而无闻也。
爰于课读之余,阅览宗谱,历为考订。而自高曾以来,谱中所未及载者,更为述其梗概,而增续之。
后之人,幸有承先志,扩旧业者,欲知高曾之规矩,即可阅谱而求。且以见祖宗之积德累仁,而后人之昌盛,有所自来也。是则余之志也夫。
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仲夏月 北宅嵩镇二十三世孙蓬皋敬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