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311|回复: 0

“井上丹砂何处寻”——记名重世界的炼丹家魏伯阳

[复制链接]

1298

主题

1772

帖子

77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731
发表于 2022-8-15 15: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伯阳.jpg

“井上丹砂何处寻”

——记名重世界的炼丹家魏伯阳


神仙杳然去,金罍埋古井。

井底流丹泉,芬芳复清冷。

上有连理枝,龙蛇动秋影。

开樽坐松风,一罄晚山静。


    ——清王振纲《金罍井》诗


清代邑人王振纲诗所咏的罍井,在丰惠旧城西南隅玉带溪边,这里是一座平地突起的低小孤山,叫金罍山。为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的故宅和炼丹之所。


魏伯阳名笃,字恪斋,别号云霞子,道号伯阳先生。东汉时人。他出生于世代簪缨之家,但他淡泊名利,“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葛洪《神仙传》)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贯通音律,尤精《周易》、黄老之学。当然他的做学问,并不是无师自通,恰恰是“转益多师”,是不断向前辈虚心学习而得来的。他曾在《周易参同契》中自己说:“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他直接受业问难的老师是谁?今不得而知,但在他的著作中,可以隐约窥测到可能师从他的前辈马明生和阴长生。阴长生求见马明生于泰和山中,执役二十年,授以太清金液神丹,丹成仙去,他俩为当时炼丹名家。他也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了《黄帝九鼎神丹经》、《太清金液神丹经》等早期丹经。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在《史纂左编》中就说他“得古人《龙虎经》,尽获妙旨” 。


魏伯阳后携弟子河南汝阳人周燮、南阳人冯艮、虞巡等3人入凤鸣山炼丹。丹炼成后,为了考验弟子们是否真诚,他把丹先喂一只白狗,狗食丹即死。伯阳说:“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弟子虞巡见了说:“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他也取丹吞服,亦死。周燮、冯艮见了害怕,不敢吞服,匆匆出山而去。伯阳见他们已走,于是将所服之丹纳入虞巡和白狗口中,皆起。“后逢人入山伐木,以书寄谢二弟子。”(见葛洪《神仙传》和道原《景德传灯录》)至今凤鸣山凤鸣洞石壁上托名魏伯阳“敲开石壁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的石刻,就是他当年在此炼丹的佐证。


东汉顺帝(126—144)、桓帝(147—167)年间,魏伯阳著 《周易参同契》三卷。他著此书时的心态,在古文《参同契·自叙》中说得很明白:“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他又进而坦言著书的意图是:“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务在顺理,宣耀精神。”


《周易参同契》书名之由来,魏伯阳在书中有明白地交待:“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可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参”者,叁也;“契”者,合也;意即大易、黄老、炉火三者一同契合而论述。


《周易参同契》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仅6000余字。后人为了注释和讲解的方便起见,又根据它的内容而细分为25—35章不等。该书多以四言、五言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极为美妙。但文辞深奥隐晦,枝茎杂连,颇难领悟。历代给它作注者很多,至今注本多达40余种。


魏伯阳将《周易参同契》授予同郡淳于翼。翼字叔通,为徐州县令淳于斟之弟,上虞县长度尚曾举他为洛阳市长,称太极仙侯。其书即由淳于翼传世。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任浙东提举时,曾应邀来上虞主讲五夫月林书院,后寓丰惠西溪湖滨从事著述。


他在深研《周易参同契》的基础上,成《参同契考异》一卷。经他精心辨订考证,《周易参同契》声价倍增,也逐渐为我国儒家所欢迎。但该书后代经人辗转传抄和刻印,谬误百出,散乱失真。到了明嘉靖年间,著名文学家杨慎(1488—1559,字升庵,明正德状元)在云南永昌贬谪之所,获得一部刚在该地出土的古文《参同契》,由他借录鉴定,断为真本。他高兴地说:“此书如断圭复完,缺璧再合,诚可珍哉!”(见古文《参同契·杨慎序》)今天通行的《周易参同契》,恐怕就是这个版本。


近二千年来,我们这位乡贤一直被人冷落和歧视,甚至把他的著作视作“荒诞不经”之说,这是极不公正的。这部巨著真实价值的发现,应归功于上世纪我国青年科学家吴鲁强和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


吴鲁强(1904—1936)广东广州人,为梁启超三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1908—,留学美国,曾任北大图书馆副馆长)的丈夫。他是一位卓越的化学家和科技史家。留学美国。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36年因伤寒病不治,英年早逝,年仅36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吴鲁强与美国有机化学家戴维斯(Tenny.L.Davis)等通力合作,把《周易参同契》译成英文并加注释。戴维斯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生研究中国《道藏》,在西方为中国炼丹术研究的先驱。经吴鲁强、戴维斯等详细考证,确认《周易参同契》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专著。他们两人还同时合译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这两部我国古代炼丹的经典著作被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当时轰动了整个西方化学界,这为李约瑟等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创造了条件,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李约瑟(1900——1995)原名Joseph Needham,他因崇拜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李耳,所以取姓“李”,字耀丹,号十宿道人。他是一位醉心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国科技史家。生前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东亚科技史图书馆馆长。他还被中国科学院聘为首批外籍院士。他在我国著名学者王铃(1916—1994,江苏南通人)、鲁桂珍(1904—1991,湖北蕲春人。1989年与李结为夫妻)的协助下,成立了李约瑟研究所,编写成七卷本的《中国科技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原名《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由于魏伯阳将硫磺、水银化合成和天然物“丹砂”(硫化汞)一样的“银朱”,探索人体内在的气功与特异功能,他这些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深深地吸引了李约瑟,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周易参同契》为“全球第一本这方面的书籍”,从而引起了世界科技界的注意,当前欧美不少国家的教科书与百科全书中均有提及。而且《周易参同契》被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特别是近年南京医学院周士一教授翻译出版英汉对照的《周易参同契》(The Kinship of the Three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Changes),更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炼丹术带来方便。《周易参同契》具有如此的学术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魏伯明是一位名重世界的古代科学家。


魏伯阳去世后八百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皇帝下诏,在上虞魏伯阳故宅——金罍山颠建天庆观。元代改名元妙观,俗称金罍观。中经战乱,建而又毁,毁而又建。最后的一座天庆观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所重建。该观坐北朝南,为三开间四进。第四进享殿中有魏伯阳塑像。观前东侧有一口八角形枯井,名叫金罍井(晋太康年间于井内获金罍一只,故名),为魏伯阳炼丹的水源。


金罍山一水环流,群山合围,青松古樟,洞壑烟霞,为古虞县城的一个景点。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曾游金罍山,留有《金罍观谒魏伯阳先生像》五律一首:



康节先生学,云牙实启途。

即今攀故宅,还似玩河图。

世远丹泉竭,兵余老木枯。

凄凉遗像设,寄位在东隅。


明代诗人李陪凭吊魏伯阳故宅,满眼薜萝、苍苔,不禁兴世事沧桑之感:


踏遍烟霞洞壑深,荜门秋锁薜萝阴。

自从鸡犬云中去,井上丹砂何处寻?


如今天庆观已改建为丰惠中学印刷厂,金罍井已被填塞为平地。虽然“井上丹砂”是无处可寻了,但我们这位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科学业绩,将流芳百世,与世长存!


——转自陈绵武著《虞史漫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5-9 00:38 , Processed in 0.0597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