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50|回复: 0

潘渊:川下村“博士老爷”,钱学森英文教师

[复制链接]

1304

主题

1778

帖子

77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65
发表于 2021-1-26 0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渊:川下村“博士老爷”,钱学森英文教师

潘渊先生纪念集_副本.jpg

潘渊(1892—1974),字企莘,又名岳林,上虞汤浦川下(现庙川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高等学校文科,毕业后执教于绍兴省立五中。1915年赴京考取第一届高等文官,后在教育部任编译、编审。1926年赴英留学,获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代心理学家。


回国后历任湖南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山东济南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曾兼任浙江图书馆顾问。


潘渊与鲁迅、周建人是朋友,曾是少年钱学森的英文教师。


钱学森英文老师_副本.jpg


潘渊重视乡村教育。1938年,回家乡创办“川下小学”,让儿子潘守先、女儿潘理孚担任教师,启蒙乡村少年。


孙女李露儿深情地回忆说:“爷爷晚年的心目中只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党。于是凡是共产党出台的政策他总是举双手赞成。他常常教育我,要听党的话,方方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


75岁那年,爷爷自费购得《毛泽东选集》、《新华词典》等数十种书籍送到上虞川下老家。1969年,全国山河一片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我也在爷爷的鼓励下,报名支边内蒙。”(下附全文)


潘渊在晚年仍关注家乡的发展,提案加强对小舜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论孔子教育1_副本.jpg


博古通今的潘渊,把外国心理学与古代中国教育结合进行研究,著有《孔子教育学说对教育心理学之贡献》的论文,认为中国古代虽没有专门的心理学,但孔子已经很成熟地把心理学应用到了教育实践当中。


潘渊的父亲是做裁缝的,靠做裁缝的积蓄供潘渊读书,最终成为川下村民心目中的“博士老爷”,真是不简单!


附:


我心目中的爷爷

李露儿

岁月流逝,磨不平记忆深处的刻印,时光倒转,终难重复半个世纪前的昨天。夜深人静,每每想起爷爷,心中总会升起一种莫名的敬畏。


我眼中的爷爷是一个十分威严的学者,中等个,戴一副眼镜,做事一丝不苟,治学十分严谨。我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但爷爷对我的影响却是终身的。


六十年代初期,我正读初中,平时,我很少去爷爷家,但每学期我却必须奉母亲的命令去爷爷家两次,一次是拿教育培养费,一次是汇报学习成绩。那时,我家在下大路,爷爷家在唐家弄。两家虽同在绍兴市区,但对我来说,这段路很悠长。


每次去爷爷家,总是心里发怵。因为我很怕见到爷爷那双威严逼人的目光,更怕听他高深莫测的训导。但不去又不行,于是每次只好硬着头皮去。那条路真长啊,街上没有车马,路上很少行人,我一个人走着,只有两旁的梧桐默默地陪着我。离爷爷家越近,我内心的恐惧越大。


终于到了爷爷家。我叫一声爷爷,就乖乖地坐在爷爷的对面“受审”。这一“审”通常要一个多小时,同时受“审”的还有我的小叔。每次爷爷看完我俩的成绩报告单,总要逐项逐项仔细地比较,然后将我的成绩报告单高高地扬起,笑着夸奖我,让小叔向我学习。


这是我最感自豪的时刻,但这种自豪很快就会被爷爷接下来的教育所淹没。他喋喋不休地给我们讲人生哲学、斗争哲学、处世哲学。喋喋不休地谈他的生活感悟,他的人生奋斗目标,乃至生命目标。他说:“每个人必须要有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追求,不能碌碌无为,那是浪费生命,即使是自己的生命,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我,我的生命目标是努力争取活到90岁。”


老实说,我很不爱听爷爷讲的这些理论,觉得很是枯燥乏味,其实许多话我听也听不懂,一个多小时,真是如坐针毡。心里还暗暗地想,你是学心理学的,还留过洋呢,却连我不爱听你的理论这种心理也看不出,很是不屑。但我又必须装作认真听的样子,不住地点头。


