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边塘湾
塘湾陈氏祖先遭遇的冤案
塘湾、庄里陈氏,迁自上虞(丰惠)衙西,始祖陈愈,字世永,生于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
陈愈是宣抚使陈璇曾孙,世家无锡景云乡。仕元(1271—1368),为绍兴路学录。
元季社会动荡,朱元璋兵起。上虞为方国珍割据,重视水利,民生安定。陈愈遂卜居上虞衙西之尉使衕(tòng),是为陈氏始祖。
陈愈子陈宁,字仲安,元延祐省元,绍兴郡知府。娶宋氏,生三子,陈房、陈恭、陈庄。
三世陈恭,字居敬,娶董氏,生二子,陈龄、陈齮(yǐ,咬 )。兄陈龄,字元龄,即贺家埠、孙家渡陈氏祖先。陈齮,字元齮,即塘湾、庄里陈氏祖先。
陈恭墓在西城外孙家岙。董氏太君葬七都许家潭头。
据《虞邑横河李氏宗谱》记载,庄简公李光裔孙李正一,赘(上门女婿)于董姓,成为徙居凤潭(潭头)李氏始祖。
由此可知,潭头董氏在元明是大户人家。董氏卒葬潭头,许是晚年居于潭头娘家。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2)星聚堂《衙西陈氏宗谱》
陈氏祖上三代的财富积累,至四世陈齮时,家业殷富。娶王氏,庶林氏。生四子,陈瑞(字德祥)、陈祥(字德瑞)、陈茂(字德茂)、陈昌(字德昌,原名太平)。
陈祥倜傥英迈,不屑与凡士交。因家富,为乡里所忌。明朝初年,乡人有貌似方国珍军人者,上门来谒,所求不遂,就诬陷陈祥与方军私通。
元末,方国珍在上虞治理有方,大得人心。明初,朱元璋唯恐方国珍与民间富商窜通搞事,所以就把方国珍软禁在南京。
诬告太狠毒,陈祥被充南京右卫军,长年从事劳动,修缮金水河,修完才能回家。当时从役者有三千人,惟陈祥劳动积极,最先竣工。事情上报皇上,朱元璋顿生疑心,幸亏李太师说明其事。
放归田里,已经洪武二十六年(1393)。将抵家,又逢父亲陈齮与弟陈茂,被上虞典史师高昌等人,以追捕蓝玉案逸党罗与功之事,诬执到京。
蓝玉案起,同党罗与功逃逸,朝廷下令抓捕,上虞有司未能抓获。此时陈祥弟陈茂刚好回司府,偶与捕快遇于道,便将陈茂抓捕去。
典史师高昌惧未抓获罗与功之罪,又欲显示自己的功劳,便捆绑、解押弟陈茂及父亲陈齮到南京,将诬陷害死父弟二人。
陈祥同幼弟陈太平,一起赴南京伸冤解救。陈太平自幼智慧过人,有胆略。时尚未二十,变易姓名,潜附舟中,为之调护。比近京畿,先击登闻鼓,诉冤事白。父亲陈齮、兄弟陈茂无罪释放,并御赐钞压惊。
父亲陈齮年纪大了,几经折腾,郁愤而亡。朝廷体谅,赐驰驿归葬。墓在衙后北城之原。
执政为民。诬良冒功,滥杀无故,罪无可恕。朱元璋极为震怒,敕赐上方宝剑,令手刃典史及同谋者十余人。朱元璋赏识陈太平孝义兼备,授以官,陈太平坚辞不受。时论大为称赞。
共同查阅衙西陈氏家谱
陈祥弟不接受官职,但陈祥还是担任了万石长。万石长,即粮长,负责收粮赋。陈祥性情梗直,急于奉公,素有欠负粮赋者,数被催缴,有所不堪。
故有税户杨某,以他事中伤陈祥,陈祥又被发配从役淮南。过了三年,建文帝入继大统之后,才免其罪,发放还乡。
白发苍苍的陈祥,数受磨难,由是脱略世务,每日与文人学士,徜徉于诗酒之间。家素富裕,而喜赈恤贫乏人。有借贷而不能偿还者,契券盈箧。乃召集欠债人,当面把债券都焚烧了,不要他们归还了。
陈祥平居衣冠必穿着整齐,子孙进见,未尝借以辞色,所以没有不敬惮之者。
陈祥生于吴元年(1366),娶王氏,生六子。卒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寿五十九岁。王孺人生于洪武四年(1371),卒于景泰六年(1455),享寿八十五岁。合墓北城之阳。
及至明季,世又动乱,十二世陈则三、陈则四两堂兄弟,从丰惠衙西过江迁居塘湾、庄里。
五世祖陈祥有盛德如此,上及元始祖学录陈愈、东汉太丘陈实等祖先功德,故陈氏后代受其福泽,绳绳继继,绵延悠长。
二渡村庄里西台门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