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375|回复: 0

坚持文化自信的马一浮

[复制链接]

1297

主题

1771

帖子

772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26
发表于 2022-1-28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一浮1.jpg

坚持文化自信的马一浮

开心阁主人按语:马一浮博古通今,了解西方,尝翻译西方小说,通读西方哲学,是德文原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带回中国的第一人。马一浮在周游列国之后,对西方文化、哲学作了深入的研究比较,最终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毕生致力研究发扬传统文化。马一浮是民国时期少有的坚持“文化自信”的大学者,具有清醒而超越时代的智慧,敢于反对蔡元培废除学习传统文化的错误行为,甘愿辞职隐居陋巷。被人尊称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马一浮,浙江绍兴上虞长塘乡后庄村人。乳名锡铭幼名福田,后更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或蠲戏老人,同时也用过诸如一佛、圣湖居士、圣湖野老等别号。


马一浮于1883年生于四川成都,此时其父马廷培正在四川仁寿县做知县。1888年,六岁的马一浮随父母返回浙江原籍,在家乡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马一浮自幼聪颖过人,三岁起即在母亲膝下认字读书,五岁可以吟诗对句。他从小就憧憬田园式的生活。相传在他十岁那年,母亲指菊命诗,并限五言麻字韵,马一浮应声即就:


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

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

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

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

母亲听后,既喜且惊:“儿将来不患无文”。次年,马家请了一位颇有声望的举人郑墨田来家里教马一浮读书。可未过多少时日,郑墨田居然请辞。马一浮的父亲以为儿子不听教诲,或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先生。但一了解,方知马一浮才智超人,郑墨田自愧不能胜任。


1898年,未满十六岁的马一浮赴绍兴城参加县试。同场应试者还有鲁迅、周作人兄弟,结果,马一浮名列榜首。关于此,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有记曰:“会稽十一佥,案首为马福田,予在十佥第三十四,豫才兄在三佥第三十七。”


自从马一浮在县试得了第一,一时名声大振。乡贤汤寿潜(民国浙江第一任都督、交通总长)即调来马一浮的文章阅读,为之赞叹不已。兴许是慕才心切,汤寿潜即以长女许配。于是,马一浮于十七岁那年跟汤家大小姐完婚。然而不幸的是马一浮的妻子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三年就因病去逝,马一浮终生未再续弦。


1901年冬,马一浮曾暂别妻子赴上海同文会堂学习英文、法文(次年7月15日其妻病逝),并与马君武、谢无量等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妻子谢世后,马一浮于1903年6月应清政府驻美使馆之聘,赴美国圣路易斯留学生监督公署担任中文文牍。期间还兼任万国博览会中国馆秘书,曾游历英伦三岛及德意志国。1904年5月,马一浮转赴日本游学半年,从日人乌泻隆三习日文、德文,同年11月回国。


按照马一浮的经历,他原本应该是一位“西化”的人物才顺乎情理。事实上,他在与人合办的《二十世纪翻译世界》上就已翻译介绍了斯宾塞的小说等西方文学以及西方法律、哲学。根据马一浮的日记《北米居留记》,马来浮在美期间读过大量的西方著作,像《亚理斯多德政治学》、《拜伦诗》、《日耳曼社会主义》、《宾塞尔伦理学原理》、《赫胥黎文集》、《黑格尔论理学》、《康德传》等等,无论何种流派、何家学说他都要读。而德文原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居然也是他第一个带回中国的。


然而,尽管马一浮到过欧美日许多国家,读过大量的西方著作,但他回国后并未急着宣传西方的思想。回国以后,马一浮静居镇江焦山海西庵一年,用以进一步研究、消化西学理论和西方文艺。他像是有意要把中西文化作一番彻底的对照研究似的。从1906年起,马一浮开始把重点放在国学方面,干脆搬到杭州,寄居西湖广化寺,天天在“文澜阁”里阅读《四库全书》。他有一首题为《岁暮书怀在广化寺》的诗,记述了他当时的读书境况:


故国惊心物候迥,不堪衰痛日相催。

江城鼓咽寒潮动,佛阁青灯夜雨哀。

天童遥怜征战苦,边风时送雁声来。

崎岖万事凭谁问,且草玄书泻玉醅。

马一浮这么一读,似乎读古书读出了滋味,他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按照马叙伦的话说,此后马一浮“即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马一浮不屑于世务确有事实为证。


民国成立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此时,蔡元培想到了他的世谊同乡马一浮,特写信邀其担任教育部秘书长。看在朋友同乡上的面子上,马一浮勉强答应,可到南京后不到三星期,即辞职返杭。


他对蔡元培说:“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不如让我回西湖。”马一浮这么说,当然也是有其他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主张与蔡元培相悖。对此,马一浮后来说得十分明确:


“南京临时政府收罗人望,以蔡孑民长教育。蔡君邀余做秘书长,余至而废止读经,男女同学云部令已下,不能收回,与语亦不省。


又劝设通儒院,以培国本,聚三十岁以下,粗明经术小学,兼通先秦各派学术源流者,一二百人,甄选宁缺勿滥,优给廪饩,供给中外书籍,延聘老师宿儒及外国学者若干人,分别指导。假以岁月,使于西洋文字精通一国,能为各体文词,兼通希腊、拉丁文,庶几中土学者可与世界相见。


国本初张,与民更始,一新耳目。十年、二十年之后,必有人才蔚然兴起,此非一国之本,亦世界文化沟通之先声也。蔡君河汉吾言,但云时间尚早,遂成搁置,而余亦去。”


实际上,马一浮此言已道出他当时思想,即复兴儒学是为了培养国本,并把西学认作辅吾儒宗的工具。


马一浮去职后,于同一年赴新加坡一游,亲眼看到当地侨民在办学中不废经学,以儒学为国教的情况,两相对照,感慨万千。


于是他归国后,更埋头于钻研国学,并开始涉及佛教。他广交高僧大德,通读三藏十二部,提出了“儒佛互摄说”,以为“六艺之言,显于此土。三藏之奥,演自彼夫。法界一如,心源无二。”


后来他发起在家居士成立“般若会”,杭州各大丛林的方丈也都成了他的座上客。时至此际,马一浮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国学一宗、佛学大师了。


——摘自陈星著《君子之交·从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7 16:05 , Processed in 0.0706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