我爷爷家有三楼三底,加一个披屋,我记忆中,爷爷家起码有三间是书屋,这些书大多是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也有不少是外文书。总之都是一些我看不懂的书。有时爷爷会分派给我任务,在他的指导下,将这些书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于是,有一年时间,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到爷爷家去整理书籍。每次,我总是先将书籍标签字刻好,印好,然后剪下来再工工整整地贴好。那时刚好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每家都是定粮供应。爷爷有时留下我吃中饭,有时却会对我说:“吃中饭的时候到了,你可以回家了。’奶奶心有不忍,劝爷爷:“都到吃饭时候了,让她留下吃饭吧。”爷爷却一本正经地说:“现在粮食紧张,定粮供应。”


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我早知道爷爷是做什么事都循规蹈矩的人,包括生活。他对家中每一个人都有十分详细的开支预算,每个人,每月定粮多少,花钱多少,多一两不行,少一分不行,必须严格照章办事。


于是奶奶不好再说什么,其实,当时,我心里是很感委曲的。觉得爷爷是个太不近人理的人,但妈妈安慰我说,你不要怪爷爷,他就是这么个人,一个十足的书呆子,什么事都一根筋。


有一次,他上门到下大路看望我外婆,谈完正事后,他就起身告别,外婆一家都出来相送,一直送到北海桥,爷爷也没回头看一眼一直跟随其后的他们,弄得他们很是无趣,只好索然无味地折回。现在我才明白,爷爷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活得很真实,很纯粹,他拒绝一切虚假的东西,包括一切在他看来不必要的程式和和礼仪。


虽说爷爷是个获得伦敦大学文学院心理学博士的著名学者,且又先后在北师大、北大、浙大等著名学府任过心理学教授,还与蔡元培、鲁迅、竺可桢、马寅初、周建人等名人有过密切往来,但他从不以此为资本,骄傲自满。


爷爷的一生专心治学,热爱祖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十九岁那年,在教育部任职的爷爷,译成《世界旗章图考》、《图书馆管理法》、《浮吉尔牧歌》等书籍,在北大任教期间,爷爷在《大公报》开辟的“明日教育”专栏,发表许多论中国教育的论文。


后来在浙大任教,又参加南京政府《国防心理座谈会》,发表论文《我国军事心理学在历史上之探讨》。即使到了晚年回到绍兴老家,爷爷还是心系祖国,关心政治,先后任绍兴市政协常委、绍兴市民盟宣传部长、浙江省图书馆顾问。


爷爷晚年的心目中只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党。于是凡是共产党出台的政策他总是举双手赞成。他常常教育我,要听党的话,方方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72岁至74岁,爷爷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翻译完成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


75岁那年,爷爷自费购得《毛泽东选集》、《新华词典》等数十种书籍送到上虞川下老家。1969年,全国山河一片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我也在爷爷的鼓励下,报名支边内蒙。


临行前,时年78岁的爷爷,特地破天荒在外面餐馆请我吃了一餐饭。饭后,又一起叫上奶奶上照相馆拍了一张合照。那一年,爷爷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家里所有的书籍被抄收一空,但爷爷心里想的还是祖国,还是党。他相信,共产党总有一天会还他清白,他不能因自己的遭遇而让孙女怀疑党。

  
1969年潘潘偕夫人唐晓楼与长孙女李露儿留影_副本.jpg

后来,文革结束,爷爷的书大部分得到归还。但还是遗失了很多。我们后人一部不留,全部捐赠给了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还特意辟了一间“潘渊书室”。但我知道,爷爷还有不少自己的书稿流落在外,我很想从爷爷的书稿中悟出些什么。


2007年3月,我趁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际,专门到国家图书馆,查阅爷爷在北大任职期间公开发表的一些论文。这些论文很多,大都是心理学,有对学生思想、情感、意志方面的论述,还有不少是在国外发表的外文论文。


这些论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很有现实意义。我从这些论文中,又仿佛看到了我那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爷爷,他那威严的目光,还是那样盯着我,而这正是一直来鼓励我前行的目光啊!


作者简介:李露儿,长孙女,系长子潘守先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19 07:06 , Processed in 0.0658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