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13|回复: 0

纠正《绍兴县志》中“海水清淡”的错误

[复制链接]

1297

主题

1771

帖子

772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8
发表于 2021-6-8 0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纠正《绍兴县志》中“海水清淡”的错误

绍兴县志.jpg

《绍兴县志》第十八编 1042页.png

《绍兴县志》第十八编 1042页

在《绍兴县志》第十八编《历史名产》(1042页)中说:“宋代,绍兴有钱清、三江、曹娥三场。当时,绍兴沿海海水清淡,钱清场六分为额,盐业趋于衰微。”


南宋时期,盐业确有一个衰落时期,一来是人口增多,围涂种田。二来是盐税太重,盐民煮盐积极性不高,所以导致盐产量下降。


后来在李光的孙子李知孝的建议下,在曹娥江边开设盐场,盐产量大幅度提升,缓解了国家的财政。


编者说:“绍兴沿海海水清淡。”不知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当时”,是指什么时代?是宋代?还是明代?让人难以理解。


海水向来如常,不会有时咸,有时淡。咸淡的区别,也是因为海滩生地、熟地,受到海水浸泡程度的不同而引起的,并不是海水有咸淡。


至于说“钱清场六分为额”,明万历《绍兴府志》中也无记载。查宋《嘉泰会稽志》,也无这样的记载。假如从盐场收税的情况来推算,也并不准确。


《嘉泰会稽志》卷五1.png


《嘉泰会稽志》卷五

如“钱清场祖额七千六百六十九贯七百五十七文,递年趁到一千九百四十五贯五百三十八文。”


钱清场税收下降确实严重,从最初祖额7669贯,每年递减到1945贯,减少了5724贯,税收只剩下二三成了。


但同时,曹娥场税收是增长的。“曹娥场祖额五千六百七十三贯一百五十一文,递年趁到六千二百八十五贯五百一十六文。”


钱清场与曹娥场,同样都是绍兴沿海的海水煮盐。如果沿海海水清淡,曹娥盐场应该税收也下降严重才是啊!


再来看南宋钱江场、曹娥场、三江场每年的产盐量。


《嘉泰会稽志》卷五2.png


《嘉泰会稽志》卷五

“买纳”,相当于政府出钱收购。盐场的盐都由政府收购,不能私自销售。


“钱清五千一百一十九石九斗八升,曹娥一万二千八十三石四斗,三江二万二千五百五石八斗二升。”


钱清场5119石多,曹娥场12083石多,三江场22505石多。曹娥场是钱清场的1倍多,三江场是钱清场的4倍多。


同样都是绍兴沿海的海水,盐产量相差这么大,是海水清淡的缘故吗?


再查明万历《绍兴府志》,与“六分”有关的记载确有一条,原文为:“本色分二,曰存积四分,常股六分,折色每引征银肆钱。”


明万历《绍兴府志》.webp.jpg


明万历《绍兴府志》

这是指明代盐分两部分,保存在盐库中,暂不销售的称“存积”,在市场销售的称“常股”。十成之中,存积为四成,常股为六成,相当于四六开。


存积盐与常股盐价格不一样,但折算成白银税收一样。大引一引400斤,小引一引200斤。每引盐征收白银四钱。


并没有提到“六分为额”,只算盐场六分额度。


会不会是因为看到“六分折色”四个字,就认为盐额按六分折算了?




杭州湾的海水广阔无边,雄厚博大,不可能澎湃而来的大潮,到了绍兴沿海,海水就清淡了,而别的地方不清淡。


所以,我想可能编辑对古代志书原文的理解有出入,希望《绍兴县志》再版时能够加以纠正。避免其他人引以为证,造成对绍兴盐史不必要的误解。


甚至认为在宋、明时期,绍兴曾经海水变清淡了,那就会变成有违自然常识的笑话。


(说明:我也不是文史专家,只不过在查阅、整理伟明村的盐业史料时,发现《绍兴县志》中的这一结论与观点是不正确的。顺便参阅古代志书,加以分析了一下,以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8 06:06 , Processed in 0.0599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