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像
墨子《兼爱》与儒家殊途同归
墨子《兼爱》皆以“爱”言之,归纳乱因,为“不爱”。因何不爱?皆为“利”也。故乱之因为利,不爱出于“自爱”。所谓自爱者,自利也。
故自爱即自利,兼爱则利人。自利而利人者,义也。所以墨子所谓“兼爱”与“不爱”者,即义与利,与孔子仁义、孝慈之谓无所异也。
因争利,必形成对立,必形成帮派、组织、阶级,而后乱生而两极分化矣。所谓资本主义,即是崇尚争利。“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如是以往,则世界大乱矣。
故爱生于利,利出于欲,利益均衡,是名兼爱。兼爱者,以己度人,互相兼顾也。而究其根本,仍在“正心、诚意、修身”。若心不正,意不诚,身不修,见利而忘义,贪欲而忘身,身将毁灭,而爱无所出矣。
墨子文辞缺乏,定义笼统,不若孔子学博而义精。如子对父称“孝”,臣对君称“忠”,而墨子统称为“孝”,墨子云:“臣子之不孝君父”。
又如,父对子称“慈”,兄对弟称“友”,君对臣称“礼”,而墨子皆以“爱”论之。墨子云:“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所谓“皆起不相爱”,实起于自私自利也。贪利贪欲之爱,乃是爱利而不爱人,自私而有利人,正是现在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而墨子开出“兼爱”药方,尽在《大学》、《中庸》之中。墨子不过是概而论之,而修身养性的纲目步骤,孔门心法尽之矣。
身不能修,意不能诚,心不能正,侈言兼爱,高唱正义,其实都是生意,为利而动者也。
墨子《兼爱·上》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